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田秋生正文
田秋生:中国西北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与对策
来源:《科学·经济·社会》1998年02期 发布时间:2010-1-16 点击数:

    一、引言

    公有制经济效益不佳,亏损面较大;工作岗位不足,就业压力很大。这是中国经济在目前转轨时期面临的一个基本事实。但就是在这一严峻的事实面前,中国经济却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增长,严重的就业矛盾也未影响社会的稳定。为什么如此呢?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个体私营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在支撑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供了数量可观的就业机会,大大缓解了就业压力。

    然而,中国个体私营经济在总体上飞速发展的同时,从地区结构上看,是极不平衡的。西部地区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而且差距仍在扩大。从某种意义上讲,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包括就业压力上的差距,发展速度上的差距,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与东西部地区之间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上的差距有关。近年来的事实告诉我们,哪个地区发展快、就业压力小,必定首先是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快、规模大、水平高;哪个地区发展慢、就业压力大,必定首先是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缓慢、规模小、水平低。因此我们认为,在目前公有制经济因改革尚未最终到位而效益不佳的情况下,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实际上主要依赖于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缩小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差距,关键是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中国西北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的根本原因,探讨推动中国西北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基本对策。

      二、东西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差距

    从总体上讲,中国的个体私营经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已初具规模和水平。有研究资料显示,到1995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共有2528万户,私营企业65.5万户;当年工业产值12961亿元, 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3.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362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0.9%;〔1〕1995 年向国家缴纳税金429.6亿元, 占全国工商税收总额的8%〔2〕;1991—1995年,仅个体经济上缴的财政收入就达1285.61亿元〔3〕。1996年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达6188万人(其中个体经济为5017万人,私营经济1171万人),占全国社会劳动者总数的9.3%〔4〕,全国个体经济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11.2亿元,比1995年增长25.4%,远远高于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6%和全社会平均增长14.8%的比率。〔5〕

    以上数字,没有包括乡镇企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 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无一不是惊人的。 仅就发展规模而言,1996年,中国乡镇企业总数为2336.3万个,从业人员13508万人, 完成营业收入36616.4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035.6亿元, 实际上缴各种税金826.51亿元〔6〕。但据估计,乡镇企业中近90%为私营经济, 因此如果考虑到这一事实,以上反映中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状况的数字必会大大增加。

    但另一方面,从地区结构上看,中国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东西部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东部地区发展速度快、规模大、水平高,西部地区发展速度慢、规模小、水平低。

    首先,从就业人数上看。1996年, 私营经济的就业人数, 江苏为60.6万人,浙江为127.3万人,广东为133.7万人,而整个西北地区(陕、甘、宁、青、新五省区)总和才仅为56.7万人,还不如东部私营经济较发达的一个省的数字多,最少的青海省,这一数字仅为1.8万人; 个体经济的就业人数,江苏为214.2万人,浙江为227.2万人,广东为 264.4万人,西北五省区个体经济的就业人数总和为258.9万人, 大致为东部一个省的规模。〔7〕

    第二,从个体私营经济户数上看,东部地区远远多于西部地区。据统计,仅注册登记户数,截止1996年底,山东251.2万户,江苏133.9万户,浙江168.7万户,广东150.7万户,而整个西北地区146.4万户, 最多的陕西省也仅为57.4万户,最少的青海省才仅为6.9万户。〔8〕

    第三,从企业规模上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东部地区的个体私营经济不仅从总体上看已达到了相当的规模,而且从单个企业看也已颇具规模。资料显示,截止1995年底, 全国私营企业注册资金总额为 2621.7亿元,户均40万元,注册资金超过100万元的有46270户;单个企业雇工100—499人的私营企业有3829户。〔9〕这些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绝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寥寥无几。

    第四,从技术和产品层次上看。东部地区个体私营经济的技术层次和产品层次已普遍提高,不少已离开农畜产品加工等技术要求低、产品附加值低的领域,进入家用电器、电子、仪器仪表等技术要求高、产品附加值高的领域。而西北地区个体私营经济企业,仍停留在简单传统的、以农畜产品粗加工为主的家庭手工作坊生产阶段。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品层次不高。

      三、西北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

    上一节的分析表明,中国西北地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远远滞后于东部地区。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下述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观念落后,思想保守

