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马龙龙正文
马龙龙:我国城市流通规划引入GIS技术可行性研究
来源: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403 发布时间:2005-12-15 点击数:


    我国的商业活动研究在改革开放之后有了较大的发展,借鉴西方的商业理论对商业的发展、商业业态的变化、商业网点规模等很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借鉴中心地理论在城市商业网点规模等级结构方面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但近几年来,商业活动研究相对于城市经营、城市规划、城市空间结构等研究领域基本处于一个低靡、停滞的状况,虽然近期有些研究从传统商业地理方向转向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研究,但研究发展的趋势并不明朗。

    一、我国城市流通规划存在的问题

    城市流通规划主要是指对城市零售业、批发业、物流业的业态、网点布局、空间结构等方面进行总体的设计与规划。城市流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城市流通规划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商业业态分布不合理
    商业业态的生成与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每一业态的发展都应与人口、购买力之间保持着合理的比例,各业态之间也要保持合理的比例结构。业态结构变革是社会变革的一部分,是适应消费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城市中多种商业业态共争共存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出现的现象,商业规划的目的就是要使各种业态形成一种合理的结构,呈现出各自的特色,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产生良性循环的效果。而我国目前却没有形成这样一种良性循环。具体表现为城市大型商场超常规发展,传统商业中心重复建设,造成商业业态结构失调,业态布局紊乱、功能雷同、脱离消费需求现实等一系列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商业区域功能的发挥。
      (二)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发展很快,不少大型商业设施也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在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同业竞争过度,造成社会资源浪费的现象。诸如大中小店铺的结构、各个自然行业网点的结构、批发零售网点结构等方面均缺乏周密的考虑。据统计,我国千人平均拥有批发零售网点已达15个左右,高于不少发达国家。由于竞争激烈,我国零售业的平均利润率不断下降,高档百货店的利润率甚至低于国外的连锁超市。同时,我国的一些大型流通企业在经营模式上,也始终没有在跨地区经营上取得根本性的突破,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固守在本市或本地区,在一个越来越相对狭小的市场中进行艰难的扩张,形成大中城市中商业网点密集、企业经营模式趋同、同行业恶性竞争不断、企业效益难以提高的城市流通格局。
      (三)物流规划不统一
    我国物流业发展规模小,水平比较低,其产值占GDP的比重一直很低。国内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不足,致使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同时目前我国物流业的专业化程度低,企业数量少难以形成网络或有网不畅,物流企业规模小、装备落后、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不高,非标准化装备、非标准化设施和非标准化行为相当普遍。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物流业缺乏统一规划。高效的物流运作需要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和全国性设施网络,统一地对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节点进行规划可以提高运作效率,缩短操作时间,从而降低整个供应链的周期时间和运作成本。同时,统一的规划还可以改善区域间的经济协作,提高供应链上所有合作伙伴的运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从而降低物流和供应链总成本在GDP中的比重。
      (四)流通布局缺乏总体规划
    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层次和消费需求正在不断发生变化,一些城市改造和建设的速度加快,旧城区内的外迁人口逐渐增多,城郊结合部新建小区逐渐增多,但流通布局缺乏宏观科学规划,没有相应的统一的政策加以指导,导致流通布局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各地区,各部门间的协调性较差。例如,一些地方及部门为排斥异地企业进入本地市场,在制造业、国内批发、零售商业、对外贸易、交通通讯、金融保险、建筑等行业,规定苛刻的准入政策。这种地方行政性垄断的危害是:排斥地区间的正常竞争,分割市场,形成了经济性、强制性和保守性的封闭环境,妨碍商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专业性流通企业跨省经营难,只限于地区内寻求规模,这必然形成流通企业普遍规模过小和进入异地市场的高壁垒。
      (五)流通布局与城市规划不协调
    城市是由许多机构与设施组成的,是人们生活的场所,并承载着许多观点、思想、价值标准及规则,其中也包括商业原则。因此,应该从多个角度,并以多个原则、标准进行城市规划,才能使城市及其居民得到完整而健康的发展。而我国现阶段的城市规划远远落后于实际需要,导致很多城市的经济、社会布局处于混乱状态。从理论上讲,流通的布局与规划是要服从城市规划的,同时城市的规划业应当考虑到流通布局,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协调的。我国现在的情况是城市的规划不完善,则流通的布局就要受影响,流通布局不科学反过来又会影响城市规划,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二、GIS技术的内涵及应用

