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专家 > 张毅正文
张毅:基于供应链协同的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研究
来源:《物流技术》2013年第8期 发布时间:2017-3-15 点击数:

    内容提要:阐述了供应链协同的基本含义,分析了其对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介绍了现有的几种协同模式,并针对当前制造企业在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从运用逆向物流、建立战略联盟及信任机制等方面提升其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措施。

    关 键 词:供应链协同/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管理优化  

  1 引言

  近年来,供应链协同管理日益成为企业物流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管理模式,通过分析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环境,深刻领会供应链协同对企业物流管理的重大影响,探索优化企业物流管理的新方法,将有利于改变制造企业物流运营方式,推动制造企业整体管理战略的发展。

  2 供应链协同的基本内涵

  2.1 供应链协同的特点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加深,企业间的竞争由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因此供应链协同越发受到重视,其视角早已扩宽,从早期着眼于企业内部的采购、生产、销售过程,逐渐延伸到对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最终用户的综合管理,加强了企业间的合作关系。通过集成化、同步化生产计划,运用各种先进的智能技术和高效的信息共享,将供应、生产、物流、用户需求四个环节有机组合。在这种高效率低成本的供应链中,相关联企业结成持久、紧密的供应链战略联盟,提升竞争优势。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共享。供应链协同强调的是上下游企业信息高度共享,确保供需双方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由于双方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企业在新品研发、采购、库存、质量等方面均可及时有效的沟通,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1]。

  (2)合作共赢。供应链协同下的制造企业已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成员间高度合作,保持良好的信任,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协作、利益共享、风险分摊、合作共赢的战略联盟。因此,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供应链协同有效运作的必要条件之一[2]。

  (3)高效运作。供应链协同管理认为,供应链成员应以顾客服务为中心,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实现供应链高效运行。

  2.2 供应链协同运作模式

  供应链协同强调的是供应链中各个企业间的紧密合作,以提高快速反应的能力,从而提升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精益生产等先进理念逐渐被众多制造业用以提高生产运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供应链环境下,众多企业间如何优势互补、协调配合,供应链间如何协同成为制造企业关注的话题。本文围绕制造企业物流管理问题,将供应链协同运作模式分成以下几种:

  (1)采购协同。制造企业的供应过程包括采购、运输、库存管理、供料管理等环节。其中,对零部件、燃料、外购件的采购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是确保企业资金流、信息流、商流和物流正常周转的重要环节。控制采购是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的有效途径,甚至对整个供应链的资金周转、运作效率有直接影响,特别是一些通用零部件和紧俏物资的采购需求,制造企业搭建采购协同平台的重要性显而易见。通过企业内部之间协同和与外部供应商的采购协同,才能实现供应链各节点步调一致,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同时有效降低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成本[3]。

  (2)物流协同。在制造企业中,产品的生产时间仅占全部作业耗时的10%,而物料的流转则占了90%。在工业产品中,生产成本仅占10%,而采购和物流成本占90%[4]。因此,物流的效率直接影响制造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和运营成本。许多制造企业内部设有物流部门,其主要负责采购物流和以自营为主的生产物流,并未形成供应链物流一体化。为了提高物流效率,制造企业可进一步扩展物流外包模式,某个龙头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为多个企业、多种产品提供物流协同服务。在物流协同运作模式下,第三方物流公司统购零部件,将通用零部件原材料直接运送到生产线,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供应链灵活性[3]。

  (3)服务协同。制造企业通过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服务,进一步加强与客户的紧密联系,在市场需求波动的情况下满足客户服务需求。同时,制造企业和供应链各环节可以共享先进的协同创新技术,加强企业间的协同服务。

  3 供应链协同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牛鞭效应”对库存、生产、物流效率的影响

  “牛鞭效应”是供应链中的一种现象,指的是供应链中用户的需求被不真实的放大。其基本思想是:信息流从最终用户向供应商传递时,由于信息沟通不完全导致需求信息被逐级放大,并且随着供应链广度和深度的加深,需求信息严重扭曲。由于这与我们用手挥动牛鞭时,鞭子末端会大幅度摆动的现象类似,故称其为“牛鞭效应”。该现象会给供应链中的企业物流管理带来严重后果,如资金周转速度降低、库存积压、利润下降等。以制造企业为例,“牛鞭效应”主要给企业的生产、库存、物流效率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

