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鄢雪皎正文
鄢雪皎:上海发展国际化大都市商业的重大机遇
来源:商业经济文荟200506 发布时间:2006-4-5 点击数:


摘  要:经过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发展进步,今天的上海已经成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与地区之一。上海商业的发展,繁荣商业的发展,繁荣了城市面貌,完善了城市功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上海发展国际化大都市商业出现了重大机遇,本文就国际化大都市商业的主要特征和上海发展国际化大都市商业的具体对策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商业;大都市商业;消费品零售总额

经过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发展进步,今天的上海已经成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与地区之一。市场主体力量勃发,目前全市拥有各类企业数十万家,它们承载经济理性、进行经济选择、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市场主体与既有资源配置网络是上海经济最宝贵的“历史积累”。于政府职能转变方面,上海各级政府近年来重视自身建设,强调以经济和法律的手段调节与监管经济运行,而非以行政手段为主,为市场主体的发轫、壮大提供了相对优质的土壤。

随着上海“四个中心”之一的贸易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上海商业面貌也在不断变化,不仅成为体现国际化大都市繁荣繁华的重要窗口,而且对整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也明显增强,商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日益突出。据统计,2005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已经超过393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00多亿元。今年全年经济增速如果保持上半年的水平,上海全年GDP增量也要接近1000亿元,相当于本市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年的GDP规模。2005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1409.30亿元,同比增长10.9%,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上海占全国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4.8%,比2005年1月份所占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2005年上半年上海累计完成商业GDP411.74亿元,同比增长10.3%;商业GDP占全市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达到112%和24.5%。2005年下半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将完成1430亿元至1450亿元,全年预计完成2840亿元至2860亿元,同比预计增长11%左右。上海商业的发展,繁荣商业的发展,繁荣了城市面貌,完善了城市功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现代商业的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同时,现代商业也是现代城市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上海人均GDP从5000美元向8000美元迈进,上海发展国际化大都市商业出现了重大机遇。

    国际化大都市商业的实质是商业产业能够起到明显的拉动和促进大都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效用,具体表现在商品交换过程中所涉及的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四流”的运动能够达到通畅、高效的目的。其特征如下:

1、国际化大都市商业的主要特征
国际化大都市的出现与发展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点阶段的产物,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象征。而国际化大都市商业就是能够运用最先进的经营理念,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技术,通过创新,有效地保证并促进国际化大都市功能的充分发挥,并且不断提高国际化大都市的居民生活质量。

上海处于长三角经济带的“龙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力不言而喻。从某种意义上讲,上海的经济态势、商业现象和消费趋向,可以准确地标示出中国城市商业面临的下一级台阶。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超高收入与极低收入的群体均占少数,整个群体收入分布将逐渐由“梨状”向“橄榄形”过渡。上海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江浙商业文化与中西文化在这里充分融合。在这种开放的氛围中,高品质生活的“榜样作用”深入人心。故而,上海是否可以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商业现代化程度是否赶上国际,是所有人所关心的一个问题。

1.1 内外贸易一体化。国际化大都市是一个超越国界的经济中心,要使商品交换所涉及的“四流”流动通畅、高效必然是消除内贸与外贸的割裂。同时,内外贸一体化对顺利汇聚世界各攻的商品也是必需的。

1.2 “四流”运动高度集中。“四流”的集中与控制中心的形成是国际化大都市的商业辐射功能充分体现出来,同时,“四流”的集中又能使其运动的成本大幅降低,从而为“四流”的畅通与高校奠定了基础。因此,国际化大都市往往聚集了大量的跨国公司也就顺理成章了。

1.3 “四流”运动的高效率。商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商业运转的高效率,也就是“四流”运动的高效率。要提高商业运转的高效率设计到经营理念的创新、流通体系与机制的完善、经营管理技术的变革等各个方面。因此,像商品交易模式的革新、社会化物流的主角地位确立以及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卫星通讯技术等的广泛应用,是国际化大都市商业现代化的标志。

1.4 都市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促媒。都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反映在三个生活空间,即居住场所(第一空间);工作场所(第二空间);购物休闲场所(第三空间)。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在第一、第二空间的逗留时间缩短,在第三空间的逗留时间增加。因此,第三空间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质量的高低。商业现代化应是第三空间高质量的坚实保证。

