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专家 > 王先庆专栏正文
王先庆:应用型财经大学呼唤“接地气”的原创性财经应用研究
来源:2016年12月13日 广东财经大学报 发布时间:2016-12-16 点击数:


作者: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 王先庆

    编者按:本期校报刊登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教授文章,他从学术角度阐述如何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型财经大学。文章准确敏锐地指出了我们学术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学术研究的方法和策略等角度提出一些独到见解。文章不仅对各位科研工作者找准科研切入点、产出有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具有启发作用,也对各二级单位制定本单位科研计划、对学校调整科研发展战略有借鉴意义。

  

    我来广东财经大学二十一年,热爱科研,追求学术,从早期的金融投资研究中心、市场战略研究中心、到现在的流通经济研究所、法治与经济发展研究所、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我都是这些科研机构的发起人之一。可以说,我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我校科研机构和科研队伍的变迁,见证了我校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的发展,对我校科研在全省全国的层次水平和影响力有着较深切的体会。在我看来,这些年来,尽管我校科研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比国内其他一些省的财经院校,我校的科研地位和影响力与广东省的经济地位和影响力存在着严重的不匹配。导致这种不匹配的原因很多,我以为,除研究基础较弱、研究力量分散以及科研体制、评价导向、科研风气、科研价值等多种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少真正的“接地气”的有特色、有水平、可持续的财经应用研究 

 

    一、接地气:长期远离实践和实际的财经应用研究不可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严格地说,所有的财经大学几乎就是天生的应用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必须重视应用型研究,而只有应用研究才是我们学校科研崛起的主战场和出路,这应该是所有应用型大学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所在。今天,我校明确定位为应用型大学,在我看来,这是我校科研在新一轮发展中,重新出发,重新崛起的大好机遇。


    我从事商贸流通研究十五年,与全国各地的财经大学的同行都有过不同程度的交流和合作。此外,还参加过国家多个部委,以及全国二十多个省的政府部门的咨询培训活动,与全国各地近百个行业协会,三百多家不同类型的企业保持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可以说,这些年,执着地从事着自己感兴趣的商贸应用研究,让我既尝到了应用研究的甜头,也得到了不少从事应用研究的感悟。我觉得,真正的财经应用研究需要“接地气”,而这正是我校许多科研人员的“短板”所在。

    所谓科研的“本土化”或“接地气”,并不是说只研究本土的财经问题,更不是只研究具体的财经问题,而是指所涉及的研究项目和问题要根植于你所能感知到的实践领域,不能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桌到书房,纯粹无根的“无中生有”。进一步说,我们不能放弃现实中活生生的财经现象和问题不研究,却醉心于一些源于书本或远离现实的问题,甚至专门找一些自己都觉得“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漫无边际的财经问题瞎“研究”。这样的研究,本质上与研究“针尖上能站多少个天使”以及“人困了必须休息”这样的问题没有区别。


    从实际情形看,多年来,我校相当部分科研人员所关注和研究的问题长期远离广东实际,盲目跟踪所谓国际国内前沿问题,几乎是群体性缺席广东一轮又一轮的经济大变革,对广东各级政府和企业热切关注的财经热点难点问题冷漠旁观,对真正与广东本土财经问题相关的应用研究缺少热情和兴趣,缺少科研市场开拓和品牌打造意识,从而对本土经济问题缺少话语权、参与感、关切度。例如,与我校主流学科和专业密切相关的粤商文化领域、会展商贸领域、电子商务领域、餐饮酒店领域、自由贸易区建设、一带一路问题等重点问题,一直都没有专业团队进行跟踪研究,大多数科研人员如同小农条件下的农民一下,“自耕自收,看天吃饭”,久而久之,就逐步被边缘化了。

    可以说,任何远离财经实践尤其是广东实际情况的学术研究,很难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而且,缺少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即使再多的论文数量,再高的课题等级,都无法构成我校科研长期发展的基础支撑。因此,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应用型财经大学呼唤应用型财经研究,尤其是原创性的应用研究

  

    二、求原创:深度挺进广东财经领域尤其是现代服务业领域的纵深地带

    全国有数十所财经大学,从事财经及相关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数十万人,那么,我校的财经应用研究如何“出人头地”?如何真正走出一条具有广财大特色的科研道路?唯一的出路就是多些原创性研究。如果在三五个领域,有我们自己的原创性系列成果,就能迎来我校科研的辉煌时代。

    有人一说“原创”,就以为“高山仰止”,不可企及。其实,财经应用研究的原创,远非数学、物理、化学那样的难,只要用心策划,有着适当的科研策略,财经应用研究的原创性,相对容易导入。尤其是我们广东,大量的财经问题,既是广东问题,但也是全国的问题,因为广东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本来就在全国领先,进而其所产生的问题本身就具有“原创性”,因此,只要我们深度融入广东财经问题的实践中去,顺着产业和企业发展的节拍,就能发现大量的新现象、新问题,这些问题,具有浓郁的广东特色甚至中国特色,深入研究下去,就是原创性成果。比如,基于“三来一补”模式的广东工业化道路、基于珠三角“世界工厂“特色的专业市场发展等,都无历史先例,其成果就是原创性成果。

 

    1、找准问题点。只有从策略上重视广东特色的产业发展纵深和前沿,才能取得话语权,才能引领行业发展,推动行业进步。否则,如果缺席对本地现实纵深问题的关注,本地政府和企业就只能在外地寻找专家来解决问题。可以肯定,如果一所高校的大多数研究人员,所研究的问题长期滞后当地现实和实践发展,停留在产业链变革的浅层表象,对当地财经领域的热点难点把握不准,一知半解,后知后觉,对一些滞后的现象和问题“老生常谈”甚至乐此不疲,那就难以获得业界的尊敬和尊重,也就只能被当地政府、企业和社会长期排斥、漠视和冷落。

