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晏维龙正文
晏维龙:论现代流通方式(上)
来源:来源: 商贸经济 2005年1月24日 9:43 发布时间:2005-9-23 点击数: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是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是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中所得出的一个重要认识。
   
    一、流通方式的作用与现代流通方式的诞生
   
    1.商品流通是现代经济的基础
   
    商品流通是商品的多次交换行为所连接成的商品价值转换和商品实体运动的过程,“每个商品的形态变化系列所形成的循环,同其他商品的循环不可分割地交错在一起.这全部过程就表现为商品流通。”在社会再生产中,商品流通的功能在于通过若干个买卖所联结成的系列,克服商品的生产与消费在时间、空间上的分离所产生的矛盾,使商品从生产领域得以转入消费领域,从而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由此可见,商品流通是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条件。“直接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两者不断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从而不断使它们互相区别的特征分辨不清。”生产和交换“这两种职能在每一瞬间都互相制约,并且互相影响,以致它们可以叫做经济曲线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流通的地位不断得到提高,作用不断扩大。“商业和商业资本的发展,到处都使生产朝交换价值的方向发展”,以至于在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现代经济中,“生产已经完全建立在流通的基础上”,“生产本身的每一个要素都从属于交换”。
   
    2.流通方式是商品流通中最活跃的要素
   
    商品流通的发展过程,也就是流通方式的发展演化过程。流通对生产的决定作用,又进一步体现为流通方式的转变对生产方式变革的先导作用,流通方式的变革导致生产方式的变革。“商品流通先于商品生产,并且是商品生产产生的条件之一”闷。从历史上看,“商业对各种已有的、以不同形式主要生产使用价值的生产组织,都或多或少地起着解体的作用。”
在商品流通发展的历史上,流通方式最突出的变革首先是简单商品流通发展为发达商品流通。由于发达商品流通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克服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可以在更长的时间、更远的地区、更集中或更分散的条件下进行商品交换,适应了商品生产的发展对流通规模扩大的要求,因而逐渐取代了简单商品流通,成为发展了的商品经济,乃至市场经济的基本流通形式。而在流通方式由简单的商品流通发展为发达的商品流通的同时,生产方式也由小商品生产发展为完全社会化的商品生产。
   
    从主观上分析,人们寻求新的流通方式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作出的选择。如前所述,发达的商品流通是为了商品价值增殖而进行的交换。对流通的组织者来说,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必须降低流通的成本,提高流通效率,而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就是流通方式的创新。从客观上看,流通企业的流通方式的创新使得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降低,流通的主导地位加强,适应了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对流通部门不断发展的要求,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3.流通革命与现代流通方式的诞生
   
    从历史上看,流通方式的演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商品流通产生之后,流通方式由走街串巷的叫卖发展为有固定场所的店铺,由商贾合一发展为批发与零售分工。但是,真正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流通方式变革出现于工业革命之后。自19世纪后半叶始,西方国家开始对流通方式进行重大革新,此后在流通领域里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深刻变革,带来了流通领域的巨大变化。人们将这种变化称为“流通革命”。
   
    流通革命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方国家的三次零售革命。第一次零售革命始于1852年,世界上第一家百货商店在法国巴黎诞生。百货商店将现代企业制度和经营管理方式带人零售业,为现代零售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不久,第二次零售革命又开始兴起, 1862年,在美国出现了连锁商店这一新的零售组织形式。连锁商店的出现引发了一场零售业的组织革命,为零售业的组织化、集约化经营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第三次零售革命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0年,一种新的零售业态——超级市场在美国诞生。超级市场的出现掀起了一场零售技术的革命,它将专业化、社会化生产方式引入零售业经营,并为后来运用电子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创造了条件。
   
    流通革命则是零售革命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流通革命”一词最早出现于日本。20世纪60年代,超级市场及连锁经营被引入日本,引发了日本流通业的巨大震荡。1962年,东京大学林周二教授出版了《流通革命》一书,首次提出流通革命的概念。林周二认为:日本流通机构的构造特点是以小型零售商店为主,而超级市场的发展将推动零售店铺的大型化,独立自营的中小零售商店的比重会下降。同时,日本的流通机构存在着流通渠道长而复杂的问题,以大量销售为特征的超级市场的发展,将排除作为中间环节的批发企业,缩短商品的流通渠道。折扣商店等以廉价为特征的新业态的出现,导致被称之为“价格破坏”的低价倾向,给整个流通业带来巨大的压力,迫使整个流通渠道的所有环节,包括制造业、批发业、物流业等,都不得不在经营方式、组织形式以及管理技术上进行变革,从而出现“渠道全体效率化”的新局面。林周二将这种变化称之为流通革命。林周二预言:“流通机构在不远的将来肯定会发生巨大变革。不,这种变革已经开始。当这种变革完成时,流通机构在国民经济方面的意义将发生根本的变化,销售的社会意义也将发生根本的变化。”日本的另一位学者早稻田大学的宫泽永光教授,在其主编的《基本流通用语词典》中对“流通革命”则作了如下说明:“一般而言,流通革命是指流通的大变革,但经常被用在特定的场合。在日本,20世纪50年代后,通过技术革新,在生产得到高速发展的同时,大众消费也进入了高层次阶段。但是,起着生产与消费桥梁作用的流通仍处于陈旧的状态。于是,社会对流通变革的要求日益高涨。到20世纪60年代,流通革命一词被广泛应用,其内容为取代中小批发商,超级市场等大型新兴业态得到成长,开始从制造商直接进货。其结果是批发商被架空,生产与消费被更宽、更短的渠道连接起来。另外,现在进行中的以信息化为中心的流通变革也被称为第二次流通革命。”

