| 首页 | 最新动态 | 流通研究 | 下载共享 | 咨询培训 | 专家专栏 | 读书 | 流通企业 | 论坛 | 博客 | 书城| 城乡商业 | 开店指导
中国流通研究
English 繁體中文
关于我们
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在线留言 合作导航
|零售百强 |业态研究 |并购上市 |网点规划 |商业数据 |供求信息 |商铺招租 |展会发布 |专家在线 |会员服务

  没有公告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现在的位置: 开商网 >> 中国流通研究网 >> 流通热点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警惕外资渗透“演变”中国零售       ★★★
2005年终盘点:警惕外资渗透“演变”中国零售
副标题:
作者:甄丹 魏云鹏 来源:超市周刊独家供稿    2005-12-23 人气: 时间:2005-12-26 11:23:02 进入论坛


     并购、扩张、开店、倒闭、合作、独资、上市……2005年的中国零售业是在不平静中度过的。在被取消了商业领域种种限制的外资的各种手段渗透下,零售业格局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在WTO的大背景下,外资的这些渗透手段应引起本土企业零售足够警惕,并采取有效手段,积极应对,求得民族商业的生存、发展、壮大。年近岁末,又正值零售业全面对外资开放一周年,在这一时刻分析和总结中外资零售企业一年来的风风雨雨,无疑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当日历翻过2005年12月11日,中国零售业已度过极不平常的全面对外资开放一周年。
  
  在这一时刻,我们却不能不老调重弹地将麦肯锡的预言再一次提起。
  
  几年前,这家全球著名的咨询公司发布了一个对中国本土零售商来说属于悲观的论调:未来3至5年,中国60%的零售市场将由3至5家世界级零售巨头控制,30%的市场将由全国性零售巨头控制,剩下不到10%的市场则掌握在区域性零售商手中。
  
  回顾即将过去的2005年,这一预言似乎已经显露出某些迹象,尽管,时间可能比它预期的会晚上几年。
  
  中国零售业或隐或显的变化已经出现,而更大的变局也许正在酝酿之中。

  ■ “不择手段”全面渗透
  
  上海连锁经营研究所所长顾国建曾表示,2005年之后,本土零售业将全线败退。
  
  本土零售业是否全线败退,目前虽不敢妄下论断,但梳理一年来中国零售业的走向,不难看出外资对中国市场抢夺的急促和疯狂程度。这一年里,他们纷纷加快了对中国零售渠道的渗透,“不择手段”、千方百计渗透至中国零售企业的骨头和血液里。
  
  最常见的便是开店,我们把它称为实体渗透。这是具备丰富运营和管理经验的外资零售巨头的拿手好戏。
  
  实体渗透:凡已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零售企业,皆是实体渗透的杰出代表。从沃尔玛、家乐福到麦德龙、易初莲花……零售业全面开放后的一年里,他们无一例外都加大了在中国市场开店的步伐,且各自从人事、管理等各方面对战略进行了重新调整。有资料显示,在北京、上海及其他东部沿海城市,几乎每4家大型超市中就有一家是外资企业。此外,还有百思买、家得宝等企业也即将开出在中国的首家店或正在谋划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中国市场。
  
  除了以实体渗透方式步步为营,占领中国零售业的市场份额外,并购手段也是外资零售企业最为青睐的。同时,由于取消了之前在股权上的限制,外资进一步显示出独资意愿,并开始付诸行动。我们将这两种方式归类为资本渗透。
  
  资本渗透:受Tesco并购乐购“闪电”进军中国零售市场切分“蛋糕”的启发,尚未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开始寻求 “捷径入市”。全球最大的家居建材零售企业家得宝要并购东方家园的消息此起彼伏;而继2004年5月掌控苏果超市85%股权后,华润万家于2005年9月和10月以约4亿元的代价,分别将天津月坛超市和浙江宁波慈客隆超市纳入麾下。
  
