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专家 > 熊军正文
熊军:长江三角洲开发区产业结构分析
来源:200303  中国科技论坛 发布时间:2006-12-6 点击数: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开发区数量最多、类型最齐全、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经过多年的建设,长江三角洲开发区投资环境日益完善,招商引资成就巨大,已经成为该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主要的出口创汇基地和高科技发展基地。到目前为止,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9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个,国家级保税区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个以及省级开发区88个。本文重点研究长江三角洲范围内国家级的工业型开发区,包括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

      1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结构特征

    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我国吸引外资、引进技术来发展工业和进行出口创汇的特殊政策区域,一般都选择在母城区以外另辟新区,其产业相对于全国或母城区产业来说,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区内几乎没有现成的完整的产业基础,但作为母城的特殊组成部分,开发区的产业又不是完全独立和不相关联的。开发区产业结构的形成,既受到外资投向的直接影响,又受到开发区所在城市产业发展战略的制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开发区的任务就是在这二者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长江三角洲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各自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由于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在坚持以“三为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其产业结构特征突出表现为内部的工业结构特征。

      1.1 形成以多行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七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建设之后,首要任务便是招商引资,随着不同项目的进入,开发区内逐渐形成了多业并存的产业发展格局。从长江三角洲各经济技术开发区来看,其行业多集中在电子、机械、化工和纺织等四大行业(见表1)。

      表1 长江三角洲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行业分布


经济技术开发区     主要行业分布
南通       纺织、化工、食品、服装、电子
杭州       电子通信、精密机械、精细化工、新型家电、生物医药
宁波       能源、石化、钢铁、纺织、机械
萧山       轻纺、机械、化工、食品、电子
昆山       机械、电子、食品、织染、精细化工
苏州工业园    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医药和医疗用品、食品工业
大榭       仓储集散、石油炼制、冶金、机电、轻纺
上海闵行     饮料、普通机械、电子通信、化学、医药
上海漕河泾    电子通信、电气机械、仪器仪表、运输设备、食品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经济特区开发区年鉴2000》和各开发区内部资料整理。

      1.2 工业技术结构层次不断提高

    近年来开发区大力向欧美等发达国家招商引资,尤其是向跨国公司和国际性大型工业企业招商引资,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引进项目的特点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较高。同时也引起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虽然是处于成熟期的技术,但仍然具有部分国际领先的优势。反映在产业结构上,一批新兴工业部门在开发区内得到迅速崛起,如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等,在这些行业中,也产生了一些技术层次高、技术含量高、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高的“三高型”企业。工业技术结构层次的提高相应带来了工业出口产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1.3 外资工业居重要地位

    在开发区建设初期,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难题和吸引外商来区兴业,创办了一批对开发区的发展起支持作用的内资企业,但工业项目不多,主要为仓库业、商业、饮食业等服务业。在发展工业上,开发区一直以吸引外资为主,外资工业在开发区中已普遍占据主导地位,其产值占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均达到一半以上,有些甚至达到90%以上。例如,在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内,2000年末有工业企业87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42家,外商独资企业11家,中外合作企业2家,内资企业32家,“三资”企业完成的工业产值占开发区总量的82.8%。在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外资工业更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其产值占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的99.2%[1]。

      2 高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

      2.1 已形成以高科技和开放型为特征的产业基础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设置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国外资金和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提高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使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得到优化升级;二是促进我国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与国际化[2]。长江三角洲各国家级高新区紧紧围绕这两个主要目的,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已逐步形成以高科技和开放型为特征的产业基础。

    1)积极引进、利用、消化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形成一批新的产业群和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以苏州高新区为例,大批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的进入使区域科技发展有了活水之源。目前已有20%的区内产品与不断更新的国际先进技术保持同步发展,并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和新型材料等为主体的新的产业群和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其中鼠标器、液晶显示器、彩显扫描仪和电脑主板等一批产品在国际市场同类产品销售中占到30%~50%的份额。苏州高新区和无锡高新区、上海高新区一起成为我国首批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基地。

