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最新动态 | 流通研究 | 下载共享 | 咨询培训 | 专家专栏 | 读书 | 流通企业 | 论坛 | 博客 | 书城| 城乡商业 | 开店指导





English 繁體中文
关于我们
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在线留言 合作导航
|零售百强 |业态研究 |并购上市 |网点规划 |商业数据 |供求信息 |商铺招租 |展会发布 |专家在线 |会员服务
流通专家库零售专家 物流专家 营销专家 服务业专家 商业地产专家 餐饮酒店专家 批发市场专家 流通产业专家 流通政策专家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新秀专栏 | 专家观点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专家秘书处 | 商界精英 | 专栏申请 |
您现在的位置: 开商网 >> 中国流通专家网 >> 名家专栏 >> 四川 >> 陆林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陆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框架         
陆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框架
副标题:
作者:余凤龙 陆… 来源: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504 人气: 时间:2006-12-12 13:04:04 进入论坛
    长期以来,人类社会以自然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高速增长,出现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等全球性问题,引发了上个世纪关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内涵的大争论,指出经济发展不仅包含经济增长,还包括收入分配、社会公平、制度变迁、价值观念转变等内容[1]。在此背景下,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21世纪议程》,提出了研究和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任务,《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设立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研究”。国内外学者纷纷展开了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相对于其他行业和领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相对较晚,尤其对管理框架的研究较少涉及。旅游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动态系统,包含因素很多,功能复杂,对其进行评价和管理需要一个从明确区域旅游特征、实施调查、指标体系的选择与衡量,到方案的制定、监督与反馈的整体框架来指导。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时空两个层次进行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管理框架构建的研究

            1  旅游可持续发展管理框架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内外学者从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结构、内容及评价模型等方面展开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管理框架的研究[2~12],但由于国家、地区之间的差异以及学者本身背景的不同,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管理有着不同的理解,导致旅游可持续发展管理框架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

        1.1  指标选择和权重确定争议

    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是保证旅游可持续发展管理框架科学性和可控性的关键因素。有的学者认为,旅游业的发展应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STD指标体系选择及权重的确定应将旅游资源及环境保护能力放在首位,兼顾旅游经济、社会效益等指标[10];有的学者认为,旅游业是一项经济性产业,过分强调环境指标,必然影响到旅游业目标的实现。1990年“全球持续发展大会旅游组行动策划委员会”在《旅游持续发展行动战略》中提出的五项目标,其核心思想是“发展”,因此在确定指标权重时,须根据各国、各地区的实情,在资源、环境、社会的承载范围之内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1.2  指标原则及度量方法不足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直接影响旅游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估的准确性,如简明性、概括性等普遍成为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7,8,10]。这些原则给评估带来方便,但选择指标时的避繁从简,避难从易,有可能影响评估的全面性。同时,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发展状况不一样,对旅游的发展态度也不尽相同,导致旅游发展的类型、发展旅游的目的不一致,故不同区域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情况缺乏可比性。许多学者在评估STD时大都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或Delphi法[7,10,11],这两种方法主要是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进行量化,对目标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的情况下比较实用。但两种方法的主要缺陷在于工作量大,并且由于不同专家看问题的出发点和角度不同,所建立的层次结构模型、构造的判断矩阵可能各不相同,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各有差异。

        1.3  缺乏预警与监督机制研究

    旅游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必须基于现在,着眼未来,把现在和未来结合起来。根据当地的情况,建立环境质量监控和效应评估系统,责成有关机构及时进行监测和评估,把数据纳入数据库,及时分析并及时调整策略,使旅游可持续发展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但是,目前的研究没有把预警与监督机制的建立提升到与指标体系同等重要的地位,使旅游可持续发展缺乏管理保障。

            2  构建旅游可持续发展管理框架

        2.1  内涵与目标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应包含旅游经济持续性、旅游资源持续性、旅游地社会持续性三个基本要素,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其目标是:让人们更加明白和理解旅游能给环境和经济带来的好处;在发展中维护公平;提高旅游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感受;保护上述几个目标所依赖的环境质量。

        2.2  管理框架的基本特征

    体现旅游的特性:旅游业是一个高度复合型的产业,旅游业产生的效应往往隐含于国民经济其它产业之中,这为评估与控制可持续旅游产业发展的准确性、有效性带来较大的障碍,因此构建STD管理框架, 必须把旅游业与其它产业之间的协调放在重要的地位予以考虑。同时,“旅游业是一个资源产业,一个依靠自然禀赋和社会遗赠的产业”[13],相对其它行业而言,旅游业应对资源赋予更高的重要性。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构建STD框架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以计算机为平台、网络为手段,建立系统优化控制模型,强化动态模拟,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策略。

    动态与静态相结合:STD的评估是一个动态系统, 但其切入点是基于目前发展的静态状况。因此,STD管理框架所考虑的不仅是旅游业自身发展的环境(时间维度),更要注重旅游业发展与其它相关产业的关系(空间维度)。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将旅游业的发展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生态环境对旅游业的承载能力结合起来,协调发展。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STD管理框架是一个从目标的确定、指标体系的选择最终管理方案的执行和监督系统,它为实践提供了实用的理论框架,但STD管理框架的具体实施要考虑不同区域的资源特色、环境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同时,旅游业各利益主体的态度不尽相同,因此在制定旅游发展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区域的特点和旅游业相关主体的利益,制定适合不同区域的STD管理框架和具体行动计划。

