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客户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研究 > 流通经济理论正文
我国流通业对扩大内需的作用机制及发展对策
来源:《商业时代》2014年第32期 发布时间:2014-11-25 点击数:


    在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一系列经济结构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不断涌现,其中较为突出的便是内外需不平衡问题。纵观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似乎对外需的依赖性较大,而内需则表现为不足,尤其是国内消费水平较低,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出现失调,而内需不足的现状已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如何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扩大内需,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而在当前急需扩大内需的背景下,流通业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流通是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血脉”。我国第三产业分为服务行业和流通行业,其中,流通行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邮电通信业等。而这些行业与社会消费市场是直接密切关联的,其发展和变化将对消费市场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流通业影响社会内需,很多情况下都是以影响市场消费为基础的。流通业发展的速度和流通结构调整,都能对消费规模、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带来直接影响。在促销费、扩内需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发挥流通业的作用,提升流通业对扩大内需的正面促进作用,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流通业对扩大内需的作用机制分析

  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流通业对扩大内需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流通业通过引导市场供求平衡,不断扩大内需

  经济学原理揭示了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在商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的过程中,供求平衡和供求不平衡这两种状态将交替出现。而流通业能不断引导生产和消费,具有促进市场供求平衡的功能。流通业通过需求信息,向市场传递需求信号,从而引导生产部门的生产活动,同时也可以通过促进供给产品的不断创新,进一步引导市场消费。通过以上共同引导供求,最终实现市场出清。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经济的供求关系不断走向由需求主导,也就是说,生产企业总体上是以产品的市场需求来决定自己的生产数量的,即“以需定产”。而这里的需求信息则是通过一系列参数形式在流通领域中表现的,从该层面上看,流通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一方面表现为引导生产部门的生产和经营方向,一方面表现为引导商品不断从生产部门转移至消费者,进一步拉动内需。

  在“以需定产”的背景下,流通业对消费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供求的平衡。随着我国流通业的发展和转型,国内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提升(表1),尤其是物流业、商贸服务业等流通行业的不断改革,促进国内消费方式不断转变,消费层次进一步提高(图1)。根据这种变化,流通业也能发挥强大的中介作用,促进生产部门适应消费需求变化,引导生产部门合理扩大生产,确保供求平衡。随着流通业释放需求信号,引导生产,反过来又通过生产创新引导消费这一循环过程的不断递进,我国的内需将不断被拉动。

  (二)流通业通过促进效率提升,不断扩大内需

  产品在从生产到最终实现消费的过程中,需要多次转让,而每一次转让过程中必然涉及交易成本,包括时间、费用等,交易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产品交换的效率,而产品交换效率的高低也影响到整个经济循环的效率。流通业是产品转让过程的实现者,它扮演了生产与消费的中介角色,流通业的发展意味着中介角色的功能不断强大,产品交换渠道不断拓宽和多元化,因此可以促进产品交换的成本得到下降,交易效率得以提升,进而提高了经济循环效率。与此同时,循环效率的提高意味着产品能更便捷地转移到消费者手中,这对促进消费显然带来重要作用。

  在我国,流通业的产业关联面非常广,尤其是与制造业之间。由2010年我国的投入产出表计算可以得出,2010年我国运输邮电业的前向总关联度为2.4243,后向关联度为1.7310;批发、零售以及住宿餐饮业的前向关联度为1.6511,后向关联度为1.0993,可见我国流通业总体上与其他行业的关系十分密切。当前国内制造业规模急遽扩张,对原材料需求日益增加,流通业则扮演了重要的中间角色,对促进原材料交易效率带来显著影响。随着效率的提升,无论是原材料交易市场还是最终产品消费市场,它们的交易途径不断改善,交易方式不断优化,于是交易规模进一步实现扩大。也就是说,流通业的发展通过促进社会经济运行效率提升的途径,有效地扩大了内需。

  (三)流通业通过促进国内就业,不断扩大内需

  一方面,根据社会分工理论,随着流通业的发展和转型,产业内部行业不断细分,不同领域对劳动力产生不同层次的需求,促进社会就业水平不断提高。以批发和零售业为例,从2003年至2012年,就业人数就增加了近1.5倍(表2)。另一方面,随着流通业中商贸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张和交通运输业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进城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于是城乡就业水平就得到一定提升。

  国内外许多专家或学者表示,就业、收入和消费是一个链条,而促进就业是扩大内需的首要条件。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随着就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也进一步增加,这意味着他们的潜在性消费能力得到提升,于是自然能带动消费水平提高。因此,我国流通业的发展可以通过促进就业来扩大内需。

