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马龙龙正文
马龙龙:批发贸易演进及发展规律研究
来源:2010年07期《财贸经济》 发布时间:2010-9-29 点击数:


   【内容提要】 本文从世界贸易发展史出发,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时间为序,史论结合,分别就古代、前资本主义时期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批发贸易的产生、发展的环境因素和演进规律进行了全程梳理和深入分析,一方面试图填补国内批发商品流通史学研究这一始终存在的空白,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为新时期重振批发流通进而优化商品流通体系的政策取向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 键 词】批发贸易/发展历史/环境特征/演进规律

   在开放的市场经济宏观系统中,流通处于生产和消费的中项,而批发又处于流通环节的中项位置,从而理应对宏观经济运行发挥一种复合倍加的连带效应。但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中,伴随着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进程,批发却在产销两旺的背景之下日趋式微。究其原因,既有社会、经济、技术环境变迁引致的生产和零售对批发贸易经济功能的替代效应,也存在由于缺乏对批发贸易自身演进规律的深刻认识而盲目抑制批发、人为设置渠道的政策失误。
    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国内学者就中国批发业的衰落和崛起展开了系统的历史思辨。①但是,要真正认识批发贸易发展演进的内在规律,仅着眼于中国30年乃至60年的批发演进和改革史无异于盲人摸象——要知道,从原始公社末期到奴隶社会时期,在商品流通空间和规模的扩大过程中就已经有了批发贸易的萌芽。本文将着眼于漫长的世界贸易发展史,梳理不同阶段批发贸易发展的环境和背景,探讨不同时期批发贸易及其组织的经济特征和演进规律,以期能为新时期重振批发流通环节进而优化商品流通体系的政策取向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前资本主义时期批发贸易的起源

