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专家 > 王先庆专栏正文
王先庆:工业化进程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主要功能和战略使命(双循环与流通研究之六)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0-12-4 点击数:


    在大多数情形下,研究现代流通体系的目的和讨论重心都应是如何提升流通效率和增强流通系统功能等。但本文重点讨论一个问题,即如何通过具有战略意义的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加速新发展格局的形成。那么,与新发展格局相匹配的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如何选择着力点,依据何在,战略重心和方向如何确定呢?

    工业化进程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主要功能和战略使命

    中国之所以在现阶段提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中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提出了对现代流通体系的战略需求,并赋予了现代流通业真正的战略使命。图1显示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不同时期流通体系的功能变化,反映了流通体系的战略功能和使命是动态演变的。

    中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进程是在商品、资本和技术严重短缺以及工业发展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开始的。为推进工业化进程,必须大力引进资本和技术,顺应世界产业转移趋势而主动承接其他国家的产业溢出和转移。在此背景下,以珠三角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普遍采取“三来一补”、前店后厂等加工贸易方式大力兴办各类工业区、开发区以及科技园区,实际上就是大建工厂、引进生产线、不断提升工业规模,加速推进工业革命,以尽快完成资本积累。在这个过程中,出于“招商引资”的需要,各地普遍让渡或忽略了流通环节。进一步说,各地只负责发展生产,至于流通,尽管存在很多问题,如商品定价权缺失、自主品牌偏少、处于价值链末端等,但基本上都不太重视。在此期间,全国各地兴建了数十万个不同类型的专业市场、大卖场以及仓储物流中心、会展中心,实际上都是因巨大的工业产能形成的“大批量”带来的大流通方式的表现,服务于生产制造快速扩张所需要的原辅材料、半成品以及产成品的流通需要。

    现代流通体系第一次从战略功能方面实施的大转型发生在2008 年前后。工业化进程迅速推进的巨大生产能力需要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来消化,否则生产过程有可能因为“消费不足”而局部中断。但恰恰此时爆发了美国金融危机,导致中国出口大量受阻,不得不在国内市场寻找“替补”,于是出于扩大内需和促进国内消费的需要,全国范围内出台了若干相应的以引导扩大消费为导向的流通改革政策措施,为拓展消费赋能,战略目标就是为使消费“接棒”出口而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动能,助力工业化进程持续深化以及转型升级。这一战略持续实施的结果是中国消费性服务业的高速增长,尤其是电子商务、社区商业、旅游、餐饮等消费性服务业进入最佳繁荣期。

    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战略转折点出现在2013 年至2015 年间。表1 中的数据变化表明,2013 年中国第三产业GDP 比例(46.9%)首次超过第二产业(43.7%),也是在这一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随后开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5 年更是达到一个新的临界点,即第三产业GDP 占比超过50%,即50.5%。这个数字具有标志性意义,不仅标志着中国工业化进程进入后期, 而且还意味着中国经济服务化进程进入加速成长阶段。从这个阶段开始,以现代供应链方式对整个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各环节开始梳理,大力发展各类流通平台,实施“互联网+流通”策略,通过发展跨境电商以及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方式,重新连接生产消费两个环节、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线上线下两个渠道,进而形成新的产业体系和流通体系。目前,这个过程仍在进行中。

    深度分析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国家战略重心和产业政策导向的变化脉络,还可以发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即中国市场经济的发育成长与工业化进程以及流通体系战略功能的变化有着“同频共振”的关系。在工业化即改革开放初期,战略重心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搞活流通”,配合工业生产快速扩张的需要;在工业化中期,则主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内需”,以继续解决工业生产能力扩大后产品销售“不足”的问题;在工业化后期,在国内生产、消费潜能都基本得到释放且网点布局、流通规模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的情况下,如何提升流通能力去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就成为新的流通战略的使命。

    这就是说,在经济发展和循环运行过程中,生产能力与流通能力始终存在着一个动态匹配性问题。一旦流通能力不足或小于生产能力,必然会导致再生产过程或经济循环不同程度受阻或中断。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始终都发挥着相应的功能和作用,只不过在不同发展阶段以不同的方式和使命担当体现出来罢了。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内,流通体系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淹没在工业化浪潮和扩大内需的过程中,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幕后推手”。在促进生产、扩大消费过程中,流通体系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通过商业网点布局的不断丰富和优化来扩大流通规模,满足生产和消费的规模化需要,使商品流通能力与生产制造能力保持一个相对动态的平衡(参见表2)。

 

    总之,从工业化进程视角可以发现,中国流通体系建设自2016 年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它要承担和完成更高层次的战略使命,即跳出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服务功能导向,不再满足于各类服务网点的布局和规模数量的匹配,而是要发展各种综合型高水平流通组织平台。一方面,以线上线下融合、反向定制等方式,增强大数据服务、供应链赋能等功能,引导和服务生产流程的升级; 另一方面,以丰富场景、配送到家等方式,不断挖掘消费新热点。同时,以海外连锁、海外仓等方式,连通国内国际市场,提升中国流通“走出去”以及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现代经济体系,构建具有强大组织能力的新型流通体系,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助力。
     【本文节选自《王先庆.新发展格局下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战略重心与政策选择》(《中国流通经济》2020 年第11期)。】

    (王先庆: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院长) 

 

作者:王先庆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 王先庆:完善现代流通体系激
    热门资讯
    王先庆:疫情对商贸流通业的 王先庆谈人人乐超市卖身的原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