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马龙龙正文
马龙龙:中国现代物流标准化问题研究
来源:人大书报资料中心 商贸经济  200407 发布时间:2005-12-15 点击数:



    物流标准化滞后、物流人才缺乏、部门地区条块分割管理是制约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三大瓶颈,其中物流标准化滞后又首当其冲。而物流标准化建设又是推进物流现代化的基础,是中国物流业与国际接轨的坚强基石。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物流标准化程度差距很大: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不能有效衔接,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多式联运迟迟得不到大的发展;物流包装标准与设施标准之间没有协调;代表物流现代化程度的信息化标准严重滞后……种种缺陷,直接导致我国的物流成本比重居高不下,物流效率大打折扣,社会和企业为此付出了高昂代价。物流标准化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一块“软肋”。尽快改变物流业的“非标准化”状态,加速物流标准化发展已经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有识之士的共鸣。推进中国物流标准化建设首先要基于对物流标准化现状的正确认识。

    一、我国物流标准化滞后现状及原因探析

    联合国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我国的物流过程所占的时间差不多是物流和生产全过程的90%左右。一项关于中国物流的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在物流过程中产生的损耗大约是3000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国共有物流企业2000多家,然而企业物流非标准化装备、非标准化设施和非标准化行为却相当普遍。在一连串严峻的数字下,中国物流标准化现状令人担忧。原本为了提高效率、优化资源的“第三利润源”反而成为导致效率低下、资源浪费、成本节节攀升的根源。
    具体来说,我国物流标准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已有的物流标准应用推广严重不足。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物流标识标准体系,并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家标准,如《物流术语》、《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物流单元条码》、《数码仓库应用系统规范》、《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等,但这些标准的应用推广仍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比如有关部门原指望藉着已陆续制定出台的《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等国家标准来规范物流条码应用,但1年下来,实际应用率不足15%。
    而且,我国已经出台的这些标准都是推荐实行,不具备强制性。要采用一套硬件方面的标准,企业可能要更换所有的托盘、货架,最起码5年以后才可能见到效益,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面对不确定的市场机会和确定的成本支出,并不一定愿意投资、也不一定投资得起。因此,只要不是强制性标准,只要物流作业不会因标准问题而遭到市场抵制时,物流企业就不会去采用。因此,如果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出钱、出力,全力推广,任由一项标准自生自灭,其存活下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2.现有的物流标准化管理体制落后。根据GB/T18354-2001的定义,现代物流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回收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式。它强调的是系统性、协调性。而在我国分部门、按地区的现行分割管理体制中,根本谈不上系统管理,我国把物流包容的各环节分割管理,违背了“物流”的基本原则,在标准方面尤为明显。
    目前我国有70多万个与物流有关的机构和企业,其中多数由传统企业的流通部门转换而来,分布于汽车、家电、医药、化工等不同行业企业,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不同运输部门,各有各的管理部门,如铁路运输由铁道部管,公路运输由交通部管,航空运输由民航总局管等,物流企业的主管部门相互割裂,行政管理分散;尽管国家标准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但标准的归口管理大多数设在各个部门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例如条码标准的归口单位是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集装箱标准的技术归口单位是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各部门各自奉行各自的物流标准,部门与部门之间界限明显、缺乏沟通,例如托盘标准是交通部制定的,参加国际会议却是铁路系统去的;水泥筒仓标准是建设部制定的,而散装水泥运输车却是由交通部系统企业改装,结果车的出口与筒仓进口管径不一样,还要准备一个异径管接头。而这些标准都属于物流标准化的范畴。因此现有的管理体制增加了标准协调的工作量和管理难度,阻碍了物流标准化的推进。而且,统一标准短期内会触动一些部门和行业的既得利益,这些部门和行业又都打着各自的“小算盘”,试图将自己的标准上升为全国统一标准,导致国内物流标准化推进步伐十分缓慢。
    3.物流信息的标准化工作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业向物流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中国物流企业大多停留在传统经济模式下,没有物流信息系统,缺乏面对新经济模式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为数不多的、较为先进的物流企业往往只拥有物流信息系统之形,匮乏其实质,表现为物流模式的信息系统设计落后,不同信息缺乏相互链接和共享。
    现代物流非常依赖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统一的数据信息对供应链成员信息的交换和共享非常重要。数据传输格式、接口、产品分类、编码的标准化对数据交换速率具有关键作用。但在这方面问题就更多了。目前我国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在建立自己的商品信息数据库,但数据库的字段、类型和长度都不一致,数据格式、接口的各自为战,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所做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234家工商企业中,仅有6家与贸易伙伴的数据一致,占2.6%,不一致的数据无法实现交换和共享,严重地影响了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的运作。连最基本的产品分类也不统一。例如胶鞋在生产领域属橡胶制品,与胶管、胶带分在一起,而在流通领域属鞋类,与皮鞋、布鞋分在一块儿,相差甚远,给数据交换带来极大的不便。据估算,如果有一个可参照的标准,目前我国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发费用可以降低80%,将各系统连通起来的成本也可以减少一半以上,从而避免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开发、降低建设成本。物流信息化需要标准先行,但标准化的落后牵绊了物流业的高度化发展。
    4.缺乏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基本设备的统一规范,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降低了整个物流过程的通用性与连贯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货物运输、储存、搬运等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其中托盘标准存在的问题较为典型。中国目前托盘总数约为七千万个,但规格、标准不统一,有的采用欧美标准,有的采用澳大利亚标准,有的采用日韩标准,还有的干脆自己定义,由于与产品包装箱尺寸不匹配,严重影响了物流配送系统的运作效率;也难以与国际规格接轨,增加了企业出口成本,降低了企业国际竞争力。另外,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虽然目前我国对商品包装已有初步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但在与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施、仓储设施相衔接的物流单元化包装标准方面还比较欠缺,这对各种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仓储设施空间利用率方面的影响较大。
    又如在我国从公路运输到铁路运输的转换,从铁路运输到航空运输的转换,从航空运输到海洋运输的转换,致使它们的标准化也要转换。这些因素致使我国物流成本较高,物流效率低下。相比较之下,美国运输部的主要职责就是整合各种运输资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每个商品都要实现标准化,即运输的标准化、车厢的标准化、车胎(牌)的标准化。发达国家的物流都实行“一单到底”。就是客户购物只需要一个订货单,所有的运输方式不管是跨国的还是跨省的、跨城市的,都可以靠相互之间的转换来达到最终的目的。由此可见,只有实施物流标准化,才能达到物流现代化。