    马克思指出:“大规模的商业首先是作为转运贸易发展起来的。”②古代批发贸易主要表现为转运贸易,贸易对象主要包括奢侈品、金属产品以及木材、谷物等。
    (一)发展环境与演进状况分析
    从古希腊前期到欧洲封建庄园制度瓦解,批发贸易发展经历了上古时期、中古前期、中古中期、中古后期四个阶段漫长而艰巨的发展历程。不同时期,规模不同,形式各异。
    上古时期批发贸易起源于西方,具有三大始点特征:(1)批发贸易源于地区之间的转运贸易,这与欧洲和中西亚国家相对较小、自给能力有限有关。(2)批发贸易以海上贸易为主,这与交通作为地区间贸易的物质条件以及水运比陆运对交通基础设施的要求更低有关。(3)批发贸易的对象以当地不能生产的奢侈品和金属产品为主,这与剥削者对武器和祭器的需求直接相关。
    从古希腊人开始,地中海到黑海和非洲北岸的贸易开始向东发展。伴随着希腊和罗马国际贸易的相继繁荣,批发贸易开始从欧洲走向中西亚、印度洋、太平洋。但这一时期,批发贸易的属性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其发展演进主要表现为:(1)批发贸易以国家力量为后盾,逐步由平等的国际贸易转变为基于武力掠夺的殖民地贸易;(2)海商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船舶,造船业与批发贸易实现了第一次同步繁荣;(3)地理上居中间位置的国家或地区逐步成为批发贸易发达的地区,第一批商业民族和商业城市得以涌现。
    中古前期批发贸易随西罗马帝国的衰落和东罗马帝国及阿拉伯帝国的崛起而发展。从公元3世纪到5世纪,在来自欧洲东北部和亚洲西北部的塞族入侵下,罗马帝国分裂而出的西罗马帝国灭亡,使得欧洲的商品流通退回到半原始的简单商品交换状态,流通范围全面收缩,批发贸易随之衰落。直到公元7世纪以后,由于阿拉伯世界的繁荣,批发贸易才实现第二次崛起。在这一时期,批发贸易在东方主要集中于大马士革、巴格达、亚历山大和开罗,在西方则是西班牙的考多可、格兰纳达和赛维。沿地中海海路和北非的陆路,农产品和手工业制品在商船和商队的组织下活跃地进行着批发贸易,穆罕默德帝国的巴格达成为批发贸易空前繁荣的世界贸易中心。
    中古前期批发贸易的演进状况表明:(1)批发贸易比零售贸易更需要稳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环境;(2)批发贸易格局和线路的变化决定着批发贸易中心的转移;(3)批发贸易在空间上的扩展会对批发贸易组织化程度的提升提出要求,而组织化程度的提升需要社会文明和商业伦理作为支撑;(4)政权的支持和管理,宗教势力的影响,开始在批发贸易发展中成为约束货币和市场自发力量的外部干预力量。
    中古中期的批发贸易逐渐从地中海向欧洲大陆延伸。由于欧洲大陆广泛存在的是落后的封建农业社会,商业民族的中介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自从公元9世纪以后,在威尼斯商人开始称霸海上贸易的同时,高卢—罗马商人则以莱茵河、多瑙河等代替被破坏的陆路通道积极开拓德意志和斯拉夫各国市场。这一时期,不仅海上贸易带动了大陆贸易,对外贸易也促进了国内贸易的兴起。大陆各国之间以及各国国内地区间的批发贸易逐渐扩及整个欧洲和中西亚;与此同时,一批内陆商业城市和手工业基地开始涌现,独立的商业资本开始形成并表现为一批专门从事地区间批发贸易并兼营零售贸易,大规模沿途叫卖,或者成群结队在各国、各地区赶集的贩运商,也即行商。
    中古中期批发贸易的发展状况表明:(1)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繁荣有助于商品流通规模和繁荣的持续扩大;(2)欧洲批发贸易的发展从海上贸易扩及内陆贸易,从对外贸易扩及国内贸易,从南欧扩及中欧、西欧,再由中欧、西欧扩及中西亚,这一进程除了与地理和交通状况有关之外,关键还在于按照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拓展;(3)与随后的中古后期相比,这一时期内陆批发贸易发展速度还是相对缓慢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庄园制度和教会制度对市场的割据以及绝大部分区域市场尚处于半开化状态;(4)并非源自传统商业民族和商业城市的新兴商人(如叙利亚人,伦巴第人和犹太人)的崛起,除了与传统海上贸易商深入内陆的示范作用有关,还与这些地区和国家存在富于冒险精神的人群有很大关系,因为只有这些人才敢于冲破教会的教规、封建主的管束以及当时社会道德的藩篱。
    中古后期,欧洲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开始进入封建社会晚期阶段。随着封建庄园制度逐步瓦解,农村生产力得以解放,农产品商品化倾向显著;同时城市手工业与批零商业互动发展,空前繁荣。批发贸易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经济规模和组织化程度全面提升,为资本主义萌芽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中古后期批发贸易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1)批发贸易规模化和分工化。一方面,由于贩运贸易的高利润,贩运商中逐渐涌现出一批大商人,主导广阔贸易范围内的大规模商品批发;另一方面,贩运贸易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积累客观上促使贩运商开始分化:流动商人和定居商人、批发商人和零售商人、国内批发商人和国际贸易商人等三大商业内部分工体系逐步形成。特别是分化而出的专业定居批发商,依托巨额货币资本,通过覆盖广大新兴市镇和城市的固定贸易网,全面提升了批发贸易的交易规模和稳定性。(2)批发贸易商流发展带动了物流、资金流发展和商业设施升级。物流发展依托交通的改善,交通的改善突出表现为运河数目的增多;资金流的发展表现为流通中铸币的增加和商业信用的出现——公元12世纪,信用票据已通行于意大利与海上贸易相关的各主要商业城市;这一时期最具标志性的商业设施是在传统地方性小市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集市。在公元9世纪初,以零售贸易为主的地方性小市场还是各地的主流商业形式,而到公元11世纪以后,随着国际贸易带动国内贸易、海上贸易渗透内地,占据主流的职业商人开始以集市作为定期集会的场所,并逐步将其发展成为批发交易中心乃至综合交易中心。集市的发展又带动了市镇和城市的繁荣,确立了未来资本主义工商城市的雏形。(3)批发贸易组织化程度提升。组织化程度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的渗透、行会和公会组织的形成以及商业公司的成长三个方面。首先,批发贸易实现资本积累,资本积累不只是用于批发贸易,资金信贷或者城市土地购置出租,而且也用于直接投资于手工业生产,因为这样可以使商业资本获得更大的增值。其次,批发商数量的增加和实力的增强,使得原有的行帮逐步发展成为行会进而形成公会。批发商公会的产生一方面意味着批发商渐趋独立;另一方面则意味着批发领域商业垄断集团的形成。批发商公会形成后,对上支配小手工业公会,对下影响零售商公会,逐步成为影响并支配城市经济体系的重要力量。最后,从公元14世纪起,商业公司开始迅速成长,在欧洲大陆各地开设分店或代理处,依托商业信用扩张贸易规模,并逐步由为封建主和诸侯服务拓展到为普通公众服务。

