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省区市场 | 城市市场 | 区域市场 | 网点规划 | 景气指数 | 知名市场 | 世界商业 | 主题商城 | 商业街 | 商业特色 | 广交会 | 供销社
您当前位置:首页> 区域流通 > 商业景气指数正文
外资零售集体遇“寒流” 本土商业迎发展良机
来源:2011年11月10日  信息时报 发布时间:2011-11-10 点击数:

    对零售企业来说,2011年中国市场可能是最坏的时代,但也可能是最好的时代。

  一方面,今年以来,外资零售巨头在中国市场频频爆出负面新闻,从家乐福价签戏法、沃尔玛假绿色猪肉、GUCCI血汗工厂,外资巨头频爆信任危机,到太平洋百货“败走麦城”、美泰关闭芭比娃娃旗舰店、韩国零售巨头易买得因巨亏到了“卖身”的地步……外资零售企业集体遭遇“寒流”。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本土零售企业业绩则稳步提升,异地扩张步伐明显加快,业态组合呈现多元化,并在细分市场上开始找到自己的位置。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业界专家均指出,在“十二五”扩大消费的政策背景下,本土零售商业企业在摆脱被外资巨头横扫的被动局面后,将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

  跨国零售巨头

  或关店或收缩战线

  随着业态不断细化、购物渠道日趋多元化、商业物业租金高企、一线市场空间变小、中国民营企业也在不断地成长与壮大,今年中国消费市场的一系列变化,令外资零售企业面临着自进入中国以来最严峻的考验。韩国超市大腕、法国零售巨头都在中国遭遇水土不服,节节败退。

  就在美国全球销售额最高的零售商百思买宣布关闭所有在中国的品牌店,全球最大的玩具销售商之一的美泰公司关闭了上海芭比娃娃旗舰店后,这股“关店潮”就像病毒一样开始传播。

  曾放出豪言将在北京占据1/4市场份额的太平洋百货,在苦撑10年后,却在今年十一前夕悄然关闭两家门店。而最近韩国超市大腕易买得因巨亏到了“卖身”的地步,其在北京所有门店100%股权被福建永辉超市以400万元的超低价收购,其在宁波、常州、泰州和杭州开设的6家卖场,则落入商超巨头新华都囊中。

  此外,今年以来家乐福关闭长春春城店及绍兴镜湖店,而此前1年,家乐福在中国已关闭了4家门店。而记者了解,《财富》发布的2010年世界500强企业排名显示,百思买、家乐福、家得宝分别位列第142位、第22位和第97位。而在细分领域中,三家企业位居行业第一位、第二位和第一位。

  对于外资关店和减缓新开门店拓张的原因,逸马国际顾问公司总裁马瑞光指出,一线城市因地价上涨原因,已让零售业准入门槛越来越高,而商业物业租赁期一般是15年,1995年开始进军中国的外资零售巨头,如今许多物业租期已到,续签面临着租金大幅上涨的压力,因此,一些营利一般的门店关张是理所当然。

  游戏规则调整

  国内组建零售“国家队”

  对于中国零售业而言,最近两年一个微妙的变化是,“狼来了”的呼声逐已经没有了。

  “事实上,像华润万家这样的本土企业,在大卖场经营水平上并不比外资零售商差多少。”广东省流通业商业执行会长黄文杰表示,在中国全面开放批发和零售业务初期,国内零售企业在各业态上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再加上对外资巨头不了解,往往对外资零售品牌抱着“崇拜”甚至当成“教科书”的心理。然而,通过这几年与国外零售企业的同台竞技互相学习,国内零售企业已迎头赶上;再加上,最近,家乐福、沃尔玛等外资巨头深陷出售假冒伪劣食品、价格标签低标高收等诚信危机,其头上光鲜的光环也逐渐黯淡。

  马瑞光则表示,现在是国内本土零售企业崛起的最佳时期,一方面,各级政府对外资企业的态度正从以前的迎合、超国民待遇的一路“绿灯”,到如今在正当合理的规则下裁判执法。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布《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根据《通知》,新增的外资并购安全审查采取书面征求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意见的方式,如有部门认为并购交易对国家安全造成影响,将启动特别审查程序。

