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北京正文
何明珂:中国物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2001年05期《财贸经济》 发布时间:2009-1-9 点击数:


    物流业在中国逐渐升温,这对物流业的发展,从而对生产及流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大有好处,但是物流升温过程也是风险积聚的过程。为了避免物流业升温过程中的盲从和泡沫,必须正确认识中国物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顾客需求不断升级

    需求不断升级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体现在物流上就是,需求方对门到门的配送(即B—C配送)需求会大量增加。随着城市社区服务体系的完善,城市内的商品配送需求随之增大,物流企业将服务网点延伸到城市社区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中国有些物流企业已经形成全国或区域性的网络,已具备开展城市配送的初步条件。但毕竟在21世纪的头几年,适合进行城市配送的商品品种还很少,并且不同的公司配送不同的商品,不同的公司都独立建立自己的配送网络,这在规模和范围上都是不经济的。这就需要由一个公司去做集成,比如把原来由不同公司经营的送牛奶、报纸、纯净水、柴米油盐等商品配送业务,与照相、洗染、修理等服务结合起来,实行统一配送和服务,对经营者来讲,就会节省很多成本,避免配送网络建设的重复投资,对消费者来讲,可以得到更加便捷、完善的服务。

    顾客需求升级后,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需在服务方式上不断创新。因为物流服务方式是可以被“复制”的,依靠服务方式领先只能有2—3年的时间,以后就会有竞争者进入,使公司逐渐丧失竞争优势,所以第三方物流企业要不断想办法了解顾客要求,及时调整经营模式和服务内容,传统上靠简单的运输和仓储服务作为主要业务的流物服务模式不会维持很长时间,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根据客户需求(比如按单生产方式对物流快速反应的需求)重新设计物流与配送系统,只有最大限度地缩短订货处理周期、提高整个物流与配送系统的反应速度,才能满足客户的物流与配送需要。戴尔公司(WWW.dell.com)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搞直销,使其成为全球计算机销售增长最快的公司,它所倡导和实践的模式是先拿到订单,根据订单定制,然后通过快递公司送到客户处。它通过800免费咨询服务电话拿到订单并收到货款之后2日内生产出产品并完成产品测试和检验,然后委托快递公司送货,它的承诺是款到后2—5日内把货送到需求者家中。如果戴尔把周期缩至1—2天,它的市场会更大。但制约戴尔作出这种承诺的不是生产和销售,恰恰是物流,如果物流系统能快速反应,缩短处理周期,就会创造出巨大的机会和市场,当然这是一种挑战。

    二、经营风险不断增加

    在买方市场环境下,需求升级后,用户会在最终需要时才做出购买决策,没有人会去囤积库存,但流通企业经营又不能没有库存,同时,厂商不敢多有库存,因为库存意味着风险,企业对库存的态度很复杂。
    1999年9月台湾发生大地震,使全球的芯片供应出现短缺, 一星期内北京中关村电脑配套市场PIII CPU 处理器价格从每片1200 元涨到近2400元,但中关村的电脑商们说他们没有发大财,因为他们库存很少。他们的经营模式往往是,在店铺陈列各种样品,接受用户的订货,如果一个用户要少量的货,他们会马上卖给用户,如果更多用户来买,或者一个用户需要很多,他会让用户等一等,并告诉用户说到仓库去取货。其实,他未必有仓库,只是许多经营者共用同一个仓库和物流系统,或者一个经营者可以到另一个经营者那里去取货,他们共同向经销商订货,如果商品销售紧俏订货就多,否则要货就少,他们的大宗商品的库存量只够销售1—2天,经销商依靠空运来组织物流,交货期也只有1—2天。这种“订货协同”政策,大大地降低了每个店主的库存水平,也就大大降低了由于销售预测不准确带来的库存积压、断档风险。