    (二)发展特征与演进规律总结
    纵观前资本主义时期批发贸易演进史,可以看出这一阶段批发贸易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和发展,从中可以得出如下批发贸易的演进规律:
    1.批发的产生和演进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突出地表现为封建自然经济瓦解并向商品经济转化促使批发贸易从服务于统治阶级奢侈性消费需求的狭窄范围拓展到与公众生产和生活发生普遍联系的广阔空间。
    2.批发的发展具有多中心分工合作的自然趋势。从威尼斯的崛起到热那亚的繁荣,从南方意大利诸海港城市到北方汉撒同盟诸城市,批发贸易的多中心格局既是批发贸易发展的结果,又是空间合作竞争中推进批发贸易发展的前提。
    3.批发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逐级过渡性。虽然这一阶段大陆贸易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仍不能超过海上贸易,但已经自成体系并初具规模;并且在发展中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性,西欧的法、德诸国占据贸易制高点,这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商品化程度、城市手工业生产体系的完备程度以及国际贸易关系的广泛程度密切相关。
    4.集市贸易是批发发展的阶段性形式。在欧亚大陆地区,以集市式的集中交易为主的批发贸易组织形式逐步发展壮大。相对于初级的随机交易的地方小市场,集市贸易不仅规模大、品种多、交易时间明确、经营规范化程度高,而且贸易范围超过庄园、诸侯国而扩及王国以至国际。集市贸易的繁荣是批发贸易发展的结果,而当批发贸易进一步发展,形成固定的大规模专业批发供销关系后,它必然会出现衰落。这一规律最典型的表现是处于欧亚大陆南北交会地的国际批发贸易中心香槟集市在公元12-13世纪的兴起和到14世纪被作为大商埠的布鲁日所代替并走向衰落。可见,集中交易的集市贸易只是一种批发贸易的一种阶段性组织形式而不是永久性形式,它的旺盛与否是以客观条件为转移的,是与批发贸易的交易规模、专业化水平、物流效率等因素相联系的。
    5.批发业发展具有专业化的趋势。在批发贸易发展过程中,批发经营主体从最初的流动性的行商发展为定居的坐商,逐步做大做强的坐商又在不同的城市建立分店、代理人或代理处,使批发贸易成为新兴商业城市或工商城市的支柱,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批发商品流通体系。随着批发贸易进一步发展,批发商又产生了批零分化、内外贸分化、行业分化、环节分化的倾向。这些倾向都是在商品经济并未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说明商品流通本身的蓬勃发展对经济社会分工合作体系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不是商品经济发展结果,而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
    6.资本主义前期的批发业具有高利润行业的特征。这一阶段批发业的高利润率不同于完全自然经济状态下小商品生产者的高利润率,因为其主要来自商业资本对小商品生产和逐步商品化的农业生产的支配。这种支配只可能出现在资本主义前期特定的经济社会条件下,从这一阶段起,批发业乃至商业逐步微利化的趋势开始显现。
    7.行业公会是批发发展的双刃剑。没有以地域为纽带的商队、行会以及公会,面临资本不足、治安较差、运输条件恶劣等诸多困难的大陆批发商就不可能在海上批发商为主流的资本主义前期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但是,也正是行业工会以及由此形成的城市(地方)保护主义构成了后来阻碍商品自由流通最重要的因素。
    8.批发贸易与城市互动发展。一方面,大陆批发的扩大离不开治安的改善和贸易的自由,而城市恰恰是基于市民阶层的自治,继封建城堡和宗教寺院之后形成的第三种治安保障机制,并且信用交易和土地经营更灵活;另一方面,批发贸易的发展吸引了大量资本进入商业领域,而商人资本又大量投向手工业生产,财富的追求开始由基于土地农业生产转向基于城市的工商经营,由此为资本主义工商城市的形成砸开了冻土。③

    二、资本主义早期批发贸易的扩张

    资本主义早期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过程中,批发贸易规模逐级扩大,其发展演变路径也展示出了不同于资本主义前期的一系列特征和规律。

