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岑丽阳正文
岑丽阳: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实施途径
来源:《商业研究》(哈尔滨)  2007年3期 发布时间:2010-3-22 点击数:

     一、区域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的内在联系
    (一)流通现代化的内涵

    “现代化”一词大约出现在18世纪70年代,是从英语单词modernize和modern衍生出来的。现代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分层次、分阶段的历史过程,是经济、科技、政治、文化等诸方面综合平衡的动态发展过程。换句话说,现代化代表着一种向前和进步的发展趋势,并将这种趋势动态地展示为一个历史过程和不同阶段的发展状态。就当代来看,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流通现代化是这一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流通现代化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的层次:第一,流通现代化的目的是以现代化的手段来促进流通发展。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思想对传统的流通业加以改造,从而加速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周转,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以提高流通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第二,流通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流通现代化,和工业、农业现代化一样,是整个社会经济全面现代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条件。流通现代化加速了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发展,而第一、第二产业的参与也促进了流通现代化的进程。第三,要以科学的标准来评价流通现代化。流通业的规模、从业人员数量及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等都是衡量流通现代化乃至整个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二)传统流通与现代流通并存的“二元结构”
    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流通业的突出问题。二元结构是西部地区普遍存在的典型经济现象,其总体特征是城乡二元结构、区域二元结构、广大的传统农业与不发达的工业并存、传统流通与现代流通并存的局面等。

    在整个“十五”期间,我国流通现代化的进程才刚刚起步,流通业竞争力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总的来说我国流通业还处于传统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初级阶段,技术含量低,资本扩张能力差。传统流通集中表现为:商品流通和资本周转缓慢,库存比重高,流通效率低下;传统流通方式、业态仍居主导地位;在物流领域,仍然以传统的仓储、运输为主,第三方物流才刚刚起步,尤其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由于受诸因素的影响,导致加入WTO后面临比东部更为强烈的冲击,尤其是在商品贸易领域、服务贸易领域里,流通企业的小散差、竞争力不强,市场集中度和信息化程度都很低下;流通业在GDP、增加就业、提供利税、加快经济节奏、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的贡献率同东部相比都有较大的差异,2002年东部、西部地区占批发零售业零售额的比重,东部地区为61.8%,西部地区只占11.7%,地区差距十分明显。面对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性国内、外竞争,都使西部处于不利的局面。
    这些区域内存在的不同层次和领域的二元结构,共同加剧了区域内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

    (三)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现代流通业的引领作用
    根据“循环积累因素”效应:流通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而区域经济增长又能予以流通产业的成长以积极的推动作用。流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一头联系生产,一头联系消费,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流通业通过商品交换和为其他产业服务,进而把各产业紧密联系起来,流通在每个国家的各个产业部门之间起着纽带和桥梁的作用,从而提高了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另外,流通业也为其它产业提供了需求,引导着一二产业及企业活动按市场需求和有竞争力的方向发展。可见流通有引导生产、带动消费、扩大就业的先导作用。比如,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所取得的瞩目成就,与流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先导作用是分不开的,长三角流通体系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贸合作,促进了货物、服务和资金自由流动;同时加强了商业竞争力,商品、资金、劳动力、信息等实现无障碍流动,形成区域内相互依赖和相互协作的统一的大市场格局。

    二、流通现代化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民族与贫困问题的提出

    在中国的地理位置分布图上,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沿边省份,地势险要,多民族聚居,族群构成复杂。西部地区多为少数民族居住区和贫困地区,有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307个, 占全国总数的 50%以上,成为全国民族与贫困问题最为集中的地区。由于经济增长速度较慢,产业结构差异性明显以及市场化进程滞后,加上交通通讯条件、对外开放程度、城镇发展水平和科教文化事业等方面总体上的落后性,导致这一区域贫困问题突出。

    (二)现代流通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
    广西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位置,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沿海、沿江、沿边,背靠国内广阔腹地,面向东盟十国市场,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从南宁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之后,使广西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落后的少数民族边陲省份,一跃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而备受世人的关注。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广西成为连接东南亚的“桥头堡”,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后,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更为开放、容量更大、地缘优势更加突出的区域市场,为民族地区与周边国家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提供强大的动力,也为民族地区在更大范围参与周边国家区域经济合作、分工及资源配置,更加有效地利用比较优势及经济协作互补性,发展有竞争力的产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见下页表1)。