  值得注意的,还有在中国零售市场上外资对外资的并购。欧倍德在中国的黯然谢幕、百安居对其的全面收购,不仅证实了零售市场竞争的残酷,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资本对于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可超脱游戏规则限制的强大力量。
  
  独资事件也不断上演。麦德龙在今年5月将原持的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股权上升至90%;易初莲花以溢价方式在北京、天津、上海各地,不计代价地回购原合作方的股份,意欲全面独资,而北京、天津和上海的独资计划已经完成。
  
  更明显的是,在零售业全面开放后的2005年,外资对中国零售的两种新的渗透力量正羽翼渐丰。
  
  首当其冲的是去年登陆中国的全球自愿连锁巨头,他们是品牌渗透的外资代表。
  
  品牌渗透:去年9月以宁波三江的加盟而加快登陆中国速度的IGA,今年又一口气新添了步步高、庆客隆、武汉中百等数家本土零售商;而另一家自愿连锁巨头SPAR,在今年协助其中国加盟者家家悦开出3家“十八”超市并大幅提升门店业绩后,以一路凯歌的气势将河南思达、湖北雅思两家零售企业纳入旗下。
  
  加入自愿连锁组织的这些零售企业,都是本土零售业中的生力军,区域市场上的龙头企业。尽管加入并不涉及这些企业的股权和具体运营,但是,从品牌的意义上来说,中国零售业是不是已被外资进一步渗透和瓜分?
  
  基金渗透:最新的国外基金渗透中国零售业的举动来自英国企业。曾获2001、2002、2004和2005年度全球杰出投资奖,10年回报率高达662.48%,在英国管理着140亿美元资金的英国著名投资管理公司Ashmore将在3年内投资3亿元参股深圳民润,并使控股比例达到70%。
  
  而持有中国多家上市公司股份的国际知名投资机构摩根斯坦利的身影在2005年里更是频繁地出入中国零售业。7月25日,摩根斯坦利房地产基金会同美国最大商业地产投资管理商西蒙地产集团与深国投商用置业有限公司(沃尔玛中国合作伙伴下属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位于上海等长三角城市的至少12个购物中心,传闻涉及投资高达7亿美元。此前,摩根斯坦利已经以10亿元收购上海广场6层高的商业裙房。有传闻称,其还拟斥资32亿元再收购浦西原第一高楼———上海明天广场。
  
  更具意义的是摩根斯坦利以5000万美元获得中国第三大家电连锁企业永乐20%的股份,成为永乐的第三大股东,并成功协助永乐上市而获得丰厚投资回报。永乐也因此换上了外资的名号,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又少了一家强势的本土零售企业
  
  与此同时,新加坡嘉德置地集团也活跃于中国零售业。2005年7月8日,其与深国投签订协议,收购后者在国内15家以沃尔玛为主力店的商场的部分股份;此外,嘉德置地今年还斥资17.46亿元收购了北京华联旗下的安贞华联商厦和望京华联商厦。
  
  国外的投资基金从没有像2005年这般看好中国的零售业,他们的出手更是异乎寻常的老到和目标明确。专家认为,投资基金对中国零售业的渗透应引起业界的足够警惕,因为这些基金实力强大,在对中国零售业的投资中完全可以做到进退自如,既可见好就收,狠捞一笔后再寻找下一个投资对象;更可继续加大投资,进而掌控所投资企业而割据中国零售市场。

  ■ 本土零售身陷困境
  
  本土零售业遭受巨大冲击已经凸现。
  
  一项统计调查显示,世界大型零售业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外资的主要来源。据了解,目前,在大卖场业态中,外资所控制的份额占到60%以上,拥有绝对优势。
  
  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在一次会议上透露,自2004年12月11日以来,在外资商业出现的新的情况和动向中,外资商业企业申报数量增加尤为明显。仅2005年1至6月份,商务部批准设立外资商业企业245家,为2004年全年批准设立企业的近6倍,相当于商业对外开放前12年总和的78%。其中零售(含批零兼营)企业59家,为2004年批准的零售企业的1.9倍。
  
