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专家 > 王先庆专栏正文
王先庆:理想与标准:国际商贸中心应该长成什么(一)
来源:《城市观察》2017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17-3-1 点击数:


反思与批判:广州离国际商贸中心有多远
——基于政府政策目标与实际绩效偏离的深层思考

王先庆   教授
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专家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
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
广州市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发展研究基地主任


    内容提要:广州是全国唯一商脉不断传承的“千年商都”,具有客源多、商场多、商品多、商人多、体验多等特色优势,拥有足够优越的自然和地理条件、足够强大的商流和物流基础、足够好的商业文化和商业氛围、足够多的商业机会以及足够多的商业人才等一系列有利条件,是全国唯一具备创建世界一流国际商贸城市各种条件的国家中心城市。那么,广州为建设国际商贸中心提出了哪些政策目标?实际绩效如何?现实与目标的差距有多大?原因何在?广州如何找回“千年商都”的自信?如何才能建成为真正的世界一流的国际商贸中心?本文提出以繁荣大众商业为切入点,以培育和扶持本地商贸企业及商人群体为突破口,以打造世界一流的商贸产业链为主线,抢抓“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区”建设两大机遇,早日建成真正的国际商贸中心。

    关键词:商贸流通 千年商都 国际商贸中心 国际贸易枢纽 国际商贸产业链

    南国广州,一年四季,温暖如春,千里花开,到处散发着淡淡的花草清香,蓬勃着昂然的生机。岭南重镇,八方来财,崇商宜商,千年商脉,到处弥漫着浓浓的商业气息,传承着旺盛的商机。“商”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和性格,如同孕育它的珠江水,源远流长,不管你在意还是在意,它都日夜流趟,奔向远方。

    举国之下,还有哪座城市,敢说比广州更适合建设国际商贸中心?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凭什么它不可以成为比香港、新加坡甚至东京、巴黎、伦敦、纽约更繁荣的商业中心?一个经济总量即将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国家为什么不可以产生一个全球排名第一的国际商贸中心?实际上,多少年来,国家一直对给广州的定位十分清晰,就是认为广州最适合建成中国最强大的商贸中心和商业城市。且不说一百多年来前的“一口通商”时代,就说新中国成立后的“广交会”、改革开放初期的“前沿地”和“试验田”、近十年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布局,无一不是将广州定位为国家排名“第一位”的国内国际商贸中心,从来就没有将它定位于国家的政治中心、金融中心或其他的什么中心。因此,广州建成中国最大、最旺、最强的国际商贸中心,是义不容辞的最高使命和责任。至于其他中心,无论是制造中心、科技中心,还是金融中心、文化中心、交通中心等,虽然都可以去建设,但都应该是从属的、配套的、次位的。

    实际上,广州一直得到老天垂爱,确实有足够的条件、能力、自信和情怀去实现这一目标。它不仅凭借其地处粤港澳中心的区位以及坐拥中国第一展“广交会”而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贸易往来的最大枢纽,而且依托大珠三角“世界工厂”带来的强大商流物流基础,以及拥有全国最大的外来人口流向地,从而成为全国最大的商流、客流、物流的集散地和来源地,全国没有哪一座城市有这样的优势条件。因此,广州在2008年,明确提出要建设国际商贸中心。无论是媒体,还是企业,社会各界都知道广州正前行在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路上”,并都对它充满了期待和期望。

    那么,建设了这么久,效果到底如何?到底离实现建成国际商贸中心的目标还有多远?最终的“彼岸”在哪里?为什么现实中总是让人感觉到实际效果离设定的目标在不断地“偏离”?这么多年来,广州到底错过了哪些机会和“风口”?原因到底何在?这些机会还“会不会再来”?无论如何,从理论到实践,从政策到实际,面对这些疑问,是我们认真反思、探究的时候了,甚至是要拿“批判与自我批评”的勇气,面对我们所走过的路,深刻地质疑、拷问我们自己了。否则,我们还会继续行走目标并不清晰的路上,还会错失已经为数不多的机遇和机会,错过并不太持久的发育成长黄金时期,将本来可以成为真正的国内一流甚至国际一流的国际商贸中心,建成一个二流的、“夹生饭”式的、永远再也长不大的国际商贸中心。

 


    一、理想与标准:国际商贸中心应该长成什么样

    什么是国际商贸中心?我们一直希望建成的国际商贸中心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最佳的理想状态是什么样子?现实状态又可能是什么样子呢?

