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专家 > 王先庆专栏正文
王先庆:差距与反思: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实际绩效分析(连载四)
来源:《城市观察》2017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17-3-1 点击数:


反思与批判:广州离国际商贸中心有多远
——基于政府政策目标与实际绩效偏离的深层思考

王先庆  教授
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专家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
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
广州市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发展研究基地主任


    四、差距与反思: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实际绩效分析

    自2010年广州明确提出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战略目标已经七年了,那么,它的实际绩效如何呢?取得了哪些成效呢?现实情况与理想状态存在哪些差距呢?就现实而言,李建成广州国际商贸中心的目标,还有多少距离呢?

    (一)正视差距:广州离建成国际商贸中心还有多远

从数据和事实来看,广州经过五年多的国际商贸中心建设,在商贸流通业的某些方面,有了一些变化和进展。比如,天河路商圈的规划与打造、部分专业市场及集群的转型升级、电子商务园区及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城市物流配送尤其是快递物流、一批新兴商圈和商业中心的崛起等。但总体而言,广州离建成国际商贸中心的战略目标似乎并没有“走近”多少,甚至在某些方面反而渐行渐远。

    对照国际商贸中心的评价标准来看,其现实情况与理想状态差距如下表:

 

    从以上各指标看,这些年来,广州离国际商贸中心的目标并没有更加接近,相反,一方面,由于政府在制订政策目标时,并没有关注和设计相关目标,因此,引导和推动不够有力,规划和政策实施还不到位;另一方面,由于佛山、东莞等城市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导致客人“回流”,再加电子商务冲击,导致传统专业市场、百货等实体商业的经营压力加大,商人们“脱离”商贸流通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导致政策目标的推进和执行情况并不理想。

    如果说,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是一次长征的话,那么,目前还只走了一半的路,还有漫长的距离要走。

    (二)敢于承认:揭示广州商贸流通业影响力下降的真相

    必须承认一点,在改革开放初期,大约是1979年至1995年,广州得改革开放之先的优势,迎来了商贸流通业大发展的“黄金时代”,一度在全国处于至高无上的影响力。国外各种各样的商品正是从这里流向全国,使它继续充当全国最发达繁荣的商业城市,引领着全国的商业大潮。

    正是在这一时期,广州商人作为“粤商”的代表,敢于务实求新,敢喝“头啖汤”,敢为天下先。广州是中国现代流通业一系列新兴业态的发源地。南大便利店、广客隆、国内最早的现代购物中心“广州天河城”、最早的大型室内电脑批发市场“广州电脑城”、最早的大型室内服装专业批发市场“白马服装批发市场”、最早的大型电器专业批发市场“海印电器城” 。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最大的商贸流通企业近半数位居广州。南方大厦、广州百货、新大新、东山百货、天河城、西湖夜市、白马市场、海印电器城、北京路等著名商业景点,群星闪烁,照耀全国。“发财到广州”、“广货遍天下”,成为一度流行的时髦和风景。可以说,“商贸”是广州这个千年古城的灵魂。

    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广州商贸流通业长期没有得到根本性的重视,各方面的影响力实际上都在下降。一是商贸流通业的主要行业,广州的影响力全面下降:广交会越来越被各界淡忘,对广州及周边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小;随着义乌小商品城、长沙高桥大市场等一批国内各地专业市场的崛起,广州专业批发市场客源在急剧减少,主动性关闭、退出和转型正在加速;广州几大传统百货企业正面临转型困境;广州本地连锁超市,除个别外,几乎“全军覆没”,在广东省外,几乎没有一家广州的连锁超市;除正佳广场等少数几家大型购物中心转型成功外,相当部分购物中心处于自救状态;与杭州、深圳、北京等城市的电子商务发展相比,广州只有唯品会还能有点影响力,但广州整体则挤不进第一梯队;现代物流,尤其是快递物流,无论菜鸟、京东,还是顺丰、四通一通,广州没有一家可以与它们相比的有较大影响力的物流上市公司;在餐饮行业,广州目前只有真功夫一家还有点影响力,其余在国内餐饮连锁领域谈不上多少地位。总之,不得不说,在整个商贸流通各领域,广州已经辉煌不再。

    (三)冷静面对:如何看待广州获得最佳商业城市等殊荣

    在许多场合,广州市商贸流通相关部门,特别强调三个方面的数据,以及来证明广州在商贸流通领域的成绩和影响力。一是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持续增长;二是获得连续多年获得“最佳商业城市”荣誉;三是获得一系列国家试点城市的荣誉。对此,笔者以为,需要以“平常心”来看待,且不宜用它来说明成绩。

    首先,就“社会消费零售品总额”这一数据来看,2015年广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88亿元,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各大城市第3位,占全省25.3%,年均增长14.2%;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5.09万亿元,稳居全国各大城市第3位,年均增长22.1%。尤其是,这个“老三”的位置一直保持了二十多年,因此,我们引以为荣。这里,只是有两个问题需要冷静思考:一是这种持续增长是如何实现的?与我们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决策或规划有多少关系?二是广州坐拥最全国最多的外来务工人口和商务人流,而且是全国最具国际商贸中心的城市,为何没有想着超越北京、上海?

    其次,关于“最佳商业城市”的殊荣问题。据报道,“十二五”期间,广州凭借良好的营商环境,连续4年(2012年除外)领衔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首。从披露的资料看,这个评选是根据公开的统计资料,从人才指数、城市规模指数、消费力指数、客运指数、货运指数、经营成本指数、私营经济活力指数、创新指数八个方面来进行的。这些指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广州是一个“宜商”的城市。但问题是,这些数据且不说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出商贸流通业的繁荣发展程度,但有一点却要关注的是,这些数据或结果有多少与目前政府的决策导向或推动有关?

