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专家观点正文
黄鸥翔:从战略产业的高度认识流通业
来源:绿色中国 200410B 发布时间:2006-12-15 点击数:

          战略产业与先导产业的基本意义

        (一)战略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作用

    战略产业就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领导或重大影响作用的产业群体。它们对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能够发挥带动、调节和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战略产业一般包括下列产业:支柱产业(Main Industry);先导产业(Leading Industry);基础产业(Basic Industry);瓶颈产业(Bottle Neck Industry)和创汇产业(Foreign Currency Making Industry)。上述产业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战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战略地位的产业形态。总体上说,战略产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包括以下方面。

    1.带动国民经济总量变化。主要表现在通过对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群体的带动作用,以及对相关社会部门的带动作用,进而影响国民经济总量的变化。

    2.调节国民经济运行。国民经济周期性发展规律造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均衡。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就是为了调节国民经济从不均衡到均衡。战略产业在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战略产业的发展速度将影响国民经济的均衡走势,自然就会成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行业。

    3.引导产业结构变迁。产业结构的层级主要是由战略产业决定,因此确定什么产业为战略产业,也就决定了今后产业结构的层级走向。如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战略产业,就表明产业结构为劳动密集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战略产业,就表明产业结构为技术密集型。

        (二)先导产业是重要的战略产业

    先导产业就是那些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很高,可以带动其它产业发展的产业。它们对国民经济未来发展起方向性的引导作用,代表着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的方向。先导产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作用,自然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产业。先导产业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行业增长速度超过GDP,并且保持持续增长;

    (2)对国民经济的未来走向影响较大;

    (3)是财富积聚速度最快的行业;

    (4)市场潜力大,处于规模快速扩张的成长期;

    (5)产业关联系数大、技术联带功能强。

            流通业作为先导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产业

    流通是商品由生产领域进入到消费领域过程中所进行的社会性、经济性交换活动的总和。流通业是实现流通职能的社会企业体系。本文所涉及的流通业是指商业及附属产业,主要包括:商品批发、零售、物流、信息技术等。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流通业是市场机制的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市场的消费需求信息,会通过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零售终端,通过流通渠道,源源不断地传递给制造业,引导着流通物流的品种、走向和数量。

    1.流通引导生产的格局已经形成。在买方市场态势下,由于商品供过于求,把商品销售出去就成为了生产者、经营者生存的基本条件。卖主之间的激烈竞争,要求生产者必须按照消费者的需求来设计和生产商品,经营者要按照消费者的需求来采购商品。由于流通者处于生产和消费的中介地位,具有天然的市场优势和信息优势,形成了消费者需要什么,流通企业就采购什么,流通企业采购什么,生产企业就生产什么。在现代化大生产、大流通条件下,流通对生产的支配作用就更加明显。

    自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伴随着改革开放及近2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新中国成立后延续了几十年的短缺经济基本结束,买方市场开始形成。到1997年底,中国大部分消费品供过于求,而且一些基础产品也供过于求,许多行业出现生产相对过剩。因此,中国已经形成了消费经过流通决定生产的格局。

2.流通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产业。流通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关键环节,是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必经阶段,是连接生产和消费两大领域的桥梁。作为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商业流通业的发展,预示着产业升级的进程,代表着通过技术进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展现代流通是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内需,改善服务,增加就业,稳定社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要求。

    3.流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最快的产业。从经济发展战略角度看,现代流通业已经成为全世界财富聚集最快的行业。在世界500强排名中商业流通企业占到10%,在美国50强排名中占到20%;在2001年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前10位中有6位来自流通企业。据国内经济学者预测,在未来5年内,销售额1000亿的中国企业将率先出现在现代商业流通业。

    4.流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1978~1996年,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地位已经超过第一产业居第二位,其中商业占第三产业产出近30%。商业产出年均增长率9.8%,与持续快速增长的国民经济平均增长同步。商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所有产业部门中仅次于制造业居第二位。近10年来,以连锁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流通业的平均增长速度高出GDP的增速一倍多。2003年,39家商品流通企业进入中国500强,占到了中国企业500强的7.8%。这39家商品流通企业经营效益好于500强企业平均水平。20世纪末,我国已经出现了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的流通企业。预计到2010年前后,我国将可望出现年销售额超过千亿元、拥有员工数十万人的特大型流通企业

