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文启湘正文
文启湘:流通战略产业论
来源:2005年06期  《商业经济与管理》(杭州) 发布时间:2009-12-18 点击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流通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流通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之一。流通业的发展状况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成为一国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理论界对流通产业的定位问题也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学者们普遍普遍抛弃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决定流通”的观点,相继提出了流通先导产业论(刘国光,1999)、流通主导产业论(丁俊发,2000)、流通基础产业论(黄国雄,2001)等观点,这些研究深化了人们对流通作用和地位的认识,对于科学合理的评价流通与生产的关系、发挥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是,人们并没有形成对流通产业地位的一致认识,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还没有完全消除,因此,如何更加准确地对流通产业进行合理定位,就成为摆在流通研究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在当前,流通产业应该定位于国家的战略产业,要从战略产业的高度认识流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性。


   一、流通产业作为战略产业的理论依据
    尽管人们对战略产业有不同的认识,但普遍认为,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产业,应该至少具备以下几点:首先,战略产业是对提高国家竞争力、对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产业;其次,战略产业是一个增长潜力大,对一个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影响的产业。最后,战略产业是一个事关国家经济安全的产业,因此是一个国家必须保持控制和支持的、不能以短期利益决定取舍的产业。从流通产业在我国目前经济作用中的地位看,流通产业完全符合战略产业的特征,应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产业。


    (一)流通产业竞争力已经成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部分
    国家竞争力是衡量一国投资环境和经济竞争力的主要指标。波特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的四个决定性因素,第一,要素条件;第二,需求条件;第三,相关的产业支持;第四,企业的战略与竞争状况。按照波特的解释,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产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是经济竞争力的反映,离开了产业竞争力国家经济竞争力就成了空中楼阁。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总是在特定的产业范围内竞争,即国家竞争力具有产业特定性。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也强调,一个国家只在特定的产业领域内竞争。一个国家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最主要的是产业竞争力。流通产业作为联系生产与消费的中枢产业,它对于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流通产业已经成为利润额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因此,在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选择上,许多国家都把提高流通产业的竞争力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日本通过20世纪60年代第一次流通革命和90年代第二次流通革命,解决了流通体系不适应大生产和大消费的问题,克服了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消费市场低迷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流通产业的效能,促进了流通产业竞争力的提高。美国通过百货店、连锁店、超级市场等三次零售革命,使流通领域的竞争力提高很快,美国的零售业已经成为本国最富竞争力的产业,在全球所有企业中销售额排名第一的沃尔玛已经成为美国流通产业发达的象征。


    流通产业之所以对国家竞争力有重大影响,在于该产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据赵德海、邵万清(2004)测算,我国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关联系数很高。流通产业与第一产业增长的相关系数为0.9702,与第二产业增长的相关系数为0.9963,与第三产业的相关系数为0.9974,可见流通产业的发展对一、二、三产业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国家统计局1995年对中国33个产业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运用投入产出表测算,结果商业的感应度系数为2.19,在全部产业中排名第二,说明流通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效应很大。另外,流通产业的产出弹性系数也很大。产出弹性系数反映了一个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1973-1993年期间,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韩国的产出弹性系数分别为0.1525、0.1378、0.1381、0.1063、0.1472、0.1281,据笔者测算,我国流通产业的产出弹性系数为0.106,表明流通每增长1%,将带动GDP增长0.106%。笔者还运用菲德模型,测算出流通产业的的外溢系数为2.121,它说明,流通产出增长1%,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变化,非流通部门将增长2.121%。


    (二)流通产业是一个未来增长潜力大的产业
    流通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早在16、17世纪,重商主义者就意识到财富聚集在流通领域,通过商品流通和交换,可以增加社会财富总量。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认识到通过商品流通,可以提高专业化分工水平,进而增加社会福利。马歇尔指出一国财富的扩大,必然伴随着商业的发展。杨小凯和张定胜(2000)认为,随着交易效率的不断改进,劳动分工演进会发生,而经济发展、贸易和市场结构的变化都是这个演进过程中的不同侧面。可见,流通产业的发展对于一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具有重大作用。黄国雄(1999)指出,发达的工业需要发达的流通,21世纪将是商业的世纪。所有这些表明,流通领域财富的增长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特别是流通行业中的物流业,被称为当代经济的第三利润源泉,更加体现出流通的未来陵好的发展前景。正因为如此,商业流通领域已经成为投资的重要增长点。