    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它是一种采集、处理、传输、存储、管理、查询检索、分析、表达和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处理和挖掘大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它是六十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地理学研究技术,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地理信息系统从外部来看,它表现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而其内涵是由计算机程序和地理数据组织而成的地理空间信息模型,是一个逻辑缩小的、高度信息化的地理系统。
      (一)GIS技术可以解决的问题
    1.定位问题,即寻找分析的对象所处的位置。2.约束条件问题,即确定哪些地方符合某些特定的条件。3.分析趋势,即从何时起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及变化的趋势分析。4.分析空间结构,即研究对象的分布存在何种空间模式。5.模拟效果,即可以将所要分析的空间问题虚拟化进行研究
      (二)GIS最关键的特性
    一方面是地理空间数据及其表示。地理空间数据是指人们通过观测得到的某些景观的空间数据,用来描述可更新或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文经济与劳动力资源等有关的信息。地理空间数据可以由位置组合变量的表格形式表示,也可用相对位置在地图或图像上表示。比如我们不仅可以纵览研究区域的全域,还可以利用缩放和漫游等GIS所提供的基本功能深入到我们更感兴趣的区域去研究。一个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空间数据库功能,使我们可以以小比例尺查看全局,以中比例尺查看局部,以大比例尺查看细部。在比例尺不断增大的同时,展现给用户的空间信息内容会不断更新。
    另一方面是GIS的空间可视化的特性。信息系统是对现实世界的计算机模拟,而GIS则突出了它对现实世界空间关系的模拟。使我们对于在空间中各事物的状态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无论是在屏幕上展示一幅可以无级缩放和信息查询的地图,还是展现一幅三维的地形模型,都使我们对现实世界空间关系的认识更为直观、具体。另外,GIS空间可视化功能还包括对空间分布的地物的属性信息的图形可视化,这一点是由GIS实现了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集成管理并能够完善地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来保证的。
        
