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专家 > 王先庆专栏正文
王先庆: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战略重点与战略任务(双循环与流通研究之七)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0-12-11 点击数:



   过去四十多年中国流通体系的巨大贡献就是保障了中国工业革命的顺利进行。中国能够建立起涵盖41 个大类、207 个中类、666 个小类的完整工业体系,并成为全世界工业门类最齐全、产业链最完整、生产规模最大的国家,流通体系功不可没。然而,如何使这种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转化为强大的市场权力和定价能力,或者说,如何用强大的流通能力来保障生产制造能力的发挥、循环运行的畅通以及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是现阶段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必须解决的战略使命及任务, 同时也是战略设计的方向和路径依赖。

   进一步说,现阶段流通体系所要解决的战略问题,不再是如何保障生产规模、扩大消费规模的规模性流通问题,而是如何通过提升流通能力和水平来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问题,这也是我国流通体系长期未能解决的“隐患”、薄弱环节、“瓶颈”和短板。相关的问题包括中国商品和服务为何在国际市场上卖不出好价钱,为什么中国作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但实际上只有极少部分商品 是由中国流通企业卖出的,为什么全球奢侈品企业普遍对中国市场及消费者采取高定价策略,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一家类似于沃尔玛的全球性流通企 业,为什么中国大宗原材料(石油、铁矿石、木材等)的进口价格一直受制于人。中国制造和贸易在全球 拥有巨大规模却未能获取相匹配的收益回报。

    这些问题实质上就是“中国制造”“中国消费”与“中国流通”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上的严重不匹配,规模大但权力小。从理论上讲,在国际市场供给和需求方面中国都是世界第一,应该成为全球价格的制定者之一,并据此获取足够的规模收益。遗憾的是,中国如此巨大的制造能力和贸易规模并没有带来相匹配的定价权以及主导权。特别是近年来美国政府为维护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控制权和主导权地位,出于霸权主义考虑以及美国优先战略需要,开始将中国作为最主要的战略对手进行遏制。他们依靠政治、法律、规则、“退群”等多重手段,以“断供”“封锁”等极端方式与中国打贸易战、信息战、科技战、人才战、外交战等, 在全球范围内扰乱和破坏中国的国际流通体系, 进而给中国的国民经济和国际经济循环带来严重安全威胁 [ 7 ]。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反差”“怪象”以及尴尬的局面?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在全球流通体系中的权力缺失。除稀土、工程设备等极少数战略性资源流通领域外,在其他主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重点资源领域的商品流通渠道中我国几乎都没有控制权和主导权,无论是芯片、发动机等高科技产品,还是铁矿石、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甚至包括服装、家具等日用工业品,中国都缺少完整的流通体系和链条,在国际商流、物流、信息流以及全球供应链、商务服务等方面严重依赖于欧美的流通体系。在 2017 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之后,这些问题更为凸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针对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流通渠道末端“ 切断”、芯片“断供”,以及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针对中国铁矿石等大宗原材料的涨价,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中国在国际流通领域中的权力弱小及缺失问题。

    流通权力弱小或缺失的深层根源是流通能力问题。从现状看,目前中国的流通体系仅解决了流通领域的数量和规模问题,却没有解决能力水平问题,除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极少数新兴互联网流通企业有一定的流通组织能力外,90%以上的流通企业都是分散的中小商户,大多数专业市场、物流园区、会展中心都是商业地产主导和物业服务型,大多数物流企业都是仓储运输型,真正具有自营采购、自主渠道、自有品牌、自有平台、供应基地的现代流通企业十分稀少,更缺少那种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全球流通组织。中国流通体系的流通能力弱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流通业自身的发育成长问题未被足够重视,受传统“产值至上”等导向影响,流通业整体发育水平比较低,功能不够强大;二是中国流通企业的经验不足,中国经济虽已深度融入全球的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对全球供应链和流通体系形成十分紧密的相互依赖,但本土流通企业仍处于学习和适应阶段,还未掌握将市场规模优势转化为权力优势的本领,缺少控制国际流通渠道的经验和能力。

    因此,如何通过流通体系重构全面提升现代流通的能力和权力,尤其是全球范围内的采购、分销、定价、品牌、服务等能力,破除流通能力与权力 的“流失”和“缺失”困境,是当前新发展格局下流通体系建设最基本的战略重点和着力点。其中, 能力是保障,权力是结果。只有具有了强大的流通能力,才能获取和实现相应的权力。这些能力和权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渠道控制权、市场话语权、贸易主导权和商品定价权。这四种权力是逐层递进的关联关系,渠道控制权是核心和关键(参见表3)。五百多年全球流通发展的经验表明,只有构建自主可控的国内国际渠道体系,才能获取相应的市场话语权、贸易主导权、商品定价权等权力。实际上,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战争和冲突,都源于流通渠道的竞争和冲突。


【本文节选自《王先庆.新发展格局下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战略重心与政策选择》(《中国流通经济》2020 年第11期)。】

    (王先庆: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院长) 


作者:佚名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 王先庆:完善现代流通体系激
    热门资讯
    王先庆:疫情对商贸流通业的 王先庆谈人人乐超市卖身的原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