1.5 各国商品的汇聚中心。这里的商品不仅包括世界顶尖品牌商品,而且包括各种土特产品和特色商品。不仅包括有形的商品,还包括无形的餐饮和娱乐商品。城市能够喜迎世界各国商品的汇集,一般要有两个基本条件。首先,要具有信息快速快递的功能,使商品的推出能够起到广告宣传与引导潮流的作用;其次是存在着高水平的购买能力。这里的购买能力是指能够通过商圈的扩展,吸引本国之外的顾客消费。

2 上海发展国际化大都市商业建议与对策
从现在起到"十一五"末,是上海商业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框架的基本形成,上海商业在发展规模上将形成新的突破,在发展质量上将实现新的提升,到2010年世博会召开之际,上海商业将努力接近国际大都市商业的发展水平。

上海市把提升发展中心城区零售业、推动市郊商业发展、规范发展社区商业、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枢纽型商业、创新发展批发贸易业和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确定为未来发展“六大空间”。到2010年,上海的商品销售总额将超过1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000亿元;批发贸易总额超过8000亿元,餐饮业营业额达到800亿元,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商业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达到25%左右,全市每4个从业人员中有1名在商业领域工作。
 
  2.1 提升发展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到2010年,上海中心城区将建20个左右不同风格和类型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还将发展若干个商旅文结合的风情街、风情区,吸引大批都市创意产业入驻;此外,这里还要建成国内外著名品牌聚集区,到2010年,6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至少有50家国际顶级专业专卖旗舰店、100个国际顶级品牌、300个国内外知名品牌。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根据中央的战略定位,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了城市功能的根本性转变。上海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出了领先增长的集聚态势,不断增强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据统计,1990年至2000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3.8%,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1.9%提高到50.6%。2004年的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565.34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9%,同比增长12.9%。服务业的行业结构呈现集聚态势,金融、物流、商贸、房地产、旅游和信息服务等六大行业已成为重要支柱。

中心城区依托各自区位优势,成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心城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占中心城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75%,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约为75%。如浦东陆家嘴地区是金融机构的重要集聚地,静安区南京西路集聚了智威汤逊、毕马威等一批国际知名专业服务机构。随着服务业规模的扩大和业态的创新,吸纳就业人员比重从1990年28.4%上升到2004年51%左右,2004年本市服务业地方税收占地方税收总额比重达到60%以上。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上海更好服务全国的迫切要求。上海要实现建设“四个中心”的国家战略,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加快建成“四个中心”之一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这是实现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上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上海是一个资源稀缺的城市,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上海发挥自身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继发展。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上海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更好服务全国的迫切要求。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筑具有上海独特优势的产业群,进一步增强上海服务长江三角洲、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能力,为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作出贡献。

2.2 加快发展上海市郊商业。到2010年,上海市郊商业将成为全市商业的重要支撑和增长亮点。上海将大力推进市郊各大城镇商业规划,到2010年基本形成市郊城镇商业配套布局,同时将重点在市郊打造若干个精品商业旅游区。

上海必须做到推进郊区商业跨越式发展,即郊区商业要适应上海城市从600公里向6000平方公里发展,结合“一城九镇”等建设,借鉴国外新兴中等城市商业发展,引进新的理念和新的业态,实现跨越式发展。

不仅如此,2004年在上海市郊商业发展中,可以发现百货店的发展尤为明显。数据显示:上海市的百货店2004年1月~10月的平均单店的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长了6.88%,而对其中15家位于区级商业中心(主要是一些郊区)百货店研究中发现,其零售同比增长达到了10.6%。这一发展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整个百货行业的平均增长水平。上海百货商店2003年比2002年月平均单店的销售额上升了5%,如果说2003年对百货业态来说是增长的起点的话,那么2004年可以说是百货业态的行业水平整体提升的另一个点。