    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广西在2006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的苗头是:(1)工业生产增长快于上年同期;(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于上年同期;(3)市场消费增长快于上年同期;(4)外贸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但出口增幅回落较大;(5)居民消费价格继续回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继续上涨;(6)财政收入增长快于上年同期;(7)城镇居民收入继续增加。

    表1 2006年1季度广西GDP总量及增速            
                                             2006年(亿元)  2005年(亿元)  比上年增长(%)
生产总值           965.30       803.25       13.5
第一产业           99.32       90.33       6.7
农林牧渔业          99.32       90.33       6.7
第二产业           441.93       339.99       17.3
工业             400.31       305.49       17.0
建筑业            41.62       34.50       20.0
第三产业           424.05       372.93       11.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0.21       53.97       6.2
批发和零售业         108.76       98.31       11.3
住宿和餐饮业         32.64       29.04       13.4
金融业            15.12       13.31       12.9
房地产业           11.42       10.76       4.9
其他服务业          195.90       167.51       13.5
营利性服务业         50.88       43.67       14.2
非营利性服务业        145.02       123.84       13.3
 

    表1中结构显示,广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发展速度不断上升,保持良好的态势,流通商贸业对GDP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流通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和周边地区轻工业的迅速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房地产、餐饮业及其他服务业等的快速发展。正是由于流通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优化,并使区域经济更早更多地融入国际化。但是广西的大众消费者和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国民经济增长和富人的收入增长的情况下,带来就业和扩大内需的压力。王德章教授应用SPSSLO计算流通业就业产值弹性的结果表明,流通产值每增加1%,就能够吸纳0.35%劳动力就业,故流通有很好的吸纳就业的作用。

    2005年,南宁市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达40万人,安排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总人数约40%。 2006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1.45亿元,同比增长 14.02%,全年有望达到320亿元的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去年增加 80亿元。但是也应该看到,传统流通服务业企业数量虽多、覆盖面也广,吸纳就业能力较强,但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抵抗风险能力差。所以现代流通服务业才是流通服务业发展的根本方向,要引导和推进用现代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改造传统流通服务业。目前,现代流通方式在民族地区流通服务业中所占的比例还很低。广西以连锁经营为代表的现代流通业规模小,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低, 2004年全省连锁经营销售额只占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6%,而上海已经达到40%以上。与发达国家和国内一些发达省市相比,广西商贸流通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尤其缺乏国际、国内知名的大型和特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所以,民族地区流通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推进流通现代化,加快现代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发展步伐,进一步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用现代流通业带动广西农业、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能力,扩大市场规模,这是提高广西产业整体竞争力和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

    三、民族地区流通现代化实施的途径
    (一)连锁经营是改变民族传统零售业的最新组织形式

    广西的连锁经营企业普遍存在单店规模小、门店数量少和知名度低等方面的问题。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国内外一些知名连锁企业加快进入广西的步伐,对民族零售业造成了威胁。其对策是:避强拓弱,明确发展重点,整合力量,培育民族航母。鼓励强势企业以加盟、特许等多种方式吸收和整合经营分散、业态传统的中型企业,鼓励连锁企业之间联合重组,努力做大做强1-2家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连锁龙头企业,带动广西连锁企业在全国连锁产业中的竞争能力。当前,应把发展民族连锁业作为重点,依托老商业中心区强大的商业辐射力和品牌优势,打造大朝阳商业圈,以南宁市为核心,向广西二三线城市扩张,构筑二三线城市的连锁网络。在支持发展直营连锁的同时,鼓励以商品、品牌、商号、配送、管理技术为纽带,发展特许经营,进一步拓宽发展连锁经营的行业范围,鼓励和支持生鲜食品、清洁蔬菜进入超市、便利店,逐步减少和规范城区内的农贸市场,形成“超市十菜市场”或“便利店+菜市场”等新型销售渠道和方式。鼓励医药、烟草、音像制品等行业实施连锁经营,推动连锁经营向多领域、深层次发展。连锁经营的实质是企业横向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即通过大规模采购、运营模式复制、品牌商誉共享等,使企业实力在外延式增长的同时,内部供应链的效率得到极大提升。这样才能最大幅度地提高民族零售业的竞争力。