    第三次零售革命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0年,一种新的零售业态——超级市场在美国诞生。超级市场的出现掀起了一场零售技术的革命,它将专业化、社会化生产方式引入零售业经营,并为后来运用电子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创造了条件。
   
    流通革命则是零售革命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流通革命”一词最早出现于日本。20世纪60年代,超级市场及连锁经营被引入日本,引发了日本流通业的巨大震荡。1962年,东京大学林周二教授出版了《流通革命》一书,首次提出流通革命的概念。林周二认为:日本流通机构的构造特点是以小型零售商店为主,而超级市场的发展将推动零售店铺的大型化,独立自营的中小零售商店的比重会下降。同时,日本的流通机构存在着流通渠道长而复杂的问题,以大量销售为特征的超级市场的发展,将排除作为中间环节的批发企业,缩短商品的流通渠道。折扣商店等以廉价为特征的新业态的出现,导致被称之为“价格破坏”的低价倾向,给整个流通业带来巨大的压力,迫使整个流通渠道的所有环节,包括制造业、批发业、物流业等,都不得不在经营方式、组织形式以及管理技术上进行变革,从而出现“渠道全体效率化”的新局面。林周二将这种变化称之为流通革命。林周二预言:“流通机构在不远的将来肯定会发生巨大变革。不,这种变革已经开始。当这种变革完成时,流通机构在国民经济方面的意义将发生根本的变化,销售的社会意义也将发生根本的变化。”日本的另一位学者早稻田大学的宫泽永光教授,在其主编的《基本流通用语词典》中对“流通革命”则作了如下说明:“一般而言,流通革命是指流通的大变革,但经常被用在特定的场合。在日本,20世纪50年代后,通过技术革新,在生产得到高速发展的同时,大众消费也进入了高层次阶段。但是,起着生产与消费桥梁作用的流通仍处于陈旧的状态。于是,社会对流通变革的要求日益高涨。到20世纪60年代,流通革命一词被广泛应用,其内容为取代中小批发商,超级市场等大型新兴业态得到成长,开始从制造商直接进货。其结果是批发商被架空,生产与消费被更宽、更短的渠道连接起来。另外,现在进行中的以信息化为中心的流通变革也被称为第二次流通革命。”
   
    归纳起来,流通革命所带来的流通方式的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零售业态的多样化。流通革命首先是零售业经营方式的革命,继而不断涌现出新的零售业态。随着零售革命的深入,在原来传统超市的基础上,又相继出现了大型综合超市、折扣店、仓储店、购物中心以及便利店、专卖店、销品摩、品类杀手等多种业态形式。各种业态或以其低廉的价格,或以其独到的服务赢得了市场,从而形成多种业态并存的零售格局。
   
    (2)批发机能的复合化。批发业面对价格破坏和渠道缩短的挑战,也调整了自己的经营战略,通过开发各种新的机能,如商品配送机能、商品开发机能、信息机能、金融机能和零售支援机能等,开辟出新的经营领域,创造出新的服务价值,从而摆脱了困境,在变革中获得了新生。
   
    (3)物流功能的社会化。在流通革命的进程中,原来依附于商流过程的物流过程摆脱了对生产和销售的依赖,从商流中独立出来,成为承担储存保管、流通加工、运输配送、委托代理等一揽子作业的物流企业。物流业的产生使流通领域内部的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从而大大提高了流通的效率,物流业也成为除制造业、商业之外的“第三利润源”。
   
    (4)流通组织的连锁化。流通革命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流通组织的连锁化。连锁经营使流通企业在规模扩张过程中避免了可能出现的规模不经济,克服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空间地域障碍,为流通企业的规模化经营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连锁经营还为小型流通企业提高组织化程度创造了条件,使一些小企业通过连锁经营产生聚集效应,提高了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5)流通管理的信息化。尽管信息网络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并在流通领域被广泛地加以应用是从 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但流通领域的业态革命和组织革命一方面对流通技术提出了变革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为新的流通技术的应用并充分发挥作用奠定了物质基础。因此,流通的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就作为流通革命的一种延续,成为流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晏维龙  编辑:janncylily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