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刘希宋正文
刘希宋: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一些理论问题(2)
来源:http://www.tt91.com 发布时间:2006-3-2 点击数:


  
    振兴老工业基地关键在走出一条新路

    一是振兴老工业基地要把握信息化的机遇。离开了信息技术的工业化,不是现代化的工业化;已有相当基础和规模的大连和东北传统工业一旦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成功结合,将大大提升产品质量、产品层次,将在解决我国传统产业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与高附加值产业短缺的矛盾中立新功。

二是振兴老工业基地,核心是转型,要从传统工业化转向新型工业化,从资源、资本驱动型转向技术、知识驱动型。企业、产业、产品有生命周期,该死亡的,能人也救不活。我们要尊重这个客观规律。中央要求东北成为装备制造业基地。装备制造业是一切制造业之母。“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要求大连装备制造业突破原有格局,要有新思路。这就是:在坚决放弃没有生命力、救不活的企业的同时,要下决心克服困难,千方百计地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塘、福厦沿海已形成了规模大、以整机生产为主体配套齐全的零配件加工信息制造产业群,东北难于插手这个领域。但这些产业群所用的生产技术装备绝大多数是进口。大连装备制造业可瞄准这个市场,为我国正在迅速发展的电子信息业提供技术装备。

三是我国工业化、振兴老工业基地是在发达国家有过剩的资本和技术,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劳动力资源的情况下进行的。发达国家开始进入后工业社会,其过剩资本和技术必然要寻找机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因此,振兴老工业基地一定要扩大开放。一方面要引进“三来一补”劳动密集型项目,另一方面要鼓励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与国际一流企业建立合作联盟,在合作中使自己成为国际一流。

四是振兴老工业基地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环境中展开的。在振兴老工业基地过程中,要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特别是要关注农村,努力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不断地提高农村的收入。把我国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

五是我国工业化、振兴老工业基地是在传统工业化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遭到很大破坏的情况下进行的。我们只能走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振兴老工业基地要有六项创新

一是思路创新。振兴老工业基地必须确立新的思路,如果还是从过去计划经济的旧观念、旧思路出发,等着国家给投资、给政策、给项目,那是等不来振兴的。当然,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国家还是要给予必要的扶持和帮助的,但关键是我们自己必须开拓新的思路,才能使这些扶持和帮助发挥出应有的效应。振兴老工业基地,不是某个产业的振兴方略,也不是某类企业的复兴计划,而是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相呼应,形成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整个国家经济协调发展的宏图大略。不能从前些年国企脱困、社保试点、企业转型的旧思路出发,沿用过去的老经验、老办法。应当放开视野,从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确立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思路,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思路,经济社会与人口自然协调发展的思路。在更宽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上振兴本地区的经济,使其恢复青春和活力。

二是体制创新。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不到位,是“东北现象”的深层原因。因此,体制创新特别是深化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环节。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在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要突出抓好政企分开,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确保出资人到位、监管有效。要通过行政体制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起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一方面,政府要把过去采用行政手段指导和调节经济运行的方式转向主要依靠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在经济领域逐步减少直接的行政干预;另一方面,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三是机制创新。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作用,努力形成市场力量驱动的经济增长机制和优胜劣汰机制。使企业在市场机制的驱动下,积极走向大市场,参与大流通,谋求大发展。在企业内部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要建立新的用人机制,打破干部终身制,推行干部聘任制,建立健全适合企业特点的人员选拔、任用、考核、激励、监督机制。通过机制创新,逐步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新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四是技术创新。作为老工业基地,我省的工业技术多是集中在传统工业领域的传统技术,面向现代工业发展的新技术相对匮乏。以机械工业为例,传统机械技术包括发动机、工作机和传动系统三部分,而现代机械技术还包括自控和伺服系统,而我们所缺少的正是后两者。要弥补这一缺陷,必须走技术创新的道路。实践证明,技术不能完全依赖于引进,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技术,有的国家甚至连工业模具技术都禁止向中国出口。技术创新,既要扩大开放,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又要依靠国内力量走自主研发的技术创新道路。既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又要发展高新技术,形成跨越式发展的支点。既要鼓励企业依靠自身力量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又要促进产学研联合,借助外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既要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又要加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五是产品创新。老工业基地的特征之一是产品老化。我省拥有重要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基础,这些行业都有着较长的产业或产品链,但在产品开发上的这种优势却没有很好发挥。应当延长这些行业的产业链,开发出一些相关的深加工产品和配套产品。就轻工业来说,更应当抓住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机遇,从消费需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不断地追求产品创新,尤其应当重视名牌产品的开发。海尔集团有一句名言,“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只要我们的思想观念走出“淡季”,眼前就会展现出产品创新的广阔空间。

