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专家观点正文
刘星原:促使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演变的因素与规律研究
来源:代经济科学 200404 发布时间:2006-12-11 点击数:

     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是零售业的重要构成内容,其演变与发展的阶段、程度、形式与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零售业的发展水平。截止2003年底,在我国投资的国外各类业态的零售企业已达360多家,其中,世界前50强的各类大型零售企业已经有三分之二进入了我国,这些都预示着我国各类零售业态的竞争与演变会更激烈、更复杂。零售业态和经营方式演变的原因是什么?将来向何处发展?其中有没有可以遵循的规律?这是本文所要探讨与研究的主题。

    本文中“零售业态”的概念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的经营形态或者模式。“经营方式”是指采用我国理论界普遍认可的提法,即零售企业的单店经营、连锁经营、无店铺经营、网上购物方式等的统称。

            一、国内外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演变与发展的理论述评

        (一)国外有关零售业态演变理论的简要综述

    美国学者罗伯特·F·卢斯归纳总结了欧美学者提出的零售业态演变规律的五种理论,其主要观点摘要如下:1.轮转说。认为零售机构以“低成本、低毛利、低价格”的方式取得成功,引起众多企业效仿后,使竞争加剧,成本增加,逐步走向高费用、高价格、高毛利之路。革新者又会以低成本、低毛利、低价格的方式问世,重复上一轮的演变过程。2.综合化与专业化循环说。认为零售商店以较丰富的品种(综合化)吸引消费者,取得竞争优势,但创新者却通过深化某一类商品(专业化)的经营来吸引消费者。零售业态是在“专业化”和“综合化”之间进行不断循环演变。3.进化说。认为零售业要顺应“适者生存”的规律,要按不断变化的环境要求不断创新与发展。4.辩证过程说。认为黑格尔哲学中“正、反、合”辩证理论符合零售机构的发展规律。“正”是指旧的零售机构,“反”是指新的零售机构,“合”则是新旧两类零售机构融合发展的更新的零售机构。5.生命周期说。认为零售机构是按“创新”、“发展”、“成熟”与“衰退”这四个阶段不断产生、发展和消亡的。

    另外,美国学者迈克尔·利维等提出了“条件说”的观点,认为:“竞争;环境变化的趋向,包括变化中的消费者人口统计、生活方式和技术发展;零售顾客的需要、欲望和购买程序”是影响和促进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变革的因素。

        (二)国内有关零售业态演变理论的简要综述

    我国学者对影响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演变原因的观点,主要集中在“条件说”方面,即将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的演变,归结为各种内外因素和条件的作用结果。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社会生产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供求、商业竞争、科技应用、顾客需求和对外开放的国际市场压力。其主要观点摘要如下:黄国雄等认为,“制约商业经营形式的因素:第一,取决于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规模;第二,取决于市场商品的供求态势;第三,取决于企业利益的最优化”。陈顺霞等认为:“零售商业销售情况如何,是一个国家经济情况的脉搏反映,也成为竞争最激烈的一个流通环节。于是,零售环节各种经营形式不断创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产品越来越多,大批量生产需要大批量的销售。于是商业形式不断翻新,商业的销售方式也不断变革”。李薇薇认为:“零售业态产生的原因是:第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生产与大量消费的出现呼唤零售业变革;第二,‘以消费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的确立要求零售商业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第三,商品日益丰富,消费者行为逐步成熟,购物习惯发生变化,促使零售业进一步变革”。顾国建认为:“为了保证售价的低廉性,必须做到进货价格的低廉性,只有大量进货才能压低进价,所以……就以连锁的方式开设分号”。郭冬乐等认为:“从大的方面说,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引发了业态变革的两次高潮;从小的方面说,业态变革缘于三个条件:顾客拉动、生产推动和竞争启动”。赵盛斌认为:“一方面是连锁经营形式这一先进的社会生产方式顺应了我国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改革与创新的潮流;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改革开放速度的加快和对加入WTO的努力”。

        (三)对上述国内外有关理论的评价

    1.对上述国外学者有关理论的评价

    一是,上述国外有关理论具有明显的“原生性、探索性、渐进性和特色性”特点。所谓“原生性”是指,一些欧美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内在地形成了促使零售业创新与变革的条件,促使了全新的零售业态或经营方式的产生。所谓“探索性”和“渐进性”是指,由于“原生性”特点,使得这些新型零售业态或经营方式是在没有任何可以模仿、借鉴和学习的条件下,边探索、边总结、边提高、边发展的。所谓“特色性”是指,同样是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欧美国家,由于各国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消费环境与习惯、民族文化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差异性影响,在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的演变与发展过程中,又会形成符合本国特点的不同的演变与发展轨迹。因此,形成了诸如“轮转说”、“综合化与专业化循环说”等不同的观点。