    特别要用连锁经营的高科技含量改造传统民族商业。与传统商业相比,连锁经营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更有助于商品的销售。连锁零售企业广泛地应用了新技术和新设备,如超市中的商品条形码、冷藏设备和时点销售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物流配送企业中的自动化储运保管和分拣设备,对汽车销售实行专卖销售、配件供应、维修服务、信息咨询的“四位一体”等功能。这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有利于提升连锁零售企业的销售业绩。

    (二)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为流通现代化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
    200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为 24.96%,分地区来说:东部地区达到30.18%,中部地区为24.00%,西部地区仅为19.29%。特别是整个西南地区城市化水平更低,仅为 16.53%(含广西);而西南6省区市的总人口却是整个西部12省区 (市)的68.32%。西部地区城市布局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实力强大的城市连绵区,这与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很大的差异。目前,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五个重点区域,即成渝地区、关中地区、南贵昆地区、兰银川西地区和天山北坡地区。但是,这些地区地域较大,中心城市较弱,尚未很快形成具有较强集聚和辐射能力的经济核心地区。

    因此,在西部地区实施城市化战略时,首先要强化重庆、西安、成都、兰州、南宁等大区级中心城市的功能,加强生产要素向这些城市集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以强化大区级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能力。在广西,当务之急是要壮大南北钦防经济区的综合实力,把南宁市建成西南地区出海通道的枢纽和综合性中心城市、南贵昆经济带上的重要经济中心城市,及南北钦防沿海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以带动整个广西经济的发展。其次,要重点扶持二三线城市的发展,使它们成为与省会城市相匹配的有特色的次中心城市,以利于广西城镇网络结构体系的合理化。第三,要有序地推进一批小城市和中心镇向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升级。特别要在沿边地区建立起一批边贸城市,为完善民族地区的城镇网络结构体系和发展特色经济奠定基础。

    在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应坚持流通主导的方针,按照流通产业的布局和流向来规划城市的建设,通过各种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形成和完善广西的商品流通网络。在新城镇的规划建设中,应根据各地在市场中所处的位置,切实考虑到流通的需求,来决定城镇的规划和建设。比如,新城镇的建设,首先要考虑到超市的选址和发展,有条件和前瞻性的可以考虑超级购物中心和 MALL的选址和发展。

    (三)内贸、外贸、边贸一体化,加强与周边国家区域经济的合作
    由于国家、民族和边境(界)的客观存在,特别是各经济体系内海关的设置,使内外贸在各经济体内都有了区别。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个经济体都存在内贸政策和外贸政策不划一的事实。中国加入WTO为什么谈了这么久,原因也在这里。现在全球自由贸易区不断建立,其实质是追求国与国之间、国家与区域间、区域和区域间各种贸易投资政策的统一,其中包括内外贸政策的统一。内外贸一体化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流通的先导作用,充分拓展流通的功能。

    内贸和外贸,都是市场流通环节,都是交换关系,没有本质的区别,内外贸是相互促进的。内外贸一体化要求在观念上将内外贸视为流通整体。流通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和神经,小流通依附小生产,大流通决定大生产,现代化大流通决定现代化大生产。没有现代化大流通,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流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由末端变先导、依附变决定,因此必须加快发展与新型工业化相适应的现代流通体系。建立统一的国内大市场是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的重要基础。