        2.3  STD管理框架构建程序

    国内学者对STD框架的构建已有涉及,但基本停留在指标的选取和权重的确定阶段。相对而言,国外学者对此研究较深入,如LAC理论(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它主要解决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矛盾,被运用到很多国家的区域旅游规划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14]。Prescott-Allen的“可持续温度计”评价模型(“Barometer of Sustainability”Model)[4]分别以人口指数和生态指数为X轴和Y轴,建立一个矩阵模型,划分了从“不可持续”到“可持续”5种发展状态,使管理者能直观地看出本区域目前旅游发展的情况和今后发展的趋势。笔者借鉴这些理论及国内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STD管理框架。

    旅游可持续发展管理框架从明确区域旅游特征、实施调查、选择指标、确定权重、制定标准、拟定并挑选最优方案、监督反馈、实现管理目标八个方面构建,它描绘目前区域旅游发展状况到希望达到的可持续目标的管理程序,并可以随时监督并调整偏离目标的发展方案(表1)。

    表1  旅游可持续发展管理框架
STD管理框     管理因子                         管理目的                     管理保障
架构建程序
明确区域      ·明确管理目标(旅游可持         ·旅游定位——制定管理框       委员会成员及领导
旅游特征        续发展)                         架的主要依据                 人的任命由当地政
              ·明确旅游资源类型、数量、      ·委员会对区域旅游特征、       府执行:确保开展工
                质量                            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态度及       作的独立性、严肃性
              ·明确旅游业在经济中扮            政府的支持力度有感性认       和权威性
                演的角色                        识
              ·成立STD管理委员会
              ·举行利益主体圆桌会议
实施调查      ·调查对象:利益主体(投资       ·委员会对该区域的认识         ·政府机构参与调查
                者、经营者、居民、旅游者      ·确定旅游发展类型(积极        ·突出调查的重要性
                等)                             的高速发展、消极的低速发     ·调查全面
              ·调查方式:问卷、面谈、电        展和基于自然资源为基础
                话访谈                          的发展三种类型)[5]
              ·调查项目:经济、资源环
                境、社会方面
选择指标      ·借助“游憩光谱理论”评价        确定旅游资源、环境条件是        具体指标要结合当
              ·列出指标清单                    否适合开发为旅游产品及          地旅游资源特色及
              ·设计STD评估体                   开发类型                        旅游发展类型有所
                系[15~17]                                                      增减
确定权重        相对比较法[18]                  从点位角度评价区域发展          技术支持力度要求
                                                状况,重视区域差异,体现         较高
                                                动态性、科学性和模糊性,
                                                弥补层次分析法的缺陷
制定标准      ·旅游资源及环境承载力参        ·标准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        ·一定时间内,保持
                照国家标准                      判断依据,为监督、反馈提        相对稳定性
              ·可度量的指标,如经济方          供理论支持                    ·随着旅游业在当地
                面进行量化及标准化处理        ·符合标准,表示地区的资          经济地位的不同调
              ·定性指标运用模糊理论由          源、经济、社会可接受            整标准
                专家打分                      ·超过标准,应修改方案,使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
                                                指标重新回到标准以内            展调整标准
拟定并挑选    ·制定多套替选方案,不同           评价每一个替选方案的代         某一种方案可能有
最优方案        的方案满足不同的旅游发          价和优势,选出一个最佳方        利于环境保护,但它
                展目标及价值观                  案,执行方案                    的代价是不可承受
              ·分析信息资源                                                    的资金压力,此方案
              ·执行方案                                                        不是最佳方案
监督反馈        建立STD系统控制优化模            资源和社会状况未得到改       ·建立STD数据库
                型(图1)                          进甚至恶化或有所改善,但     ·突出监督反馈在理
                                                 经济停滞不前或增长的幅         论与实践上的重要
                                                 度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       性
                                                 应采取新的管理行动,制止
                                                 这种不良趋势
实现管          管理目标:旅游可持续发展
理目标
   旅游资源特征、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态度及政府的支持力度是管理框架构建的基础,管理委员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对该区域的经济、资源环境及社会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借助游憩光谱理论(ROS)分析调查结果,确定当地旅游的发展类型,为列出指标清单和确定指标权重提供依据。旅游可持续发展标准是管理者“可以接受的”每一项指标的极限值,程序1和程序2是确定标准的重要基础,标准必须是现实和可实现的,本文对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的标准进行了指向性的说明。管理者根据前面步骤所得的信息,特别是主体利益的态度及当地发展旅游的目的,评价每一个替选方案的代价和优势,根据评价的结果选出一个最佳方案。