  (四)流通业通过提升城市功能,不断扩大内需

  一方面,流通业通过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交通设施是城市的基础,它的改善能促进城市功能进一步发挥,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也拉近了城乡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进而促进商品和人口流动,进一步提高了城市消费水平。以高铁为例,高铁的通车无疑拉近了城市之间的距离,它可以通过吸引消费者体验,促进物流消费增加,也可以作为新型交通工具吸引游客,促进当地商贸和旅游消费增加,从而扩大内需。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商业带的不断完善,大型商场进一步建设,功能不断健全,能促进消费源不断向中心集聚,从而提升整体消费规模,并通过溢出效应,不断对外辐射,从而进一步扩大内需。

    我国流通业在扩大内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流通实力整体不高

  虽然我国流通业取得了迅猛发展,但与国家对流通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对流通领域的期望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由于我国流通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流通成分都仅有中小型流通企业组成,特别是批发零售类、餐饮类和物流类企业。这些流通企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占有市场份额较小,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由《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分析报告》数据可知,目前国内约有80%的企业仍集中在工业,特别是制造业,而服务业企业的份额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我国的流通企业低、小、散的特征还将持续一定时期,2012年我国批发和零售法人数占批发零售企业全部经营单位比重仅约9%,流通企业的组织化程度相当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流通企业的规模就相形见绌了。比如,美国沃尔玛集团仅2012年一年销售额就已超过4000亿美元,相当于我国社会消费品流通总额的12%以上。在国内占有很大份额的国美、苏宁等流通企业的销售额也都仅占沃尔玛的1/17左右。2012年,国内百强零售企业中仅有苏宁、国美、百联、大商这几家的销售额处于千亿元规模的档次,国内百强零售企业的销售总额仅占美国沃尔玛集团销售额的75%左右,这个数值足以显现国内零售型企业的规模实力较弱。

  (二)流通效率普遍偏低

  流通业作为支持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其效率指标显然是衡量我国经济发展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目前衡量我国流通效率的指标主要包括物流效率、商品流通效率和资金流通效率等。从我国流通业发展的实际来看,流通效率偏低的现状仍然存在。虽然2012年在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等联合主办的“2012中国商业经济国际论坛”上,国内外专家代表均表示我国的流通业发展体制亟待改革,流通经营模式亟待创新,流通效率迫切需要提高,但受国内流通业底子较差的影响,至今流通创新和流通效率提升等方面尚未取得重大突破。流通行业的低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物流企业的效率偏低。目前,我国大部分制造型企业仍采用传统的分散式物流模式进行货物运输,2012年国内汽车的空驶率高达37%。国内这种物流的低效率直接导致物流成本的增加,2012年国内的物流成本已达到9.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8%,与发达国家物流成本所占比重(10%)的差距较大。
 
  第二,商品流通的效率偏低。受国内流通企业“低、小、散”的碎片化特征限制,国内商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供应链的渠道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没有形成健全的销售网络系统,同时又存在商品信息不对称现象,供求双方之间的信息不能良好流通,直接导致了国内商品流通效率的低下。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商品流通效率比美国商品流通效率低1/3。

  第三,流通企业的资本周转效率偏低。我国大部分流通企业仍以数量扩张型的粗放式增长为主,流通企业内部的资本周转效率普遍不高。虽然近年来我国连锁型企业数量明显增多,规模也得到一定增加,但是大部分流通企业与沃尔玛、家乐福等国外知名连锁企业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从2008~2012年四年平均运行情况来看,沃尔玛连锁企业的总资本每年能周转2.38次,而国内苏宁连锁企业总资本每年仅能周转1.81次,可见国内外流通企业资本周转效率存在较大差距。

  (三)城乡流通业发展差距较大

  流通企业往往集中在市场集中度高、人口密集度大的区域,由于我国二元经济体制长期存在,城镇与乡村无论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和人口密集程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就2012年的数据来看,我国城市平均收入水平是农村平均收入水平的3.1倍,城乡收入差距非常大。在城镇尤其是城市中心范围内,各式各样的商场或零售型店面遍布城市各个范围,而且零售商场的同质化竞争尤为激烈。与城市相对,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密集度低,农民收入较低,因此无法集聚较多的零售市场,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最普遍的零售点也仍以传统杂货商店和街头摊铺为主,流通业发展滞后。而农村居民仍然是消费市场中的一大主力,农村流通体系的不完善,直接影响农村地区的内需水平,进而对全国内需的扩大产生一定制约。
 
  图2给出了1995年以来主要年份我国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正在不断减少。到2010年,我国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仅为18%,远低于城镇水平。由此可见,我国城乡流通市场发展的差距正逐步加大,城乡流通二元差距拉开的局面还在持续。
 