    改革开放以来,虽党和政府多次明确指出,个体、私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补充,并一再强调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但与东部地区不同,西部地区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个体私营业主,思想上都存有种种顾虑。许多政府部门和干部,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对立起来,认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会削弱和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从而认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在经济上有利,在政治上有害”,容易犯方向性错误,因此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态度不够积极,支持力度不够。而在个体私营业主中,多数认为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活动不是那么体面的事,不是获得收入的好的来源,不是谋生的好的手段或方式,只能是不得已而为之,从而不愿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担心政策有变,思想上顾虑重重,不敢进行大的投资,或者采取“假集体”的形式。

      (二)政策歧视严重,缺乏公平的竞争环境

    在许多政策问题上,与公有制经济相比,个体私营经济所受待遇是不同的,面临多方面的歧视。

    首先,信贷政策上的歧视性。据有关部门统计,国家银行对个体私营经济部门的贷款仅占贷款总额的2.3%, 城市信用社对个体私营经济的贷款也只占贷款总额的4.5%。不仅贷款的数量少, 而且利率也偏高,其平均利率为11.52%,高出公有制经济50%。〔10〕

    其次,税收政策上的歧视性。以新税法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为例。虽然名义税率是统一的,但个体私营经济的实际税负重于公有制经济。因为:(1)在具体征收上, 国家规定允许扣除的计税工资月扣除最高限额为500元/人,在经济发达地区还可根据实际情况上浮20%, 但在个体私营经济中,雇工的计税工资扣除额偏低,大概为20%左右。(2 )在具体的会计处理当中,私营企业的贷款利息、固定资产折旧、有碍健康工种的劳保费等都不得计入成本而在税前列支。(3 )在增值税发票的领取和使用上,根据税法对小规模纳税人的界定(从事货物生产为主的企业年销售额在100 万元以下; 从事货物批发零售的企业年销售额在180万元以下),相当一部分个体私营经济属于小规模纳税人, 是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这妨碍了一部分个体私营业主同其他经济的往来,限制了其经营活动的范围。

    第三,经营场所上的歧视性。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对公有制经济实行有偿使用土地的制度。对个体私营经济的生产经营用地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实际上在具体操作中却形成了公有制经济单位申请审批生产经营用地相对容易,个体私营经济申请审批生产经营用地难的局面。与公有制经济相比,个体私营经济的生产经营场地和用户普遍紧张。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个体私营经济业主们认为取得用地很困难的占31.28 %,认为有困难的占34.08%,两者合计达65%以上。〔11〕 用地难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三)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企业家缺乏

    西北地区个体私营经济中的从业人员,无论就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来讲,还是就一般劳动力而言,技术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素质均偏低。例如,甘肃省的资料表明,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全部职工中,大专以上学历层次的仅占0.55%,中专学历层次占1.26%,高中层次占26. 07%,初中层次占46.55%。 而个体私营经济中从业人员的素质状况并不比乡镇企业好。这表明,文化知识水平低的劳动力是西北地区个体私营经济的主力军;西北地区缺乏文化素质高的劳动者,更缺乏创办和经营个体私营企业的企业家。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素质的企业家,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高素质的企业家,就没有经济的发展。 也正因为如此,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先生早在1930年代就曾特别强调和重视企业家的独特作用,把企业家看作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12〕

      (四)资本形成不足,资金匮乏

    西北大部分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产落后,收入水平低,只能维持温饱,甚或半温饱状态,没有剩余和积累,从而难以甚至无法提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所需的资金。总体说来,中国西北地区尚未摆脱著名发展经济学家纳克斯(R.Nurkse)先生在50年代初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时所揭示的两个循环:在供给方面,低收入意味着低储蓄能力,低储蓄能力引起资本形成不足,使得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从而收入水平难以提高,形成第一个循环;在需求方面,低收入意味着低购买力,低购买力使投资引诱不足,投资不足使得生产率难以提高,从而收入水平难以提高,这形成第二个循环。〔13〕两个循环相互影响、相互加强,资本形成和发展极其困难。

    另一方面,与东部地区不同,西部地区也难以寻求海外侨资的支持。此外,由于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开发成本高,投资收益低,发达地区的资金也不愿进入该地区。因而,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西部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既有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不适应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需要