    该模式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快速运转的物流系统,但这种运作模式对物流的压力就大了。所以物流企业必需做到快速,以小时或分钟来计算整个物流作业过程,这样就要求减少物流环节,健全物流网络,增加物流系统的透明度,这样才能把经营风险降低。物流企业这样做,不是为物流企业自身降低经营风险,而是为货主考虑,这样才能增加竞争力。

    三、市场竞争日趋加剧

    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开始重视物流,结果将导致社会增加对物流的投资,引导更多企业来从事物流工作,从而又会促进物流领域的竞争。

    2000年前,中国的物流产业并没有完全对外开放,因为物流行业曾被视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行业,国家一定要牢牢控制。另外,我们总是认为,物流问题就是渠道问题,渠道问题就是市场问题,而市场一定要由我们自己控制,否则,外国商品就可以肆意在中国销售,势必对国内品牌造成灾难性的打击,基于这些原因,物流没有对外开放。其实,这种做法保护了国内落后的物流,丧失了使物流与国际接轨的时机。加入WTO后,这个问题就不会再成为问题了。许多在中国进行了5年、10年等待和市场调查的国外物流公司将会进入中国,他们的到来会使国内物流市场竞争变得激烈起来,但对中国物流的发展是有极大好处的。

    除外资之外,国内其他行业也开始注意到物流已是中国的“第三利润源泉”。中国的物流市场很大,而且是一个能够提供20%左右稳定毛利率的行业,如果按照现代物流的模式来经营物流,是能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的。

    关于中国物流市场到底有多大的问题,目前有很多说法,为了分析这一问题,不妨看看美国的情况。根据《美国年度物流状况报告》,(注:Pobert Delaney, 2000 Annual Peport—Logistics ropes ininventory, Logistics Management & Distribution Report,  July1st, 2000.)美国1999年的物流成本(包括库存成本、运输成本和管理费用)第一次降低到GDP的10%以下,而1998年以前均超过10%。 根据中国物流的现状,我们认为,要赶上美国1980年的水平我们还需要至少20年时间,即使按照美国1980年的水平,物流成本在GDP 中所占比例在15%以上,则2000年中国物流成本应在13350亿元人民币以上。 由于中国没有进行关于物流成本的统计和研究,无法得到准确的数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GDP的总额在增加, 物流成本总额也会增加,这就是令所有物流企业都垂涎三尺的巨大蛋糕。另一方面,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物流成本在GDP中的比重应该下降, 生产和流通企业的物流成本在其产值和销售额中占的比重也应该下降,这又是生产和流通企业梦寐以求的利润源泉。

    提醒物流经营者一句话,不要误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的说法,它不能说明投资经营物流就能得到这些“源泉”。因为这里的“源泉”是对物流的用户——工商企业——而言的。

    四、营销方式不断更新

    物流是为营销服务的,物流首先要满足营销的目标。营销方式不断更新后,对物流提出的挑战就更大了。1990年以来,新的营销方式在全球出现,中国是新的营销方式的积极实践者和最大的市场,有的营销方式不符合国情被禁止,比如传销,但更多的新营销方式得到了普遍推广和应用,最突出的例子是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和直销。

    1993年以来,中国开始试行连锁经营,到2000年初,中国连锁经营已经在许多行业全面开花,在商品零售业,连锁经营的年增长率连续多年达到30%以上,2000年,国内最大的零售企业不再是传统百货商店(上海一百),而是新型的连锁企业(上海联华)。连锁经营通过“统一采购、统一核算、统一配送”的经营方式获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极大地降低了整个经营体系的交易成本,增加了消费者剩余,为厂商提供了一条直接进入最终市场的最短通道。无数中国的连锁经营者现在已经认识到,连锁经营成功的关键之一是要有高效的配送体系。

    中国的电子商务经过三年的造势和发展,不去说有多少公司在电子商务业务中“烧了”或“挣了”多少钱,至少“电子邮件”、“网站”等等与“新经济”联系在一起的名词已经从IT界传播到了传统行业,与此一同传播的还有一个词,就是配送,只不过配送是处于“挨骂”的地位,配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之一,其他的瓶颈包括支付、安全、法律和信用等。这一次,配送又受到了人们的关注,IT界天天都在寻找配送,每天都在埋怨配送,有的干脆自己干起了配送!