  首先,“牛鞭效应”最直接的效应是用户需求会被相邻的上游企业逐级放大,因此最直接的后果便是给供应链上游企业带来大量库存积压。高库存会占用企业流动资金,增加费用,提高仓储成本,给企业物流管理带来严重后果。大部分制造企业重数量、轻质量,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各自追求自身利益,导致各级需求虚高。比如非典过后,不少药品生产企业囤积了大量医药品(如板蓝根等),占用了大量的库存。失真的需求量使得这些医药制造企业积压大量的抗非典医药用品,为此增加高额的库存成本,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5]。

  第二,“牛鞭效应”会增加制造企业生产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生产运作。一部分制造企业规模小,信息系统建立不完全,因而无法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及时调整自己的生产计划,只有大量生产各种型号种类的产品以应对用户不同的需求,但这必然会增加每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最终影响企业的生产运营[6]。

  第三,“牛鞭效应”会降低制造企业物流效率,从而影响企业服务水平。由于需求信息失真使供应链中的制造企业无法对市场需求进行预测,因而只能大批量集中订货出货,增加运输成本的同时,出货误差率也随之增高,顾客满意度降低。

  3.2 企业物流管理体制落后

  首先,大部分制造企业重生产、轻物流,物流管理效率低。一些企业尚未树立“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泉”的理念,对物料在运输、仓储、配送、包装等物流环节的管理随意,同时在供应链环境下,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其结果是无法形成物流一体化及供应链一体化,造成物流活动重复现象严重、物流效率低。

  其次,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不健全。大部分制造企业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设施设备老旧、产品折旧率低,物流质量水平低,在运输、仓储、配送等一系列的物流活动中难以形成自动化、一体化的流程;另外,先进的信息技术在企业物流管理的普及度低,如部分制造企业在仓库管理方面,仍用人工统计数据,没有形成系统的物流网络,物流效率极低。

  第三,第三方物流尚未得到有效运用。部分制造企业采用自营物流的运营方式,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生产规模大、物流体系完善的大型企业,但对于生产规模较小、资本较薄弱的制造企业而言,自营物流反而增加运作成本,削弱其核心竞争力[7]。比如有的制造企业物流设施设备老旧、利用率低,不完全具备企业物流运输、储存、包装、搬运、配送等功能,致使企业不能快速反应客户个性化需求,从而降低了企业及时满足顾客服务需求的能力。

  3.3 缺乏协同意识和信任基础

  大多数制造企业受传统竞争理念影响,没有意识到供应链协作的重要性。未与供应链中的上游供应商及下游分销商、零售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彼此不愿信息共享,仅着眼于自身利益,并没有真正理解价值链的理念。比如,某些制造企业逐年逼迫供应商降低价格,且自身缺乏诚信意识屡屡拖欠供应商货款,导致一些供应商倒闭。虽然短期内可以解决自身资金周转问题,但是长期下去不利于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4 供应链协同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优化措施

  4.1 运用逆向物流减小“牛鞭效应”对企业物流管理的负面影响

  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泉,而逆向物流更是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有效方式。尽管逆向物流已经受到业界人士的关注,但是却没有得到国内企业的重视,尤其是供应链环境下的制造企业,其综合素质较差,加之受传统生产理念的影响,对逆向物流的理解存在一定误区,缺乏相应的人才和技术支持。同时,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已经对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库存、生产、物流效率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运用逆向物流削弱“牛鞭效应”,对供应链中制造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首先,逆向物流有助于降低“牛鞭效应”带来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制造企业受传统管理模式影响,在物料管理中仅仅关注企业内部物料,忽视了企业外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导致大量可回收再重复使用资源的浪费。废旧产品回购加工可大幅度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随着供应链一体化的加深,处于供应链中的制造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在资源紧缺、供需矛盾日益明显、物料价格持续上升的背景下,利用逆向物流无疑更显优越性。

