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洪涛正文
洪涛:中国特色创新流通体系构建及完善
来源:《商业时代》2013年第24期 发布时间:2013-9-13 点击数:


  内容摘要:本文以现代商品概念为起点,从横向流通体系、纵向流通体系、流通保障体系三个不同的维度论述了流通体系的内涵及特点,探讨了中国流通体系顶层设计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如国家应建立以商务部主导的流通宏观调控体系,通过G30(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整合流通专家资源,编辑出版覆盖全社会的《中国流通产业发展的年度报告》、《流通产业经济评论》、总结了64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4年来的流通发展道路,提出了中国流通体系顶层设计的路线图:完善以消费主导的流通产业政策,发挥行业协会、学会作用,扶持4500万家中小微型流通企业发展,加快流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研究流通业发展趋势,促进其科学发展,实现内外贸联动发展。
  关键词:流通体系 顶层设计 路线图 内外贸联动发展

  中国流通体系的内涵和特点

  现代商品已经不是传统的实物商品,它包括实物商品、服务商品、系列活动的“三位一体”的组成部分,是现代市场需求决定的变化(见图1)。根据这种变化,以现代商品交换为内容的一系列商品交换—流通体系及其运营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研究中国流通体系的内涵及其构建问题。

  现代流通体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采用现代科技、现代组织方式,高效率地组织商品流通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流通服务的统一体。现代流通体系是由横向流通体系、纵向流通体系、保障体系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有机的组织整体(见图2)。

  (一)横向流通体系

  流通的横向体系是指农产品流通体系、生产资料流通体系、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生活服务流通体系、商务服务流通体系、信息服务流通体系、再生资源流通体系(见图3)。

  农产品流通体系是指各类农产品随着产业化发展的变化而形成的农产品流通的渠道、环节、结构体系,如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表现出来的市场化、专业化、商品化、一体化、社会化、企业化的发展,“七区二十三带”农业产业化布局的变化,对“南菜北运”、“西果东送”、“北粮南调”及“中粮西运”流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生产资料流通体系是指生产资料流通渠道、环节、结构体系,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生产资料不是商品,只具有“商品的外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渠道多样化,流通额大幅度提高,2012年已达到50.1万亿元。

  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是指日用工业品的流通渠道、环节、结构体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是“三级批发”“三个固定”体系,现在已经变化为“三多一少”的流通体系。

  生活服务业体系是指由餐饮、住宿、美容美发、沐浴沐足、洗染、修理、家政、照相、快递等组成的服务商品流通体系。

  商务服务体系是指租赁、拍卖、典当、旧卖、会展、商业信息、商业咨询、商业培训等构成的商贸服务体系。

  信息服务体系是指流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行业系统,如商品交换、支付、物配、再生资源流通等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类商业信息服务体系。
 
  再生资源流通体系是指生活性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生产性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集散交易市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综合利用处理网络体系等。

  以生活服务体系为例:我国生活服务业体系庞大、涉及面广泛,因此,对生活服务业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横向9大体系,即涉及到餐饮与早点、住宿业、美容美发美体、沐浴沐足、家政服务、再生资源回收、洗染业、照相业、维修服务(见图4)。

  (二)纵向流通体系

  流通的纵向流通是指从基础层次到高层次的纵向流通体系,如流通组织体系、渠道体系、市场体系、管理体系、宏观调控体系等。

  1.流通组织体系。流通组织体系主要指流通的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等参与的流通组织体系,流通组织体系是我国国情所决定的。流通龙头企业构建各种形式的流通组织实体,应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办法,打破所有制、地域、行业界限,尽快培育一批流通组织。

  第一,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鼓励龙头企业进行内部各环节(如生产组织、物流配送组织、不同的分销组织)整合优化,积极引进和借鉴发达地区和国外流通企业的管理、技术和经验,充分利用运输、商业企业在市场信息、销售网络和运销经营等方面的特长和优势,组建自营流通企业。同时也能充分实现商品产业化一体化的经营战略,使各产业链结合得更加紧密。

  第二,扶持各类营销大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支持、鼓励农民开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服务和自办购销组织,发挥其在商品流通中的作用,鼓励各组织之间的联合,运用管理和信息技术将其连接在一起,兴办第三方物流,使其更加有效地服务于商品流通过程。

  第三,鼓励外资零售商在城乡建设基地,用现代流通引导商品化、规模化、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生态化经营与管理。

  2.渠道体系。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餐对接、农基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农-网(“三网融合)对接,以及其他多种流通渠道,即所谓的1个直接流通渠道、6个间接流通渠道,使不同的交易当事人自主选择相应的交易形式。