    2)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自己的高新技术产品,形成新的具有广阔前景的产业雏型。6个高新区都在区内创建了企业孵化器,为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苏州高新区内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现为260余家企业的创业者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孵化企业的成活率均达到了95%,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占全部项目的1/3以上,孵化器里的生物医药、环境节能和新材料等几个产业的雏形已经显露。在上海市在孵企业最多的漕河泾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入驻的88家在孵企业也主要分布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新技术产业领域,这三个领域企业数占到入驻企业总数的70%。

      2.2 高新技术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高新区由于可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实行的区域产业优惠政策和在区内建立了相对高效、精干与统一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很适合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各高新区已吸引了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的进入,并在区内形成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见表2)。

      表2 长江三角洲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产业分布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主要高新技术产业
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  电子通信、新材料、现代生物医药
张江高科技园区     生物医药、微电子、通信设备
金桥现代科技园     轿车、微电子、通信设备、精细化工
南京高新区       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医药、新材料
杭州高新区       现代通信、计算机软件、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
苏州高新区       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
无锡高新区       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
常州高新区       电子、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精细化工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火炬计划统计资料2000》以及实地调研整理。

      2.3 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明显

    近几年来长江三角洲开发区吸收外资的主要特点是跨国公司多、大项目多、增资的多、独资的多,这在规模和方式上确保了外商向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同时高新区内的综合投资环境和有重点分层次的投资促进格局也为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以苏州高新区为例,外资项目中日本、台湾、欧美项目分别占项目总数的31%、28%和34%,其中排名世界百强的企业13家,世界十强的企业5家,已汇聚了摩托罗拉中国第二生产基地,年产300万台显示器和90万台彩电的飞利浦基地,年产30万吨聚酯切片的杜邦聚酯基地。外商不断增资是苏州高新区扩大吸收外资规模的重要方式,目前2/3的外资企业都已增资。

      3 开发区产业结构的分析与评价

      3.1 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结构整体层次不高

    近几年,随着欧美外资的进入,长江三角洲各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崛起了一批新兴的工业行业部门,如电气机械、电子信息与生物医药等,但传统产业仍然在开发区内占有很大比重。同时伴随国外成熟技术的引进也形成了一些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出口加工与进口替代产业,并且在少数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产业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如苏州工业园区与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这两个开发区在长江三角洲所有开发区中是比较特殊的,前者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优先项目,享有“特中有特”的政策,远景规划中就拟建成为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技术密集的制造业与加工工业基地。后者则是全国唯一的同时享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优惠政策的开发区。因此,在两个开发区中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并已具有相当规模,开发区产业技术水平相对较高。苏州工业园区内微电子及信息技术产业和精密机械产业的企业数占到全区企业总数的一半以上,漕河泾开发区内电子通信产业产值占到全区工业产值的60.2%。昆山、杭州两个开发区的产业结构水平也处于相对较高的层次。但从长江三角洲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整体水平来看,其产业结构的技术水平与层次虽然高于周围其他区域和全国平均水平,但远低于高新区的产业结构水平。以建区较早的南通开发区为例,区内投资主体来自香港、日本、台湾、美国和新加坡等22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投资于纺织、纤维制造、电子设备、橡胶制品、服装制造、制革、仓储和家具制造等48个行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占了大多数,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比重不高,产业结构偏轻,服装加工型企业占了很大比重,同时大中型骨干支柱企业较少,高新技术产业比较幼稚。即使是在跨国公司比较集中的闵行开发区,电子通信与医药两个行业的工业产值也只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6.2%,而饮料与普通机械两个传统行业却占到43.1%。