    内外贸一体化是一种战略,战略实施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个部门所能左右的。内外贸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不仅需要宏观主管理部门观念上的转变,而且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的支持。沃尔玛在广西的落户,其启示是:凭借强大的信息技术和现代流通方式,超大型的流通企业可以在经济全球化的广阔领域,起到引领生产、调整结构、配置资源、促进消费、抵御风险的作用。到了这种地步,市场已没有国界的障碍,内外贸已经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有鉴于此,广西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组建内外贸一体化大型民族流通集团。南宁百货是广西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大型流通企业,是全国98家流通上市企业之一。尽管如此,它的规模不够大,实力也不强,业务单一(以满足国内市场需要的百货业为主),缺乏抵御风险和与国外零售业较量的能力,而且广西的流通业长期处于封闭状态,脱离国际市场,流通企业特别是零售企业自身滋长了满足于在国内市场经营的惰性及对国内市场的依赖性。
    内外贸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有一个过程,应有意识地培植和逐渐过度双管齐下。民族地区复杂的省情,可以由边境贸易取得突破和过度。边境贸易是在毗邻国家边境地区开展的一种经济贸易活动,是国际贸易的一种特殊形式。一般包括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和边境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边境贸易是广西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的优势,是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要把它当作对外贸易的重头戏来抓紧抓好。要改变传统的边民互市、小额贸易的老眼光、老观念、老方式、老规矩,把边贸与广西对外贸易、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贸活动联系起来,树立大市场、大开放、大经营的观念,扩展边贸的外延与内涵,充分发挥边贸的优势,增强边贸的辐射作用,使边贸成为内贸外贸一体化的有效补充。

    (四)民族商品市场体系创新建设
    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商品市场体系发育的不平衡性,同市场经济较为成熟的东部地区相比,民族地区最大的差别在于流通产业落后和市场体系缺失。这是民族地区从排斥市场体制走向依靠市场体制过程中最艰难的转变之一。

    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商品市场发育很快,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多种经营方式和业态形式促进了商品市场的发展与繁荣,这些地区也成为国外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之地。但我国西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商品市场发育相对迟缓,新型流通方式和市场形式发育较少,吸引内资和外资的条件相对较弱。因此,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体系的过程中,如何结合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的商品市场体系建设,逐步缩小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差距是一项重要任务。民族地区要进一步重视市场体系建设,科学把握服务贸易与服务业的开放与改革,开放商贸流通等第三产业,趋利避害,增强综合竞争力。各级部门要千方百计为企业搞好商品市场、商品信息、商品运输和通关、金融服务工作。

    西部地区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市场可开发和利用的空间比较大,这些是西部地区的优势所在。但是,必须消除现有的商品市场中存在的封锁和分割,以市场和资本为纽带,促进商品和要素的合理流动。重点培育和扶持批发市场建设与发展。针对目前市场的资源优势,采取传统业态形式与新兴批发市场形式并举的发展模式,重点发展一批以集散当地资源性产品为主的专业批发市场。

    具体而言,广西的做法是,以区域中心城市和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型城市为主体,建设区域性的商品交易中心和集散枢纽。在各个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型城市里,找准位置,扩大市场的特色份额。针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加快地区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步伐,形成区域内商品流通的中心,提升商品市场吸引力和在区域内的辐射力,成为带动城市内部及周边地区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和加快消费需求结构调整的先导与动力。比如,兴建一批年销售额达5亿元左右的大中型批发市场,在大多数县区形成 1-2个年销售额超亿元的批发市场,县域农产品流通组织发展到 200个,农产品经纪人达到5万人。南宁市制定和完善了县域商贸流通网点布局规划,着力构建县域市场体系,实施“商贸活市百亿投资工程”,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通过项目招商、合作经营、改造提升等形式,建设和完善县域商贸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城镇商贸集散中心的作用,推进中小商场、超市、连锁经营店进乡镇,建设、改造一批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专业综合批发市场。重点抓好横县西南茶城、西乡塘金陵香蕉市场、江南吴圩西瓜市场和苏圩蔬菜市场、武鸣标营农贸批发市场、宾阳黎塘朝阳农产品批发市场、上林澄泰农贸批发市场、隆安水果批发市场等一批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和建设。

    以小城镇为依托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围绕小城镇和新兴市镇的开发建设,加大商业流通设施的开发建设力度,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商品经营主体和多样化的商品经营形式,特别是要培育服务农村市场、从事工业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的连锁经营企业,鼓励和吸引国内外流通主体向小城镇和新兴城镇延伸经营网络,逐步替代民族地区传统的、定期或不定期的集贸市场形式,成为农村市场工业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坚持既体现民族商品市场的特色,又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贸易规则。坚持流通现代化的基本方向,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商品市场体系发育的经验,又强调消化、吸收和自我创新。抓好现有市场的配套完善,增强市场功能,提高带动能力。发展农民协会和中介组织,培育壮大农民专业运销队伍,规范购销合同管理,努力解决好农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培育好一批农村经纪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市场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岑丽阳  编辑:罗美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