  (四)流通市场的秩序较为混乱

  由于国内流通企业以中小型流通企业为主,这些流通企业的市场经营也以单独式、粗放型的经营为主,国内统一的流通市场机制并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即便流通业整体规模相比10年以前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流通市场的秩序仍然比较混乱。而国内混乱的流通市场直接对扩大内需造成较严重的负面影响。

  虽然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意见来整顿各区域的流通市场秩序,尤其是对各类商业欺诈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但由于国内流通市场“脏、乱、差”的局面迟迟未得到显著改善,碎片化流通市场的覆盖面较广,导致政府的整顿力度相对薄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目前,我国许多地区主管部门为了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竞相出台政策,鼓励商场或零售企业开展促销活动,但国内大部分商场和零售企业利用流通市场机制不健全的漏洞,采取先调高价格,再打折促销售等方式进行促销,由此损害消费者利益。这样的行为在国内流通市场非常普遍,破坏了良好的商业环境,扰乱了正常的商业秩序,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合理扩大内需。

  扩大内需视角下我国流通业发展的对策

  为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发挥流通业的基础地位和先导作用,必须将流通业的发展立足点置于扩大内需上,特别是如何通过流通业引导国内消费,形成流通业发展和消费水平提高的良性循环机制。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一)提升商业服务功能,为实现消费需求提供便捷渠道

  首先,不断发掘和培育服务消费热点。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营销和管理模式,建立更为可靠的消费服务平台,从引导消费上升为创造消费,鼓励各层次的居民扩大多种消费样式。加快社区商业业态建设,进一步强化社区商业服务功能,为营造商业氛围提供有利条件。积极规范和发展城镇连锁零售和住宿餐饮等服务业,拓宽城镇消费层次空间。
 
  其次,完善商业布点,优化商业结构。以当前我国商业网点分布不均衡的现状为出发点,明确从区域协同化、城乡一体化的高度实施商业布点战略,争取建立面向大区域范围、兼顾城乡流通市场发展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商业网点体系,从更广的空间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促进国内消费。
 
  再次,加大流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流通公共服务体系。一方面,加大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投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另一方面,积极设立各种智慧型的公共服务设施平台,拓宽新型服务领域,进一步刺激消费。

  (二)促进流通产业组织化发展,提高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

  首先,应积极培育壮大流通企业,引导流通企业不断转型升级。重点培育国内知名连锁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建立流通品牌,突出品牌效应;通过参股、兼并、收购等形式,不断实现流通企业规模扩张,提高中小企业向大型企业转变的能力;通过龙头企业引领,积极发展壮大中小型流通企业,促进流通经济规模化发展;壮大流通商场,积极培育特色商业街或大型商场,提高集聚度。
 
  其次,积极调整流通产业的组织结构,不断适应日益复杂的居民消费需求。在大型流通企业规模稳定扩张的基础上,提高它们的资源整合能力和特色服务水平;在中小流通企业规模得到适量扩张的同时,通过连锁经营等方式,提高它们的组织化经营水平,增强中小流通企业在社区服务、便利店、中小型商场或超市等流通领域的功能。
 
  (三)提高农村流通网络体系水平,积极活跃农村流通市场

  第一,加大农村的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实将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位置,加大流通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不断向上争取土地指标和政策支持,加快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现代化发展。尤其要利用物流业快速发展的机遇,积极完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为进一步疏通农村流通渠道以及城乡对接渠道提供基本的保障,通过降低商品运输成本、消费者购买成本等成本因素,进一步刺激消费。

  第二,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建立现代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改造升级农产品和农产品生产资料的流通体系,推进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第三,建立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为农产品交易提供绿色通道,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积极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消费。

  参考文献

  1.祝合良,李晓慧.扩大内需与我国流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2)
  2.郝爱民,王章留.论我国农村消费升级的趋势与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及扩大农村消费的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2)
  3.王世进,周敏,司增绰.流通产业促进我国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数据SUR模型的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10)
  4.王先庆,武亮.扩大内需导向下的流通体系结构优化研究[J].商业时代,2012(16)
  5.刘向东,张小军,石明明.中国流通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型—基于流通增长方式转换模型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9(2)
  6.Ben Belton & David Little. The Development of Aquaculture in Central Thailand: Domestic Demand versus Export-Led Production[J]. Journal of Agrarian Change, 2008, 8 (1)
  7.任保平.发挥商贸流通业在后危机时代扩大总需求中的作用[J].贵州社会科学,2010(5)
  8.郭春丽.我国内需率下降的成因及建立扩大内需长效机制的思路[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9)

作者:张琪  编辑:等zhouting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跨境购物大热:电商集体“买 吉盛伟邦超20亿被收购案失败
    热门资讯
    为什么物流会取得前所未有的 零售企业创新迫在眉睫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