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专家观点正文
汤宇卿:流通空间的分化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来源:2000 No.6 城市规划学刊 发布时间:2007-1-24 点击数:


  提要 为了提高流通的效率,作为流通空间的组成部分的商流、信息流空间和物流空间产生了分离,在商流空间内部,批发空间和零售空间又趋于分化,信息流通和实体商品的流通形成了相互关联的两大系统。当今社会的流通空间的这些变化对城市空间规模、空间布局及其交通系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探讨,以期对城市规划的具体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流通空间 分化 城市发展

  生产、流通和消费构成了社会化大生产的整体过程,从1978~1998年的21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以9.6%的年均增长率高速增长,逐步进入了以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为目的的全面工业化阶段。伴随经济增长与生产发展,人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也稳步提高,1998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是1978年的3.93倍。随着收入的提高,人们的需求更多地指向消费品。这反过来又刺激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从而形成了生产和消费良性循环、高速发展的局面。这样,对介于两者之间的流通业规模的扩大提出了迫切要求。事实也是如此,在城市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中,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在内的流通部门往往发展最快,所追加的基本建设投资增幅也最快,如1991~1995年上海市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中用于商业、运输邮电业的投资平均每年增长率高达70.5%,远高于其他方面的投资

  基本建设的投资促进了城市流通空间的发展,但是城市空间的有限性与其形成一对矛盾,因而,流通业只能通过内部的变革来接受这一挑战,流通空间的分化是其中的主要方式之一。

1 三流分立——城市流能空间的整体分化

  流通过程中的商流、物流和信息流构成了流通的主体,其中商流的定义为:“商品在由供给者向需求者转移时,商品社会实体的流动,表现为商品与其等价物(货币或其它等价物)的交换和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运动”;物流是指“商品从供给者向需求者进行的物质实体流动,是创造商品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的经济活动”;信息流是指“流通过程中一切流通信息的产生、加工、贮存和传递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范围的扩大,由于需求的多样性和市场的多变性、生产方、流通方和消费方在购销数量、时间、地点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而在交易中形成多个流通环节。如果完全采取商流、物流和信息流合流的方式,商品的实物流通也要经过多个环节,就必然要延长商品的流通时间,增加装卸储存次数和产品消耗,加大流通费用,也会产生许多不合理的运输。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对于那些可以大批量流通的标准化商品,往往采用商流、信息流和物流分离的方式,即:商品流通在各个购销环节之间办理购销手续、进行结算和信息的交换,商品实物的转称则绕过一个或几个中间购销环节,甚至可以组织直达供货(图1)。
  

没有找到插图!请将光盘放入光驱。


  

没有找到插图!请将光盘放入光驱。

  图1 典型的三流合流过程(左图)与典型的三流分立过程(右图)比较

  三流分立既使商品交换机动灵活,具有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强的特点,又可减少和避免商品实物的多次中转,减少不必要的交通运输,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从而适应了流通合理化的客观需要。其结果是商流、物流和信息流流通活动在空间上的结合性减弱,原来综合性的流通逐步向专业化的商流、信息流和物流转化,这为服务于这些专业化流通的商流空间、信息流空间和物流空间的分离创造了条件。在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内部土地价格的级差日益增大,只有单位用地效益较高的部分商流企业、信息流企业能够继续择位于城市中心区,所需空间大,但是单位空间效益较低的物流企业往往无力继续在中心区存在,这样,物流空间逐步由中心区向城市边缘地区转移,形成了物流空间和商流、信息空间的分化。

  以日本为例,1990年建设省的“战略物流高度化研究会”对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由于城市内地价上涨,交通阻塞,许多企业感到在大城市内设置物流节点很难找到合适的地方,而情愿将物流节点设在城市外部。为此,政府和地方共同体通过政策的推动,在城市郊外设置与高速公路直接连接的大规模的公共物流基地(图2),并以社会资本、设备为中心,以优惠政策促使许多企业的物流节点集中在一起,以共同化、协作化来促进物流的优化,采用先进的自动机械以更高的效率进行保管、分类和提货,产用大型货车以更高的装车率通过高速公路运送商品,提高了城市流通功能,解决了交通问题。

  虽然我国物流中心的建设滞后于发达国家,但是作为其雏形批发市场早已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地区发展起来,而其位置往往也是在郊区,实际上这些批发市场已经承担了物流中心的部分功能,但是其效率远不及物流中心,需从管理上和技术上提高其水平,促进其向现代意义的物功能流中心转化。从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物流中心的郊区化,与商流和信息流中心的分离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没有找到插图!请将光盘放入光驱。