    (一)发展环境与演进状况分析
    公元15世纪到16世纪初,欧洲人开辟出了一条不经过地中海而是绕过非洲的沟通东西方的航线;同时他们第一次横跨大西洋,开辟了前往美洲的航线,史称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启动了大生产时代的到来,而二者之间的传导机制则是国际贸易进而国内批发贸易的规模化和专业化。
    1.海上贸易霸权相继更迭。资本主义前期,意大利(主要是威尼斯和热那亚)曾经长期垄断东西方贸易。而到了资本主义早期,以哥伦布发现美洲和麦哲伦环航地球为标志的航海能力的全面突破,使更多的国家开始参与到利润丰厚的国际乃至洲际贸易中来,以葡萄牙和西班牙为代表的新兴商业帝国开始全面活跃。而到了公元17世纪,尼德兰革命推动荷兰在造船业、航运业领域迅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进而上升为世界一流的贸易大国。继荷兰而起的是英国,它优化了荷兰过分偏重贸易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作为对外贸易后盾的手工业,依托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以国内贸易为基础,全面开拓国际市场。公元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叶,英国先后挤进了北方汉撒同盟市场、地中海市场,并依靠莫斯科公司开拓俄罗斯市场,依靠东陆公司开拓中东贸易,依靠利万得和东印度公司开拓远东市场。
    2.国际贸易格局继续演化。在资本主义进行原始积累和推进工业化期间,批发贸易格局也延续了始于资本主义前期的发展特征和趋势。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到大西洋,只不过海上贸易的霸权由中世纪的一国长期把持转变为多国相继控制;国际贸易继续分化,在独立主权国之间的贸易之外,形成了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贸易,进而又直接衍生出主权国国内批发贸易和殖民地内部批发贸易。
    3.批发贸易中心、批发贸易组织和批发经营形式的全新发展。(1)从公元15世纪到18世纪上半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广泛发展和批发规模的迅速扩大,欧洲出现了一批作为新的批发贸易中心的日益发达的城市。它们逐步由单纯的集市贸易中心发展成商业和货运业相结合的中心,进而是商业和金融业相结合的中心,最终由单纯的批发贸易中心发展成具有强大集散功能的流通中心。(2)批发贸易的主流组织形态逐步过渡为多主体混合经营的贸易商行。贸易商行发展初期主要采用独资经营;到中世纪又出现了合伙制和委托制;其后还出现了股份公司。这一演变过程是与批发贸易特别是对外贸易规模迅猛扩张导致个体投资甚至合伙投资都无法满足商业资本扩张需求相联系的。(3)批发交易市场和商品交易所两种批发交易形式趋于主流也是资本主义早期批发发展的重要特征。资本主义前期形成的在既定时间、特定地点,各地行商混合经营、专业交易的集市贸易形式,只是自给自足经济条件下生产者和消费者处于相对隔绝状态下的产物,缺乏稳定的商业联系,价格也不是在广泛竞争条件下形成的,基本起不到调节和指导生产的作用。随着资本主义初期商品经济的明显发展,商品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批发贸易线路和对象的稳定化,都要求形成相对固定的交易地点和场所持续开展批发贸易以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引导作用。到了公元15世纪,以交通改善、商业城市出现为依托,地区性的集市逐渐为专业化的批发交易市场所代替。批发市场不仅固定开展集中交易,而且在实物交易中又分离出合同交易,在合同交易中又分离出不同于即期和近期合同的远期合同。交易开始在广场进行,后来因谈判的需要而转移进茶馆、餐室、客栈等室内设施,最终由个别谈判发展到集中交易,出现了商品交易所。
    4.批发贸易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互动发展。(1)批发贸易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和前提。资本主义的产生,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货币积累,另一方面需要有大量因与生产资料分离而一无所有但又拥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对于这两个条件,商业和商人资本在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中起着决定性的历史作用。(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日渐形成,对商品流通,特别是批发贸易和批发商业的扩大,也发挥着革命性的作用。马克思指出:“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世界市场的形成,对旧生产方式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勃兴,产生过非常重大的影响……世界市场是形成这个生产方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近代生产方式所固有的以越来越大规模进行生产的必要性,促使世界市场不断扩大,所以,不是商业使工业发生革命,而是工业不断使商业发生革命。”④