    监督和反馈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调控与保障措施,但在理论与实践上往往忽视它的重要性。监督是对实施方案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反馈。根据所得出的结果,本文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了以“旅游发展协调程度”为核心的STD系统控制优化模型,其基本涵义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因此需不断地将这些新的信息和数据库已有的信息进行对比与评价,对偏离目标的发展方案进行修正,从而使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能朝着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演化(图1)。

    附图
    图1  STD系统控制优化模型

            3  旅游可持续发展管理框架的类型

    根据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旅游发展水平,依框架内容重点的不同,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图2):①经济和旅游发展都比较落后,居民希望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提高生活水平,因此对旅游的发展持积极态度。这种类型区域管理框架的重点是“旅游经济发展指标”,一方面使居民意识到旅游资源和环境的经济利益,增强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可以获取资金,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环境的改善,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类地区称其为旅游经济发展取向类地区。②旅游发展水平高,但经济发展程度低,居民没能从旅游的发展中得到实际利益,对旅游的发展持抵触情绪,难以持续发展。这类地区应以“社会发展指标”作为管理框架的重点,使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谐共存,协调发展。这类地区称其为旅游社会发展取向类地区。③经济和旅游发展程度较高,居民认识到经济发展和旅游发展的互动关系,发展旅游的态度比较积极,但极有可能不顾当地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而招徕大批的旅游者,因此必须着重考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种区域可利用较强的经济实力来加强对资源的保护,控制旅游人数或通过开拓海外客源市场,开发度假旅游等产品来改变旅游者的结构类型,从向数量要效益转变为向质量要效益,达到旅游可持续发展。这类地区称其为旅游可持续能力取向类地区。④经济发展水平高而旅游发展水平低,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主要是通过其他行业的发展,因而没有意识到旅游资源的价值,极有可能随意破坏当地旅游资源。该区域目前的任务主要是加强对资源的保护,通过提高居民对旅游的认识,改善社会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等,逐步发展旅游。这类地区称其为旅游资源保护取向类地区。

    附图
    图2  STD管理框架类型

【参考文献】:

    [1]姚愉芳,贺菊煌,等.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模型与应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1~3.
    [2]Brian Garrod, Alan Fyall.Beyond the Rhetoric of Sustainable Tourism? [J].Tourism Management,1998,19(3):199~212.
    [3]Graham Miller.The Development of Indicators for Sustainable Tourism: Results of A Delphi Survey of Tourism Researchers[J].Tourism Management,2001,22(4):351~362.
    [4]James T.G.Ko.Assessing Progress of Tourism Sustainability[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1,28(3):817~820.
    [5]Bum Yong Ahn, Bong Koo Lee and C.Scott Shafer.Operationalizing Sustainability in Regional Tourism Planning: An Application of the 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 Framework[J].Tourism Management,2002,23(1):1~15.

    [6]马勇,董观志.区域旅游持续发展潜力模型研究[J].旅游学刊,1997,(4):37~40.
    [7]金波.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步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1999,(1):107~109.
    [8]王鹏.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初步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2001,(3):85~87.
    [9]崔凤军,许峰,何佳梅.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J].旅游学刊,1999,(4):42~45.
    [10]王良健.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旅游学刊,2001,(1):67~70.
    [11]戴学军,丁登山,林辰.可持续旅游下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问题探讨[J].人文地理,2002,(6):32~36.
    [12]李艳双,等.DEA模型在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中的应用[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1,(5):62~66.

    [13]Murphy P E.Tourism: A Community Approach[M].New York and London: Methuen,1985.
    [14]杨锐.从游客环境容量到LAC理论——环境容量概念的新发展[J].旅游学刊,2003,(5):62~65.
    [15]余丹林.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J].地理科学进展,1998,(2):84~89.
    [16]徐菲菲.滨海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以江苏连云港为例[J].经济地理,2003,(4):547~550.
    [17]毛汉英.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1996,(4):16~23.
    [18]乔家君,许叔明.区域可持续发展度量方法比较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4):9~11.

点击更多余凤龙 陆…的文章 文章录入:jiuyu    责任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 陆林:国外会展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
  • 陆林:近年国外传统村镇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
  • 陆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框架
  • 陆林: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进展
  • 普通文章孔庆峰:博弈论视角下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普通文章袁平红:外资物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现状
    普通文章刘凤军:品牌形象对顾客品牌态度的影响
    普通文章宋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S&OP实施的关键
    普通文章于淑华:中国农产品流通发展报告(上)
    普通文章汤向东: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服务与成
    普通文章陈启杰:供应商选择研究述评
    普通文章陆林:国外会展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
    推荐文章[图文]王先庆:“九重九轻”——剖析中
    推荐文章王先庆:物流成本畸高根在既得利益群体
    推荐文章王先庆:公路收费背后的乱与忧
    推荐文章[组图]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一
    推荐文章[组图]王先庆应邀作“普宁如何打造商贸
    推荐文章王先庆:哪些因素阻碍了中国低碳物流的
    推荐文章[图文]王先庆: 物流产业振兴规划助推商
    推荐文章[组图]王先庆参与主持的《品牌粤读》广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

    王先庆:发挥千年商

    聂正安简介

    宋向清:中部与东西

    徐振宇简介

    何明珂:物流系统要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政治、黄色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机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