    二、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对于国内外贸易的影响

    正如前文所说,物流标准化建设关系到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是推进物流现代化的基础,所以物流标准化建设对于中国现代物流业的进程深具意义。不仅如此,更进一步地,由于物流业的基础性与服务性,物流标准化对于国内外贸易也具有重要意义。
      1.对我国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影响
    物流标准化的发展可以大大节约资源、缩减成本、提高效率,提高我国物流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是最基本的影响。在新经济形势下,物流标准化对于我国参与国际贸易竞争有着更深远的影响:
    (1)通过物流标准化设置技术壁垒,是调控外贸进出口、保护国内产业的有力手段
    在世贸组织的努力下,各国依靠其关税壁垒对贸易进行限制的效果越来越薄弱,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使得各国纷纷寻找其他方式来限制其他国家产品的大量进入以保护本国民族产业,技术性贸易壁垒逐渐成为行之有效的保护手段。物流技术壁垒就是其中一种新兴的、非常有效的贸易壁垒方式。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纷纷通过物流标准化在流通领域筑起了一道物流技术壁垒。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随着我国关税壁垒的逐渐放开,国外的企业和商品会纷纷进入我国市场,甚至不惜运用低价倾销策略抢占市场,这给我国的民族产业带来很大的冲击。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出于维护自身经济和贸易利益的考虑,纷纷举起物流标准化的大旗、甚至滥用技术性贸易措施来限制我国产品的出口,如有些国家以包装规格不符合要求,有些以产品运输工具不符合环保要求等来限制我国产品的进入,使得我国众多企业收益大幅缩水,产业面临发展困境。面对国外一些国家已经制定的一套非常完整的物流技术标准,我国物流业也必须加快物流标准化建设的脚步,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物流标准和认证体系方面存在的差距,发挥物流标准技术壁垒的作用,限制进口、促进出口、保护民族产业。
    (2)掌握标准主动权,提升物流产业竞争国际竞争力
    经过四分之一世纪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中国目前正处于由以市场换取资本和技术向以市场换取技术和标准转变的关键时期。能否实现这一重要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产业能否进一步升级发展、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能否拥有经济竞争的主导权,决定着我国由目前的制造业和贸易大国向技术和贸易强国转变的进程。而推动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在新技术背景下抢先在产业发展中实施标准化战略。谁拥有标准(不论是事实标准还是正式标准),谁就拥有发言权,谁就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优势。而且每个行业都有其产业链,如果一个国家的优势产业位于产业链的上游,掌握了优势产业的技术标准,就进而掌握了整个产业的标准,也就掌握了这个产业发展的进程。
    但是在现有的国际标准中,由我国制定的标准寥寥无几,仅占1.8/1000。而我国物流业起步晚、起点低、标准化滞后,不用说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在了解、采用国际标准方面都存在很大的欠缺,这样的发展态势只会让中国物流业“积贫积弱”,始终被人家牵着鼻子走。因此,我国物流业必须加速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促进技术标准扩散、赶上国际潮流;也要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物流标准的制定,在某个点、某些方面寻求跨越式突破,建立国际竞争比较优势,再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带动整个物流产业的全面标准化,推动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形成或巩固。
    值得一提的是,在论及物流标准化对国际贸易竞争的影响时,人们往往只注意到我们的物流标准要与国际接轨,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由于物流标准的具体条款是要通过我国国内物流行业的具体运作和实践进行检验的,因而制定标准时,不能简单照搬国外先进、成熟的物流标准,要建立适合自己国情和特点的物流标准系列。鉴于物流标准化在抑制进口、保护民族产业、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有必要强调物流标准的“本土化”问题。虽然国内物流标准与国际物流标准的衔接,就能使国内出口企业在出口时尽快适应并克服国际物流标准,从而能够比较顺利地进入另一个国家的市场。但是我们推行物流标准化的重要目的是合理设置有效的物流技术壁垒。如果我们一味靠近、采用国际物流标准,岂不是要让国内物流企业和产业发展承担技术标准转换和扩散的成本,而为早已适应或制定这些国际物流标准的发达国家物流企业大开方便之门,让他们如入无人之境,这不和我们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的初衷恰恰相反吗?因此,我们要强调物流标准的“本土化”,积极发现和推广中国特色的物流标准,让它们首先成为国内的事实标准,再力争把它变为国际正式标准、或者是国家明令认可的与国际标准并行的国家标准,使国内企业累积经验,抬高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物流标准壁垒,从而有效的保护国内产业、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2.对于国内贸易市场的影响
    物流标准化对于国内贸易的影响很少有人提及,事实上物流标准化对于国内贸易市场的重要性不亚于它对于国际贸易竞争的重要性。
    首先是对物流市场本身的影响。我国物流市场的市场化发育不足也是既有物流标准得不到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市场经济中,技术标准通常是首先从行业自发需求中产生的事实标准。在我国,市场需求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国内除了宝供、海尔等几家大企业之外,很多物流企业都是从传统行业转型的中小企业,尽管更换了公司名称,但操作理念和规范、硬件器械设备还比较陈旧;而且物流市场进入门槛过低,市场上鱼龙混杂。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如果单纯依靠产业自身的发育来推动标准的市场普及,在这样的企业中推行物流标准化显然需要很长时间、耗费很多的资源。而由政府牵头由上而下的推进我国物流正式标准体系的建立,并且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物流标准的实施贯彻和监督管理工作,可以适当提高物流行业壁垒,使得物流企业间通过兼并重组,加速优胜劣汰,优化产业资源;推动物流企业在更新、更高、更全面的物流标准轨道上竞争,促进优势物流企业的成长。
    其次物流标准化建设有助于统一国内物流市场,规范市场秩序。长期的内外贸分离的行政管理体制使得我国的国外和国内贸易发展存在于不同层次上。很多时候我国对外贸的开放程度和接受程度远远高于对内贸的开放程度和接受程度,甚至出现了某些地方部门为了自身政绩,引进外资过渡而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的现象。在我国,国内贸易受到地区、行业、部门条块分割影响严重,市场人为分割,不同的市场内奉行不同的标准,标准之间缺乏衔接。尤其是物流行业这种涵盖多个部门、多个行业,跨地域作业的行业更是保受市场分割之苦,在国内进出一个地方、转换一种运输方式所遇到的市场和体制壁垒可能要远大于出口到国外的市场和技术壁垒。物流标准化的推广可以从企业与市场层面消除或弱化这些人为设置的市场分割界限,全国性的物流标准化行业管理组织的成立可能尽快消除物流标准化工作的体制性障碍,从而促进物流标准全国全行业的普及,推动国内物流市场的统一。而且物流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服务的工具性产业,物流标准、物流市场的统一也会推动国内市场的一体化。