    5.流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纽带。流通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反映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程度,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三个产业占一国或地区GDP的比例,已经成为衡量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商品流通价格是被亚当·斯密称为左右市场运行的“一只看不见的手”,国家出台的商品流通价格政策,无疑会对整个国民经济调控起到纽带作用。

    6.流通业事关国家经济命脉和经济主权。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是事关国家经济安全的产业。身兼实业开拓与理论研究双重身份的代雨东先生,早在2001年就提出了“没有主权商业,就没有主权工业;没有主权工商业,就没有主权经济。”现在的大型国际零售企业都拥有全球统一的产销链,在许多国家自有品牌产品达总销售额的30%~60%。如果放任外资企业占据我国流通产业的主导地位,控制我国的流通渠道,我们的工业企业将沦为国外流通企业生产贴牌产品的加工车间。一家法国媒体对法国流通业曾做出过如下评论:谁控制了法国的商业流通业,谁就控制了法国经济,谁就拥有了法国。

    综上所述,我国流通业既是先导产业,又是基础产业,理应纳入战略产业的范畴。

            对发展我国流通产业的政策性建议

    作为战略产业,我国流通业急需以提升行业竞争力为目标来得到培育。同时,与国际同行业相比,我国流通业尚处于幼稚期,也需要国家从产业政策方面给予适度保护。为此,建议如下:

    1.完善发展流通业的宏观政策法规环境

    (1)正确认识流通业的战略地位,制订鼓励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行业和基础产业,因此应该把流通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使其在带动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中,真正发挥先导作用。国家应像对待高新技术企业一样,采取一些税收、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培育大型流通企业

    (2)建立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划体系。制定和修订维护公平竞争、推进流通结构调整、促进现代流通发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所需的法律法规。在逐步取消对外商市场准入方面的限制性规定后,通过国际通行的办法,对大型流通企业的开业进行必要的控制,如尽快出台《反垄断法》、《商业大店法》等。围绕当地人口密度、现有商店的数量和服务地域范围、新开店对现有商店经营收入、交通环境和就业机会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听证等形式进行审查。研究制定流通行业标准体系。

    (3)培育流通市场机制、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完善市场运行规则,推进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水平。有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地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和各种市场组织。加快建立企业信用体系,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坚决打击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

    (4)给予宏观经济政策支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加大国债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力度,将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连锁企业信息化建设等,列入国债贴息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支持市场前景好的流通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增资扩股、股票上市等途径募集社会资金,扩大经营规模。鼓励流通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划拨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社会闲置资源。认真研究流通企业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中遇到的困难,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扫除体制性障碍。尽快出台连锁企业统一纳税办法,实现连锁企业所有分店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申报、纳税。

    2.流通业的发展方向和措施

    (1)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作为我国现代流通企业的代表,同时也是提高流通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是我国流通现代化面临的紧迫任务。要切实采取措施,力争在5至8年的时间内,培育出15至20家拥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初步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流通企业

    (2)大力发展连锁经营。要经过5年的努力,初步确定连锁经营在流通业中的主体地位,使连锁经营销售额、连锁企业店铺数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初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连锁企业集团。

    (3)积极推进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积极培育物流市场,建立起以现代信息技术武装起来的区域性物流中心,以满足社会化大流通的需要。应该将区域物流中心的建设纳入地区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范畴。塑造多层次、多类型的物流配送格局。加强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建设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企业;不断扩大配送品种范围,力争建成提供大规模、多品种、高效率服务的物流配送体系。

    (4)加快发展电子商务。首先,要做好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加快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其次,要继续开展电子商务的试点工作,探索连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模式,利用连锁店铺的有形网络,通过开办网上商店,拓展经营品种与业务范围,探索物流企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探索电子商务不同的发展模式;最后,要研究制定电子商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网上交易规则,规范网上交易秩序。

【参考文献】:

    [1]侯云先,王锡岩.战略产业博弈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纪良纲.商品流通学.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3]宋则.促进流通创新提高流通效能政策研究.产业经济研究,2003(3)

    [4]吴仪.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经济日报,2002.3.18

作者:黄鸥翔 黄…  编辑:jiuyu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