    二是,这些理论本质上都是基于对不同国家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演变的“特色性”历史发展过程的外在的、现实的、总结性的描述,并没有从影响和产生这些演变和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以及对具有普遍规律性的、能够大致预测未来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演变趋势的理论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虽然,“生命周期说”和“进化说”等理论从表面上看,也试图从归纳历史、抽象本质、演绎推理的深度,来探索和揭示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演变与发展的一般性规律,但是这些理论实质上是从哲学的、逻辑的角度,对零售业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概括,结论固然正确,但却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这些理论太抽象、太概括,不能明确透彻地说明零售业演变与发展的真正原因,也就无法用来指导对零售业态和经营方式今后可能演变与发展的具体方向、趋势或者道路的研究,实用性不强。

    2.对我国学者上述有关理论的评价

    笔者认为,从“条件”的视角或者思路入手研究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演变与发展的原因与规律是科学的。但是,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存在三个不足:一是不重视。没有将探索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演变与发展的规律,看成是解释历史、指导现实和预测未来的重大理论问题来认真研究。二是研究的不深入、不系统。从上述“条件说”的所有观点看,普遍存在着说理不够充分,分析不够透彻,理论不成体系的问题。三是表述不准确。从“条件说”的内容和范围看,各种观点差别很大,众说纷纭、似是而非。

            二、影响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演变与发展的原生性因素探讨

    何种途径或方法才能够真正找到影响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演变与发展的原因与规律呢?笔者认为,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的演变与发展是一个历史的客观过程,因此,也只有从考察历史的客观过程出发,“保真地”分析历史事件,从各种新型业态与经营方式最先出现的国家中,历史地寻找能够诱导、促使和决定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演变与发展的原生性因素或者条件,并对这些因素或条件进行归纳、分析与抽象,抽象出本质的、一般的原理,才能够总结和推理出影响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演变与发展的一般性规律理论。

    目前,大家公认的影响世界的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主要有大型百货商店的产生、超级市场的产生、连锁经营方式的产生和网上购物形式的产生。因此,就从这几个对世界零售业态和经营方式具有重大影响的演变事件出发,来寻找和研究原生性因素。

        (一)大型百货商店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因素

    学术界公认的“百货商场”业态“邦·马尔谢商场”是1852年在法国巴黎产生。

    约在1848年至1870年之间,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初期发展阶段。这期间法国全国已有棉纺织厂566家,纺纱机11.6万台,蒸汽机5,212台,铁的年产量达到138万吨,工业总产值达到120亿法郎。资本主义工业化和社会化生产的发展,客观地要求相关企业之间的联系要方便,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共享性水平要高,生活服务要更完善,这就促使了各类企业向城市的集中化程度不断提高,新的行业(如服务业等)不断产生,以及城市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巴黎在1841年至1846年的5年时间内仅新增人口就达12万,到1881年,巴黎市的人口已达220万人。

    伴随着法国资本主义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关系也全面渗透到了城市生活中的每个层面和角落,使得完全商品化、货币化的城市居民消费方式全面形成,城市中所有的居民都必须通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来实现所有的消费需求。同时,由于城市居民人数总量大、构成复杂、收入差别大,与封建社会条件下的小城镇相比,形成了在总量、内容、结构和方式方面,前所未有的规模化、复杂化和货币化的生活消费需求特征。这样,使得以前的小型业种店等根本无法满足这种全新的客观需求,因此,以营业面积大、商品种类多、明码标价、购物环境好等为主要特征的大型百货商场业态在法国的产生就成为水到渠成的客观必然。

    归纳上面的分析,促使大型百货商场在法国产生的是两个相互关联的原生性因素:一是,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和市场化经济的基础上,城市居民的生活消费方式已全面商品化、货币化,城市居民的几乎所有消费需求都必须通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来实现;二是,在城市化水平普遍提高的基础上,某些大城市中的居民人数增大到一定的规模,从而在生活资料的需求方面,形成了总量很大、内容繁多、结构复杂、消费频率高、档次差别大、对服务质量要求高的客观消费需求。