    1.国际商贸中心的基本定义与构成要素

    关于“国际商贸中心”,与“国际贸易中心”、“世界性商都”、“国际商都”、“国际商业大都市”、“国际商业中心”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差不多,关于这些概念及相关理论的研究和交流,在国内学术界和政策研究部门都轰轰烈烈地进行了十多年了,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近几年甚至都进入“科研疲惫期”了,因此,这里不展开讨论,而是直接表述笔者自己的理解。

    “商贸”是商业和贸易的简称。实际上,结合我国国情,“商贸”与“流通”合并起来,才是一个完全的行业,即“商贸流通业”,有时也叫“商贸服务业” 。商贸中心是指商贸服务业集聚发展且产业链相对完整以及规模较大的地方。因此,所谓国际商贸中心,就是超大规模的国际商流、客流、物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信息流、资金流汇聚的地方 。这个“地方”,可能是一座城市,如美国纽约,也可能是一个区域,如日本东京湾区。换言之,只要具有强大的国际商流、客流、物流,这个地方就是国际商贸中心。关于国际商贸中心的定义,不管有多少种解释或理解,也不论大家如何研究和争论,都不应该脱离上述根本点。

    从国际经验来看,任何一个国际商贸中心城市,都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成长过程。首先,由于交通、人口、产业等因素的集聚,带来了大量的商流、客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汇集,各种流通渠道在这种交织在一起,使这个城市成长为一个区域商贸中心;然后,随着这个区域商贸中心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不断扩大,有可能成为全国性的商贸中心,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可能永远只能成为一个区域性商贸中心,而无法成为全国性的商贸中心;最后,当全国性的商贸中心地位一旦巩固,并得到提升,并全面打通国际商流、客流、物流通道,融入到国际商贸体系中,才有可能成长为真正的国际商贸中心。

    结合国际商贸中心的基本定义和成长过程来看,构成国际商贸中心的基本要素,包括是否拥有世界一流的商流、商圈、商人、商企、渠道、品牌六个方面。或许,影响国际商贸中心建成和发展的因素还有一些,如文化、资源等,但上述六个方面最基本的要素,它们从系统不同的侧面,以一定的结构方式,共同构成国际商贸中心这个有机体。

    2.国际商贸中心的理想状态与主要特点

    关于“国际商贸中心”的理论解释,在现实决策研究中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 。因为,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并不是一个纯粹虚拟的空想事物。每一个去过纽约、伦敦、巴黎、东京、新加坡等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人,他们都应该有自己的观感、印象和认识,都有自己的评判和标准。因此,不管怎样理论上如何解释和描述,如果与人们各自心中的经验标准和感性判断不符,那么,这样的“国际商贸中心”仍然是不伦不类的“自我想像”。

    其实,什么是“真正的国际商贸中心”?对于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来说,并不陌生。早期的清明上河图,已经给我们描述了那种国际商贸中心的宏大场景;而创建了早期最大市场(即东市、西市,“卖东西”的地方)的西安,自唐代起近千年岁月里,就一直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商贸中心。

    尽管国际商贸中心可以有不同的类型,也可以有各自的个性特点和“味道”,例如,纽约国际商贸中心,由于与华尔街相邻,因而一种散发出一种“金融”的味道;巴黎国际商贸中心则有一种“时尚”的味道,东京国际商贸中心可能有一种“马桶盖”的味道,但不管怎样,但无论什么类型的国际商贸中心,一定有共同的“范儿”,即真正的国际商贸中心一定共同的“样子”。

