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研究 > 开店选址正文
我国零售终端选址群聚效应的论证
来源:《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期 发布时间:2011-3-18 点击数:


      【内容提要】 为对我国零售终端选址的群聚效应进行论证,运用数理经济学的方法,先进行严格假设,推导出零售终端选址群聚效应的必然性,而后放宽条件,再次推导出具备一定条件的零售终端选址群聚效应的必然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某个商圈中,第n个零售终端的最优选址决策是判断商圈内外消费者的分布密度,若商圈外密度不大于其内密度的1/n,则其最优选址是商圈中心;否则,该零售终端会在商圈外的某个次商圈中心选址。

    顾名思义,零售终端是指直接向最终消费者(简称消费者)提供商品的购物场所,其存在的价值主要是为消费者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降低消费者的购物成本。对于消费者来说,在一定范围内其购物成本是无差异的,当超出此范围时,消费者的购物成本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包括时间成本)。因此,零售终端吸引消费者的范围是一定的,本文把此范围称作商圈,也就是说,商圈大小是一定的,其中心一般是交通中心或商业中心,如十字路口、街(路)中心、商业街中心等地区。

    在经济社会中,存在一些有规律的现象:第一,第一家零售终端一般会优先在交通中心或商业中心选址;第二,后续到来的多数零售终端也会集中在商圈中心,本文称之为零售终端的群聚效应。从营销学的角度来看,第一种现象比较容易解释,即在商圈中心选址会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而第二种现象比较难以解释,因为多家零售终端集中选址往往会导致激烈的竞争,竞争过度将会影响零售终端的销售额和利润,因而,零售终端应避免过度竞争,从而在选址时要留有一定间距。其实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零售终端的集中选址也存在着一种必然性,因为经营者是理性的,其集中选址决策应该是权衡利弊后的结果。

    一、理想化的选址决策模型

    1、第一家零售终端的选址决策

    为分析问题方便,现提出假设1、2、3。

    假设1 在商圈内,消费者在商圈半径范围内的行动成本是无差异的,超过此半径其成本会增加,消费者会拒绝前往;而且在此商圈内,消费者的分布是均匀的,暂时忽略商圈外部的消费者数量,即商圈外部消费者数量近似为零。
     
    2.第二家零售终端的选址决策

    假设3 第二家零售终端与第一家具有同样的资源,如经营实力、商品、服务、品牌等,即二者实力相当。

    在某商圈第一家零售终端的最优选址决策是选择商圈中心,而第二家零售终端的最优选址决策仍然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
     
    二、理想选址决策模型的扩展

    1.商圈内外消费者分布不均匀

    放宽假设条件1(消费者到零售终端的行动成本是无差异的,而且在此商圈内,消费者的分布是均匀的),消费者行动范围还是以r为半径,超出此半径消费者会因成本过高而拒绝前往,商圈外消费者分布密度小于商圈内部(否则可以在商圈外消费者更为密集的区域建立新商圈)。为叙述方便,称消费者分布密度较大的商圈为主商圈,其分布密度为ρ(单位面积内的消费者数量,以下皆同),分布密度较小的商圈为次商圈,其分布密度为ρ'。由此可见,第一家零售终端为获得更多的消费者,会优先选择主商圈的中心位置。
      
    
    2.商圈内各零售终端经营成本有差异

    放宽假设条件2,在现实操作中,商圈内各零售终端的经营成本可能存在差异,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差异是微乎其微的。第一个原因是商圈范围内(一定的区域内)地价(或地租)、人力成本等成本接近相等;第二个原因是长期来看,平均成本接近于无差异,一般来说人力成本无差异(同一区域,工资差别不明显)。另外,即使是初始投资有所差别,时间越长,这种差别的影响越小,即平均成本的差异也是微乎其微的(因为选址决策应着眼于长期盈利目标)。由此可见,可以假设各零售终端的经营成本是无差异的[5]。

    3.零售终端的实力有差异

    放宽假设条件3,如果商圈内部零售终端的实力是有差异的,则会因为实力强弱在均等的基础上有所倾斜地占有市场份额,实力较强的零售终端会赢得更大的市场规模,但前提条件是其选址位于商圈中心[6]。

    三、群聚效应引发的竞争分析

    1.竞争会使得商圈中心零售终端的数量达到一种均衡

    零售终端在商圈内部选址时存在群聚效应,由于距离较近,可能引发较为激烈的竞争,但追求利润最大化始终是零售终端决策者的长期追求。因此从长期来看,在一定的条件下,随着最后一家零售终端的进入,各家零售终端的利润为零。因为在此种情况下,零售终端的任何一方均不会因为其单独降价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即若有一方降价,则其他各方均会降价,因为若一方降价而其他各方价格不变时,后者的市场份额会下降。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任何一方想通过降价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是不现实的,这就是斯威齐模型(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7-10]。

    2.差异化策略使得零售终端按比例赢得市场份额

    假如商圈中心竞争者数量较多,则有远见的零售终端决策者会对商圈内消费者进行细分,形成很多小规模的细分市场。采取差异化策略的零售终端会获得相应的细分市场,从而得到相应的市场份额。此种策略可以避免终端之间的竞争,以某种方式对目标市场份额进行分配:某些终端会将高收入群体作为目标市场,因此终端购物环境、服务水平等软件建设层次相应提高,以满足高收入群体精神方面的需求,而这些消费者由于收入较高,对价格不是很敏感,可以接受较高的价格;而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他们更喜欢购买低价商品,终端决策者为了降低成本,可能在购物环境、服务水平方面稍差一些。可见,经营者可以采取不同策略、不同目标市场避免竞争,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前提条件是选址决策最优化[9]。

    四、结论

    经过上述分析,对于理性的零售终端经营者而言,其零售终端选址的决策依据是利润最大化,如果商圈内部的消费者分布密度足够大,他们会优先在商圈中心选址,这就证明了零售终端选址存在一种群聚效应。当然,这种群聚效应可能会引发一定的竞争,但这种竞争是有一定限度的,或者因现有厂商的利润为零而使得商圈中的终端数量趋于稳定,或者因差异化策略的实施而按比例分享商圈中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霍伊,利弗诺,麦克纳,等.经济数学[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胡运权.运筹学教程[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弗雷德里克·S·希利尔,杰拉尔德·J·利伯曼.运筹学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巴里·伦德尔,小拉尔夫·M·斯泰尔,迈克尔·E·汉纳.面向管理的数量分析[M].陈恭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昝廷全,赵淼.关于竞争力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国工业经济,1999(3):71-73.
    [6]孙淑军,傅书勇.零售商店商品品类陈列决策模型应用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3-65.
    [7]魏守华,赵雅沁.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探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2(5):51-56.
    [8]郑胜利,周丽群,朱有国.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J].当代经济研究,2004(3):32-36.
    [9]叶向.实用运筹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0]康建中.持续竞争力:公司战略管理的核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3(4):99-103.^ 
 

作者:傅书勇 孙淑军  编辑:紫冰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红星收购吉盛伟邦 家居流通业 中国成亚洲最大零售经济体 本
    热门资讯
    武汉商业地产跨入战国时代 便利店掀起零售业革命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