  同时,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的采购规模也正大幅上升。2004年,沃尔玛在中国的采购额为180亿美元,家乐福32亿美元,麦德龙为26亿美元,宜家在中国的采购额为10亿美元,占其全球采购量的20%。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预测,2005年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采购额将超过600亿美元。
  
  如果说,零售企业可以通过采购渠道的布置控制市场命脉,并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构建的市场体系,决定着制造业的生产、定价等经济行为。那么,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采购额的大幅加码,同样是对零售业的一种间接渗透。这种渗透,对流通领域来讲,可能更具杀伤力和威慑力。
  
  中国商业联合会2004年发表的一份白皮书称:“如果内资企业今后竞争发展中的最大困难———融资得不到实质性的根本解决,外资零售企业可能会主导中国零售业,这不是危言耸听。”
  
  而现状是,融资问题依然无法有效解决。同时,尽管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本土零售企业却尚不具备强大的市场控制力和渗透能力。更可怕的是,外资却恰恰拥有本土企业欠缺的这一切。
  
  “中国零售业已经由资源竞争逐步转入资本竞争。”专家指出,一旦资本为王,中国零售业也许就会成为资本雄厚的外资零售巨头的天下,麦肯锡的预言很可能成为现实。因为目前的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实际上是在中低端市场扩张,而随着高端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中低端市场份额也将逐渐萎缩。从某种程度上讲,外资以实体、资本、品牌和基金等方式的渗透攻略已经对本土零售企业显现出一定的“灭杀”效应。
  
  法国一位总理曾讲过:“谁控制了法国流通业,谁就控制了法国经济,谁就拥有了法国。”这句话道出了流通业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从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的现实看,商业流通业对外开放不到10年时间,这些国家的流通企业全军覆没,流通领域完全被外资掌控。而外资流通企业现金流的大进大出,造成这些国家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波动,导致和加剧了这些国家不断产生金融危机。
  
  当然,我们并不认为零售业对外全面开放弊大于利。相反,我们更认同开放的市场才是最具有竞争力的市场。更何况,我们从来都不相信、也不愿意外资能主导中国零售业。但是,在零售业开放一周年之际,我们却仍有必要对这些问题重新进行一番审视和思索。
  
  因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零售与消费品业务全球总监吉姆·库克曾说过的一句话必须引起重视:“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比中国更吸引外资零售商。”结合2005年中国零售业的现象和变化,换句话说,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的零售市场比中国更吸引外资。
  
  这种趋势,在2005年已经显现,2006、2007年将会愈加明显。
  (超市周刊独家供稿 首席记者陈岳峰)

  相关报道一:外资行动盘点

  独资趋向

  易初莲花要全面独资
  
  易初莲花是想独资经营的外资零售企业中最高调的一家。

  早在2004年12月1日起,易初莲花就已经开始了独资相关资料的筹备。2005年初,其华南区副总经理就透露,年内易初莲花铁定全面独资。

  2005年3月,该公司在山东济南的独资超市开业。

  2005年9月4日,正大企业国际全资附属公司BeijingChi-aTai、TianjinChi-aTai分别以溢价38.64%与67.98%的价格收购中方合作伙伴北京兴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天保35%的股份,收购完成后,京津地区易初莲花超市成为外商独资企业。此外,上海易初莲花已经完成独资工作,而广州易初莲花的独资也在步履紧凑地进行中。易初莲花在中国的全面独资已经为期不远。

  独资后的易初莲花将快马加鞭在中国全面布网。根据其规划,未来3年,该公司计划扩张到100家店。

  麦德龙增持股权至90%
  
  2005,在中国市场上谨慎发展了9年的麦德龙,终于借轰动性的股权收购,发出了要在中国市场加速发展的信号。

  2005年5月,麦德龙与锦江国际(集团)进行股权转让,交割后,麦德龙持有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90%的股权。股权转让前锦江麦德龙在中国拥有24家门店,麦德龙与锦江国际(集团)分别持股60%与40%。