六是发展方式创新。要树立新的发展观,推进发展方式的创新,改变过去高投入低产出和粗放经营的增长与发展方式,把增长和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升技术、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就企业结构来说,要坚持“有进有退”的原则,对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改组,塑造优势国有企业,淘汰一部分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还要降低民间资本进入的门槛,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和股份制等混合所有制企业。通过优化结构、提升技术、转变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的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同时,要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不断的改善和提高,尤其要解决好就业、再就业和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

两个在理论与实践上都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一是什么是市场发展成熟的根本标志。从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至今,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最初,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停留在产品市场化的层面。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提出“简政放权”、“价格放开”,以及让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等。在世纪之交,我们终于认识到,市场经济发达与成熟的根本标志是以产权作为交易对象加入到交换过程中来,即产权的市场化。实现产权市场化才能使市场经济原则真正贯彻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每个角落。惟有在产权高度市场化的条件下,资本与投资领域才能充分地实现相互优化选择或重组。

二是谁应当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整合与优化再配置的主体。尽管我们已经走出了计划经济体制,但很多人仍将这个责任付之于政府,仍认为企业的责任不过是在特定领域中“将本求利”。一个明显的例证是,证券市场中最富想象力的题材之一仍是哪一个产业是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劣质公司的股票价格反而居高不下,一个原因是人们深信地方政府一定会对其进行重组挽救。其实,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仅靠政府整合资源的效率及其优化程度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的主体应当是企业。可以说,政府从资源配置主体的地位上退出而企业进入,是中国改革的基本趋势。

振兴辽宁的预期目标

一是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起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圆满地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任务,普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较为完备的行政管理体制。

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建成国家装备制造业和重要原材料工业基地,形成优势明显的支柱产业和一批在国际竞争中具有较强实力的大型骨干企业;地区发展差距缩小,区域经济布局趋于合理;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基本完成。

三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十五”后三年确数增长,“十五”确保增长9%以上;实现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企业资产负债率明显降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四是构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利用外资和出口的增长幅度要高于国民经济增长幅度,创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开放环境,形成全方位、宽领域、纵深化的对外开放格局。

五是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生活的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构建起全省科技创新体系,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长足发展,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贫困地区整体脱贫,城乡人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就业充分,城镇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公共基础设施完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会议提出分两步走:前三年要在调整、改造上取得重大进展,胜利完成“十五”计划任务,写好“中篇”,为今后更快、更高、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十一五”要趁势而上,完成好提高与振兴的“下篇”文章,重振辽宁老工业基地雄风。

振兴东北就是“再工业化”过程

熟悉中国当代工业发展史的人一定都明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规模格局和曾经拥有的制造能力,虽说有历史“积淀”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多年计划经济的产物。一方面,当时政府为了建立一个完整的重工业体系,以行政计划动员的力量,举全国之力,推行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东北三省是实施这个战略的主要基地之一,特别是重型装备制造业、精密仪器制造业、兵器工业、化工业、汽车制造业、造船业等资本密集型企业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基于东北先天性发展重工业和大型装备制造业的资源优势,国家将大量的建设资金集中投向东三省,致使其在短时期内迅速形成了以清一色国有企业唱主角的区域性制造业集群。