    (二)发展特征与演进规律总结

    从资本主义发展早期批发贸易形成和演进的情况来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发展规律:
    1.地理大发现引起的商业革命是封建生产方式内部生产力发展推动商品流通扩大,要求市场范围扩大的结果。它把世界的东西方贸易从欧亚之交扩及太平洋和大西洋,从地中海延伸至全世界,商业资本尤其是批发商业资本在这场工商业革命中充当了先锋。
    2.市场范围的扩大直接推动批发贸易的发展。批发贸易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国际贸易,特别是国际贸易中的海上贸易,进而海上贸易中的西欧宗主国与亚洲、非洲、美洲殖民地之间的贸易上。这一阶段最大的商业资本家是从事这种贸易的进出口批发商。这种批发商与新形成的统一的民族国家的王权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强大的政治力量和军事力量为后盾,又直接充当王权的财政支柱,从而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发展。
    3.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同样推动批发贸易的发展。商业资本家,尤其是大型批发商促进了商品生产的发展,为逐步扩大的商品生产开拓了市场,冲破了地区局限,建立了地区商品联系,促进了地区间分工,使全国各地区在经济上融为一体,并逐步成为国内统一市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不仅为民族国家生产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市场基础,同时也为本国参与世界市场的国际分工奠定了产业基础。在此基础上,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批发商业规模的扩大,为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实现开辟了宽阔的道路,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更有力地推动了批发贸易的发展和国内市场的开拓,特别是批发贸易在国内向各偏远地区及农村的延伸。
    4.批发贸易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形成新的与商品经济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相联系的批发贸易中心。首先是以商业资本为主的荷兰阿姆斯特丹,以后是商业、工业和金融业紧密结合的英国伦敦,在法国则是以里昂作为商业中心和巴黎作为政治与金融中心的分工。
    5.批发贸易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引起贸易组织的改组和发展。首先是服从于殖民地贸易的客观需要和现实基础,在投资形式方面由独资发展到合伙制以至股份制;其次在组织形式方面由个体经营发展到公司制经营,由特许公司发展到股份公司;另外在商业组织以外还形成了各种类型的中介组织,包括经纪商和委托代理商等。
    6.批发贸易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了流通服务组织的发展。从批发业中分化出了货运业,从货运业中又分化出了仓储业和保险业;商业信用逐步演化为纯粹的银行信用——银行业独立而出,并进而分化为中央银行和一般商业银行。
    7.批发贸易的发展,使贸易形式更加复杂和多样化。(1)批发贸易由规制经营发展到自由经营,在直接经营之外又发展出与商业信用相结合的委托(代理)制,结果既活跃了本地批发流通,又扩大了远程批发贸易。(2)集散式交易的组织形式从中世纪的集市、大商场(即批零合一的保护性交易市场)发展成独立的专业化批发交易市场以至走向规范交易的商品交易所,形成了远期合同交易,出现了期货交易的萌芽。
    8.批发贸易的发展,推动工商业的一体化发展。资本主义早期,批发商通过高额的商业利润和对殖民地的贸易掠夺而形成大量的资本积累。在此基础上,商业资本为获得更大、更持续的增值空间而开始转向工场手工业,从而实现了商业资本形成后与产业资本的第一次融合。可以认为,基于商人雇主制的工商业一体化发展全面拓宽了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途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的前提作用。

    三、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批发贸易的发展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⑤从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使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批发贸易首当其冲。

    (一)发展环境与演进状况分析
    资本主义取得统治地位之后,生产方式变革促使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欧美各先进国家先后爆发了工业革命。工业的发展使工人人数激增,工资总额大幅提升,工业产品供给极大丰富;与此同时,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迅速提高,农民的货币收入显著提高,农产品的供应也相应增加;此外,这一时期的交通运输也得到空前改善,19世纪蒸汽船开始代替帆船,木船则更新为铁船,英国、美国和法国等相继铺设了铁路,全面支撑了海上和陆地批发贸易的发展。这一时期,批发贸易除了规模继续扩大,范围不断延伸之外,还出现如下三大变化:
    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批发贸易规模加速扩张,成为批发贸易的主体内容。1770年,美国市场销售了英国3/4的工业制成品;1767年,英国向牙买加出口额几乎等于1704年英国对全英殖民地出口的总和;1785年,英国从殖民地的进口也已达到其进口总额的1/2。
    批发贸易的竞争不再是贸易中心的竞争,而转化为世界市场的竞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虽曾占据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的地位,但在产品极大丰富和市场自由竞争的世界经济格局下,这种地位是无法长期保持的。1775年独立战争后,美国在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同时,迅速提升了工商业综合竞争能力,到1805年已占据了世界市场l/3份额。德国在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在统一的国内市场基础上迅速发展工业,到1870年其工业产值已占据世界总产值的13.2%,进入了先进经济大国的行列。资本主义国家的相继兴起和相互角逐在不断优化批发贸易流向和流量的同时,也为先进交易方式和贸易形式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条件。
    批发贸易的组织创新进一步深化。(1)批发贸易的组织创新首先表现在综合集市、专业公所到商品交易所的发展上。在商品经济有所发展而又不很发达的地方,会发展小型的以零售为主的集市和大型的以批发为主的集市。这主要在俄国的欧洲部分最多。19世纪中期,俄国国内的集市增加到了6500多个,其中交易额100万卢布以上的大集市就有33个。集中交易的市场在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地方有了专业化的公所。公所是一种专业化的批发交易市场,主要产生在英国。英国“布业公所”的出现与工业的地方化有关。布业公所是一个大建筑物,里面有许多摊位,每个布商只要交费就可占有一个货摊,该建筑物由商人集资兴建,拥有货摊的商主可以把摊位出售、出租或赠予。专业公所最终由于工业的集中以及批发商的壮大并有了固定的供销关系和有力的贩运能力而失去作用。集中交易的市场在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下,便出现了商品交易所。商品交易所与公所的区别在于它是自治性的组织。19世纪,伦敦有了谷物交易所,它是由谷物代理商、谷物买主和肯特郡船商联合组成的流通服务组织建设的。商品经济的更高发展,在商品交易所基础上形成了期货交易所。在19世纪中期,美国最早出现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1856年建立了堪萨斯交易所,1868年和1870年又分别建立了中美洲商品交易所和纽约棉花交易所等。(2)批发贸易的组织创新其次表现为批发贸易内部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以往的商人资本是多种职能的结合,既有流通职能,又兼有组织生产的职能,而在流通中从事商品经营和从事货币经营并存,在商品经营中批发和零售不分,在批发中进口商、出口商、内贸批发商、拍卖商和佣金代理商也基本不分。从19世纪中期起,分工开始越来越明朗。这不仅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如英法等国如此,在经济上后起的国家,如美国、俄国、日本等国也都是如此。例如,在美国,圣路易斯1827年一家批发商也没有,到1851年就有了干货、靴鞋、食品、杂货和金属器具等各种批发商;商人资本还把批发商行设在辛辛那提、圣路易斯和芝加哥等城市,使得西部的零售商也不必再到东部产区去进货。此外,制造商也越来越多地建立了自己的推销员队伍。(3)批发贸易的组织创新还表现为贸易的开放和自由程度逐步提高。在一些封建统治严重、商品经济不够发达的国家,如日本,批发贸易开始逐步开放,特权商人开始逐步让位于自由经营的商人。公元17世纪以前控制日本国内贸易的是封建特权商人——御商,他们受大名的委任从事贩运货物、购买物资和金融业务,甚至代官征收年贡。在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以后,批发贸易中就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某一种商品经营的批发庄和经纪人。到公元17世纪末,幕府和大名开始利用这种新兴的商人去代替御商。这时,日本的批发商有两类:一类是收货商,他们以委托代理形式承担一定地区的批发销售任务;另一类是专业批发商,他们专门从事某种商品的批发经营。江户时代前期,收货商较普遍,其后在江户、京都、大阪、伊势丹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专业批发商大量兴起,在日本东北地区和北海道也逐渐盛行。
    批发贸易发展的内在要求促成了贸易自由主义对重商主义的替代。工业革命使原本重商主义的奉行者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其产品凭借创新性技术和大规模生产而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成本和价格优势,而重商主义时代僵硬的贸易保护政策不利于以英国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国家将上述竞争优势转化为世界市场份额,于是贸易自由主义逐步成为指导批发贸易特别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的理论基础。

