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宋华正文
宋华:企业间关系对采购与物流供应柔性的影响研究
来源:《软科学》(成都)  2009年2期 发布时间:2010-4-28 点击数:

      一、引言

    面对竞争激烈和不确定的外部市场环境,企业必须具备快速响应多变的客户需求的能力[1],因此不同类型柔性的研究日益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无论是组织内部的生产柔性还是跨越组织边界的供应链柔性,对于企业满足客户需求和增强即时响应能力,提升企业绩效都具有重要意义[2-5]。柔性是指在相对低成本、低投入的条件下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快速的反应[6]。在供应链的情景下,柔性的边界从企业内部外延到企业之间,对于柔性的要求不仅局限于单个企业内部的生产能力,而且涉及到整个供应链的节点企业的互动。以往研究中所提及的供应链柔性的维度包括:供应柔性(Supply)、生产柔性(Product)、分销柔性(Distribution or Access)、新产品开发柔性(New Product or Launch)和信息系统柔性(Information System)[3,7,8]。由于近几年外包业务的迅速成长,企业越来越依赖产品、服务的提供商和供应商,因而也越来越重视从原材料采购到终端客户整条供应链上的供应柔性管理[9]。供应柔性是一个具有双边意义的概念,对于供应柔性定义和维度的理解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提升采购职能的绩效,而且对于上游供应商企业在保持客户服务水准的条件下有效地适应订单波动和需求变化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有助于物流和生产经理根据不同的产品和供应商特性管理企业间关系以获得预期的关系价值。

    二、文献综述与假设

    尽管许多学者已经认识到了外包行为对供应链柔性影响的重要性[10],但是供应柔性很少被作为一个独立的变量来深入研究[11]。尤其,很少有研究从多维度来深入研究供应柔性这一构念。供应柔性是指企业对采购物资在采购量、组合和配送方面的变化能及时、有效地做出反应的能力[10,12]。值得指出的是,供应柔性应包含采购物资的实体物流和商流两个维度,即物流供应柔性和采购供应柔性。物流供应柔性需要买方和卖方之间的物流信息充分共享以保证买方企业用于生产的原料和部件在正确的时间到达正确的地点——反映的是采购物资的实体物流。采购供应柔性需要买方和卖方企业之间深入协作以保证企业用于生产的原料和部件能够及时有效地改进适应新环境变化要求——反映的是采购物资的商流。所以,两个维度分别从企业的能力和竞争力,即客户可以感知到和评价的能力(Capability)——物流供应柔性和企业能控制但客户“看不到”的竞争力(Competence)——采购供应柔性[12],共同反映了供应柔性这一概念。正是基于这一理论意义,本研究对于供应柔性的研究和量化即是从这一整合的视角,同时考虑了供应物流的上述两个维度。

    此外,关系型资源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提升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13-15],因为它促进企业利用和激活嵌入于关系中的其它资源以获得竞争优势,提升组织绩效[16,17]。但是现有研究很少区分不同的关系特征,或者说嵌入关系中的不同资源在企业获取供应柔性中所扮演的角色,这影响和限制了我们对于供应柔性来源极其复杂关系的理解。具体讲,关系特征可以被描述为关系紧密度和关系能力两个纬度[18-20]。关系紧密度和关系能力能够促进信息的分享使跨组织和跨功能的任务完成得更加高能高效,以减少瓶颈的制约,增加反应性和获取竞争优势[21]。然而企业间关系的这两种特性分别对于不同维度供应柔性的获取发挥怎样的作用,通过文献回顾,很少有理论和实证研究阐述这一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探索了关系的紧密度与关系能力和供应柔性两个纬度的不同关系。