另一方面,东北所生产的工业原料和工业装备则全部通过国家计划调拨或分配到全国各地。也就是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东北发展工业的原料、资金靠计划,产品的销路也靠计划,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无非是国家整个工业计划体系中的装备制造“车间”。东北地区被誉为新中国的“工业摇篮”并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由此可见,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计划体制相当完整,换言之,初次工业化的积累使得其工业基地已经具有相当的经济规模和水平。目前统计数据显示,东北经济和工业在全国仍处于全国中上等水平,这些制造业的基础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是东南沿海地区所不具备的。

然而,东北地区的工业企业绝大数属于国际竞争力低下的技术、资本密集型的老工业,不符合我国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稀缺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入世后不仅出口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就是在国内市场也面临着萎缩的困境。

当然完备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计划体制,无疑也将对市场经济适应和调整带来的巨大的困难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正是是在这种背景下,振兴东北国策应运而生。因此讲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实质上是一个“再工业化”的过程。

丁石孙、厉以宁为东北振兴开出50万字“药方”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丁石孙和民盟中央名誉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分别带队,深入东北三省进行了两轮实地调研。随后,有关此次“东北行”的50万字调研报告形成。主要观点已上报胡**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

该报告对东北沉积几十年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报告主要提出东北地区目前存在的五大问题:经济结构畸形,技术力量和市场营销力量不足,资源型城市和资源性产业进入衰竭期;地方财政运行困难并有继续恶化趋势,老工业基地历史包袱沉重、税源不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呈相对下降趋势;资本不足和资本向外转移状况并存;就业压力大,影响社会稳定,同时人才大量外流。

丁石孙、厉以宁为东北振兴开出“药方”:改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通过体制创新促进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从企业体制、农业经营体制、市场体制和激励机制四方面,推进体制创新。要加大运用民间资本的规模和力度,积极探索并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同时,丁石孙希望以下六大对策能被党中央充分考虑:通过“二次改制、二次创业”增强东北三省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发展接续产业;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对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为农民增收提供有效保障;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逐步缓解就业压力,实现人才双向流动;采取有效手段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资本不足问题,争取国债资金用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同时建议设立东北三省国有企业改革产权交易市场,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建立东北发展银行。

二、国内外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一些尝试

长春力争形成产业链

许多人都知道著名的“水桶效应”。水桶能装多少水,关键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哈尔滨工程大学刘希宋教授藉此说明,影响产业链增值的往往是其中最薄弱的环节。她主张,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固然要关注重点产业中的优势企业、龙头企业,但同时要关注整个产业链。

这是一个与国际现行经济运行规律接轨的思路。综观全球,产业集群已成为发展地域经济的一种成功的模式。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较之竞争对手能提供更关键的相关性支持产业。日本工具机产业称雄国际,是因为日本的数值控制器、马达、相关零部件产业也是第一流;瑞士制药业的成功与它的酵素工业取得的国际竞争优势有关。把在地域上邻近的产业链纵向上下游企业或横向关联的企业,包括供应商、用户,乃至供应商的供应商、用户的用户连接起来,就能充分发挥相关产业在竞争中的关联效果。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考,刘希宋教授认为,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是加强老工业基地产业整体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比如说汽车。其产业关联度很高,涉及上游钢铁、有色金属、橡胶、塑料和玻璃,而且涉及提供装备的机械、电子、电器等一系列部门,并且其产业链还要延伸到销售市场网络,汽车修理、汽车配件、道路交通以及金融、保险等诸行业。只有从产业价值增值的角度,使整个环节有机联结,形成合力,才能造就汽车工业的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沈阳和大连要成为龙头

事实上,无论是政治意义更为凸现的沈阳抑或是经济地位惹人瞩目的大连,这两个在历史上同被计划经济所束缚的老工业城市,数年来都在为实现再造国企、甩掉历史包袱,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征程上阵痛前进。