    那么,国际商贸中心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从直观经验上判断,国际商贸中心的理想状态,就是必须具有六个特点,即“六多”:客人多、商人多、商铺多、商品多、交易多、时尚多。这个理想状态用一个词来表达,就是“商业繁荣”。任何一个城市的繁荣和繁华,一定是指商业的繁荣和繁华,没有例外,也没有其他的解释。

    3.国际商贸中心的评价标准与基本指标

    从理性角度分析,结合我国国情,国际商贸中心理想状态的另一种表达,就是“六力”,即从六个不同的角度所产生的作用力,这也是我们评价是否达到了国际商贸中心理想状态的评价标准 ,具体而言,主要反映为六项基本指标。

    (1)对国内外客流强大的吸引力。就目前的经验而言,一个国际一流的国际商贸中心城市,每年应该能够吸引2000万人次以上的国际客流,8000万人次以上的国内客流,而且国际客流应占全部客流的20%以上;

    (2)对城市周边区域强大的辐射力。任何一个全球性的国际商贸中心城市,都有5000万人口以上的基础支撑,也就是说能够辐射周边区域内5000万以上的人口,成为这个区域内生产、生活和要素配置的中心;

    (3)对产业扩张和经济增长强大的拉动力。类似于浙江义乌的商贸带动效应一样,真正的国际商贸中心对于整个制造业和服务业都具有巨大的拉动和带动效应,巨大的商流订单带动着周边生产制造业的发展,而且直接拉动着相关服务业(如设计、咨询、信息、金融等)的成长,进而给整个经济体系深深地打上“商贸”的印记,商贸流通业与生产制造业和其他服务业深度融合。理想状态上,该城市和区域内30%以上的经济增长直接或间接地由商贸流通业拉动,每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0000亿元以上,而且30%以上的城市就业与商贸流通业有关;

    (4)对城市发展强大的推动力。理论上看,一个一流的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商贸流通业应该是第一大支柱产业,而且是这个城市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因为,任何国际商贸中心城市都不可能脱离相应的商贸载体而发展,必须有若干个商圈、商业中心、商业街区、商贸园区等商业基础设施来支撑,同时由于商流、客流、物流以及由此带来的信息流、资金流等的汇集,必须带动会展、餐饮、旅游、酒店、广告、策划、培训、创意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对城市经济发展和繁荣巨大的推动力。理论上讲,真正一流的国际商贸中心城市30%以上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布局以及经济活动都由商贸流通业推动;

    (5)对居民财富强大的贡献力。严格地说,一个国家商贸中心城市30%以上居民的财富来源都应该与商贸流通业有关。如新加坡、香港,就特别明显。广州也不例外,最富有的人群中,就是那些与专业批发市场开发经营有关的商人群体;

    (6)对城市品牌强大的影响力。对于一个世界一流的国际商贸中心来说,必须拥有一大批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著名商贸企业、商贸景点、商业场所、游乐场所、商品品牌、商界人物等,进一步说,任何一个国际商贸中心,尤其是这个城市的主要企业创新活动,30%以上与商贸流通业有关。一方面,拥有强大的商贸产业链、创新链,包括丰富齐全的商业业态、极度丰富的商品品类,在国内国际领先的商品设计、时尚发布、策划推广等,另一方面,还要拥有强大的商贸生态链,即拥有一批有影响力的上下游商贸行业,如广州专业市场、会展业就具有国际影响力,以及知名的商圈或街区,如北京路、天河路。此外,还有一批知名的商贸企业(尤其是公众上市公司,以及遍及全国和全球的渠道体系和连锁经营体系)和商界人物,他们是这个国际商贸中心的真正主人。这些都是这个城市的符号和名片,共同构成这个城市的品牌和个性特征。