  “这意味着国家对外资扩张‘游戏规则’的更实质性调整。类似于沃尔玛收购好又多、TESCO收购乐购、家乐福收购九龙仓等事情,今后不会再与本土企业无关。”马瑞光指出,与此同时,扶持能与外资企业抗衡的本土“超级零售航母”再次被提上日程。“十二五”规划中,商务部打算组建自己的零售“国家队”,并挑选出20家上榜的企业,提出对这些企业予以政策支持。

  中国力量1:本土零售企业重启区域扩张

  外资零售商集体遭遇“寒流”,而对摸索前进的本土零售商来说,在今年前三季度交出漂亮成绩单的同时,“加速扩张”几乎是所有本土大型零售企业的“主旋律”。尤其是广州市场,今年更是迎来了商业项目“爆发式”增长。

  广百股份在2009年成功布局揭阳、惠州、成都、茂名、深圳、武汉六地,创下一月内连开三店的新纪录后,这两年的扩张步伐并未放慢。今年,广百在珠江新城、北京路复建商场已连开两家年轻时尚的GBF百货,与此同时,广百股份继续“添丁”,签订增城东汇城项目租赁合同。

  据广百股份CEO黄永志透露,今年广百至少会开出5家新店,湛江、花都、广州太阳新天地等项目也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开业,初步完成了“立足广州、拓展华南、面向全国”的战略布局。

  而一直被业界诟病为扩张缓慢的天河城百货,今年也明显加快了扩张步伐。继旗下第二家欧莱斯名牌折扣店在高德置地美居中心正式开业后,11月5日,天河城百货进驻白云新城的5号停机坪店正式开业。据悉,其东圃店也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预计最快在下个月开出。而最近,天河城母公司粤海投资与广东天河城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在内地发展大型综合商业项目,这意味着,今后天河城扩张步伐将加快。

  另外,广州王府井也将走出在广州15年来一直坚持的单店形式,在佛山开出首店;广州友谊在世贸打造广州首个男士主题百货店后,也将在今年首次进军佛山地区;华润万家今年则计划新开400多家门店,其中大卖场将达70~80家,高端超市达10家左右,并以广佛区域为重点发展区域。

  广州惠润商业地产管理公司董事长欧小卫表示,因盲目扩张的战略失误而倒在市场竞争中,让本土零售企业从一味注重规模的盲目扩张开始调整为做强区域市场。这一战略在经历了3年多的时间后,在2011年迎来区域扩张的新变化。

    中国力量2:差异化品牌组合寻求突破

  “在这一轮与外资零售巨头的较量中,本土零售企业不再把‘价格战’作为首选因素。”欧小卫指出,如今的商场尤其是区域龙头商场,更愿意以各种增值服务以及品牌资源整合实力与外交抗衡。

  将在今年年底亮相的珠江新城太阳新天地购物中心就高调宣布,已集体签约引进近20家西班牙高端时尚品牌。据悉,Elisa Palomino、DUYOS、Agatha Ruiz de La PRADA等近20家西班牙时装品牌首次进军中国市场,并把广州作为内地市场扩张的首站。而刚刚开业不久的广州太古汇,则云集了Armani、Bally、Bulgari、CHANEL等150多个国际一线品牌,其中逾70个品牌为首次在广州亮相。

  如果说,高端商场品牌调整是迫于竞争压力,那么一些老版商场则是出于主动应对。天河城、正佳广场、中华广场这些老牌商圈加速商场品牌组合调整。其中,天河城撤离合作多年的老主顾万宁,腾出空间引进西班牙服装销售第一大品牌ZARA,并在一楼引进NINEWEST旗舰店。而广州友谊在国庆前完成了对男士馆和综合馆“双子百货”的优化调整,南馆初步形成“男士服饰+高端电器+高端餐饮”的新业态组合格局;北馆主营女士服饰、化妆品、珠宝、家居等商品。丽柏广场经过一年的艰苦谈判后,重新引进世界第三大奢侈品集团PPR旗下Gucci。而正佳除了引入美国玩具零售巨头玩具反斗城、香港小型主题百货NOVO、快时尚H&M外,今年还引进了INDITEX 集团旗下9大品牌。“快时尚和餐饮将是我们今年的调整重点。”正佳广场副总裁李穗生表示,其中餐饮比例将占全业态的18%。