    从发达国家的现实看,现代流通业已经成为全世界财富聚集最快的行业。世界500强排名中商业流通企业占到10%,在美国50强排名中占到20%;在2001年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前10位中有6位来自流通企业。发达国家的流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超过12%,1991—1993年,英国的流通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5%,日本为13.9%,韩国为12.8%,德国为13.9%。美国最高,达到16.7%,发达国家的流通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从我国的情况看,我国流通业产出年均增长率9.8%,略高于国民经济总值的增长速度。特别是近10年来,以连锁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流通业的平均增长速度高出GDP的增速一倍多。我国流通产业的产值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为8%—9%,这说明我国流通产业的增长潜力还很大。


    (三)流通产业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增加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战略产业,必须能够对产业结构优化起到重要作用。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转换,产业转换能力是一国经济发展能力的主要决定性因素。产业结构转换的核心就是产业转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普遍呈现出从劳动密集型为主→资本密集型为主→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的演进轨迹。具体讲表现为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支配地位的产业结构演进路径。工业化的过程就是产业不断创新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流通产业在经济发展、结构优化中的重要作用已日益为人们所认识。流通业的发展尤其是批发零售、连锁超市、专业市场的发展,带动了交通、邮电、金融、房地产、饮食服务业和其他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它对我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第一、二产业原有的劳动力就会显得相对过剩,必然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大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吸纳较多的劳动力;而且兴办第三产业,需要的资金相对较少,见效快,可以用较少的投资安排较多的劳动力就业。西方发达国家的流通产业对就业的贡献是很大的,发展最快的韩国为22.8%,平均就业贡献最大的是日本,基本维持在22%,是我国同期就业贡献的4.2倍。德国的流通产业对就业贡献相对而言较少,但是也是我同同期就业贡献的2.74倍。从我国的情况看,2003年我国流通产业的从业人员已达4900万人,就业贡献率在非农业产业中居第二位,占全社会总就业量的7%。是第三产业就业的主力军。因此,我国流通业也发挥着“就业机器”的职能。从动态来看,我国流通产业的就业贡献不断增加,由1980年的3.2%,增加到2003年的7%,20多年增加了两倍多。

    (四)流通产业是一个事关国家安全的产业
    随着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流通产业已经全面对外开放。由于流通产业作为交换中介产业的特点,特别是在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博弈中,具有垄断地位的零售商就可以运用自己的资金优势和市场优势,压低供应商的商品价格,迫使供应商成为商品供应链的一个附属链条,使供应商成为零售商的贴牌生产厂商,进而通过分销渠道控制一个国家的制造业,使大量的利润为具有垄断地位的零售商所占有,制造商的利润微薄。


    因此,外资进入流通行业后,如果不加以控制和约束,就很可能在流通行业占据垄断地位,进而操纵一个国家的工业,使东道国的制造业成为跨国垄断分销商的打工仔,从而威胁东道国的产业发展,影响东道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转换。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流通产业又是一个关系国家安全的产业。许多拉美国家在分销领域放开后,被跨国垄断分销商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造成了这些国家产业发展畸形,产业竞争力微弱,国民经济发展滞后的局面迄今难以扭转。因此,一些流通研究这就提出了“没有主权商业,就没有主权工业;没有主权工商业,就没有主权经济。”一家法国媒体对法国流通业曾做出过如下评论:谁控制了法国的商业流通业,谁就控制了法国经济,谁就拥有了法国。


    二、长期以来忽视把流通产业作为战略产业的原因
    尽管流通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但是我国长期以来并没有将其作为一种战略产业来对待。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