    4.能否建成为国际商贸中心的必要条件

    经验表明,不是每一个城市希望打造成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就一定能如愿以偿的。就正如一个人并不是通过努力就一定可以成为歌星、球星、科学家的。这里有许多先天的因素或后天的条件约束。如果条件不具备,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实现目标。这也就是为什么全球性国际商贸中心只有屈指可数的那么几座城市的原因,这也是北京、上海等其他国家中心城市为什么没有把自己定位为国家最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原因之一。

    能否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必须具备六个方面的条件:

    (1)足够优越的自然和地理条件。在一条大河的入口,并具有足够大的海运通航条件;是一个国家和区域的陆路交通枢纽中心;气候条件较好,没有灾难性的气候发生,适宜国际旅游和消费;有一块较大的平原,并具有足够大空间延伸的腹地;具有较好的国际机场建设条件,处于国际航空的重要节点上,有利于集散国际人流;

    (2)足够强大的商流和物流基础。所谓商流基础,一是指足够强大的购买力和消费力,这主要取决于人口数量规模和收入水平;二是指足够强大的商品流通能力,这主要取决于商品渠道体系和商品交易体系。所谓物流基础,主要是生产规模、制造能力、物流供求以及物流基础设施。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规模和能力,就难以支撑起世界一流的国际商贸中心的建设。

   (3)足够好的商业文化和商业氛围。整个纽约市,笼罩在犹太商业文化的氛围中,聚聚了全球的犹太商业精英,因此,在过去近百年中,制订和引领全球的商贸流通规则,构筑起了全球第一的国际商贸中心。在一个国际商贸中心城市里,商贸的影响力应该是最高的,政治、文化、科学等的影响力都不超越它。就如同中国特色的餐桌文化:在北京谈论更多的是政治话题,在上海谈论更多的是国际话题,在深圳谈论更多的可能是科技话题,而在广州的餐桌上,无论是高档酒楼,还是大排档,几乎无所不在,谈论更多的都是生意和机会。这就是广州特色的商业文化。

    (4)足够多的商业机会。在一个国际商贸中心城市里,大量的商业谈判和交易在这里进行,大量的商品订单和服务订单在这里产生,大量的商业创新和创业活动在这里形成,更主要的是,这里有完整的商贸产业链,配套完善,服务体系成熟,从采购到销售分工发达,供应链管理水平高,各种商机多,交易成本和创业成本,宜商宜居好赚钱,因此,造就持续旺盛的商业繁荣。

    (5)足够多的商业人才。发达繁荣的商业,背后必然有一大批优秀的本地商人和商贸企业,包括批发商、零售商、分销商、品牌策划和推广人才、会展策划人才、商务谈判人才、采购买手、时尚创意人才、成万上万的中高层商业管理人才、商业人才培训师、商业地产开发商等。更主要的是,这座城市有利于商业人才的生活和事业,有利于商务交流和交易,有大量的商贸企业总部基地,同时大中小不同的商贸企业能够共生共荣。

    (6)足够强大的政府支持力度。政府重视以及科学的发展战略是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基本保证和最重要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在国际商贸中心的培育期和成长初期。这种“高度重视”,主要反映在对本地商贸企业的高度关注、商贸流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商贸资源的整合和拓展以及对商贸人才的重视。同时,政府的重视应该体现为坚定的“战略自信”并制订科学理性、持续有序的发展战略,包括不同阶段的战略目标、实施步骤、考核机制、推进体系以及保障措施。

    以上六个方面,缺一不可,它们相互联系,互为支撑。否则,即使有足够好的自然条件和产业条件,或者有足够大的决心和信心,都无法真正达到目标。

   待续

 


 

作者:王先庆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打造新型特色智库的 王先庆:电商能否拯救专业市
    热门资讯
    徐印州:从纽约第五大道看如 郭守亭简介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