    东部地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得益于其当地工业的技术扩散。在中国东部地区的工业结构中,纺织、服装、制鞋、家电等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些工业技术水平不是很高,资金密集性程度较低,劳动密集性程度较高,比较适合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初期,更是如此。因此,它们对其周围的扩散影响较大,成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许多个体私营经济,最初往往就是靠给当地国有企业加工零配件,或者利用当地国有企业的旧设备发展起来的;或者选派人员去当地国有企业接受培训,学习技术,而后成为乡镇个体私营经济的技术骨干的。
    与此不同,中国西部地区的工业,主要是以军事工业或国防工业为核心的三线工业和以钢铁、石油、机械为主的重工业,这种产业结构明显地具有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特征。与这种产业结构相适应的技术结构,不大适应我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其对周围的扩散效应不大。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从这样一种产业结构中得不到多大的技术支持。总之,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不适应,构成了西部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滞后的又一原因。

      (六)基础设施落后,交通通讯不便

    东部沿海地区在基础设施和信息供给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城市发达,全国近80%的城市集中在东部;交通通讯便利,全国铁路营运里程、公路通车里程和内河航道里程的80%和货运量的60%—90%集中在东部。城市的发达,交通通讯的便利,使东部沿海地区在获取市场信息、开展城乡协作、进行要素与商品交流等方面都具备了良好的条件,从而有利于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与东部地区相比,中国西部地区的交通通讯设施落后,一直处于供给瓶颈状态。特别是道路瓶颈,
中国西部地区目前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之一。由此可以得出一个推论,道路发展的失衡是中国目前的区域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我们可以作这样一个设想:如果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拥有的是目前中国西部地区道路状况,那么,哪怕其他一切条件不变,能有今天这样的发展水平吗?

    而且,道路供给的瓶颈,还恶化着中国西部地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有人曾经讲到,当问及何以打算将其工厂由内地向沿海转移时,广西“喷施宝”集团的回答是:交通不方便。东南飞的“孔雀”起初仅是干部和技术人才,后来又包括了大批的粗工劳动力,最后连资金也开始向沿海流。〔14〕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发展上的不平衡,实际上造成了西部地区人才、资金和其他资源的外流,产生了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虹吸效应”。

    此外,市场发育程度低,信息不足,也是影响西北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滞后的一方面原因。

      四、促进西北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依据上述对中国西部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滞后原因的分析,我们认为,促进中国西部地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应采取如下对策:

      (一)国内进口, 解决西北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和技术问题

    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是西部地区明显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国家经济建设中心的西移,为西部地区提供了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而东部地区个体私营经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已颇具规模,其进一步发展业已受到资源短缺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等方面的制约,为谋求发展现已开始向西部延伸或转移。这一趋势为西部地区开展国内进口,借梯登高,借船出海,通过优势互补促进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可能。

    所谓“国内进口”,是指西部地区从东部地区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引进经营管理经验。国内进口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如派出去、请进来,东西部地区私营企业之间进行合作经营、合资经营,或股份合作经营制,等等,不一而足。通过国内进口,一方面可以借助于东部发达地区的企业家的指导,培养自己的个体私营企业家,解决西部地区个体私营企业家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解决西部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资金上的困难;同时还可以获得适用技术和成熟的管理经验。

      (二)培育典型,发挥示范效应

    典型的示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经验事实表明,东部地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之所以能够形成气候,在起步阶段,个别人的表率和示范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广东顺德的家电,浙江温州的制鞋,河北白沟的包和辛集的皮革,江西景德镇的陶瓷,江浙一带的纽扣,等等,它们的发展,无一不与个别人或个别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有关。对比之下,中国西部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滞后,与这些地区缺乏典型,没有模仿,不无直接的关系。因此,积极培育典型,是促进西部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理论上讲,典型的成长可以借助于自然的过程和人为的过程。自然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中国西部地区目前尚不具备个体私营业主之典型迅速成长的基本的条件和环境。倘若仅借助于自然的过程,典型的成长将是相当缓慢的。因此,必须借助于人为的过程,采取措施积极地培育典型。在典型的培育中,各级政府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政府信贷政策和税收政策的重点支持是培育个体私营经济典型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三)加快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硬件环境