    (二)发展特征与演进规律总结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生产力的解放全面推动了全球范围内批发贸易的迅速发展,使批发贸易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和演进规律:
    1.批发贸易发展的空间基础向世界市场延伸。这一时期的批发贸易已经不再是国与国之间互通有无、长短相补以及宗主国对殖民地进行贸易掠夺所能概括,而是演变为基于国际分工所形成的面向世界市场的贸易活动。由于批发贸易基于国际分工,国内统一市场开始与世界市场实现无缝衔接,国际和国内批发贸易转变为两个互动连接的商品流通阶段:出口方面国内批发为国际批发服务,进口方面国际批发为国内批发服务。
    2.批发贸易发展的需求动力向生产引致的需求倾斜。批发贸易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一方面充当着工业制成品价值实现的主要出口,同时也扮演着生产资料主要供应渠道的角色。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大发展,一方面工商企业逐步代替以往纯粹贸易机构成为批发贸易的主体,另一方面批发贸易中的商品结构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中世纪主流的奢侈品贸易下降到极其次要地位,生活必需品的批发贸易比重也出现持续下降,生产资料购销则逐步成为批发贸易的主体。
    3.批发贸易发展对国内统一市场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一时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别是工业化的推动下,国内市场不仅在地区间社会分工和在区域专业化方面进一步加强,而且随着大陆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国内市场的空间一体化和供求互补能力也全面提升,国内统一市场对批发贸易的支撑作用继续深化。以美国为例,伴随着国内统一市场的逐步形成,美国形成了三大贸易区,即五大湖、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和西部大平原贸易区。东部供应西部大量的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西部则供应东部大量的粮食和原料。全国铁路网的建成更是强化了美国国内统一市场对批发贸易的支撑:一方面贸易规模全面扩张,美国国内商品流转额从1860年的36亿美元激增到1900年的200亿美元,大约相当于同期对外贸易额的20倍;另一方面国内地区间商品流通的路线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以往沿着密西西比河由北向南的贸易路线被全面打破,商品向高价流动,需求向低价聚集,货物在任何方向都可以顺畅流通。
    4.新兴工商城市取代贸易中心城市成为批发贸易发展的制高点。除了率先实现工商业一体化发展的伦敦“变成了全世界的商业首都”⑥之外,需求结构的变化和国内市场的发展又催生出了一大批新兴工商一体化城市。正像恩格斯所说,城市迅速由小变大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结果。“于是村镇就变成小城市,而小城市又变成大城市。”⑦最典型的例子出现在缺乏批发贸易传统的美国,在工商业互动发展和交通运输全面改善的背景下,芝加哥、堪萨斯、达拉斯等新兴的工商城市成为供需两旺的批发贸易制高点。“城市愈大,搬到里面就愈有利,因为这里有铁路、有运河、有公路;可以挑选的熟练工人愈来愈多,……在这种一切都方便的地方开办新的企业,……花费比较少的钱就行了;这里有顾客云集的市场交易所,这里跟原料市场和成品销售市场有直接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大工厂城市惊人迅速地成长。”⑧芝加哥,1850年只有3万人口,而到20世纪初已拥有170万人口。到19世纪中期,日本也拥有了大规模的工商城市,有12个城市人口达到100万以上。
    5.批发贸易在外部经济技术条件改善的推动下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普及使得源于英国伦敦的“货样售货”逐步取代实物交易成为欧美日等先进国家批发贸易的主流形式,从而使得采购交易更为便捷;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合同订货和订单生产更是进一步强化了产销之间的互动发展。(2)银行信用的发展将过去采用的折扣赊销方式(折扣大小同付款支付时间的长短成反比)逐步更新为零售商向银行借款来支付货款的“买方信贷”方式,实现了对商业信用的有益补充。(3)在批发贸易的各种外部技术支撑中,不仅交通运输、仓储等物流技术条件的作用全面凸显,而且贸易信息的作用在世界市场形成后也变得格外重要。恩格斯曾这样描述巴黎的商业信息:在这里“汇集了整个欧洲历史的神经纤维,每隔一定的时间,从这里发出震动全世界的电击。”⑨