  3.市场体系。通过完善期货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的交易市场体系,使不同市场发挥其功能,相互联动、相互沟通、功能互补、协调互动,保证商品市场平稳运行。目前,根据我国市场需求,主要是积极培育和发展以期货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期货“三位一体”相配套的商品市场体系。

  4.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即政府职能部门对流通的管理,如涉及流通的中央政府职能部门有:商务部、发改委、农业部、质检总局、工商行政总局、工业与信息化部、交通部等,以及地方政府职能部门,这些职能部门形成参与蔬菜流通的政府管理组织,需要政府职能管理部门的分工协作、协调管理、统一管理。

  5.宏观调控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即国家对商品流通宏观管理的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等,具体包括流通的主体法、客体法、交易法、行为法等;经济手段包括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等经济杠杆;行政手段包括政府依法行政所采取的行政手段,如指令性、指导性价格管理。

  (三)流通保障体系

  流通的保障体系是指为流通提供保障的体系构架,由财政体系、税收体系、融资体系、保险体系、信息预警体系、国家储备体系构成。

  国家需要有流通的保障体系,是由流通的社会性所决定的,流通的社会性是指流通与农业、工业不同,它不可能离开顾客、离开供应商,这使其流通产业具有“窗口行业”的性质,同时商品流通的巨大波动,特别是许多农产品的“卖贱买贵”关系6.4亿农村居民、7.1亿的城镇居民,甚至关系社会的稳定。因为流通的社会性,决定了其必须要有政府的干预,需要有相应的财政体系、税收体系、融资体系、保险体系、信息预警体系、国家储备体系构成,这在其他国家也是如此。

  中国流通体系顶层设计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一)国家应建立以商务部主导的流通宏观调控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通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复杂,涉及到流通的政府职能部门较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上需要统一决策,但是现有行政体制政出多门,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决策体系,因此,建立以商务部为主导的流通宏观调控部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采取两步走的发展路径:第一个阶段建立以商务部主导的流通联席协调会议机制;第二个阶段建立以商务部为主的大部制机制,统一国家的流通宏观调控行政职能。具体内容如图5所示。

  (二)通过G30整合流通专家资源

  由于体制等原因,我国流通专家资源也十分分散,如商务部、农业部、供销合作社、国家粮食局系统的流通专家,研究院所及大专院校的流通专家,还有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的流通专家。现有研究资源分散的结果就是“重复建设、重复研究”,使得有限的研究资源得不到充分发挥,阻碍了我国流通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三)编辑出版《中国流通产业发展的年度报告》

  在整合研究资源的基础上,每年出版中国流通产业发展年度报告,这里所说的年度报告应该是全社会的,而不是商务部部门的,如果每年出版一份具有全社会的流通产业发展年度报告,就可以对全国流通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问题、原因、趋势、对策研究得相当清楚,以便于政府正确地决策。

  (四)编辑出版《流通产业经济评论》

  每年分季度编辑出版《流通产业经济评论》,这样有利于开展学术研究,加强流通的基础理论研究,探讨一些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统一流通理论与实践的思想,扩大流通经济学界的“声音”,避免“流通噪音”影响正常的流通决策,干扰正常的流通市场。

  (五)总结64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4年来的流通发展道路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已经64年,总结64年来中国流通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流通业的发展,探讨中国流通业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为什么中国流通业的发展是遵循这样一种发展道路?其原因是什么?是否具有客观必然性,有哪些经验结论?未来10-20年如何发展?在当前应将流通业(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可能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加快国内贸易(流通业)与国际贸易联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流通体系顶层设计的路线图

  (一)完善以消费主导的流通产业政策

  《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和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是我国具有深远影响的两个重要文件,是我国第一个流通产业政策。过去,我国的五年规划都是部门性的,而这次是具有“国家级”性质的,不是一个部门意志的表现,因此这一政策更具有全社会性的指导意义,特别是明确了流通是一个产业,流通是一个先导性和基础性的产业的论述。第一次在国家文件中出现,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汪洋同志曾经在广东流通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快流通业大发展是引领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增强内生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是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要从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跳出流通看流通,跳出流通抓流通,“推动流通业实现从产品的交易者向生产的组织者转变,从市场的接受者向消费的引导者转变,从价值的实现者向价值的提升者转变” 。把保障供给、稳定物价、普惠民生作为基本导向,把加快转变流通方式作为核心任务,把流通与制造协调发展作为重要原则,把提升信息化水平作为突破口,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根本保障,全力开创流通工作新局面。