可以看出,区级商业中心尤其是一些位于郊区和城郊结合部的百货店,其零售额的较大幅度增长还要得益于郊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海市统计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统计显示,2004年1月~10月累计平均增长了15.4%,其中除了崇明县外的八个郊区的增长率都高于这一水平,而嘉定、金山和南汇等三个区的增长率更是在20%以上。与其他中心城区相比,郊区的同比基数要低,因此,也给这些地区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今年上海市经委发布的《上海商业发展行动方案》中提到,上海城市建设正加速从600平方公里向6000平方公里扩展,城市的概念正在逐步的扩大。郊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带动了这些地区房地产开发的热度,反之,郊区房地产行业的加速发展也将会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在对上海市60多家商场的家电销售调查监测显示,一些位于郊区的商场,其家电的销售量明显要高于一些位于市中心区的商场,尤其是一些厨卫家电,如抽油烟机、灶具、热水器等,这一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厨卫家电的热销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郊区商业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2004年12月11日,中国的零售业全面对外资开放,不少外资企业纷纷表示要将视野放到一些二级和三级城市。从上海市的各区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上海一个区的水平甚至接近于外省某一个城市的总水平,有着大上海作为依托,又有着快速的增长水平,可以想象,外资也会将触角伸向这些位于郊区的零售市场。

2.3 规范发展社区商业。除了上述两种发展对策外,规范发展社区商业是上海商业拓展的又一空间。未来几年,上海市政府将重点推动标准化菜场建设、推动生鲜食品超市发展、推进盒饭产业化、推进生活服务业发展。到2007年,所有菜场实现标准化,到2010年,100家生鲜超市遍及各大社区;上海还计划用3年时间,重点建设盒饭生产中心厨房企业和盒饭生产骨干企业,到2007年,建成3家—4家技术先进的盒饭生产中心厨房,发展8家—10家工厂化盒饭生产骨干企业
从各种类型商业地产的发展趋势看,由于城市新社区建设步伐加快以及各级各地政府目前积极鼓励发展社区商业,因此2005年及今后的一段时期,社区商业将呈现出较大发展潜力。

   当前,新建居住区商业设施滞后的矛盾比较突出,不仅数量少、布局分散而且设施落后、现代化水平差,离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生活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居住区商业中心的基本特点是一本区域的常住居民为消费对象,商业行为以方便人民生活为宗旨,中档规模,行业齐全,商品丰富,结构合理,价格一般适应大众需求,面向工薪阶层。可以预计,今后一些适合社区商业发展的商业形态,包括社区型购物中心、邻里中心以及现代生活广场等将会得到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商业地产中的新亮点。

按照方便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要求,社区商业网点的建设要贯彻大中小相结合,提高单个网点面积,发展超市和大型综合商场,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作为一体的购物中心;行业结构要吃、穿、用、玩相结合,综合与专业相结合,尤其要开拓一些新兴的服务性行业。布局上除供应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便民利民店外,要相对集中在主要道路的良策,店店相连形成商业群。

2.4 大力发展交通枢纽型商业。为适应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建设的趋势,大力推进交通枢纽与商业的结合,满足在新的动态空间和生活条件下的消费需求。集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型商业,机场、火车站、深水港、高速铁路站等站点商业,邮轮商业和省际高速公路匝道口商业。交通枢纽型商业发展主要是形成机制、完善配套、优化布局。主要的工作重点是:发展轨道交通枢纽型商业中心。

随着轨道交通线在城市中的快速延伸,上海的区域商业中心出现了从传统公交枢纽向轨道枢纽转移的新趋势。目前国内首个城市枢纽型交通商业城,将于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在建的商城位于上海长宁区长宁路与凯旋路交界处,也是轨道交通2号线和3号线的连接处。据介绍,该商城建成后,将形成地下4层的商城交通换乘系统。就是将已建成的地下轨道2号线、空中轨道3号线和地面的公共汽车、出租车4种交通工具,在同一建筑内实现4个层面之间的便利换乘。 据悉,到今年年底上海将有9条轨道交通建成,大力发展枢纽型商业区,既满足了商业和土地综合开发的要求,也符合了轨道交通便利换乘的需求。
到2010年,上海像这样以轨道交通为支撑的新型区域商业中心将建成10个。今后几年内要通过网点规划,业态配套,加快轨道枢纽型商业中心的形成。对轨道公交汇集的换乘枢纽型站点,按区域商业中心规划;对普通轨道公交站点,按便民利民原则配套商业业态;对靠近居民区的轨道站点,一般可设置为社区商业中心。支持轨道交通建设企业与商业投资建设企业合作与重组,形成轨道交通枢纽型开发的专门化企业,实现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化的良性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鄢雪皎.上海社区商业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3.
[2]上海市经济委员会.2004上海商业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市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3]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上海商业发展行动方案[EB/OL].上海市商业联合会,2004-11-12.
[4]上海商业经济研究中心,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2004国际商业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作者:鄢雪皎  编辑:janncylily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