    四、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批发贸易的变化

    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在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开始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即20世纪60年代后,垄断资本主义又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一时期,批发贸易也表现出了新的发展特征和演进规律。

    (一)发展环境与演进状况分析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后,由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批发贸易以惊人的速度向前推进。国际国内分工的深化、生产效率的提升、流通技术装备的改进,在扩大批发贸易规模和范围的同时,也将批发、零售、生产、消费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1.批发贸易的规模扩张同综合国力的关联度日益加深。到20世纪初,美国的工业品生产几乎占据全世界的1/3,德国和日本作为后起之秀也对英法等传统工业强国形成了有力冲击。各国经济实力的变化,明显地影响了世界批发贸易的力量对比。美国作为第一经济强国,批发贸易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连年提升,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外国高档商品和奢侈品的进口规模明显增加。日本作为新兴国家的代表,随着国内市场的统一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国内外贸易也实现了飞跃变化。特别是在这一时期,日本批发贸易逐渐从外商控制转为自主经营。明治七年(1874年)在商品输出中外商控制了99.4%,在商品输入中外商控制了99.7%;到37年后的大正十一年,在商品输出中日商占据了69.6%,在商品输入中日商占据了86.6%。同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日本的出口结构也得以全面优化。工业品在明治七年仅占出口总额的0.64%,到明治三十一年已上升到12.8%,再到昭和六年(1927年)已上升至40%。
    2.流通技术装备水平对批发贸易的推动作用全面显现。世界各国批发贸易的发展除了受到生产发展、购买力提高和零售扩大的拉动之外,技术和装备创新推动下的铁路运输业、邮电通信业的发展,也发挥了重要的外部支撑作用。铁路的发展、保鲜技术的创新,使得大规模、长距离的生鲜商品采购和配送成为可能;邮局的建立以及随后电报、海底电缆和电话的出现,更使商业信息传递变得非常便利。
    3.生产端和消费端开始进入批发环节,零售环节与批发环节融合发展,独立批发商地位有所下降。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生产商开始逐步发展代理商和推销员,绕过独立批发商直接对零售商甚至消费者送货;同时,1863年在英国又出现了最早的消费合作社,入社的消费者共享货物采购体系和附设工厂的生产加工能力,合作社经营所得在社员中分配;此外,随着19世纪下半叶连锁经营方式的出现,零售连锁总部统一进货、统一库存、统一组织物流,开始变市场批发为内部批发。生产商、消费者和连锁零售商的壮大,都对独立批发商形成了实质性的替代,独立批发贸易在商品贸易总量中的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据1929年调查,美国制造业生产的产品中,只有1/3以独立批发商为媒介,其余2/3都通过其他形式的销售组织来组织流通。
    4.批发贸易组织形式走向集中。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批发贸易组织形式的集中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1)批发交易方式标准化。19世纪末在英国出现了类似现在中央批发市场的“标准化”。所谓“标准化”,不仅是指商品的品级有科学的规定并用唛头符号来表示它,而且贸易活动形成了公认的买卖方法和统一的手续约定,如价格、支付方法、交货期限、结账日期、汇票与借款的宽限日期、贴现率、佣金、手续费等。按照“标准化”开展批发贸易,使得批发流通可以准确而迅速地进行,全面推动了现货批发贸易的扩大。在“标准化”的基础上,集中交易的商品交易所开始从现货交易向期货交易过渡,即从现货买卖(包括即期买卖和合同买卖)转为以买卖标准合同为内容的期货买卖。自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于1865年发行第1份期货标准合同开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1872年)、芝加哥米棉交易所(1883年)、纽约咖啡/糖/可可交易所(1879年)、明尼阿波利斯谷物交易所(1887年)等相继在美国涌现,在英国形成了伦敦金属交易所(1876年);在加拿大则形成了温尼伯商品交易所(1887年)等。(2)批发贸易主体集中化。随着生产的集中,批发贸易也在从竞争走向集中。1929年美国的批发贸易中流转额在5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占全部批发企业的15.5%,占批发流转额的70.3%。如果把一切商业股份公司都归之于大企业之列,那么大企业在批发流转额中所占的比重甚至高达85.9%。在德国,1928年年流转额在2500万马克以上的大批发企业在企业总数中只占0.2%,而在同年全国的批发流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达到26.7%。作为后起的新兴国家的代表,日本也在这一时期加速原始积累,由竞争走向集中和垄断。1914年资本在100万日元以上的大公司只占公司总数2.1%,而它们却占公司资本总额63%。目前控制日本国内外贸易以至控制整个国家经济命脉的财阀,如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的鼻祖都是这一时期在日本政府大力扶植下形成的。由于从发展之初就缺乏充分竞争,日本的垄断商业资本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保留着商业高利贷和特权相结合、以批发贸易为中心、以宗法关系维系的特点,直至今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垄断的趋势更加凸显,仅1950-1969年期间,美国就发生了企业合并1.7万多起,其中,商业领域集中的规模更是远非工业所能比拟,著名的西尔斯公司在1969年的销售额就达到100亿美元之巨。