    (一)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仍在起作用
    建国后,我国一直把工业化作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工业化是提高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但是工业化并不意味着只发展制造业,流通业也需要同时发展。马克思指出,“生产和交换就像经济曲线的纵坐标和横坐标,它们在每一时刻都变化着职能”,“生产和交换一样重要”。工业化的进程不仅是制造业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市场和交换的不断发展过程。没有发达的商品流通,实现工业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因为流通作为联系生产和消费的枢纽,它首先是生产的必要条件,没有流通,工业生产的原材料和设备就难以到达工厂,工厂就无法生产;其次,流通又是工业产品销售的主渠道,没有流通,工业生产出的产品就难以到达消费者手中。所以,发达国家在工业化的同时,也必然伴随着流通的发展。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功,是以发达的贸易作为后盾的,英国工业革命的结果是世界市场变为自己的贸易、流通场所。美国制造业的发达也是以美国流通业的发达为前提的。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发达的商品流通网络和物流网络,美国称霸世界的,首先不是微软,不是通用,而是沃尔玛、麦当劳。


    我国的工业化道路和发达国家的不一样,我们走了一条片面发展工业尤其是片面发展重工业的道路。这种道路虽然使我国的制造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片面发展工业忽视商品流通业的发展,造成我国目前市场分割严重、区域之间壁垒林立,国内统一市场至今尚没形成,这又制约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在我国,很长时间甚至没有把流通当作一种产业来对待。英文中的INDUSTRY在我国既可以翻译为产业,又可以翻译为工业,许多人甚至把产业作为工业的代名词。至于提到主导产业、战略产业,国家的规划中绝大部分是航空、高科技、国防工业、汽车业、机电设备制造业等产业部门,把流通业放在一种可有可无的位置。而且,从国家的产业政策看,资金投放和支持的重点也多是制造业。比如,我国六五时期明确指出,要把燃料动力、原材料工业、交通运输放在突出位置。七五期间提出要加快能源原材料工业的发展,把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大力发展建筑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八五期间提出要把电子工业放在突出位置,重点加强农业、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努力发展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使它们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九五以来,在《九五纲要》中指出,要重点加强农业、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商品流通业从来没有被提到重点发展的位置上。


    即使在目前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时期,一些流通学者提出大力发展流通产业,把流通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基础产业,就有一些经济学家马上指出,要防止“离制造业”、“制造业空心化”的倾向。可见,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对人们的影响还有多深。计划经济时,我们取消了商品流通;市场经济时,我们又轻视流通。因此,更难提把流通放在战略产业的位置上。


    (二)认为流通领域不具有价值创造功能
    流通领域是否创造价值,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一个焦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剩余价值再生产过程的,商品的生产过程也是价值形成过程”;“流通流域不创造价值,它是价值实现的手段”。基于对上述内容的理解,很多人认为,流通只是生产的附属,不创造价值的活动根本无法形成产业,更别提战略产业。实际上,从现代流通的发展情况看,与马克思所处的环境已经大大不同。首先,流通领域存在着价值创造过程。流通领域中的物流分配活动本身就是生产活动的延续,无疑存在着价值的创造;其次,就商流来看,为了使商品从生产者顺利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商业流通企业必须进行科学经营和管理,其中所耗费的企业家才能、资本、土地也是价值的创造者。其次,即使按照马克思的理解,流通创造的价值少,但是,流通过程之所以有存在的理由,并不在于这一过程能够增加物质产品、物质财富的数量,而在于它必须弥合化解社会和产业分工导致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时空矛盾。考察生产的效能,是看其以尽可能最低的资源、人力耗费(生产成本),提供出物美价廉、满足消费的有效产品;考察流通的效能则要看其以尽可能最低的资源、人力耗费(流通成本),以最短的时间将产品送入消费领域或再生产领域。因此,可以说,流通产业的价值主要不在于它本身对于国民生产总值作了多大的贡献,而在于它的外溢效应,即流通产业的存在对其他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加速效应。


    西方经济学忽略了对流通过程的研究也是流通是否具有价值创造功能的又一诱因。西方经济学假定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见面,抽象掉了对流通的研究,使流通的价值存在更加难以捉摸。但是由此却引来了对经济增长中索罗余值的困惑。有人认为索罗余值是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有人认为是科技进步,还有人认为是社会信用。其实,索罗余值既不是制度、科技进步,也不是社会信用,它就是被西方学者所抽调了的流通。因为制度作为一种既定变量,本身已存在于生产函数之中;而科技进步又表现为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技术设备的先进,它已隐含于劳动力(L)和资本(K)之中,社会信用本身是一种特殊的非正式制度,也已经包含于劳动力(L)素质提高上。只有流通,却没被提起,因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见面的假设使流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被抽象掉了,因此流通领域投入的资本和劳动力并没有包含在新古典的索罗—斯旺模型之中。因而,破解这个索罗余值之谜,实际上也就是恢复流通具有创造价值功能的本来面目。