    为什么电子商务提出的配送需求,配送公司不去满足呢?除了电子商务规模太小以外,配送公司本身的规模小、网络不完善、运营成本高、管理手段落后等也是主要的原因,配送公司有很多办法可以解决电子商务公司提出的小批量、短周期、远距离等分散、零星的配送需求,比如,将电子商务配送与传统业务配送结合起来,同时为更多的电子商务公司进行共同配送、利用区域性的连锁配送网络组织配送等等。电子商务有巨大的竞争优势,它不仅仅是一种新型的独立于传统产业之外的产业,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传统营销方式和流通渠道必须走电子商务的道路,即必须用电子商务来改造传统商务,这样对配送的需求就会更多,配送服务更需完善。因此我认为,发展适合电子商务需要的配送应该是物流行业的一个利润增长点。

    此外,像直销、邮购等新的营销方式也需要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支持。

    五、企业自身资源不足

    21世纪的企业竞争会比20世纪激烈,因为市场环境更加完善,新企业进入一个领域比以往更加自由。在不存在大量投机机会的情况下,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经济规模,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技术效率和代理效率。但传统上我们理解的或看到的公司就是在一个城市开的一家商店!中国很多百年老店只有一座百货大楼,该公司的绝大部分家当就是这个大楼,它的资源太有限!并且这个公司实际上什么都有,它有大量的仓库、车队,仓库和车队每年消耗很多资源,但仓库和车队却构不成它的核心竞争力,它有限的资源分布在各种业务上,它要发展,必然力不从心。我认为,这样一个独立的公司在21世纪是无法生存的,它首先必需确定自己的核心业务,然后将非核心业务所占用的资产释放出来,将公司业务所需的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向社会或合作伙伴寻求第三方服务,然后必须和它所在的商业街的其他商家、和它所在的城市的其他商家、同其他城市的商家有资产纽带关系,通过连锁经营形式、以“总—分”(总公司—分公司)结构或“母—子”(母公司—子公司)形式成立集团或联盟,扩大规模,健全网络,占领市场。

    在大量的资产重组的案例中,那些并非以物流作为核心业务的公司,一般都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去经营,因此第三方物流在全球都具有巨大的市场,但中国的情况却截然相反。中国家电行业就有这样的典型案例,大部分著名上市公司都有大量资产沉淀在物流上面,有的上市公司自己投资建有一支拥有1300多辆送货车的车队,在全国许多城市买地建有仓库,花了这样大的投资,库存积压一年比一年多,物流成本的增加比销售收入的增加速度还快,而物流并不是这些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点,也不是它们的主营业务,如果把相同的投资放在核心业务上,肯定会比放在物流上获得更大的效益。因此,如果这些公司要长期发展的话,必须考虑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或者将这部分资产分立出去而收回投资,后者实际上相当于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世界领先企业一般都依靠第三方提供非核心业务服务。

    六、全球经济不断融合

    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市场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加入WTO后, 将会为国外公司提供更加宽松和自由的市场机会,更多的外国公司将会来中国开展业务。同时,中国的大企业和强企业也会到国外去开拓市场,在国内,不同地区的企业也会通过联合、重组、兼并等形式互相渗透。好比在一盆清水中点一滴墨,互相渗透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最后要达到一种平衡。