  麦德龙在中国的公司股权比例上升后,投资开店的速度也明显加快。根据锦江麦德龙的中期计划,3到5年内,将在全国开设40家新商场。其中,更多的新店将开在二级城市

  家乐福独资“闪电行动”
  
  一向宣称不会独资经营的家乐福一旦行动起来,如闪电一般,比谁都快。

  2005年9月,海口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透露,家乐福将在当地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独资公司。

  2005年10月,家乐福以4171.5万元收购昆百大所持的昆明家乐福35%的股权,加上原先持有的65%股份,昆明家乐福成为家乐福独资企业。同时,新疆家乐福、长沙家乐福已经实现“单飞”。而广州家乐福由于中方合作伙伴追加投资的不确定也可能变成独资。

  2005年11月11日,家乐福深圳第三家店新洲店开业。此店是由今年9月21日家乐福在深圳设立的独资公司深圳家乐福商业公司开设的。家乐福中国区总经理杜博华表示,未来深圳新店都将由新的独资公司开设和管理。

  韩国新世界增持易买得
  
  今年8月26日,上海九百向韩国株式会社新世界转让在易买得超市有限公司持有股权中的14.8%股份,即370万美元。而此前,上海九百在易买得2500万美元的注册资本中,占有49%的股份。通过受让,韩国新世界持易买得的股权增至65.8%。

  由于上海九百连续4年来亏损,同时其与韩国株式会社新世界合资的易买得在大规模扩张中又需要大量资金,致使上海九百资金链一度吃紧。为舍小求大,上海九百对易买得不得不重新考虑出售股份。当然,将股份卖给自己的合作伙伴是最好的办法。

  每家玛摇身变独资
  
  2001年进入中国市场并相继在南京、沈阳等地开出分店的来自韩国农心集团旗下的每家玛超市,在中国零售业全面开放后不到一个月就开始了独资步伐。

  2004年12月20日,每家玛超市江苏常州店开业,成为该市首家从事零售的外商独资商业企业

  2005年9月初,南京每家玛超市有限公司的中方投资者将其持有的公司股权全部转让给外方投资者,每家玛自此成为外商独资企业

  合资合作

  王府井百货携手7-11
  
  2005年11月21日,北京王府井百货又牵手日本伊藤洋华堂旗下株式会社7-11日本,大力发展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7-11便利店业务。

  根据 “王府井百货关于收购7-11(北京)股权的公告”,由王府井百货溢价收购首联集团持有的25%股权,收购总价87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369万元。王府井百货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刘冰表示,王府井百货将借此进军便利店业务。

  7-11(北京)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由株式会社7-11日本和北京首联集团、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于2004年共同出资设立,三方分别占有65%、25%、10%的股权,注册资金3500万美元。该合资公司具有在北京、天津、河北周边地区的7-11便利店的经营权。

  王府井百货宣传部部长张劲松表示:“除超市外,便利店也会是王府井百货今后的一个重要业务组成部分。”

  尽管零售业全面开放后,外资独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但中方合作伙伴拥有的得天独厚的本土化优势及可以有效降低外资在中国市场的投资风险的“软力量”,决定了合资合作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受到许多外资零售企业在进军中国零售市场时的青睐。而本土零售企业也将在合资合作中进一步成长和壮大。