    路通则兴。要致富,先修路。这些普普通通的说法,实际上深刻反应和揭示了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状况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尽快改善交通通讯状况,消除道路供给瓶颈,是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加快中国西部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当然也意味着整个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与一般产品不同,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具有明显的公共物品性质。由这一性质所决定的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使得经济社会不能借助于纯粹市场机制的作用,促使独立的市场主体主动地从事这类公共物品的生产。也正因为如此,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一般说来,只有依赖于政府。也就是说,政府应该成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主体。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地方财力有限,地方政府拿不出多少资金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相互配合,并以中央财政为主,应成为解决西部地区公共设施建设资金来源的基本途径。

      (四)强化职业教育, 提高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

    人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人的文化知识素质对于经济活动的水平和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的文化知识素质又决定于教育活动的规模和水平。教育的状况决定着人的素质的状况,人的素质的状况决定着经济发展的状况,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逻辑规律。因此,加快西北地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必须提高当地的人口素质;提高人口的素质必须加大教育投入。

    加大教育的投入,就目前情况而言,重要的是加大业余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大教育的投入当然需要钱,但不仅仅是一个钱的问题。在农村,关键的是如何发挥社区政府的功能,寻找一些省钱有效的形式。五六十年代,在全国农村普遍推行的农民夜校、技校,本来是一些行之有效的向农民传授文化技术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措施,但现在由于农村社区政府功能的削弱而被大部分地区放弃了。我们认为,应该加强社区政府的功能,把这些措施重新恢复起来。通过这些形式的业余职业教育,一方面,使人们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另一方面,使人们掌握从事生产活动所必需的专门技术,和从事经营管理活动所必需的技能。

      (五)改革住房和医疗保险等制度, 鼓励人们积极从事个体私营经济

    中国自建国初期建立起来的住房和医疗保险制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配给性质的福利分配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和短缺条件下的产物,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虽对其进行了大的改革,但仍然不到位。

    目前公有制企业职工的住房供给处于双轨状态,即单位供给和市场供给并存。这种双轨供给机制,不仅促使现有的从业人员不愿离开国有经济部门,而且吸引待业人员积极向国有经济部门靠拢;另一方面,不仅造成了国有经济部门就业人员的过度拥挤,而且影响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快住房制度的改革,取消公有制企业职工在住房问题上的优惠待遇,使个体私营企业职工与公有制企业职工享受一样的住房政策,减少公有制企业在住房问题上的吸引力,对于促使人们减少对公有制经济的依赖,自食其力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公有制经济单位减员增效战略的实施。

    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同住房制度一样,国有企业职工的医疗方面的待遇优于个体私营企业职工,因而也不利于鼓励人们积极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活动。所以,应加快改革医疗保险制度,使个体私营企业职工与公有制企业职工享受一样的医疗待遇。

    此外,还必须改革现行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促使学历层次较高的科技和管理人员向私营经济部门流动。

      (六)消除政策歧视,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在财政信贷政策上,要一视同仁。首先,在税收政策上,不仅要统一税率,而且要统一税负,消除实际税负上的差别。其次,在信贷政策上,要让个体私营企业与公有制经济单位一样,享受国民待遇,赋予同样的受信资格,享受统一的贷款条件。

    除了上述方面以外,积极培育市场,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提供发达的市场环境,做好市场预测,给以信息指导也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为甘肃社会科学学术活动基金会资助项目“甘肃非国有制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个体私营经济课题组:“加强引导和管理, 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管理世界》1997年第4期。
    〔2〕同上。
    〔3〕《1997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年。
    〔4〕《1997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年, 第117 —118页。
    〔5〕《1997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年。
    〔6〕《1997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年, 第399 —401页。
    〔7〕《1997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年, 第117 —118页。
    〔8〕同上。
    〔9〕《1996中国经济年鉴》中国经济年鉴出版社1996年,第714—715页。
    〔10〕何贵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几个问题”,《商业经济与管理》1993年第2期。
    〔11〕上海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课题组:“上海个体私营经济调查”,《学术月刊》,1994年第11期。
    〔12〕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
    〔13〕R·纳克斯:《欠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英文版),牛津大学出版社,1953年。
    〔14〕王五一:“从米勒建议我国修路说起”,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专访录》,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年。^
 

作者:田秋生 刘…  编辑:qinandhuan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