    三、加速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鉴于物流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现实的滞后性,加速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刻不容缓。由于政府部门是国家标准的组织制定者和推广者,在国家标准的制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而,对于现代物流业相关标准的拟定,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制定物流系统标准化总体规范,以及物流设施标准、物流标识系统标准等体系规范,建立物流信息服务系统等等。即由政府牵头由上而下的推进我国物流正式标准体系的建立。具体来说,政府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设置全国性的物流标准化行业管理组织,尽快消除物流标准化工作的体制性障碍
    鉴于与物流相关的各部门、各行业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从而导致物流各环节间缺乏高效衔接、难以协调发展的情况,在我国十分有必要指定或设立一个全国性的物流标准化行业管理组织,以统筹安排我国的物流标准化工作,制订我国物流标准化发展规划,加强各物流系统、物流环节间的标准组织协调工作和我国物流系统标准化的管理监督工作等。
      2.加强物流标准体系的研究、制定工作
    构建物流标准体系可以对标准化工作进行系统规划。为更好地推进我国物流标准化事业的发展,在现阶段应首先加强对物流标准体系的研究工作,明确标准化的发展方向和主攻方向,并按各类标准间协调配套的需要,合理安排工作的先后顺序,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安排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避免计划的盲目性、重复劳动和遗漏。
      3.从我国实际出发,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物流标准,制定国内物流标准
    现在推行物流标准化必须借鉴吸取各部门行业已制定的相关标准内容,吸收符合中国实际的事实标准,考虑和参照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来制定成国内物流标准。这样,既加快了我国物流标准化的建设步伐,又可以加快我国与国际物流标准的协调统一。
      4.加强对物流标准的实施贯彻和监督管理工作
    实现物流标准化,最终的落脚点还在于制定的有关物流标准要得到贯彻实施,从而充分发挥其效益。因此,我们应加强对物流标准的实施贯彻工作,并对各企业物流标准的实施贯彻工作实行强有力的监督,以推动企业对物流标准的贯彻实施,取得良好的标准化效益。 
 

作者:马龙龙 孟…  编辑:ivychen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