  资本输入

  摩根斯坦利注资永乐
  
  2005年10月14日,永乐在香港正式挂牌上市。其背后则是资本大鳄摩根斯坦利的身影。

  从1993年开始,摩根斯坦利就已开始在中国进行长期的直接投资。其先后介入平安保险、南孚电池、蒙牛乳业、恒安国际等一系列行业龙头企业

  今年,摩根斯坦利向永乐注资5000万美元,成为永乐的第三大股东,永乐也由此摇身一变正式成为中外合资企业

  此后,摩根斯坦利开始谋划帮助永乐在香港上市,10月永乐上市,每股2.25港元,摩根斯坦利的账面盈利早已超过先期投入的5000万美元成本。而更重要的是,摩根斯坦利将有机会借永乐控制中国家电业的全国销售渠道。

  Ashmore收购深圳民润7成股权
  
  2005年11月12日,英国Ashmore公司与深圳农产品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计划在3年内投资3亿元参股深圳民润农产品配送连锁商业有限公司,并使控股比例达到70%左右。

  根据协议,Ashmore公司首期将通过其控股的两家公司对民润增资1.4亿元,使其持有民润公司的股份达到52.24%;未来3年,将再投资1.6亿元,使控股比例达到70%左右。Ashmore向民润的供应商和员工承诺,这个投资是长线投资,预计在若干年后将会有投资回报。

  Ashmore是一家在英国管理着140亿美元资金的著名投资管理公司。参股深圳民润是Ashmore在中国投资的第一个项目,此前,该公司在50多个新兴市场国家进行众多投资活动,曾获2001、2002、2004和2005年度全球杰出投资奖,投资回报率高达662.48%。

  并购交易

  百安居并购欧倍德
  
  2005年是中国零售市场对外资全面开放的一年,取消了对外资股权等的限制,百安居吞下欧倍德中国正是这一政策下的产物。

  2005年7月1日,百安居中国完成了并购欧倍德中国业务的所有境内外法律手续。作为在中国仅次于百安居的第二大建材零售商,欧倍德以8500万英镑的价格,将其苦苦打拼了多年的中国市场拱手百安居,黯然谢幕。

  从9月起,百安居陆续实现了对欧倍德在杭州、青岛、南京、上海等地的13家门店的翻牌,整合工作也迅速展开。

  百安居中国区总裁卫哲坦言,在并购欧倍德后,百安居还将加快在中国跑马圈地的步伐,根据规划,到2010年,百安居在中国的门店将超过100家。

  品牌进入

  IGA、SPAR在中国大举品牌扩张
  
  2004年9月27日,宁波三江正式加入国际独立零售商联盟(IGA),IGA由此加快进入中国零售市场。

  2005年3月1日,步步高董事长王填与IGA董事长海盖博士在美国签署了合作协议。

  2005年4月21日,大庆庆客隆董事长王状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约IGA。

  2005年4月25日,武汉中百仓储加入IGA,成为中国首家加入IGA的上市公司。

  2005年11月2日,IGA中国公司在北京宣告成立,并将IGA总部设在武汉。

  2004年11月9日,在零售业全面对外资开放前一个月,山东家家悦与欧洲最大的自愿连锁组织SPAR签约,成为SPAR在中国的第一个正式成员。

  2005年4月28日,SPAR与家家悦合作在山东威海开出中国第一家SPAR门店。目前,SPAR已和山东家家悦合作开设了3家SPAR大卖场,并计划在2007年之前,在当地开设15家SPAR大卖场。

  2005年11月2日,SPAR最高行政长官、总裁高登·康贝尔与河南思达和湖北雅思共同签署协议,继山东家家悦之后,这两家企业正式成为SPAR新成员。SAPR将与拥有200家门店的河南思达在3年内开设60家SPAR超市,与拥有29家门店的湖北雅思3年内开设40家SPAR大卖场。

  相关报道二:今年流通业法规出台多  

  2005年以来,政府部门为支持流通业发展,创造公平、健康、有序竞争的商业环境,步履紧凑地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2月6日,商务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的通知》,正式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力争用3年时间,在试点区域培育出约25万家农家店,完善农村流通网络。对这一工程,商务部采取了财政贴息的政策支持,引导和鼓励各类大中型流通企业参与。
  