  图2 日本东京的流通中心的位置

2 批零分立——城市商流空间的分化

  批发和零售两种商业活动在工业革命之前已经分离,但是在不少城市中批发商流空间和零售空间在中心区仍呈积聚的态势。批发商业主要是以办公空间作为其空间聚集形态,是城市商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零售空间则以商场店铺作为其空间聚集形态。据统计,1998年,上海市黄浦区每平方公里办公设施的建筑面积是35.68万m2,而居第二位的静安区每平方公里办公设施的建筑面积为23.10万m2。在另一方面,黄浦区每平方公里商场店铺的建筑面积为15.86万m2,而居第二位的卢湾区每平方公里的商场店铺的建筑面积为7.58万m2④,可见黄浦区作为上海市的商务中心和零售中心的功能仍然非常强。虽然,商务中心需要相应的服务空间和零售空间,但并非零售空间聚集的零售商业中心区,而零售商业区和商务中心的结合则会起到促使市中心庞大、臃肿,产生相互干扰的反作用,这种分化过程可用图3表示。这样,不少城市,尤其是国际性大都市的商务中心的功能逐步从传统以零售商业为主的城市中心区分离开来。如上海市的批发商流中心逐步向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转移,批发商流中心和零售商流中心开始出现分离的局面。
  

没有找到插图!请将光盘放入光驱。

  图3 批发商流中心和零售商流中心的分化

3 虚实分立——信息化对流通空间的影响

  信息化的发展对传统的零售和批发均产生巨大的冲击,信息化的销售方式主要依托于诸如邮政、电话、电视、电脑网络等信息流通媒体进行,尤其是网络购物正日益普及。据报告预测,2000年中国网上购物的总交易额将有大幅度增长,达到3.5亿元人民币以上。在另一方面,零售空间内部推广应用电子收款机、销售点信息系统POS(Point of Sales)、商店信息管理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等,可以在进行销售时收集每一种商品(单品)的信息并加以储存、加工和分析,以利于提高商品管理、库存管理乃至顾客管理等经营活动的效率。同时,批发空间、生产空间与零售空间之间导入的联机(Online)系统,使有关订货、接受订货、付款、要求付款等与流通活动有关的数据交换实现联机化和电子化,即在销售点信息子系统和电子订货子系统日益普及的基础上,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使得流通过程网络化,将各种销售点信息系统和电子订货系统的终端逐步连结成一个整体。这样,便建立起与实体商品流通相对应的强大信息流通网络。虽然我国在这一领域刚刚起步,在某些连锁超市系统已经局部地建立了这样的信息流通网络,但是,可以预言,这是当代城市流通业发展的主导。

  流通空间的信息化使得流通效率成倍提高,实体商品流通的指向性更明确,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物流,降低货运强度。不少经济学家指出我国部分商品存在“大旅游”的现象,如表1所示,虽然我国幅员辽阔,资源分布不均,国内生产总值和货运周转量比值与其它国家比较应该小于某些国土比较紧凑的国家,但是相差之大已经说明我国货运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的方面,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流通信息化。

没有找到插图!请将光盘放入光驱。


  城市流通又可以通过信息渠道使生产方和消费方的联系更为紧密,消费的趋向可以更顺畅地通过流通方传至生产方组织生产,而新产品又可以通过信息渠道介绍给消费方。但是,按照现在的技术水平,信息的传递仍有不足之处,往往无法对商品实体产生完整的印象,这样,传统的商场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商业功能弱化的同时,其商品展示功能正逐步增强。对于批发业也是如此,城市的商贸功能越强,就越需要配套相应的展览空间,如广州、上海等城市的广交会和华交会等即是这类信息展示中心的短期形式,在此基础上,常年交易的场所也在纷纷上马,如位于上海虹桥开发区的上海世贸商城,总建筑面积达28万m2,是亚洲最大的专业化和国际商品贸易中心,拥有2,500多间交易展示间,适应于各种类型的制造厂商、代理商、进出口商和批发商等在此设立商贸经营窗口。

4 流通空间的分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物流与商流、信息流的三流分立、批零分立和虚实分立导致了流通方式的变革,也对其外在的流通空间,乃至整个城市空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对城市空间规模的影响

  如前所述,城市流通空间分化提高了单位流通空间效率,从中可以看到,流通空间的规模与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城市的消费水平和生产水平具有一定的关系,但并非正相关关系。这样,流通空间与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之间的比例关系对于不同的城市和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是不一样的,无法用统一的指标来确定。其次,流通空间各组成部分的比例也随着城市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同样也很难用一个固定值来确定,这都需要进行详细的研究。缺乏这部分的研究则会导致流通空间建设的盲目性,目前,不少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部分流通空间,主要是传统型的商场或批发市场的规模估计过高。如“北京市目前已结构封顶和在建的大商厦有100余家,加上已有的营业面积达1万m2以上的70余家大商场,这意味着,未来北京市将拥有160多座1万m2以上的商厦,……这一数字已远远超过了纽约、东京等购买力很强的城市,以北京市有限的购买力来说,承载这么大的消费额显然是力不从心的”。但是,另一方面,部分流通空间,如物流中心、展览空间仍存在相当的缺口。