    这里有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英国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时间比法国要早,在1850年至1870年间,英国国内工业总产值和贸易额在世界上占据首位。此时伦敦的城市人口至少达到了250万,生活资料消费的商品货币化方式也全面渗透到城市居民之中,完全具备了促使大型百货商场产生的因素,但为什么世界上第一个大型百货商场出现在法国,而没有出现在英国?实际上,在1866年,一个名叫威廉·怀特利的人,在伦敦也创办了英国第一家大型百货商场。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两个城市的大型百货商场产生的时间只相差14年,实际上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这个事实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上述大型百货商场产生的两个相互关联的原生性因素不是只有特殊性,而是具有一般性的;二是当某些决定或促使某个事物产生的因素在某几个范围中同时形成之后,该事物在这几个范围中的产生,只是早晚的事。具体在哪一个范围中首先产生,那就要看人才、资金、机遇等许多具体的、甚至是偶然的因素了。因此,伦敦的百货商场比巴黎晚14年产生也是正常的。但无论如何,该事物的产生绝不会在不具备产生该事物因素的范围中产生。以同时代(19世纪中期)亚洲的日本和中国为例:虽然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在日本初步形成,但是,日本总体上还是个封建国家,东京的城市人口还不到80万。虽然当时中国的北京、南京、苏州等大城市的人口都超过100万,但中国当时也处在封建制度时代,因此,中国和日本当时都不具备产生大型百货商场的原生性因素,大型百货商场当然也不会在当时的中国和日本产生了。

        (二)连锁经营方式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因素

    学术界公认的连锁经营方式“太平洋和大西洋茶叶公司”是1859年在美国产生的。

    在英美战争结束的1814年至1860年的50年间,美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化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这期间,生铁产量达到84万吨,钢产量达到12万吨,煤的开采量达到1,818万吨,仅加工工业中的工人数就达到了130万人,工业总产值增长了近9倍,仅次于英、法而居世界第三位。美国的城市化水平也迅速提高,1881年,纽约人口已达到120万人。商品化、货币化的消费方式也已全面渗透到了城市居民中,当时的一个五口之家每月的基本生活费用需要50美元。快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以及城市化和完全商品化、货币化的城市居民消费方式,客观上给美国商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机会。

    另外,当时美国的企业与消费者已经有了商品的品牌意识和商标保护意识。例如,1851年美国的一个企业为了使装运货物的搬运工分清蜡烛和肥皂的包装箱而在不同箱子上打上的“星星”和“叉叉”符号,已成为经销商识别商品真伪的关键因素。美国许多州也有了地方性的商标注册与保护法规。自然,商业企业的商号也一定会成为消费者认知商业企业经营方式和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

    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商业机会在客观上诱导了美国当时的商业企业,以不断发展分店的途径来达到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实现商业扩张的目的;不断增强的品牌意识启发了某些商业企业家在发展分店时,按不断“克隆”同一种商号、同一种经营模式的方式来快速发展分店,达到减少市场投资风险,提高扩张分店的成功率的目的。这样,连锁经营方式的产生就从偶然到必然、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从小规模到大规模地逐步发展起来。

    归纳上面的分析,促使美国连锁经营方式产生的是两个相互关联的原生性因素:一是,美国当时资本主义工业化和市场化经济的初期繁荣发展、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和完全商品化、货币化的城市居民消费方式,造就了比较宽松的商业发展与扩张的市场环境;二是,美国的商标保护法规的初步建立与消费者品牌意识的形成,为广大消费者认知和接受以商号为代表的某些规范化、模式化的商业经营方式和服务质量,打下了思想意识基础。

        (三)超级市场零售业态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因素

    学术界公认的“超级市场”业态是1930年在美国产生的。

    1929年至1933年间,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从1929年到1932年,全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6.3%,倒闭的企业超过13万家,失业人口超过1,200万人,占劳动人口的25%,工人的工资下降约25%。大量的机关、学校和家庭连作为燃料的煤砖都买不起,农场因买不起汽油而改用马拉犁代替拖拉机。在这种情况下,日常必需商品的销售价格是否更便宜,便成为影响广大消费者是否购买的首要因素。同时,如何降低营运成本,便成为零售企业在经营管理与竞争中首要考虑的因素。这样,专门经营日常生活必需消费品、销售价格低廉、开架自选的经营模式,即后来被称为“超级市场”的业态,便有了外在的客观市场需求。同时,相对于当时盛行的百货商场业态,超级市场业态大大降低了营业人员的使用数量,若采用连锁经营方式扩大经营规模,还会大大降低营运和管理成本,保证了超级市场商品销售价格的低廉性和一定利润的获得,这就使超级市场业态的采用有了企业内在的需求。因此,超级市场在1930年的美国产生便是十分自然的事了。