  4月4日,商务部联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的通知》。《通知》列出了多项优惠政策,如中央将在外贸发展基金项下安排专门资金;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免税农产品按13%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抵扣;试点企业建设的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可以实行加速折旧等。
  
  4月30日,商务部、农业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工作,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规范和升级,用3年左右的时间培育2000个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5月初,商务部又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社区商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连锁企业参与社区商业建设。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通过资金、网点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城市社区设立超市、便利店、标准化菜店、餐饮店、洗衣店等。
  
  5月中旬,商务部和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支持流通业发展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安排500亿元的贷款专项支持“零售国家队”。
  
  5月底,由商务部、工商总局等11部委联合签发的《打击商贸活动欺诈行为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打击包括商业零售企业不规范促销行为;商业零售企业占压、骗取供应商货款行为;服务业违规经营行为;虚构或夸大特许经营品牌、骗取加盟费行为;对外贸易领域中各类以虚假合同等方式骗取资金和虚开出口发票的行为;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对外投资领域中虚构项目、发布虚假广告和招商信息、无证经营以及超范围经营等6种形式的商贸欺诈,为流通业健康、公平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6月初,商务部历时一年制订的《零售业同业损害评估方法》提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期将作为行业标准正式出台。《评估方法》出台后,在同一地区开设超市等,如果被认定可能产生同业损害则不能开店
  
  10月份,商务部出台《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规范商业零售企业的促销行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防止恶性竞争,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树立零售商良好的商业形象,促进零售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10月11日,商务部发布《农资农家店建设与改造规范》,本规范规定了农村村级农资农家店和乡级农资农家店的规模、经营设施、设备和经营管理基本要求,适用于农村村级和乡级农资农家店的建设、改扩建及管理。
  
  10月底,商务部出台的《零售商与供应商进货交易管理办法》出台,该《办法》通过行政手段明确零售商拖欠供应商货款行为的具体表现及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严格禁止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各种不合理费用。
  
  12月份,《直销管理条例》出台,规范了直销行为,加强了对直销活动的监管,防止欺诈,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击更多甄丹 魏云鹏的文章 文章录入:jiuyu    责任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 羽绒制品内幕:几块钱飞丝冒充几百块鹅绒
  • 农产品产销缘何频亮“红灯”
  • 承德养殖户称“速成鸡”隔3天喂1次药
  • 肯德基速成鸡再曝安全隐患:花钱能买检疫合
  • 离境退税政策海南缘何遇冷
  • 给“发烧”的商战降降温
  • 多种渠道变假日消费为持续消费
  • 农产品价再暴涨 流动性调控左右为难
  • 家电厂商囚徒困境:电商价格战抵制还是妥协
  • “营改增”:减负药为何成难灌药
  • 从品牌之争到渠道之战
  • 国务院: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产业发展
  • 普通文章[图文]传统百货业态还能撑多久
    推荐文章[组图]京沪便利店发展差别缘何如此之大
    普通文章上海商场年末促销提前 促销力度决定人气
    普通文章当前中小型连锁超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完
    普通文章中国出口产品屡遭“双反”调查的原因分
    普通文章试论会展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普通文章中国酒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普通文章连锁经营业态选择及其竞争策略探讨
    推荐文章2012餐饮企业十大热点事件
    推荐文章肯德基速成鸡再曝安全隐患:花钱能买检
    推荐文章[组图]京沪便利店发展差别缘何如此之大
    推荐文章电商扩张 商场大量建设 传统百货业何去
    推荐文章“第九届珠三角流通学术峰会”会议通知
    推荐文章[组图]群雄割据中国零售版图
    推荐文章我国流通业面临黄金机遇期
    推荐文章[图文]国务院印发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

    传统百货业态还能撑

    京沪便利店发展差别

    农产品滞销问题难根

    汉庭更名:经济酒店

    超市和购物中心用社

    中国服装产业陷入低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来说两句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政治、黄色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机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