    (一)关系紧密度与供应柔性
    关系紧密度是指组织间关系强弱的程度[19]。不同程度的关系紧密水平总是存在于交易伙伴之间,它随着组织间信任和承诺的变化而改变,并且信任促进承诺水平的提升,所以信任、承诺是表征关系紧密度的重要因素[22],促进了信息分享并提升了企业间联合计划的效率。因为如果交易伙伴彼此相信对方提供的建议和意见是以对方利益最大化为考虑的,就更可能有效地分享资源和信息[23,24]。物流供应柔性是指企业快速有效地提供配送、调达生产所需物资能力[12]。物流供应柔性依靠频繁的物流信息的交换,其中包含生产之前和生产之中的运输、配送、仓储和库存控制信息等[25,12]。物流供应柔性包括范围(range)、机动性(mobility)、一致性(uniformity)三个特征,分别指配送物资的多品类和入库运输及配送的多模式;不同要求的运送效率和服务水准的可得性以及不同即达物资种类之间供应协同性和相依性[12]。供应物流柔性需要有效并频繁地与供应商之间进行有价值的物流功能信息的共享,正如所指出:因为信息可以浓缩订单并优化运输路线进行即时配送,所以在某种意义上,信息可以取代实际库存[26]。组织和战略领域的研究学者长期以来认为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导向并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和提升绩效,因为高水平的关系紧密度使交易双方对彼此建立信心,表现为合作和信任行为,企业只有信任合作伙伴并相信关系持续的发展倾向,才能从关系中受益[27]。买方对卖方的信任促使卖方能够更加便利地获取买方的销售信息与价格信息。信息共享和一致性预测能够有效地提高供应链协作水平和减轻供应链牛鞭效应[28],制造商在此基础上能够更快速准确地做出销售预测与产销计划。所以,紧密的企业间关系促进了运营与生产进度计划等信息的共享[29],有助于实现配送、库存等物流功能的柔性——物流供应柔性。因此假设:

    H1:企业间关系紧密度越高,物流供应柔性水平越高。

    采购供应柔性是企业利用与上游供应商的相互参与、合作关系快速有效地购买到所需物资的能力(Inbound Materials)[12]。对于这种柔性,企业需要根据供应商的业务能力和协作能力与供应商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参与和密切的沟通[4]。采购供应柔性的三个特征范围(Range)、机动性(Mobility)、一致性(Uniformity)分别指需要购买物资的多品类、签订采购订单的时间和成本灵活度、购买过程与品类质量的稳定性[12]。可见,相对于物流供应柔性,采购供应柔性需要企业对采购品类的改进和调整的具体形式与之进行协调,因此需要相对专业化的、相对隐性层面的专业性知识共享和沟通,采购供应柔性反映了运作适应性和对市场敏捷性高的供应链管理理念。从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来讲,运作适应性和对市场反应敏捷性等整合型战略都要求供应链中的相关利益者能够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持续的协同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形成基础就是企业间的关系紧密度。在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下,高水平的关系紧密度被视为长期关系导向的重要影响因素[30],同时也是信息共享和关系治理的必要条件[16]。关系紧密度为交易企业双方联合解决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关系情景,因为买方和卖方不会试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损害对方的利益,在这种互惠性的关系中,双方不会在协作中计较利益得失或有机会主义行为,甚至,彼此信任的交易企业会付出合同规定之外的努力来克服困难,贡献独特的知识来帮助对方解决问题(Gulati,1995[31])。可见,高水平的企业间关系紧密度提升了双方对对方兑现期望的信心,进而促进了核心和私有知识的共享,从而促进了知识共享和合作创新的实现(徐健,2006[32])。当采购产品和部件的技术参数改变时,对于制造商而言,与供应商的承诺和信任水平越高,供应商越有可能参与到知识分享与合作创新中来协同改进,就能保证及时采购到所需品类,这不仅可以加快产品创新速度,同时能够降低创新的风险,进而提升供应对外部环境和市场需求变动反应的敏捷性。因此,假设:

    H2:企业间关系紧密度越高,采购供应柔性水平越高。

    (二)关系能力与供应柔性
    关系能力是指企业间资源整合、知识共享和相互协调影响对方的能力[19]。已有的研究表明关系能力是影响竞争成功的重要因素,也就是在关系成员所连带的资源和资源的相互作用中,关系能力有利于企业获得异质性的知识和能力,促进了技术信息的流动和整合,形成新的解决方案并实现关系性租金[33]。可见,关系能力是协作能力与知识整合能力的复合[34,35]。Hippel(2001)[36]研究表明具有供应商、制造商和用户多方参与的知识传递机制的生产网络比低效知识传递机制的松散生产网络创新能力更强。相似地,Powell等人[32]发现生化技术产业的创新场所是在网络而不是单个的生化企业、制药企业或大学。Tan,Tracy[37]进一步证实供应链管理中企业间整合和协作学习导向强的有利于提升客户满意度和提升长期绩效。所以说,企业间关系有助于实现知识的转移和整合,是一种学习战略,企业间协作学习是关系能力的重要表征;各自具有不同组织结构和目标,沟通机制和文化的两个企业视对方为学习的对象[38]。对于物流供应柔性而言,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所需原料从不同供应商准确快速地调达到正确的生产地点[12]。Narasimhan和Das[10]发现在物流供应柔性受益于供应商对于订单波动的反应和对于产品设计的协作学习型参与行为。所涉及的主要决策包含运输模型决策,配送路线选择,入库模式选择和材料补给政策等,这些操作过程通常能够通过供应商的有效参与而改善。因此,假设:

    H3:企业间关系能力越强,物流供应柔性水平越高。

    另一方面,由于采购供应柔性的实现依赖于买方企业与供应商更高水平的协调、参与和紧密沟通来改善供应商提供产品的质量和成本,以期满足环境的变化[2]。尤其当这些外部供应联系与企业的信息需求相匹配时,供应链成员之间关系能力显得尤其重要,这时企业间关系能力同时决定了企业间风险管理的方式[39],成为降低供应商关系风险的潜在双边管理条件,企业通过与多层外部供应商的协作和再组合,其资源和能力不仅能降低企业发展的风险,联合快速响应多变的市场需求,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和柔性[13]。这时,关系能力不再被看做是知识的累积过程,而是一种企业绩效不断改进的动态过程。可见,通过跨组织的协调和学习形成关系能力,产生新的知识并生成不断改进的企业间沟通程序和操作模式,有利于降低风险,对外部环境做出适应性改变,进而促进采购供应柔性。因此假设:

 

    三、研究方法

    (一)样本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的数据来自于江浙地区的企业,从2007年5月初到2007年11月末陆续发放了600份问卷,回收280份问卷;回收率达到46.7%,在回收的问卷中,有86份部分内容填写不完整或是有明显的错误,将其视为无效问卷予以删除。最终有效问卷19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32.3%。为了确保数据不存在无回应偏差(non-response bias),我们对早回收的问卷与迟回收及填答不全的问卷在企业的员工数和销售收入等关键变量上做卡方分析,结果显示在两组问卷中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数据中不存在显著的无回应偏差问题。表1是本研究样本在企业所属的行业、销售额和业务类型上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变量的测量
    本文没有自主开发的全新量表,而是采用国外已经成熟使用的工具,通过文献分析、专家咨询和半开放式问卷等方式对选择的工具进行修正后加以使用。由于本文收集到的初始量表是英文的,经过外语专业人士的修正,结合文献回顾中对关系特征和供应柔性的理解,对问卷题项进行了初译。在初译的过程中,尽量选用了符合中国企业经营情况的语境和问卷调查者容易理解的表意方式。在问卷发放前,我们就题项的描述方式和题项内容向3个相关专家进行咨询,主要从理论的角度和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咨询的经验出发对问卷题项进行修正。同时,2007年4月,在浙江省瑞安市某家纺企业的合作伙伴战略峰会上选取10家企业进行量表的预测,向企业高层人员进行咨询和深入访谈,一方面就生成的初始题项进一步征询是否有语义不清和重复繁琐的情况,以便进行修改,用他们日常工作熟悉的语言来描述题项;另一方面针对填答的情况,对题项填答的效果进行初步的确认。例如,是否有明显的填答倾向,各因素间是否有区分度,题项得分是否过于集中或有明显的偏向性。通过以上几个步骤的不断修正和总结,最终形成了本文研究使用的题项和量表(如表2)。量表采用5点计分,让填答者根据其实际情况与问卷题项描述的符合程度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符合”分别给予1分至5分,要求问卷的填答者选择一个“最近几年与贵企业经常交易的主要供应商”来填答问卷中有关关系的描述题项。

 

    本研究对供应柔性的测量量表修改自Zhang等人的研究[12]。正如上文所阐述的,此量表的前提是将供应柔性区分为物流供应柔性和采购供应柔性,即物资的实体物流柔性和物资购买的商流柔性[12]。关系紧密度是个多维的概念,采用4个题项来测量企业间关系的强度,主要从信任和承诺两个方面来操作这个构念,测量量表修改自Morgan and Hunt's[24],Golieic and Mentzer's[19]的量表。对于关系能力,本文采用3个题项来测量企业间协作和知识共享的程度[39])。