    (三)认为流通产业技术含量低
    许多学者认为,流通是一个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因此,这类产业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影响不大,没有必有作为一种战略产业进行重视。这又是对流通产业的一种误解。我国流通产业技术含量低是事实,但这正说明了流通产业亟待提高技术水平,应该进行足够的重视。因为发达国际的流通业同时也是一个技术含量高的产业。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每天的采购和供货通过商用卫星进行;许多国家的流通企业发展了电子商务,到2003年,欧美等国的流通企业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已占到销售总额的30%以上;许多餐饮业巨头如麦当劳、肯德基对饭菜制作采用电脑控制,运用标准化程序。就流通平台而言,现代流通基于信息技术。以IT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改变了整个产业的运作方式、盈利模式,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近乎零时间、零距离、零成本的交易,实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即时互动,流通渠道趋于扁平化。而我国流通现代化的水平还很低,正是长期以来不重视流通产业技术投入和资本投入的结果。

 (四)认为流通产业对国家的经济安全无关紧要
    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产业不仅是国防工业、重工业,流通产业对国家的经济安全也十分重要。我国改革开放后首先开放了商业领域,商业领域的外资商业是我国对外开放时间较早、力度较大的行业之一,1992年就被作为试点开始进行外资引进工作。截至2003年年底,我国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已发展到400家,世界前50家最大零售商已有半数在中国设有合资企业。根据我国对加入WTO所做的承诺,2004年底,我国已经全面取消除烟草的批发和零售、食盐的批发以外的其它商品的经营限制。这意味着商业领域将会形成全新的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商业已面临更深层次的国际竞争。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市场所占的份额已超过5%,在未来几年,随着入世,随着外资进入我国零售业在企业设立形式、数量、地域股权比例等方面的限制陆续取消之后,零售业将会形成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以及各种经济成分共同竞争的格局,内资零售业将在更广更深刻的层次上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现在的大型国际零售企业都拥有全球统一的产销链,在许多国家自有品牌产品达总销售额的30%。如果放任外资企业占据我国流通产业的主导地位,控制我国的流通渠道,我们的工业企业将沦为国外流通企业生产贴牌产品的加工车间。所以,流通产业发展状况对于国家的经济安全十分重要。


    三、大力发展流通战略产业的措施:基于产业政策的视角
    既然流通产业是一种战略产业,因此,政府必须采取合适的产业发展政策来鼓励流通产业的发展,使流通产业尽快实现由战略产业向主导产业的转变,成为提高我国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产业。


 (一)流通产业政策理念的转变
    必须充分认识到流通产业对于工业化进程的作用,认识到流通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生产力=制造力*流通力,离开了流通,整个社会的交易效率就会大大降低,交易成本会大大提高。从本质上讲,流通企业也是一种厂商,是一种媒介于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中间层厂商,它以买价w从供应商出买来商品、以卖价p出售给消费者。差价p-w如果小于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直接交易成本f,则作为中间层厂商的流通企业就有存在的必要性。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发展流通产业实际上也是发展生产。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和流通相互交织在一起,生产决定流通,流通也决定生产,二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共同推进着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彻底破除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破除重制造业、轻视流通业的陈旧观念,从产业理念上重视流通,把流通真正的作为一种产业来看待。


    (二)流通产业组织政策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对流通产业采用自由放任的进出政策。由于流通产业的进入壁垒低,导致了我国流通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流通领域的企业过多,形成了重复投资和过度竞争。就单体而言,2003中国500强企业零售业排首位的华联集团公司营业收入为30亿美元、资产额为8亿美元、利润为0.3亿美元,只相当于2003世界500强企业零售业排首位的沃尔玛公司营业收入(2465亿美元)的1.22%、资产额(947亿美元)的0.84%、利润(80.4亿美元)的3.73%。我国年销售额500万元、职工人数在60人以上的零售企业,以及年销售额2000万元、职工人数在20人以上的批发企业合计仅有11000多家,在全国1300多万个流通主体中,其比重仅占0.08%。以零售业为例,中国零售业的零散度高达90%,而欧美国家为40%,日本为50%。据统计,2000年全国273家主要大型零售商场的商品销售额为1072.8亿元,仅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8%;而美国前50家流通企业的零售额占其全国零售额的20%以上(王晓东,2003)。因此必须实施流通组织合理化政策。