    最后,关于“试点”或“示范城市”问题。自2011年以来,广州市先后成功获批和创建了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城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试点城市、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以及国家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城市,不可否认,这些国家荣誉的获得与广州市商贸流通主管部门的争取和努力有关,但从另一个方面看,我们要看到,它更与国家对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期盼和厚爱有关。

    严格地说,这么多年来,广州还没有一项由政府规划、引导、推动、实施、建成并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力的大型商贸项目,无论是批发、零售,还是物流、餐饮,因此,从政府决策实施绩效来看,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努力还没有看到明显成效。

    (四)反思原因:为何总体目标与实际努力发生严重偏离

    广州为何既出不了阿里巴巴、万达,也出不了京东、苏宁,同时也出不了义乌、华南城?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广州本地商贸企业“走不出”、“长不大”、“做不强”?变成了一群商界的“小老头”?弄清楚这些问题的根源,也就弄明白了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政策目标与实际绩效严重偏离的原因。

    导致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建设目标难以实现的原因很多:一是政府在战略上对商贸流通业的长期冷落和轻视,使得广州商贸流通业的“土壤退化”现象严重,一些早期发展较好的商贸企业也开始严重营养不良,在短期内难以恢复;二是“重工业,轻商业”的政策导向,导致大量的商贸资源流失,流向了深圳、东莞等其他周边区域,甚至浙江杭州、义乌或湖南长沙、株洲等其他省市;三是体制改革严重滞后,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成立了“商务局”的情况下,广州一直固守原来的体制和做法,直到2016年才改制到位,体制机制的磨合才开始;四是商贸创新的力度减弱,例如,在内外贸一体化方面,弱于义乌;在国有商业资本整合和运作方面,弱于上海;在商贸企业走出去方面,弱于杭州等;五是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滞后,不仅至今还没有编制“国际商贸中心发展战略规划”外,而且也没有相应的城市商圈发展规划等,无论是大大小小的专业市场,还是各种类型的物流园区,由于缺少规划引导,盲目布局,导致资源浪费严重。更主要的是,由于缺少战略规划指导,从而使整个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目标并不清晰,重点难点、发展顺序、实施细则、投资保障等,大多落实不到实处;六是缺少一种“战略自信”,无论是对外宣传,还是政策解读,广州在建设国际商贸中心方向似乎没有“找到感觉”,没有了解自己真正的优势,摸不清发展方向,缺少明晰的目标和思路,因而找不到“自信”;七是不重视对本地商贸流通业的培育和扶持 。

    (五)追根究源:缺少对本地商贸流通业的培育和扶持

    广州商贸流通业影响力下降,与距离建成国际商贸中心距离越来越远,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上面列举了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六方面的原因,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长期对本地商贸流通业的冷落、轻视和缺少培育、扶持,以至于这些商贸流通企业在“夹缝”中生存,营养不良,力量不足,进而缺少能力,“走不出”、“长不大”、“跑不快”、“做不强”。

    广州本地商业企业规模偏小,与其本身的实力和基础条件严重不相称。广州商业贸易总量一直居全国前列,但无论是批发、零售、酒店、餐饮,还是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各类商贸流通企业,广州可以说没有一家位居全国前3名的。

    特别是在我国零售业扩张的黄金十五年里(1995年至2010年,广州不仅没有一家企业实现了真正的扩张,反而了出现转让、倒闭的高潮,包括宏城超市在内的几乎所有的中小连锁超市都被卖掉。与此同时,在同一时期,广州近一半的“老字号”出现倒闭和死亡,永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即使是号称全国最早、效益最好的天河城购物中心、白马服装市场等一批知名商贸企业,在这一段最适应资本上市或对外扩张的时期,几乎全部都没有走出广州。

    特别值得一提的,近二十年来,国内各地商贸流通企业在资本市场上风生水起、风起云涌,一轮又一轮的资本扩张大潮和并购大潮,轰轰烈烈,席卷全国,但唯独广州商界却死水一潭,除了海印集团借壳上市成功外,数十万家本地民营商贸流通企业几乎无声无息,广州市场仿如一块荒芜地。广州本来拥有最好的渠道优势、货源优势和市场优势,最适合于在全国布局和展开收购,可惜政府部门却迄今为止也没有推动企业做这件事。即使到今天,广州商贸流通业类的上市公司仅存3家,且不说与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相比,就是比重庆、武汉、长沙、成都等一些二线城市相比,也少许多。广州商贸流通业的整体滞后,与之相伴随的,就是它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集体失语。

    如果没有一批优秀的本地商贸流通企业,尤其是跨界、跨区域、跨国的上市公司,如何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商贸中心?而国内外资本市场发展的经验表明,如果没有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不仅这种跨区域的扩张和并购是很难成功的,而且这些商贸企业扩张的土地供应和建设规划得不到保障,也难以正常扩张。正因为缺少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推动,所以广州出不了万达、京东和苏宁之类的大型上市公司。

    让人感到不安的是,从目前出台的各种有关商贸流通业的政府文件和规划来看,仍然没有将培育本地商贸流通企业放在应该的位置,还是沿袭着二十年前的那种以“引进世界500强”之类的外资企业为中心工作,以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的突破口和抓手,而没有真正从反思中吸取教训,把广州本地的商贸企业在“泥潭”中拉出来,尽快让他们茁壮成长,进而代表广州国际商贸中心的形象,进军全国,走向世界。

 

 

作者:王先庆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价值回归 新实体零售 王先庆:打造新型特色智库的
    热门资讯
    徐印州:从纽约第五大道看如 郭守亭简介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