相较不同的是,由于沈阳国有企业更多、重工业比例更大、下岗失业人数更多等特点,其改革难度自然比大连更大,其改革步伐也更为艰难;而天生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优势的沿海城市大连,由于其在转轨过程中率先意识到经营城市、营造良好投资软硬环境的重要性,因而目前在人均GDP、吸引外资等经济指标上皆超越了沈阳。

但沈阳也着实无需为暂时的落后感到迷惘,套用一句描述沈阳改革前景的常用语,那就是“困难大、潜力大、希望也大”。

首先,沈阳目前的国有资产存量仍可傲视东北,若能继续通过改革、破除国企弊端,积极盘活其中的积滞低效资产,沈阳的经济实力足以迈上一新台阶;其次,沈阳对城市老工业区的经营改造,如堪为代表的铁西新区建设工程正方兴未艾,其中因地差因素蕴涵的土地升值等经济潜力可谓巨大;再次,沈阳强大的科教优势还存在着向生产力充分转化的巨大空间;第四,经过多年改革的冲刷和洗礼,沈阳人在意识上的逐步开放和被“振兴沈阳”感召起的热情将对沈阳的未来发展起到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

有关振兴东北究竟看哪个的“明争暗斗”,从表面看是沈阳、大连城际间的话语权和知名度争夺,但若从更深层次看,巨头间的这番“较量”不仅体现出两者对发展机遇同样迫切之渴求,同时也体现出两者对“在发展中解决改革问题”这一思路的共同认知。

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举国瞩目“东北芯”

浑南新区接连启动几个集成电路产业的大项目。这些以IT产业为支柱的浑南高新技术产业特色,与沈阳人几十年生产的东西不一样。开发建设浑南,要的正是这个“新奇”。老工业基地改造,最重要的一点,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谓新型,从技术上而言,就是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融入到产品和生产、管理流程中,从而实现工作的高效率、产品的高质量。例如位于浑南新区的沈阳新松公司研制的焊接机器人,简单说,就是焊枪加上一个芯片,机器就变成了“人”,能按照人的意志独立完成人所不适宜环境下的工作。沈阳传统产业庞大,将其带入新型工业化之路,建立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必须要有强大的信息产业的火车头来拉动,浑南新区就是制造这个火车头的基地。

在两年的发展中,浑南新区显示出它作为沈阳经济发展增长极的资质和势头。一方面体现在自身的发展力上,高新技术产业突飞猛进,经济总量规模不断壮大,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迅速攀升。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出口创汇总额已经超过过去10年的总和,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一枝独秀,产值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的70%。另一方面,浑南的增长极作用还体现在对区外传统产业的辐射和牵动力上,典型的例子就是东软数字医疗设备的“虚拟制造”方式。拿CT机说,东软所做的是设计开发软件和机型,其它部分的结构件,如电子元件和一些机械加工件,则由别的企业来加工。去年东软数字医疗有限公司就带动沈阳地方企业实现产值8亿元。

如何打造更多的动力强大的火车头?建设者们将招商战略锁定在国外的战略投资商,瞄准了正向中国转移的集成电路产业。这一产业不仅发展前景极大(据相关机构预测,2010年国内集成电路产值可能达到2950亿元),而且在东北地区还是空白。率先抓住它,就等于抓住了大发展的制高点。因为集成电路产业需要很长的产业链,这就为迎接韩国、日本等国家信息产业转移奠定基础,确立其在东北地区高新技术领域的领头羊位置。

吉林省明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十大重要任务

国家提出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决策后,吉林省迅速调整确定了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明确十项重要任务、十项措施和政策,并提出五点建议。

十项重要任务:加快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提高企业素质和竞争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强经济后劲和活力;全方位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扩大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科教事业,全面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加快推进城镇化,全面实施县域突破战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十项措施和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工作创新;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和发展环境;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保障能力;实施财税支持政策,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增强融资能力;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减轻企业负担;支持资源型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有效解决企业困难;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完成调整改造任务。

五点建议:进一步清理调整改造思路;抓紧做好规划工作;尽快启动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加强东北地区协调合作。
 
 

作者:未知  编辑:janncylily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