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专家 > 张含宇正文
张含宇:谈关系营销的非普遍意义
来源:2006年 第3期  《商业时代》杂志 发布时间:2006-6-1 点击数: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关系营销的一些重要主张,然后结合一个互动的关系模型进一步说明了关系营销的意图,最后从关系营销的另一面,即消费者与营销者关系建立和维持的动态过程,分析指出关系营销并不能象它所期望和承诺的那样,成为一个普遍意义上的营销理念和实践指南。

  关键词:关系营销 交易营销 顾客满意 顾客承诺
  
  关系营销成为营销界的新宠,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20多年来,从北欧学派的“产业营销”到“服务营销”,从格劳恩鲁斯的“战略连续统”到古麦森的“一般原理”,关系营销几乎要夺回被北美英语世界所长期垄断的“营销话语权”。不仅“营销管理被指称为交易营销”成为陈旧的代名词,而且营销理论和实践的主宰也要交接给——关系营销的新范式。关系营销学者不仅成功地把自己的研究大量“推广”到营销的那些主流杂志上,而且还要拉营销管理的里程碑——科特勒,作为自己成功的注脚,以致于科特勒在他那本最畅销的《营销管理》中要强调其贯穿始终的“关系色彩”。
  
  关系营销研究回顾
  
  贝利于1983年在服务营销研究中正式引入了关系营销的概念,并将之定义为“吸引、保持和增进顾客关系”。早期的关系营销主要集中于工业市场(IMP)和服务市场,以后逐步扩展并被“期望”发展成一个具有普遍意义且系统的“营销理论”—一个营销的新范式。

  为了解释“关系”的主张和原则在“长期关系产出(关系营销的成果)”中的表现,多种研究途径受到关注和应用,包括从“满意”、“服务质量”、“信任”、“承诺”入手研究的单一变量方法;还包括不少多变量研究方法,比如顾客承诺及信任理论,认知价值及顾客处境模型,关系内容方法(经济内容、资源内容、社会内容),从服务质量、满意、雇员忠诚、雇员满意、内部服务质量入手的“服务利润链”方法, 涉及“满意”、“信任”、“承诺”及“其他变量”的关系质量方法,及包含“信心利益”、“社会利益”、“特殊待遇利益”的关系利益方法。

  关系给人们的承诺主要包括:“更高的顾客转移壁垒”、“顾客价格敏感性的降低”、“低营销成本的经济性”、“更紧密的社会联系”、“顾客忠诚”、“顾客的长期承诺”等等。而这一切,似乎正是在这个“不确定”和“快变”世界当中最宝贵的财富。
  
  关系营销的互动范式
  
  客观地讲,关系营销所操作的多数概念和修辞方式,的确并不为营销管理理论所常见。除去某些想当然的“承诺”,它的确为营销管理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比如“兼职营销者”、“内部营销”使营销管理意识到——“整合营销”在“营销功能”发挥作用中的显著意义;比如“关系网络”—刺激了营销管理的想象力——把自己的目标顾客群想象为一个牢固网络结构中的“节点”,比如对“服务营销”、“B2B“营销关注,使人们认识到它和包装消费品营销特点的差异,从而更加重视人际关系建立、保持、增进的意义。但关系营销的贡献,无论在实践还是理论上的更大期望却是:关系营销不是营销管理框架的一个补充,不是一种针对服务市场和商业用户市场“扩展”了的营销管理方法,它是一种全新的东西——范式,而如果说格劳恩鲁斯当年还相对谨慎地对待营销的范式问题,把关系营销主要作为服务营销和商业用户市场的一个范式来阐释(即与营销管理并列的范式),等到了古麦森,就完全要颠覆传统的营销管理范式了。详细论述范式转变并不是本文的用意,当然,其分析线索必须是回答诸如:什么是范式?范式的转变意味着什么?营销管理如何成为范式?从营销管理能不能推出关系营销的那些主张和结论?

  管理世界并不缺乏鼓动人心的时尚,但我们必须在为新的说辞兴奋之余,追问这样一些问题:在关系营销那些听来极具诱惑的“承诺”之中,哪些是可以兑现的?而哪些已经被确实兑现过?

  事实上,认真研读关系营销的相关论文,印象最深的,就如古麦森那个定义所示:“关系营销就是营销被看作关系、网络及互动”。或者说充满了“看法”而少有传统中“实证研究”的有力支持。而关系营销从一开始似乎就用“偷换概念”的办法罗织了营销管理的很多罪名,在格劳恩鲁斯的那篇经典论文中,营销管理被贴上“交易营销”的标签,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理论发明。因为一旦这个假定而非假设成立,营销管理在逻辑上就必须具有“短视的”、依赖“营销组合的”、“顾客价格敏感性高的”、主要关注“与技术相关的产出质量的”, “监控市场份额(间接方法)”的;相比较地,关系营销则可能是“有远见的”、依赖“互动营销的”、“顾客价格敏感性低的”、关注“与功能相关的互动质量的”、“管理顾客基础群体(直接方法)”。但遗憾地是,格劳恩鲁斯这篇纯描述性的奠基之作,没有能给出任何经验证据,说明营销管理处于那个概念连续统极端的理由。而他同样没有给出任何经验证据,表明关系营销“天然地”具有连续体上所罗列的那些成就。

  图1是一个基于互动关系的关系营销模型,从中不难看出,其中一个隐含的预设:采用关系营销一定是“最好”的,因为只要有了长期信任,就可能有长期的承诺,长期的承诺就会带来长期的忠诚——这就是企业/组织在面对这个复杂的、不确定性的、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中的逻辑。但问题是不仅那些长期“信任、承诺、忠诚”的现实机理没有被清晰地交代,消费者所处的状态未必合意(缺少选择却要付出更多),关系营销似乎还忽略了太多营销中的基本问题早已经有完满的解答——尽管关系营销经常宣称它自己才是真正顾客/市场的导向。
  
  关系营销中的消费者因素分析
  
  消费者如何与供应商开始发展关系?