  4.2 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

  流通空间的分立对城市流通空间布局的影响首先表现在物流空间的重心向郊区转移和商流、信息流空间的重心仍集中在城区。这样,物流中心作为市际物流和市内物流的转换点,需要便捷的内外交通联系,这就要求对物流中心所需的邻近城市对外交通出入口的用地,如公路或高速公路出人口、港口码头、铁路站场等周边区域进行控制。针对物流中心规模日益扩大的趋势,这些控制用地需要达到一定规模。如表2所示,日本东京流通中心的规模均在10km2以上。

没有找到插图!请将光盘放入光驱。


  对于城市内部,批发商流空间和零售商流空间在地域上的关联性减弱,但是这与城市的发展状况,主要是信息化的发达程度有关。对于中小城市和信息化程度较低的地区,仍需要批发和零售商流空间中心区的聚集,互相依托,共同发展,以促成交通、金融等配套服务设施的合理使用和配置效率的提高,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但是,城市经济聚集也存在边界,聚集过度会带来许多负效应,如土地、空气、阳光,能源和水资源等的稀缺、价格高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居住困难和上下班路途时间长等问题,从而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了社会交易成本。我国不少大中城市原有的中心区是批发商流空间和零售商流空间集中的区域,均或多或少地面临以上问题而纷纷进行旧城改造,往往采用市政府机关及其部分商贸机构搬迁至新区的方式,形成商务中心和零售中心的分离。这样,原来的中心区就成为零售商业的集中区域,而新中心区则为商贸中心区,商务中心和零售中心分离的“双心结构”是当今我国不少大中城市的主要结构形态或规划结构形态。如广州省肇庆市规划新的市中心在城市的东部,与原有位于城市中心部位的中心区相呼应,其功能将更多在指向政府办公、商贸和金融等方面。另一方面,对于某些大城市,这种“双心结构”仍不能满足城市流通的需求,这样便形成分级的多心结构,形成了城市的副中心。如日本东京的新宿副都心虽然以行政管理为主,但是在新宿车站东出口处集中了大量的商务机构,在其西出口处有大体量的办公楼,所以被称为人们可到此洽谈商务的地方(city where people can come into contct with business.)而其它的诸如池袋、涩谷、大崎、上野、浅草、锦丝町、龟户和临海副都心等均或多或少地成为商务活动的集中区域。这样,中心区在分化的同时又产生了分级,形成了适应于不同城市发展状况的不同聚集状态的中心区。而中心区是城市整体结构的核心,中心区的变化对城市的格局产生了根本的影响。

  4.3 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影响

  城市流能空间的分化使得物流中心聚集在城市的外围,这些物流中心由于是大量货物的集散地,其对周围的交通影响不应忽视。同时,为了提高城市流通效率,流通中心对城市内部的货物运输往往采用配送的方式,配送的结果使得原来各单位单独运输的局面逐步改变,取而代之的是有组织的运输,并形成城市货运的公共化。由于配送往往采用小型车,如据统计,东京等大城市的市内货物集配及城市配送所用的货车中,小型货车约占总数的60%~70%,这样,自然形成了城市内部以客运和小型车为主,城市外部则以大型车为主的局面,避免了原来大型卡车进入市区所产生的干扰,为城市内部核心保护区的构建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配送又促进了单位卡车货运效率的提高,原来各个单位自发形成的紊乱的货流将被由流通中心出发的有组织的货流所取代,物流公司又可运用各种方法合理地组织配送线路和配送方式。如日本全国拥有5,000多家店铺的7%~11%方便连锁店实施商品共同配送的具体做法是:先根据店铺分布情况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地区,在每个地区设置一个共同物流中心负责对该地区的店铺进行商品配送,而各供货商则根据来自店铺的需求形成适应送货需要的商品组合,以便统一向店铺发货。这种货运混载化方式改变过去那种将各类商品分别进行配送的方式,降低了城市道路上货运的交通量,货运公共化进程的加快将使城市有更多的道路空间让位于日益增长的客流。

结语

  城市流通空间分化是流通方式变革的产物,这种变革对城市空间规模、城市空间布局和交通运输,乃至城市的各方面将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流通空间如此,生产空间、消费空间亦是如此。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不同领域的变革将层出不穷,这种变革必然频繁地影响城市的发展,这样,在规划人员对此进行探索的同时,更多地需要不同专业人员的共同协作,为城市这一巨系统的发展出谋划策,编制适应于时代发展需要的城市规划
  (本文依据笔者的博士学位论文城市流通空间研究”的部分章节改写,感谢导师徐循初教授的悉心指导)

参考文献
  ①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1999.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9月版
  ①上海建设编辑部,上海建设1991~1995.上海技术普及出版社,1996年8月版
  ③东京都都市计画局总务部相谈情报课,东京の都市ブくリ1992.东京都情报联络室,平成4年4月
  ④上海市统计局编,1999上海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08
  ⑤武颖,2000年潜力巨大.人民邮电——网友周刊,2000-05-03
  ⑥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世界经济年鉴1994.中国科学出版社,1995年3月版
  ⑦吴娟著,商场建设求豪华,经营策略少新意——京城大商场销售出现负增长.载文汇报1997-11-02

 

作者:汤宇卿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