    (二)发展特征与演进规律总结
    纵观整个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批发贸易的发展,可以看出批发贸易的演进规律集中表现为垄断经营方式的多样化。
    批发贸易垄断经营方式之一,是跨部门的联合或渗透。具体做法为商业资本向生产部门延伸,工业资本向商品流通领域延伸,工商结合形成纵向一体化;商业资本向金融领域延伸,或者金融资本成为商业资本对内和对外贸易的后盾等。其实这一形式早在19世纪中后期就已经出现,正如马克思所说:“商业的统治权现在也是和大工业的各种条件的或大或小的优势结合在一起的。”⑩只不过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这一形式迅速发展为普遍形式而已。
    批发贸易垄断经营方式之二,是商业部门跨环节的联合或渗透。具体做法为批发商业资本向零售延伸,发展成批发对零售进行控股的公司或者连锁经营的公司,也有众多的零售联合而在大批发的带动下组成连锁经营的松散联盟。这种垄断经营方式主要通过连锁的形式进行统一经营,以扩大在本地区以至跨地区、跨国的经营势力。
    批发贸易垄断经营方式之三,是大批发企业,用自己所掌握的关键技术或购销关系去控制其他一些企业,组成特许连锁的经营组织形式。
    批发贸易垄断经营方式之四,是在组织上建立股份制公司以及以股份制公司为核心的综合商社、企业集团等。
    批发贸易垄断经营方式之五,是少数寡头在销售市场方面组成垄断性的卡特尔,在原材料采购市场方面组成垄断性的辛迪加,以至于在供产销方面组成托拉斯以及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的康采恩或跨国性的企业集团。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垄断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国家的干预已经渗透到经济生活中的每个部分,包括批发贸易在内。这首先表现为税收优惠,其次是财政资助,其后是协助对外签订协定,还有政府订货、行政管理以及投资商业教育等等。
    注释:
    ①马龙龙:《中国流通改革:批发业衰落与崛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②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66~367页。
    ③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75页。
    ④《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72页。
    ⑤马克思:《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6页。
    ⑥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03页。
    ⑦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01页。
    ⑧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01页。
    ⑨恩格斯:《从巴黎到伯尔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550页。
    ⑩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72页。

【参考文献】
    [1][美]龙多·卡梅伦、拉里·尼尔:《世界经济简史:从旧石器时代到20世纪末》,潘宁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版。
    [2][比]亨利·皮朗:《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乐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厉以平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4][美]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徐家玲等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5]周启乾:《日本近现代经济简史》,昆仑出版社2006年版。
    [6][日]山口重克主编:《市场经济:历史·思想·现在》,张季风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版。
    [7]萧国亮、隋福民编著:《世界经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英]M. M. 波斯坦、爱德华·米勒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第二卷):中世纪的贸易和工业》,钟和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马龙龙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