  (二)发挥行业协会、学会作用

  要促进流通业的发展,就应该发挥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市场学会、中国物流学会、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的作用,除此之外,还要发挥G30组织的作用,充分整合社会流通业的研究资源。目前存在行业协会和学会不统一,相互对立,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说物流是基础,中国商业联合会说商流是基础,实际上具有片面性,而G30组织具有某些中立性,而且能够将社会专家资源整合起来。

  (三)扶持4500万家中小微型流通企业发展

  形成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共同发展的多种所有制结构,活跃我国城乡商品市场,进一步完善“三多一少”的流通渠道和环境。中国以及欧盟、日韩流通产业的发展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中小微型流通企业是主体,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不会改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四)加快流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生产领域正在加速进行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已经形成了“7区23带”的产业布局,长距离、大规模的北粮南运、中粮西运、西果东运、南菜北运等,需要现代流通适应这种变革,还有电子商务、物联网冲击等,需要流通业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流通业结构调整包括商品结构调整、业态结构的调整、空间布局的调整等多个方面,而且需要加快转变的速度。

  (五)研究流通业发展趋势促进其科学发展

  1.促进流通企业大型化趋势。美国沃尔玛是1952年成立的零售企业,至今也只有61年历史,但它已经有很多年是世界500强之首的企业,也是最大的零售企业,笔者认为:我国需要大型的流通企业,但是,更需要大型企业成长的环境。为什么美国能够在60年成长一个世界级大型企业,我国王府井集团、百联集团等也有60多年历史,为什么成长就比较慢呢?

  2.业态组织多样化趋势。改革开放34年来我国走完了西方国家100年走过的业态发展道路,我国现有的业态数量已经超过世界发展水平,而且业态创新还在不断进行中,我国正处于一个流通革命时代,经历了百货店革命、连锁革命、超市革命、网店革命,正在进行智能商店(市场)革命,未来业态也将更加多样化,并且在网上网下的融合中创新,在物联网新技术浪潮中创新。

  3.经营方式现代化趋势。随着科技创新,消费需求的变化,不断有新的经营方式出现以满足人们新的消费需求,机器人餐厅、智能商店(未来商店)、智能家居、智能市场(甚至智能农贸市场,已经在苏州出现)、智能物流、智能再生资源回收、自动售货机售饭等出现,需要政府放松管制,促进其发展。

  (六)实现内外贸联动发展

  1.确立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道路,探索政府机构一体化、行业协会一体化、各类流通组织一体。
  2.多种平台的对接,如外贸商品大集、进口商品大集、特色商品大集、零售企业参与各类交易会。
  3.探索内外贸一体化的市场体系,如商品交易市场增强外贸功能试点;建设5个层次的国际商贸中心;加快11个商业功能区建设;试点和推行15分钟便民商圈建设等。

  我国现有8万多个商品交易市场,200多个在国外的中国商贸城、商业街等,应探索建设外向型的商品交易市场、全球贸易中心的商品交易市场、走出去的商品交易市场。加快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内外贸易一体化试点。探索期货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的“金字塔”市场体系。

  建设5个层次国际商贸中心,如第一个层次是特大型城市的国际商贸中心,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可以率先建成国际商贸中心;第二个层次是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如以大型城市为中心的国际商贸中心;第三个层次是地方性的国际商贸中心,如以二三线城市为中心的国际商贸中心;第四个层次是指企业或外向型商品交易市场为中心的国际商贸中心,如义乌小商品城、白沟箱包市场、虎门服装市场等;第五个层次是虚拟的国际商贸中心,以“三网融合”+物联网形成的虚拟网络基础上的国际商贸中心。
 
  加快形成11个主要商业功能区,发挥其商品集散、价格形成、消费集聚、产业服务和辐射带动功能,形成一批国内贸易的重要增长极。推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商业功能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强化贸易中心地位和消费集聚功能。推动中原、长江中游、成渝、关中-天水商业功能区建设,强化商品特别是农产品现代物流基地和流通枢纽地位,提升商品集散和消费集聚功能。推动滇黔桂、甘宁青、新疆商业功能区建设,支持特色商品流通、民族贸易和边境贸易发展,增强商品集散功能和市场保障能力。推动哈长商业功能区建设,大力发展粮食等重要商品流通和专业服务行业,增强商品集散功能和为产业服务的能力(参见《国内贸易发展规划(2011-2015)》)。
 