    经济的融合一定带来物流系统的调整和优化。市场边界扩大后,要重新设计覆盖市场范围的物流系统。显然,工厂设在什么地方、产品销往什么市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设在什么地方等问题是要统一考虑的。因此,产业资本大流动的时候,往往伴随着物流配送网络的大调整。中国作为一个国外产业资本净流入的国家,流入的产业资本会带来大量的物流和配送需求,同时国内资本在地区之间和产业之间的流动也会带来物流和配送系统的新需求。但从物流和配送供给来讲,如果国内的物流和配送系统具有足够的竞争力,会阻止国外物流和配送资本的进入。但在目前这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对于一些新型的中国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来说,他们比国外的竞争者具有更多的优势,比如,他们是本地公司,熟悉中国的物流和配送政策及人文、法律环境等等,他们具有覆盖全中国的物流配送网络和资源,他们有本地化的杰出物流管理团队,他们有令上游客户折服的物流网络调度、控制与运作能力,他们的运作成本不到国外竞争者的二分之一,他们一直为先期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提供物流服务,并结成了伙伴关系等等。尽管这类本地企业只占少数,但毕竟经济全球化扩大了市场覆盖半径,物流总需求增加了,因而增加了可能获得的物流机会。不过,传统储运企业,或者是沿用旧的经营机制的物流企业是不可能轻易得到这些市场的。

    七、信息技术不断进步

    由于信息技术在物流方面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将信息流和物流进行集成已成为一种趋势,物流经营者必需具备处理信息流的优势。物流和信息流本是不同的“流”,但在物流定义包含的6 个环节中(注:典型的物流定义中包含的物流环节有6个,它们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信息处理。)有一个环节就是信息处理,现代生产和流通技术中普遍应用的虚拟库存(Virtual Inventory )技术就是一种信息技术,它说明的是,信息能够代替实物库存。

    自从信息技术与英特网结合后,信息技术的效用被放大了,生产和销售模式也可以进行重大变革。按照虚拟库存的理论,制造商可以变“先生产产品”为“先收集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有的放矢的生产,这样可以实现“零库存”,大大提高生产资本的效率。戴尔电脑公司成功所凭借的“按单生产”模式,实际上就是一个最好例子:分销商也可变“储存商品”为“储存信息”,即商家现在不一定先要将商品采购进来放在仓库中储存,而是先搞清楚顾客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并知道哪些供应商能够提供哪些商品、价格及供货条件是什么等等信息,同时与供应商建立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当客户提出购买需求时,马上就可从大量的供应商中找出最合适的供应商,向供应商采购并组织配送,如果信息掌握得比较完善,经营者又具有广泛、良好的供应商关系,同时具有快速反应的物流和配送系统,这种模式可以发展成“按单采购”模式,电子商务实际上属于这种销售模式。这种模式成功的关键是,电子商务的经营者必需掌握足够的供应商信息,配送系统必需完备。在该模式中,储存信息的“数据仓库”比储存实物的“商品仓库”更重要。

    制造商很重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处理能力,如果物流网络和信息网络都很健全,并且两种网络能够互相匹配的话,其竞争优势就很明显。

    另外,在很多情况下,信息流与物流是合一的,如音乐、图片等可以高度数字化的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它的信息流就是物流,因为它的“物”就是信息。中国邮政作为我们国家的一个公共部门,它提供的服务是一种公共产品——邮件投递,邮件(信函、包裹、报刊、票据)本身是信息的载体,中国邮政强调,他们提供的是商流、物流和信息流于一体的服务,他们有全世界最大的物流网络和用户群,中国邮政具有非常完善的从事现代物流的网络资源,这是我们国家宝贵的物流资源。中国邮政的实物投递网点目前已经十分健全,如果中国邮政能够建立一个基于INTERNET、连接全国所有的邮政网点,能在所有网点为用户提供实时查询、跟踪、统计、结算服务的超级信息网络,如果任何中国邮政的用户都能通过英特网在线跟踪和查询邮包信息,中国邮政就真的将物流与信息流集成于一体了,中国邮政的网络价值就不可估量,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最大的物流系统。

    以上是中国物流业面临的机会,这些机会是提供给那些将机会视作挑战、并为此做好准备的公司的,无论公司原先的经营领域是不是物流,只要做好准备就能够抓住这些机会,但如果认为物流领域遍地是黄金那就大错特错了。企业在物流领域进行投资时,一定要避免盲从和跟风。

作者:何明珂  编辑:黄丽丽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