  第一商业网总裁黄华军分析,越来越多新品牌进驻广州,不仅丰富了品牌结构,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对广州的商业而言是件好事。“新品牌的激发搅动也恰恰是广州商业做大做强的标志。”黄华军认为,与几年前第一次扩张浪潮相比,本土商业在这一次扩张潮有新特点。进驻的不再仅是传统百货店、大卖场和购物中心,而变成了复合型购物中心或主题百货业态。他指出,复合型购物中心注重营运模式、品牌组合、业态差异化,再配合特色零售店铺的策略,形成独特的商户组合,保证了购物中心整体鲜明定位。

  中国力量3:多元化业态“组合拳”出击

  随着消费升级带来市场细分,消费结构的发生变化,单一业态的生存方式正在逐步被摒弃。2011年,多业态、多元化开始越来越多地影响到本土零售企业的拓展。

  从广百股份去年底在珠江新城高德置地广场开出“GBF风尚·广百”,到近期独立打造的广百购物中心、广百超市、广百电器,一向作为广百百货配套内容之一的广百超市,也首次以独立门店的形式在肇庆亮相。广百集团董事长荀振英指出,如果未来有合适物业,广百超市、广百电器都会继续独立开店,这意味着,继广百百货、新大新、新一城购物中心后,广百货未来将有6种业态拓展。

  无独有偶,华润万家也一改以往只有大型综超这单一业态在广州拓展的步伐。其首家高端超市Ole’将在7月进驻广州太古汇,而作为Ole’的副牌Blt精品超市,则将在今年年底有望落户太阳新天地购物中心。另外,华润万家首次涉足的太平洋咖啡也在广州开出首店。有业内人士指出,接下来华润集团旗下的连锁式健康与美容零售品牌、连锁酒窖等新业态,将会在华南地区陆续开业。而记者粗略估算,包括便利店、综合超市、高端超市、欢乐颂购物中心、酒窖、咖啡、健与美零售,目前华润万家投入运营的业态内容几乎接近15个。

  “在新进的项目中,大家都喜欢组成多元化业态的‘联合舰队’进行竞争,这是消费升级、市场细分带来的结果。”马瑞光指出,华润万家的多品牌战略出击,是目前新的竞争形势下的缩影。这种多业态协同既是优势也是挑战,如果能处理好多业态协同的问题,就可发挥1+1>2的效应。

  中国力量4:“商业+地产”两条腿走路

  今年不少洋品牌“败走麦城”的最大原因之一,可能是因租赁合同到期续签,部分门店承受不起租金大幅上涨而忍痛关店。近日,Wind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当前乃至未来2~3年,零售业还将迎来门店物业租赁大批到期,续租成本上涨甚至超过100%。

  “在这种情况下,外资零售巨头也想拿地自建商业物业。但迫于国内在拿地、报批等政策的限制,多数外资在华自建物业扩张并不能如愿。”广州市商业经济协会副会长彭强指出,在这场较量中,本土零售企业扳回了一局,因内资企业熟悉当地政策,拿地、报批等程序运作“轻车熟路”。“广州亚运后新开的商业物业,基本是由本土龙头或港资完成,外资品牌进入广州均必须与这些业主合作。”彭强表示,为了顺利拿项目,外资零售商往往采取结盟“本地蛇”的策略迂回行进,本土零售企业在商业项目上也有更多话语权。

  采用“商业+地产”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已成为目前诸多本土企业的共识。实际上,零售商的这股拿地浪潮可追溯自2009年,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众多的国内外零售企业纷纷选择在中国自建物业,涉足商业地产项目,期望能够获得更加稳定的收入。然而,随着经济的全面回暖,水涨船高的租金压力使得今年零售商的这股拿地热情不降反升。

  “我们主要是考虑租约到期后,租金的不可确定性风险才增加自有物业,目的是为保持效益的持续性。”王府井百货副总裁杜宝祥曾表示,今年王府井提高自有物业持有比例将达50%。据悉,今年5月,王府井已斥资逾2亿元购买长沙王府井商业广场,这是继去年12月收购成都王府井后,其在半年内第二次出手购入外埠物业。华润万家也宣布,进军商业地产标志性项目“欢乐颂”后将开大开发力度,计划未来5年内,欢乐颂计划拓展到15~20家。此外,广百股份、茂业百货、天虹商场也都宣布,今年将增加商业物业持有比例。
 

作者:佚名  编辑:1226453809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互联网+:佛山打造中国会展新 探秘武汉地铁商铺 为何频唱“
    热门资讯
    重庆:盘溪蔬菜批发市场本月 超市纷纷离场 大型商业综合体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