  关系营销最显著的纰漏—在于忽略了消费者和供应商之间关系最重要的一环,即消费者为什么且如何走到供应商的面前进行“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事实上,营销管理用“需要”—“欲望”—“需求”—“交换”这样的概念链条解决了上述问题,即消费者将“未被满足的感受”—“投射到一个确定的物上”—又“同时具备了支付能力时”,他或者她,就可以和提供那个“确定物”的供应商发生交换,付出成本(时间、金钱、体力,甚至感情),获得“价值”,从而启动市场中最奇妙的过程。而他们为什么会走到某个供应商面前,开始和它从事交换,却不必有什么关系,倒一定是受到了某种“诱惑或是鼓舞”——“听得到,见得到”,“买得起”,且怀有“满足自身需要”的期望。而这一切,恰恰是所谓传统营销管理的战术核心——即被关系营销反复诟病的4P使然。它的原始版,是摊贩,是吆喝,是幌子;它的现代版,是购物中心,是电视广告,是产品、价格,是品牌。先不说关系营销习惯于指责“交易营销”只看重“单次的交易”是不是“营销管理的特征”,但关系营销却连为什么会有“第一次交易”也没有交代清楚。

  消费者为什么要与供应商发生进一步的关系?

  通过初次接触,消费者对供应商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可能感到满意或是失落,甚至欺骗,这些感受会驱动他/她做出进一步的选择。顾客满意的就可能演化为习惯,除非有 “更大的满意的期望”让他/她犹豫和改变;而如果消费者的收获是不满意或者失落,他/她就会做出另外的选择——不会继续维持和供应商的关系,除非环境没有给他/她选择的机会。消费者可能被锁定,但只要有选择的自由,这种自愿的锁定,常常意味着满意。尽管其中可能还夹杂着懒惰—一个转移成本的片面说法。

  当然,即使消费者有选择的自由,也常常会受迫于厂商维持关系。比如购买了一辆汽车,只有那个品牌,和那个品牌所承诺的服务能为他/她提供消费过程中的基本保障——会员价格,免费维护,代办审验,救援服务,他/她也就不得不保持这种关系。我们只能说,聪明的供应商会强化消费者的满意,从而强化自己的明智选择;或者相反,必然招致消费者的埋怨,甚至憎恶,从而再不可能给供应商提供另一次建立关系的机会。

  消费者为什么要做出长期的承诺?

  消费者长期的承诺是关系营销“承诺”给人们的最大礼物,但在所谓营销管理的眼中,这就是品牌忠诚;而在消费者的眼中,一定只能是—那个品牌长期提供的满意所累计的,也是人类基于自由选择的满意结果。当然,这时候的满意,即那个利益和成本比较中,情感的成分的确很大—消费者是能够长期“信任” 供应商所给予的,正如哈雷摩托(世界著名的摩托车品牌)的广告所说,“我们宁肯推着哈雷走,也不会去骑本田”,从而愿意保持与供应商的关系。但在上述分析中所呈现的逻辑,并不是因为信任,所以长期承诺;而是信任和长期承诺,是那个满意,累计的满意这个利益的驱使。再明确地讲,就是长期承诺的必要性来源于“存在长期的交换”,“存在长期的满意”。难道关系营销还看不出,“长期关系—长期承诺”只是交易集合中的一个子集吗!

  消费者的长期承诺总是可能兑现吗?

  近几年来,不少的理论、实证相关研究中,完全不支持关系营销的一相情愿,比如“顾客常常没有愿望发展和公司的关系”,“高频次的交易也未必导致长期的忠诚”,更有甚者,关系营销还势必“限制顾客的选择自由,弱化顾客的独立性,甚至侵害到顾客的隐私”。例如,列出一个现代都市三口之家的消费品组合,从家电、家具、到儿童玩具、洗涤剂等,你将发现大大小小可能有上百个品牌。不要说做出长期承诺,仅仅是“保持联系”,对于这上百个品牌,消费者该如何管理,建立一个强大的数据库吗?如果非要保持联系的话,每天准备要接多少个电话,收到多少个电邮,多少封书信,多少个手机短信,甚至多少个拜访呢?

  消费者购买了商品或服务,供应商能够提供所承诺的品质,及出现问题后的保障,这已经足够!消费者没有和营销者保持紧密关系的愿望,因为那常常是非理性的,不符合消费者利益的,营销者所要做的,就是不要让消费者失望,这样消费者才会留建立及保持关系的机会给营销者,但必须是在确有必要而且可能的情况下。

  回到互动营销的那个框架,我们要说,尽管和消费者关系的建立、维持非常重要,但很显然,它绝非一个普遍性的选择。实际上,只要有消费,就必然有交易,格劳恩鲁斯和古麦森等似乎都忘记了,这一点足以使“交易营销”更显得普遍;交易关系的启动是要靠交易营销的;而当关系已然开始,关系的保持,也往往是消费者满意累计的结果,消费者不会平白无故地“信任谁”,“长期地给出承诺”,更何况“忠诚”。交易终究是且只能是交易。
  
参考文献:
  1.庄贵军.“关系市场与关系营销组合:关系营销的一个理论模型”.当代经济科学[J], 2002
  2.科特勒[美]著,梅汝和等译.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3.Thorsten Henning-Thurau, Ursula Hansen [德国]主编,罗磊主译.关系营销:建立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赢得竞争优势[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作者:张含宇 韩…  编辑:yanny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电商能否拯救专业市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热门资讯
    徐印州:从纽约第五大道看如 郭守亭简介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