    三、城市流通规划引入GIS技术可行性研究

    目前GIS技术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尤其是在空间规划、趋势分析、可视化演示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笔者认为,针对目前城市流通规划存在的问题引入GIS技术加以分析解决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一)将GIS技术引入城市流通规划可以解决一系列问题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地理信息的长期积累,地理信息和GIS在城市流通规划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估算,超过80%的商业和经济数据具有空间特性或与位置有关。利用GIS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些空间性的数据,可以优化配置资源,降低商业运行成本,并规划、监测、改善商业和经济环境。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表现和信息交流能力使它非常适合应用于城市流通规划。一幅图胜过一千句话,一幅地图是信息量相当丰富的地区空间描述。而GIS基于地图,胜过地图:GIS提供了多个不同视点的整体(如专题制图、空间建模、三维景观)。GIS使用多种空间模型,如点—场模型、网格模型、拓扑模型、对象模型,配合数据库管理系统,来表现不同尺度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很多流通组织,包括零售商、批发商等,越来越对带有位置信息的社会经济数据感兴趣。GIS的这些特征,使它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城市流通规划,解决流通空间数据管理、流通业态分布规划、网点布局规划、资源分配等方面的问题。
      (二)城市流通规划引入GIS技术初步设计
    由于希望减少决策方面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人们总是倾向于掌握更多的信息,倾向于规划和控制未来的行为。对城市流通规划来说,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科学的方法加以全面的规划。而逐渐发展起来的GIS技术,在发展和应用中不断吸取了其相邻研究领域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包括数据库与信息系统技术、系统工程方法、决策科学及专家系统技术、地图学、图象处理技术及计算机图形学等。其中,数据库与信息系统技术是GIS数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系统工程方法使得GIS的设计与实现过程规范化、标准化,并与决策科学及专家系统技术一起指导了GIS建模、进行模型运算,作为解决复杂的管理和规划问题的理论依据。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模型方法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探讨如何将GIS作为一种主要的工具或语言来对各种经济活动进行更高级的时空模拟分析。第二是考虑如何建立一个把传统的经济分析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模型链接在一起的分析模型。
    因此,城市流通规划引入GIS技术的基本流程可以表示如下:
    附图{F51O721}
    首先,引入GIS技术需要随时更新的基础数据,因此对基础数据的调查收集是引入GIS技术的基本条件。我国的一些城市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如北京市已经建立了有一定信息容量的电子地图,可以查询地名、公交站点、公交路线等;上海市的商业数字地图也将在年内完成,包含了上海商业785个数据项目、数万条商业信息,建成后只要进入因特网上的数字地图,键入居住或办公的地址,就能将周边百货、超市和餐饮网点“一网打尽”。在调查方法上可以运用一些研究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的实地调查方法,如中心调查法和周边调查法。然后对基础数据进行分类,空间数据是表示流通基础信息的空间位置,属性数据是表示流通基础信息的基本特征。
    其次,根据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各自的功能进行统计、分析、设计:(1)运用传统的商业空间结构研究模型进行分析,如可以运用在西方国家发展比较成熟的Reilly零售引力模型、Huff商圈模型、中心地空间等级模型、Berry的商业地域结构模型、Lashmanan和Hansen的购物模型和Golledge的锚点模式等对流通空间结构进行量化的分析。(2)在应用统计方法上,可以运用社会物理学派对引力模型简单的双因子统计分析、中心地界定和商业活动地域研究中的多因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3)运用GIS技术对现有流通空间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和模拟,同时结合流通基础设施最佳区位配置非线性规划方法,确定流通业态与网点的整体布局。
    再次,根据传统模型的分析结果,利用GIS技术建立城市流通规划三维模型,利用三维模型的演示效果,结合深浅不同的颜色,来表示流通空间结构的规划问题。如可以运用Reilly零售引力模型和Huff商圈模型来分析具有吸引力的商业空间;运用中心地空间等级模型和Berry的商业地域结构模型分析商业空间结构、流通布局与规模。对二者相重合的位置应加以重点注意和分析。
    最后,要将传统的模型分析与专家论证相结合,因为专家对某一个具体的地区并不可能了解得很详细,而如果没有好的三维的演示效果,专家不可能进行详细的论证。象现在我们很多的社区商业的布局都是仅仅经过社区的简单规划即可实施,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缺乏整体的协调。因此,GIS技术有助于对传统模型的分析结果进行动态模拟和趋势分析,通过专家建立贴合我国城市实际情况的新模型进行论证分析,从而提高我国城市流通规划的水平,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日]关根孝·横森丰雄.城市商业规划的国际比较[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2]陆守一,唐小明,王国全.地理信息系统实用教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2):149-153.
    [3]杨必胜,李清泉,梅宝燕.三维城市模型的可视化研究[J].测绘学报,2000,(2):149-153.
    [4]柴彦威,城市空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林珲,等.空间模型支持下的投资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地理学报,1995,(增刊):95-104.
    [6]陈斐,等.基于GIS的区域经济分析与决策初步研究[J].人文地理,2003,(1):23-30.
    [7]Goodchild M F.A spatial analytical perspective o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J].Int.J.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1987,1(4):327-334.
    [8]Zhang Z Q,Griffith U A.Integrating GIS components and spatial statistical analysis in DBMSs[J].Int.J.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2000,14(6):543-566.

作者:马龙龙 崔…  编辑:ivychen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