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纪宝成正文
纪宝成: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来源:2008年1125期  《光明日报》(京) 发布时间:2009-12-7 点击数: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此时,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与启示谈几点认识。


    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经过长期探索,我们党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指明了方向。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坚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从中国实际出发形成了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其中包括:在所有制结构的改革上,既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发挥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积极作用,既坚持国有企业的市场化,又坚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在收入分配改革上,既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又坚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既注重提高效率,又注重实现公平;在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上,既促进国有资本在市场上的自由流动,又保障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和发展壮大,既促进劳动力资源通过市场进行配置,又保障劳动者比较充分的就业和劳动关系的和谐;在对外经济关系上,既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既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强调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走自主发展道路;在政府职能的改革上,既强调为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创造条件,又强调加强和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既坚持中央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权威性,又坚持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在改革方式上,既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一切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大胆试验,又强调统筹兼顾、协调配套,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等等。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程中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既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又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优点,赋予社会主义制度以新的内容和活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中共十七大报告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时,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当作了重要的经验之一。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许多矛盾和挑战归根结底是因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要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继续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同时,更加关注公平正义,更加关注民生问题,更加关注自主创新,更加关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更加关注社会建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更好地结合起来。


    把实现国有经济的市场化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相结合
    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活力,是我国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不断深入,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巨大的成绩:一方面,通过深化对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使股份制成为了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建立起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的产权制度和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大大增强;另一方面,坚持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通过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把国有经济的重点放到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提高了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引导力和带动力。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


    第一,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很好地融合的。经过改革后的新型国有企业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并在市场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那种认为国有经济只能存在于公共产品领域而不能存在于竞争领域,只有彻底推进私有化才能建立所谓真正市场经济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第二,国有企业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发展国民经济的主力军。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有利于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有利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有利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的能力,有利于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以及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和重大风险的能力。


    第三,深化企业改革,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既要体现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从实际出发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发挥“经济民主”、“共同治理”、“效率与公平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精神,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共赢的理念,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把国家的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相结合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在改革开放中,我们一方面坚持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方向,从根本上改变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基础性的调节作用,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市场机制存在着的弱点和不足以及它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消极一面,因此,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二者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实现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作为一个处在转型与发展中的大国所具有的后发优势的重要表现。在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家的作用既没有局限于维护秩序的“守夜人”,也没有局限于市场竞争的“裁判人”或宏观平衡的调节者,而是成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性力量,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一是从社会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二是统筹兼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三是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保障人民的基本利益;四是进行总量关系的调节,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平衡;五是针对市场失灵进行微观管制,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六是作为国有经济的所有者代表,监督和管理国有资产的有效经营;七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八是领导改革开放,推动制度创新;九是保护资源和生态,实现持续发展。国家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上述巨大作用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无法比拟的。中国的改革经验告诉我们,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国家强有力的调控作为保障,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需要国家科学的计划加以引导,这样才能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我们绝不能接受新自由主义所推崇的国家干预最小化和政府管得越少越好的错误主张,苏联东欧的激进式改革的悲惨结果、拉丁美洲“新自由主义神话”的破灭和目前越演越烈的资本主义全球金融危机,从反面说明了坚持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意义。


    把提高效率与促进公平相结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原则,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十六大以来,针对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党中央提出了更加关注社会公平的方针,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我们逐步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效率与公平是统一的,应当努力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江**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应当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也应当实现资本主义难以达到的社会公正。从根本上说,高效率、社会公正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137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出版)胡**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的经验,同时指出:“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提高效率与促进公平相结合的原则深化和发展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对于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首先,这一原则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的。讲发展不能脱离发展的主体和目的,一定要弄清楚:发展是谁的发展?是为谁而发展?不能仅把眼光局限于物质财富的数量和GDP的高低,不能让少数人享受发展的成果而大多数人被排除在发展之外。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其次,这一原则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消费是社会生产发展的根本动力,但在市场经济中,消费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入分配的结果。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基本矛盾就是生产的无限扩大和广大群众购买力相对狭小的矛盾,这一矛盾导致了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和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能够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这一根本弊病,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第三,这一原则揭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保障。当前我们正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保障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总之,提高效率与促进公平相结合的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必须努力加以贯彻落实。


    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的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对外开放有利于获得国外的资金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加快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有利于更好地利用自身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有利于更快地得到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跨越;有利于更好地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文明成果。但也应看到,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另一方面,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不可避免会产生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如:世界范围内的两极分化;对全球生态系统的过度开发与破坏;全球性的经济混乱和金融危机的频繁暴发;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依附的加深,等等。同时,当今世界的全球化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性,一是发达国家强调商品交易和资本投资的自由化,但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流动却采取了严格的管制措施;二是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但对于本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和高技术产业的投资采取多种形式的保护措施,全球化中的这种不对称性对发展中国家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要坚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全球化的进程,同时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要大胆地学习和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和管理等方面所创造的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要坚决抵制资本主义社会中各种腐朽的东西和敌对势力对我进行“西化”和“分化”的图谋。要引进先进技术,但必须把引进和开放、创新结合起来,大力进行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国际竞争能力。要积极扩大商品和服务的出口,不断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同时要充分发挥我国市场广阔的优势,始终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要利用国外资金,积极吸收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投资,同时更要重视自己的积累,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注重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正确处理开放、发展与安全的辩证关系,始终保持对关键行业和领域的控制力。要尊重和利用国际规则,学习和引进发达国家的政策和体制,同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保护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作者:纪宝成  编辑:罗美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