  其次,在供应链环节中,信息不对称、市场不稳定等所致的需求预测不准确是导致“牛鞭效应”及产生库存积压的重要原因。逆向物流在实物从最终客户到原始供应商的流转中伴随着信息流、价值流,在信息流的逐级反馈中发现市场需求的隐性规律,将有助于提高市场预测的准确率,从而降低由于对最终用户预测的不真实所导致的高库存[8]。

  4.2 制造业与第三方物流形成战略联盟

  选择物流外包是制造企业在供应链中占据优势的有效措施。当物流不是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时,则应考虑将物流外包。比如一些制造企业,其核心竞争力在于新品研发、工艺流程的改造、生产覆盖,可以选择物流外包。例如上海通用汽车物流外包给中运集团,将原材料直接送到生产线上,并且通过“门到门”运输,提高了库存的流转速度。

  第一,利用第三方物流提升制造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稳定性,制造企业的现场管理有时不能适应生产运作的需要。如果物流外包,制造企业可利用第三方物流公司较为健全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和庞大的物流网络,掌握市场需求变化规律,根据自身特点改进现场管理,提升市场灵敏度。比如短生命周期产品,其对市场预测的准确性、灵活性要求更高,加之该类产品提前期长,有时会由于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的失误而影响生产计划和公司信誉;而利用第三方物流可以及时调整企业货物的运输等物流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9]。

  第二,利用第三方物流形成企业战略联盟。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应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应本着“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形成高效物流运作体系,构建物流一体化。

  第三,利用第三方物流提升客户满意度。无论自营物流还是物流外包,都应以客户服务为目标,为客户着想。第三方物流公司拥有完善的物流网络和物流设施设备,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交货期,提高物流质量,帮助制造企业改进服务,提升企业信誉[10]。

  4.3 建立协同式供应链的信任机制

  制造企业应与上下游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同时,还需建立协同式供应链的信任机制,使供应链各环节的企业优势互补、风险共担、信息共享,形成高效运作的价值链。信任机制的建立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完成。

  第一,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合法约束企业间的行为。在传统供应链管理下,各个企业管理制度不一致,难免对信息沟通和传递造成一定的障碍。通过统一的管理制度约束各个企业的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只顾自身利益的想法,一心投入供应链协同管理中,实现“双赢”的目标。

  第二,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改变观念相互信任。良好的企业信誉是企业间长期合作的前提条件,但是一部分制造企业缺乏相关意识,甚至把延迟付款作为维持企业资金运作的“法宝”。在供应链协同下,企业应树立全局意识,重塑企业信誉,建立信任机制。

  5 结束语

  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日益成为供应链下制造企业获得战略优势的关键筹码。在竞争日益激烈、市场需求变化频繁、管理制度不断变革创新的背景下,制造企业要充分运用供应链协同与企业物流管理的先进理念,理论联系实际,总结出一套符合自身企业特点的企业物流管理措施,形成企业联盟应对供应链中各方的挑战。

原文参考文献:
[1]熊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4,(12):75-77.
[2]张金娟.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共享研究[D].常州: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08.
[3]李志远,李创.浅谈机械制造业中集群式供应链的协同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2,(17):198-202.
[4]张译匀.浅析苏州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同发展[J].商业文化,2011,(10):29-30.
[5]李平丽.供应链牛鞭效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3.
[6]方煜.“牛鞭效应”对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影响[J].管理科学,2011,(34):57-58.
[7]陈芳.闽东中小企业物流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2,(12):140.
[8]何毅,刘志学.逆向物流管理对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影响分析[J].预测,2007,(1):59-62.
[9]李昕.我国中小企业利用第三方物流的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06.

作者:张毅 彭渝  编辑:wuhailin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打造新型特色智库的 王先庆:电商能否拯救专业市
    热门资讯
    徐印州:从纽约第五大道看如 郭守亭简介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