      3.2 开发区之间产业同构现象明显

    我国开发区在开发建设与发展过程当中,地方政府起了极为关键性的作用。一方面为了吸引更多外资前来投资兴业,各开发区之间在同一项目上展开激烈竞争,争相提高吸引外资的优惠条件和标准;另一方面,又由于开发区在进区项目上的审批权限有限,所以一般优先选择本身有审批权限的项目,因而在开发区内最初建成的项目大都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开发区无法形成自己特有的产业和产品结构,这是开发区形成产业结构趋同的体制因素。对于高新区而言,资源条件、市场需求和技术贸易等也是形成产业结构趋同的重要原因[3]。长江三角洲各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多行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开发区之间产业同构的现象,纺织、化工和机械三个行业在开发区之间是重复率最高的。而国外投资则是形成开发区产业结构趋同的最直接原因,往往同一公司或企业投资于不同开发区生产同一种产品,这对于跨国公司或全球大企业等投资主体而言,表现更为明显。

    而对于长江三角洲各高新区而言,产业结构趋同主要表现为产业领域趋同,因为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工程、新材料技术等产业关系密切,在技术开发中起着关键的带头作用,对传统产业和其他行业的带动作用也极为明显,因此各高新区大都把它们作为优先发展和项目优先引进的对象。

      3.3 自主创新机制不完善,产业的持续国际竞争力不强

    长江三角洲各类国家级开发区自兴办以来,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引进外资和技术,大部分开发区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形成初具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并且各开发区成长快、效益高,但基本上都是沿着技术引进或“模仿”的轨迹发展,产品的技术含量低,出口产品附加值不高。开发区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不是依靠自身大量的创新活动来实现的,而是主要通过吸引大规模的外资尤其是跨国公司的投资及其所带来的前沿技术来实现的。如电视机批量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均很大,但芯片和显像管的技术大都靠进口,在开发区的主要出口产品总额中,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占了很大比重。很显然,随着我国国内市场日益国际化,技术引进与模仿的经济增长效应将逐步受到挑战甚至丧失,也必然导致各开发区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利润率的下降。

    与此同时,长江三角洲各开发区产品的研究开发能力普遍较弱,R&D经费投入不足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从高新区整体来看,R&D经费支出占全年总收入的比重呈逐年减少的趋势,1994年为3.92%,1996年为3.03,1998年降为2.56。以高度技术引进为主要特点的结构性缺陷仍较为突出。跨国公司目前在我国开发区设立企业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成熟技术的扩散和转移来建立自己的具有全球性竞争优势的经营体系与生产网络,较少投资于R&D机构。因此,开发区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国外高新技术的“二级扩散”基地,其作用主要在于通过开发区内企业对输入技术的吸收与应用,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根据一份抽样调查显示,外商投资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水平与其国外母公司相比,使用比较先进技术和一般技术的占73.7%,与国内企业相比,使用填补空白技术的占76.3%。可见,外商投资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水平多数高于国内企业的先进水平,属于填补国内空白技术,但不是其母公司最先进的水平,而是“比较先进”的水平[4]。

    在长江三角洲各高新区内虽然也都建立了各自的创业服务中心(企业孵化器),但由于风险投资机制的不完善,使得高新区作为高科技产品和高科技小企业“孵化器”的作用相当薄弱。高新区的风险资本制度也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企业承担风险能力较弱,政府承担部分风险起主导作用,即使通过主板市场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苏州高新与张江高科两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其经营业务很大比例还是基础设施和土地开发,很少从事高科技风险投资基金的建立与运作。因此长江三角洲高新区内脑密型的企业较少,还不足以支撑高新区的产业结构,使得各高新区在市场全球化国际化的背景中很难充分体现现代领先产业的竞争优势和获得产业的持续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所.长江三角洲开发区比较研究[R].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课题,2000.25-27.

    [2] 欧庭高.创业的家园——中国高科技企业孵化器[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51-52.

    [3] 孙福全.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1997,(4).21-24.

    [4] 宁越敏,熊军.论中国开发区的竞争力[J].世界地理研究.1999,(4).12-16.

作者:谢守红 周…  编辑:jiuyu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电商能否拯救专业市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热门资讯
    徐印州:从纽约第五大道看如 郭守亭简介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