    2、找准优势点。同一时期,即便是广东有诸多深度的热点难点问题,但具体到我们学校,也不可能都有研究优势。因此,我们在选择应用研究领域时,要找到那些拥有比较优势、特色和相对容易突破的研究领域。尽量做到人短我长,及早介入,更容易获得机会。对此,我们要结合现有的研究基础和条件,找准相关领域的纵深切入点,就成为我们获得优势的关键。

    3、找准切入点。当前,广东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正从制造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制造业服务化以及服务业高端化正成为新趋势,因此,整个广东经济正由此而带来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信息链、创新链的深刻变革,并由此孕育和产生了大量的新现象、新问题,急需我们学术界去发现、去研究和去解决。可以说,这是近五至十年内广东经济的主要问题,也是我们的主要机会点和切入点。 

 

    三、树品牌:全面扩大我校在省内外财经应用研究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和企业一样,需要清晰的品牌定位和发展战略,才能在林林总总的高校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在强化和鼓励应用研究的过程中,也要有明确的发展方向,而不是像小农经济条件的农民那样,各种各地,自生自灭。就我校而言,结合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的总体定位,抓住广东经济在新一轮创新发展的新机遇,突出特色,树立品牌,拓宽路径,就有足够大的空间和可能,获得超常规发展。

    1、有特色:在单一领域谋求省内外甚至国内外最广泛的影响力

    广东得改革开放之先的优势,在许多领域,尤其是新兴服务业领域,大量的新业态、新模式、新行业,其发育成长水平都处于全国前列。因此,广东的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全国的问题甚至是全球的问题。只要弄清楚了广东现象、广东模式、广东问题,就可以推而广之,覆盖研究其他区域的问题,比如广东工业化后期的产业再造问题、制造业服务化问题、跨境采购问题等。

    基于此,我们在研究广东经济问题时,要“站在广东看中国,站在中国看世界”,既有扎实的本地化认知,又有宽广的视野。只有这样,我们通过研究,取得的成果才能获得广泛的关注度,取得广泛的影响力。进而可以将成果推广到其他的区域,将课题做到省外国外去,并在研究中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就广东财经应用研究的实际来看,为了使我校应用研究真正做出特色,真正获得社会承认,应该反对那些“八股式”的借用所谓国际国外先进经验或模式“套解”广东问题的流行做法,破除那些纯粹“为研究而研究”的陷阱,鼓励从现实问题入手,融入到广东经济社会的广阔天地中去,真正做出符合省情国情实际情况的研究成果,进而获得来自实践部门和企业的尊重,获得来自业界的广泛影响力。

    2、有自信:打造广东财经大学版的名家名师系列品牌团队

    在广东财经问题的应用研究领域,我校一直具有较强的优势,尤其是在商贸、财税、旅游、产业等领域,一直在省内外都有较强影响力。然而,受学校综合实力等因素影响,长期以来,学校在科研品牌的打造方面,缺少自信,甚至存在各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现象。例如,我校本身拥有一批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研究专家,尤其是产业和规划专家,但却很少得到宣传和推广,似乎非得要请外面的专家来,才有水平。

    科研人员只有自信,才会有相应的格局,才有更大的信心,去获得更多更大的课题,发表更有水平的成果,同样,也才能获得交流的机会。有自信,才能对特色问题的研究更有兴趣,更深入,更持久,更能突出优势,更能出品牌,更容易形成团队。这样,也才能提升学校在相应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充满自信的科研人员,就不会盲目跟随别人,去研究别人早就研究过的旧问题,就会主动地去开拓新的领域,更不会把自己的主阵地让其他人抢占。更主要的是,就会有一种适度的学术竞争意识,并选择适当的竞争策略,实现差异化或错位发展。比如,不必在并不具备优势的领域盲目竞争。要多抢先占领一些新兴的研究领域,持久推进,人无我有,人有我先,甚至独此一家。特强强调一点,要反对科研人员盲目选择科研项目,舍近求远,放弃身边的金子不挖,非得问国内外其他人“金子在哪里?”

    为了培养科研人员的自信,学校应该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利用各种平台和途径,包装、宣传和推广自己的科研人员、科研成果和科研团队,扩大他们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形成一种相互鼓励的气氛和做法。要创新科研评价体系,对于一些新的科研方向和领域,短期内可能没有明显的成果,但也不要为短期考核所左右。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文章,让别人去说吧。

    3、有力度:加大对广东特色经济问题研究的支持力度

    为了培育和推动一批“接地气”的原创性项目的展开,我校应该鼓励科研人员多研究广东特色的财经问题,形成各自的独特优势和品牌,而要需要学校在科研战略上要加大支持力度。一方面,要集中优势兵力,从人力、财力、物力方面保障,重点突破。比如,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自由贸易、特色小镇等,鼓励科研人员,集中研究某一领域或方向,反对做不相关的分散研究。为此,学校应该以开放的姿态,打造一批平台型的开放型研究机构。近期内,希望学校尽快组建“一带一路研究院”或者“广东与印度商贸合作研究院”。另一方面,要有速度意识,要追踪前沿领域,及时培育,优化布,抢先发布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领先优势,抢占制高点和话语权,形成影响力。过去,我们在电子商务、会展经济等领域,有领先,但没有形成优势。近期,我们在广东自由贸易区研究方面,完全没有主动布局。此外,我们要布局一些高水平、有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发布平台等,为学校的科研工作服务。(来源:《广东财经大学报》2016年12月13日第三版)

 


 

作者:王先庆  编辑:雅雅力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价值回归 新实体零售 王先庆:打造新型特色智库的
    热门资讯
    徐印州:从纽约第五大道看如 郭守亭简介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