    归纳上面的分析,超级市场在美国产生的原生性因素是:经济大危机,使得美国广大消费者的收入和购买能力都普遍大幅度下降,产生了包括日常生活必需品在内的消费品的低价、自选的客观需求,以及零售企业低成本的运营要求,促使了能够适应这些需求的超级市场业态的产生。

        (四)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演变的社会经济制度因素

    我们将前苏联、中国与西方主要国家当时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进行简单的不同期对比:前苏联从1913年至1965年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6倍,平均增长率为8.2%。中国从解放后的1949年至1965年的16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3.5倍,平均增长速度为14.7%。美国工业总产值,从1915年至197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3.4%。法国工业总产值,1915年至1970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5%。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前苏联与中国当时的经济增长速度都比当年产生新型业态与经营方式的美国和法国要快,特别是苏联当时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相当强大的国家,但为何在前苏联和中国没有产生新型业态与经营方式呢?其根本原因就是经济制度的不同。前苏联和中国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制度,而美国和法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直接制约、控制甚至消除了零售市场以价值规律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和市场化供求机制的形成,不可能内在地形成促使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创新与演变的原生性因素,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的演变与创新当然也就不可能。

    归纳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社会经济制度因素是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创新与演变必须具备的又一个原生性因素。

        (五)现代科学技术是影响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演变的重要技术因素

    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内,在影响和促进百货商场、连锁经营、超级市场等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创新与发展的诸原生性因素中,科学技术因素的作用力较小。但是20世纪末以来,以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在零售领域中的运用,出现了网上销售等新的经营方式,虽然包括美国在内的网上购物方式还不占零售经营方式的主流,但就其经营方式、运用范围和发展趋势看,对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的创新与演变已经显示出了直接的、革命性的影响,随着有关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将来还会对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产生更大的影响。因此,现代科学技术将是今后促进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演变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原生性因素。

            三、决定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演变的规律的理论探讨

        (一)决定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演变的一般性规律探讨

    将上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业态和经营方式在不同国家的诸原生性因素从本质上再作进一步的抽象减化:促使百货商场产生的“城市居民生活资料消费的全面商品化、货币化”和“需求内容的复杂化”两个因素,可从本质上抽象为“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这一个因素。促使连锁经营方式产生的“较宽松的零售业扩张与发展环境”和“消费者对以商号为代表的模式化零售业服务方式的认可”两个因素,可从本质上抽象为“企业的竞争与发展要求”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这两个因素。促使超级市场产生的“消费者对日常生活必需消费品的低价、自选的购买需求”和“零售企业低成本的运营要求”两个因素,从本质上仍可抽象为“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企业的竞争与发展要求”两个因素。再加上上述“经济制度因素”,我们会发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业态和经营方式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原生性因素,都可从本质上抽象地归纳为三个一般性因素:一是,市场经济制度下的商业竞争机制和市场化供求机制是促使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演变的基础性因素。二是,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发展变化,是促使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演变外在的、关键的客观因素。三是,零售企业为了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对业态与经营方式的研究与创新,是促使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创新与发展的内在因素。从历史上看,这三个因素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零售业态或者经营方式的演变与发展就不可能。从现在和今后看,“科学技术因素”也将构成促进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演变与发展的第四个因素。

    经过上述抽象和归纳后,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产生的原生性具体因素就转化成为一般性因素,同时,也就等于总结出了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演变与发展的一般性规律理论: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的演变与发展,是由市场经济制度框架内的商业竞争机制和市场化供求机制的作用,消费者需求的发展与变化,零售企业为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而在业态和经营方式方面的创新要求,以及相关科学技术在零售领域中的应用,这四项因素综合决定的。这四项因素自身所处的具体发展阶段与内容,决定了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具体的发展阶段、内容与形式。这四项因素自身的演变与发展,又决定了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相应的演变与发展。

    对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演变规律理论的两点说明:

    1.从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的历史演变过程看,科学技术因素的影响力不大。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因素将会成为影响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2.为什么“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能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因素?理由是,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对消费者的需求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和消费者的收入转化为实际消费需求的过程、方式、程度、类型与途径等都十分复杂,其中受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投资、消费习惯、储蓄、个人偏好、心理预期、社会保障制度等许多因素影响,使得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者收入水平不可能全面直接地反映消费需求与变化。因此,以最终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为因素更为科学。

        (二)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演变与发展规律理论的应用意义

    根据上述推理出来的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演变与发展的一般性规律理论,可以十分透彻地解释和指导相关的所有历史、现实、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本质问题:

    1.说明了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演变与发展的一般性原理。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和城市只要具备了这些因素,就具备了新型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生成的条件,反之,则不具备新型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生成的条件。另外,不是最先生成原生性因素的后来国家,只要在本质上具备了与原生性因素一样的因素,相应的新型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就能够在这些国家生存与发展,反之,若在本质上不具备与原生性因素一样的因素,就不具备相应的新型业态与经营方式生存的条件。若硬是要“引进”、“培植”或“照搬”与本国所具备的相关因素不相适应的零售业态或者经营方式,将是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是行不通的。例如,由于我国理论界和企业界还没有掌握或探索出一套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演变规律的具有指导性意义的理论,或者根本就不知道、不认为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还有其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演变规律,使得我国许多城市或地区的政府与企业,面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或我国经济发达的香港等地区存在的“大型购物中心”(英文名:Mall或Shopping Centre)、“大型物流园区”等,不懂得用科学的理论来分析、调研与决策,不问国情、市情、区情,只凭直观的、肤浅的感觉,便在建筑面积、营业规模、经营模式、技术与设施、装修档次等方面,盲目全盘照搬引进,导致了许多已建成的大型购物中心或者物流园区等经营难以维持、投资难以回收的后果。

    2.指出了不具备最先生成原生性因素的后来国家在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发展方面应注意的问题。这些后来国家在所具备的相关因素方面与最先产生原生性因素的国家所具备的因素,很可能会出现在本质上相同但在内容上有差别的现象。此时,这些国家就不能全盘照搬别人的具体模式,要结合本国的情况有所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在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的发展方面,要克服总是跟着或者照搬西方国家的模式的思维定势,要发挥我国有关理论界和企业界的聪明才智,按照我国相关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在学习或借鉴西方国家有关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创新与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

    3.解释了本文前面提到的西方国家关于零售业态演变规律理论存在的观点多、差异大的现象的原因。正是由于西方各不同国家所具备的这些一般性因素,在本质上相同但在具体内容方面的差异性,才决定了这些国家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发展轨迹的差异性,也决定了西方国家的诸学者对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发展过程有着不同的看法。

    4.解释了我国近20年来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演变的内在原因。正是由于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使中国逐渐具备了影响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演变与发展的一般性因素,以及这些因素自身的发展变化,才决定了我国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从百货商场业态的繁荣,到大量中小百货商场的倒闭,到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等业态和连锁经营等方式的快速发展,再到网上购物方式的初步发展这样的演变发展轨迹,并还在继续由这些一般性因素的发展变化所决定而继续演变与发展。

    5.能够较明确地预测我国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将来的演变趋势。从体制因素和企业因素看:我国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决定了我国仍将继续维持消费资料供过于求的市场态势,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从消费者需求因素看: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商品供给的不断丰富和广大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使得我国消费者的需求在内容、档次、范围、质量、环境等方面将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从科技因素看,我国的互联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会在零售领域中更加普及地应用。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会促使这些因素本身以较快的速度变化与发展。这些都决定了我国零售业态和经营方式今后的发展特点与趋势是:第一,我国的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繁荣、竞争、淘汰与创新的时代,一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落后的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将会被无情地淘汰,一些新的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将会产生与发展。第二,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将向更加细分化(建立在对消费者群体、需求等更加细分化基础上的更有针对性的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的创新与演变)、专业化(超市、专业店、便利店、专业市场等业态以及商业街区等的经营主题更加突出)、多样化(满足复杂消费需求的各种经营方式与业态并存发展)和规模化(以连锁经营为代表的经营方式的规模化快速扩张,以及大型购物中心的发展等)的方向发展,今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将是多种业态、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发展与激烈竞争的时代。第三,以网络与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对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将会有更广泛、更深入的变革与创新性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星原.我国零售业态及经营模式异化与趋同的演变规律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1,(4):75-79.

    [2](美)阿兰·G·格鲁奇.比较经济制度[M].徐节文,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3](美)大卫·E·贝尔,沃尔特·J·萨蒙.战略零售管理教程与案例[M].张永强,等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4]樊亢,宋则行,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5]高涤陈.商业运行概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2.

    [6]顾国建.超级市场连锁经营管理[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

    [7]郭冬乐,宋则.中国商业理论前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郭冬乐,宋则.中国商业理论前沿II[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8](美)罗伯特·F·卢斯.零售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M].梁一南译.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6.

    [9]李薇薇.连锁经营原理与实务[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6.

    [10]赵盛斌.连锁经营管理实务[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1.

    [11]余兴发,陈信康.中国商业变革与创新[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刘星原  编辑:jiuyu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