    本研究控制了以下变量。第一,行业,指被调研企业所属的行业,包括汽摩配件、电器、机械设备加工、衣帽鞋类、日用消费品、食品、通讯产品及配件、服务业;第二,业务类型,包括生产制造、生产制造和分销、批发分销、零售、其它;第三,公司规模,取公司全职员工数目的自然对数;第四,已有的研究表明企业的销售收入和总资产会影响企业对柔性能力的发展,因此本研究控制了销售收入和总资产。最后,由于用于本研究的样本分批分次先后在不同的地区取得,考虑到文化的差异和企业高层教育水平的差异会影响问卷的填答结果,我们将问卷按其来源的6个地区做了编码。

    (三)模型检验结果
    1.测量模型结果
    虽然我们在研究设计和统计上都采取相应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同源误差所产生的影响。例如,在研究设计上,我们保证问卷的匿名性、向答题者强调答案无对错之分,尽可能地使用清晰明确的用语以及反向题等来避免思维定式;但是,单一被试所取得所有信息的问卷数据不可避免的可能会出现同源误差(Common Method Variances,简称CMV)。进一步地,本研究通常是通过哈曼(Harman)单因素检验来检验本研究数据同源误差的情况[40]。方法是将所有题项一起做因子分析,在未旋转时得到的第一个主成分,即反映了CMV的量。在本文中,问卷所有题项一起做因子分析,第一个因子解释了19%,这表明没有单一的一个因子解释了绝大部分的变异量,因此,本研究数据的同源误差问题并不严重。另外,本研究采用内部一致性法,以Cronbach's α系数来检测变量的信度。所有变量的信度如表2所示,均达到了0.70以上,符合Nunnally(1978)所提出的门槛值(α>0.7),所以本研究的变量具有良好的信度。

 

     在验证假设之前,我们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进一步验证测量模型的聚合度和结构效度。有效样本量与测量模型中需要估计的参数比值是16∶1,远超过了门槛值5∶1[41],表明样本量达到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要求。当X2/df<2时,模型拟合较好,本模型的/df=1.42,说明拟合很好。模型评价主要的其他指标有RMSEA,一般认为其值在0.08以下为优,此外还有CFI、IFI和NNFI,这些指标等于或大于0.9时,模型拟合观察数据较好[42],本模型的这些指标均很好地满足要求(见表2下方)。数据的判别有效性表明变量之间是相互区别的,当不同指标被用来衡量同一变量并且指标之间密切相关时,表明数据具有较好的会聚有效性。当数据具有会聚有效性时,具有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T值大于2(当设置的置信区间为95%,或者a=0.05时,T值=1.96时统计检验显著,取1.96的近似值即为2);二是概念的标准化载荷大于0.5[32]。根据此原则删除了两个标准化载荷小于0.5的题项(在该题项的右上角标有*)。表2的CFA检验显示,本研究模型中指标因子载荷(Factor Loading)多达到了上述标准,表明数据有很好的会聚度。表3给出了变量的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矩阵。

    2.结构模型检验结果
    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方法(SEM)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模型估计采用最大似然法。检验结果表明,/df=1.40,达到小于2的标准。GFI=0.94,AGFI=0.91,NFI=0.96,NNFI=0.98,CFI=0.99,RMSEA=0.045,以上指标均符合标准,说明模型拟合很好。假设1,关系紧密度正向影响物流供应柔性到了支持。影响系数为0.61,在p<0.001的条件下,具有显著影响。假设2,关系紧密度正向影响采购供应柔性得到了支持,影响系数为0.37,在p<0.001的条件下,具有显著影响。假设3,关系能力正向影响物流供应柔性没有得到支持。关系能力对物流供应柔性的影响系数r12=0.02,t=0.21,不具有显著影响;假设4,关系能力正向影响采购柔性也得到了验证,影响系数r22=0.38,在p<0.001的条件下,具有显著影响。图2列出了影响系数的参数估计值和t值。在本文所控制的6个控制变量中,仅有销售收入和物流供应柔性(b=22;p<0.05)与地区和采购供应柔性(b=16;p<0.05)两条路径是显著的。

 

    四、结论与讨论

    本文研究了关系紧密度和关系能力对供应柔性的两个维度物流供应柔性和采购供应柔性的不同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关系紧密度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物流供应柔性和采购供应柔性,这与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结论一致[43]。而关系能力只对采购供应柔性有正向影响作用;与假设相反,研究发现关系能力与物流供应柔性没有显著的关系。