  试点和推行15分钟便民商圈建设。所谓“15分钟便民商圈”,是指市民从家中出来,驱车15分钟可达购物中心、步行10分钟可达超市或餐饮店、5分钟可达便利店和各类服务网点。最早由山西省开始试点,并在全国推行。具体内容包括:

  一是小需求不出社区,大需求不远离社区。山西省商务厅等七部门从财政、规划、税收、注册审批等四个方面给予扶持。
  二是验收合格将获政策资金支持。山西省发挥中央财政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山西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的作用,支持各市政府和大型流通企业,采取多项形式,解决社区商业用房不足的问题,建设改造公益性流通设施建设。
  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15分钟便民商圈”按城市总体规划和商业网点规划的原则要求,可整体规划、分期实施。在社区内改扩建商业门面房、抵减拆除旧房(原门面房)面积,按新增建筑面积计缴城市建设配套费。
  四是借鉴其他城市经验,在城市建设配套费中安排一定比例专项资金,以投资入股、产权置换、公建配套、回购回租等形式出资购买部分社区商业用房,用于支持社区菜店、菜市场、农副产品平价商店、便利店、早餐店、家政服务点等居民生活必备的商业网点建设,并鼓励社会力量投资。
  五是连锁企业参与可享税收优惠。参与“15分钟便民商圈”项目建设的连锁企业,凡在总部领导下统一经营,由总部实行统一采购、统一核算、统一规范化管理,各连锁经营网点不设银行结算账户、不编制财务报表和账簿的,经批准由总部汇总申报缴纳增值税。按规定落实员工制家政服务免征营业税政策,免征蔬菜、部分鲜活肉蛋产品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
  六是注册审批等环节更加便捷。参与“15分钟便民商圈”项目建设的连锁企业,设立配送中心、直营店,可持总部文件到所在地工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免于办理工商登记核转手续。
  七是连锁企业的直营店经营烟草、药品、书籍、报刊、音像制品,代售邮票、信封、明信片、电话卡、代办公用电话等业务,可由总部向审批机关申请办理有关批准文件,其直营店或配送中心持加盖总部公章的批准文件复印件,向所在地有关部门备案后领取相关批准文件,并由所在地工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
  八是连锁企业的社区加盟店、特许经营店经总部承诺担保责任,可参照直营店办法办理。

  4.治理经济秩序,净化流通环境。流通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地位越来越大,而流通领域过度竞争、价格竞争混乱,使流通领域,特别是零售领域的利润率下降,全国平均净利率在2%左右,每年大量的零售企业亏损倒闭,同时不规范进场费,使许多供应商、零售餐饮等服务企业不堪重负等,不规范的大宗商品“准期货”交易使得价格信息不能够起到引导生产和经营的作用。这些问题一方面反映了流通地位重要,另一方面反映了流通作用没有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因此治理流通秩序,净化流通环境十分迫切,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理不规范收费时,也要保护合理、正常的收费,以促进流通业可持续、协调地发展。

  5.借鉴冯氏集团利丰模式,探索“在平的世界上竞争”。香港冯氏集团是香港具有107年历史的进出口贸易商,其供应链管理的理念被引入哈佛大学管理案例。利丰的供应链管理就是把供应链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令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客户的所有流程。在整个供应链中,从供应原料到最终用户,都看作一个整体,链上的企业除了自身的利益外,还应该一同去追求整体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供应链管理有效地节约了成本,为客户提供了有效的产品供应。利丰集团顺应了经济全球化、采购和生产全球化的趋势,从一个传统的中介贸易商逐渐演变成全球商贸供应链的管理者。利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以市场需求的拉动为原动力,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都是值得内外贸企业借鉴学习的。

  6.加快优化内外贸产业结构,转变联动发展方式。具体研究路径如下:探讨内外贸联动基本理论,如概念、概念框架、运行体制、面临挑战、面临机遇等问题;内外贸联动实现,如联动的渠道、联动的途径、联动方式等;国内贸易(流通产业)国际化运营,如批发市场国际化运营、零售企业的国际化运营、生活服务业的国际化运营、商务服务业的国际化运营;国际化商贸中心城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商贸中心、区域性国际化商贸中心、地方性国际商贸中心等;内外贸联动案例研究,如全球供应链、行业、区域、渠道等案例研究等(见图6)。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和促进流通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Z].2012
  2.国务院.关于国内贸易“十二五”发展规划[Z].2012
  3.洪涛.流通基础产业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4.洪涛.流通产业经济学(第二版)[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5.洪涛.“十二五”中国特色流通体系及其战略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0(4)

 

作者:洪涛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