    产业组织合理化政策,是旨在促进规模经济的形成、改善产业组织结构、建立大批量生产方式和增加产业利润、实现产业振兴的基本政策。它是广大后发国家实施赶超战略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政策之一。日本在1983年之前就出台过55个比较重要的产业合理化法规。如日本的第一次流通革命就是在产业合理化政策的引导下,流通领域掀起了缩短流通渠道、实施渠道重组的高潮,产生了一些新的流通渠道,排除了中间不必要的环节。日本学者林周二认为,这种以缩短流通渠道为目标的流通业重组可称之为产业组织合理化的“流通革命”。缩短流通渠道的结果是导致中小零售商减少,批发商的地位下降,大型零售商不断集中。因此,我国可以借鉴日本流通革命的经验,采取合理的产业组织政策,推动组建大型流通企业集团,通过兼并、联合、融合、划拨、重组等方式,鼓励企业在更大规模、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整合,以价值链为核心,将生产商与供应商、分销商、服务商、客户联成一个完整的网链结构,形成一个极其竞争力的战略联盟。


 (三)流通产业结构政策的转变
    对战略产业的扶植政策是产业结构政策中的主导方面和关键部分。战略产业扶植政策的宗旨,是通过政府强有力的介入,来增强对战略产业的生产要素的投入,再通过战略产业的超常规发展来带动整个产业的高度化。就流通业而言,当前主要应该给予宏观经济政策支持,加大国债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力度,将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等,列入国债贴息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支持市场前景好的流通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增资扩股、股票上市等途径募集社会资金,扩大经营规模。认真研究流通企业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中遇到的困难,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扫除体制性障碍。尽快出台连锁企业统一纳税办法,实现连锁企业所有分店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申报、纳税。


   (四)流通产业技术政策的转变
    我国流通产业的技术水平低,因此大力实施流通产业的技术政策就显得十分必要。产业技术政策是推动技术创新的得力手段。在当前,流通产业的技术政策就是采取技术促进措施,大力推动流通领域的的电子商务网络建设。它是利用一种前所未有的网络传输与配送方式,将消费者、经销商和供货商等联系在一起,进行全过程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同传统的商务活动相比,电子商务与商品配送可以将有价值的信息迅速传递给消费者与厂商,并在网上同世界各地进行商品买卖与交易,这就大大地改善了商业竞争的环境,缩短商品周转时间,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首先,要做好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加快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其次,要继续开展电子商务的试点工作,探索连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模式,利用连锁店铺的有形网络,通过开办网上商店,拓展经营品种与业务范围,探索物流企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探索电子商务不同的发展模式;最后,要研究制定电子商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网上交易规则,规范网上交易秩序。


    (五)流通产业安全政策的转变
    流通产业既然关系着国家经济安全,因此,我国必须借鉴法国、日本等国的流通产业安全政策,制定《大店法》等法规,限制外资流通企业的过度扩张。如法国在1973年提出了旨在限制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发展、保护中小店铺生存的《商法》。该法规定,4万人口以下的城镇新建1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店,4万人口以上的城镇新建1500平方米以上的商店,要报省级以上的商业网点委员会审批。1995年法国政府进一步作出规定,限制2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店发展。日本在七十年代颁布了《大店(限制)法》,规定不管何种业态,凡营业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东京为超过3000平方米以上)的店铺,建店前必须先申报,经审查批准,方可开业。同时,我国可以制定符合国际惯例的政策法规来保护国内流通业。如可以制定反倾销与反垄断法等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的法律法规。当一些国际跨国公司凭借他们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与低廉的价格对某一商品的生产与分销实施垄断或为了占领更多国内市场份额所实行的低价倾销策略时,则可依此法予以规范。

作者:冉净斐 | 文启湘  编辑:罗美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