    物流供应柔性需要双方基本物流信息的共享,而采购供应柔性需要双方基于协作能力和技术能力整合资源,共同反映市场的知识共享。这里对于信息(Information)和知识(Know-how)的区分非常重要[44],知识包含在某个专业领域积累的技能,通常是隐形的,难解码的——嵌入于具有关系能力的关系连接中;信息指基本的事实,能够清晰表述出来,通过简单的沟通方式技能完整传递的——嵌入于关系紧密度高的关系连接中。物流供应柔性更多地与基于关系紧密度的信息共享相关,而采购供应柔性更多地与基于关系能力的知识传递相关。由于采购供应柔性,其表征是商流的柔性,虽然紧密的企业间关系同样促进了该类供应柔性,但是,关系强度并不是充分条件。在动态环境下,为满足多变的客户需求,关系能力是一个必要条件。只有通过培养共享战略性重要信息和隐性知识的长期导向型的交易关系,才能使双方协同整合资源和能力,进而发展成为战略优势。此外,长期导向不是指简单的时间概念。如果所购原材料或部件的附加值低,且供应商可替代性强,很有可能与此供应商保持长期的多次交易关系,但是并没有实现协作学习来整合资源和能力带来的潜在利益[45]。

    五、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拓展并深入企业间关系和供应链柔性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本研究从企业间关系的视角探索了供应柔性的影响因素。以往柔性的研究集中于生产柔性的研究,其分析单位局限在企业内部,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必须从“柔性厂”转向“柔性链”,打破企业的边界。第二,进一步地,结合以往的研究,本文将供应柔性的概念从两个维度来具体操作化,即客户可以感知到评价的能力(Capability)——物流供应柔性和企业能控制但客户“看不到”的竞争力(Competence)——采购供应柔性两个方面来衡量。物流供应柔性对于企业的外包绩效有直接的影响,而采购供应柔性对企业的生产和其他运营活动有潜在的重要影响。第三,现有文献少有研究关系特征的两个维度的不同作用机理,本研究将关系紧密度和关系能力整合到一个理论模型中来。研究结论进一步反映了关系能力能够在本质上促进高层次的合作和复杂的隐性知识的整合。对于采购物流柔性的获取需要高水平的企业间关系紧密度体现为企业间的信任水平和高水平的关系能力,体现为企业间的协作学习水平的共同作用,因为制造商和供应商通过互相转移和吸收知识来改进采购物资,在这种情况下关系能力尤为重要,它是协作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复合。对于物流供应柔性的获取关系能力不是必备条件,对配送和采购量上波动的反映能力,更强调关于日常运营物流信息等显性知识的交换。

    本文的研究也对管理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一,与交易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和培育高水平的信任对于提升供应柔性的两个维度物流供应柔性和采购供应柔性都很重要。因为信任同时促进了基本运营信息的沟通和战略性信息与隐性知识的转移,而这两类信息分别是实现供应柔性两个维度的基础。第二,有效地反映市场变化,获得高水平的采购供应柔性,企业必须将关系能力的建设贯穿于从供应商选择到交易合作的整个过程之中,供应商选择的程序和标准决定了供应商是否具有互补性的资源和是否具有协作、整合资源的能力。第三,当前企业更多关注于与外部供应商、客户甚至竞争对手建立外部联盟关系和类伙伴关系,而忽略了不同关系类型的区分。根据关系紧密度与关系能力对供应柔性的不同作用,物流和生产职能经理应根据采购品类和供应商的特性计划预期的柔性,制定出与之匹配的柔性战略和供应商选择战略。

    尽管本研究得到的一些新发现,对深化企业间关系理论、供应链柔性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也是未来研究努力的方向。首先,由于取样的困难,每份问卷均选取每个企业的一位高层管理者填答,属于同源数据,虽然统计检验显示本研究的同源误差并不严重,后续研究仍可以尝试从多个来源角度获取数据(如CEO填答企业间关系情况,物流或生产职能经理评价企业的供应柔性情况或者上游供应企业填答收取配对数据来验证)。第二,本文没有研究关系特征对其他供应柔性的影响机制,未来研究可以将分销柔性、新产品开发柔性等纳入到研究中。另外,可以进一步收集数据追踪研究关系特征和柔性相互影响。

 

作者:宋华  王…  编辑:罗美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