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省区市场 | 城市市场 | 区域市场 | 网点规划 | 景气指数 | 知名市场 | 世界商业 | 主题商城 | 商业街 | 商业特色 | 广交会 | 供销社
您当前位置:首页> 区域流通 > 长三角正文
上海经济战略大转型:进退之间看龙头
来源: 2007年11月10日 新华网 发布时间:2007-11-28 点击数:

    新华网长三角频道记者11月10日报道:毫无疑问,城市规模不是龙头的标志,同样毫无疑问,经济总量也不是龙头的标志,那么,怎样才能成为长三角真正的龙头?

    2007年的上海一直在思索着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这个话题关系到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长三角区域经济格局的基本走向。与此同时,一连串强烈的信号,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举措表明,无论是经济布局、经济战略,还是发展思路、发展理念,上海这个中国最大的城市都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转型。

    三个强烈的信号——打造有利于长三角整体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我现在看到的变化是,上海已经不再局限于上海,而是强调大上海。这个大上海是一个长三角的概念,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一体化的概念。”扬州市副市长王荣平说。

    2007年上海市出现的一些新变化令周边城市的党政负责人印象深刻。5月,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会议提出:必须把上海未来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来思考和谋划。

    七月下旬,上海市党政代表团在江浙两地进行为期5天的考察学习。在考察总结会上,市委领导同志强调,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中央推动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积极主动、奋发有为,把服务长三角放在“三个服务”的突出位置。

    八、九两月,上海市委领导同志连续深入长宁、普陀、卢湾区等调查研究,重点考察各类金融市场、现代物流和现代服务业园区,所到之处,几乎无不强调“上海要把现代服务业优势做大特色做强”,“上海要做各类要素大流通大交汇枢纽”,要“做大金融市场,做强金融机构,努力开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局面”,要“抓住国际服务外包加快转移机遇,发展各具特色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这一系列考察、讲话释放出强烈的信号:一是作为‘龙头’的上海已经懂得,放下身段、主动接轨才能实现长三角联动发展、互惠共赢;二是上海将在经济战略上有所调整,不再对产业老大地位孜孜以求。追求的不是人有我优,而是打造特色和有利于长三角整体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教授沈玉芳说。

    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从同质竞争到主动对接

    处于转型期的上海做出的第一个重大努力是试图走出长三角城市同质竞争的怪圈。

    由于发展思路、发展战略相似,长三角各省、市间争夺产业主导权、争抢重点项目的“战争”时有发生。这也令长三角各大城市间的主体产业结构出现了某种程度的雷同迹象。

    长三角不少经济学专家都对几年前在苏浙沪边界爆发的招商大战记忆犹新。为了对抗周边一些地方的低地价招商策略,上海提出在青浦、嘉定、松江的几个工业园区打造“商务盆地”,由于涉及土地总面积为173平方公里,这个举措被称为“173计划”。

    “‘173计划’后来饱受诟病。但当时长三角的情况确实就是那样,各地都想靠招商引资做大GDP,大家抢着上项目,中间出现了不少重复建设的情况。”上海市政府一位政策研究人士这样说。

    这一恶性竞争的势头近来得到了有效遏制。上海市主要领导说,上海要“放下身段,放平心态”,有开放度和包容度,虚心向长三角其他城市学习,在长三角发展中更加注重互惠共赢。如果在一些蝇头小利上斤斤计较,纠缠不休,那是非常短视和狭隘的,更不能以邻为壑,试图独占利益、不容人家分一杯羹,那样最终也会损害自己。

    在此基础上,上海开始着力打造“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这一崭新的城市精神。

    嘉定工业区北区是“173计划”的一个重要区域。记者在日前的采访中发现,一个全新的创新创业园区正在兴起。据嘉定方面介绍,当地的生产性服务业近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服务半径也超出了上海的范围。“地方经济的发展靠的不是优惠政策。我们与周边地区不仅是竞争关系,更多要合作。”嘉定区副区长顾小妹对记者说。

    与此同时,上海开始在交通、运输、物流等多个领域主动出击,寻求对接、服务长三角的机会。近几个月,上海港务局、上海市交通局、社会服务局等单位、部门频频造访苏、浙,商洽合作事宜。而在上海西郊的虹桥地区,正在紧锣密鼓建设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汇集京沪高铁车站、城际轨道交通站、虹桥机场新航站楼,将成为上海连接、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重要交通纽带,为长三角地区旅客前往浦东国际机场换乘国际航班、在虹桥枢纽进行各种交通方式换乘、以及进出上海市区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长三角协作正在进入‘蜜月期’。目前,上海与苏、浙地区进行深度合作的行业已扩至40余个。”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主任陈荣堂对记者说。

    退“二”进“三”——从产业领跑者到服务型引擎

    “上海要成为长三角名副其实的龙头,本市经济势头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它对周边地区的贡献。因此,上海不应该是只关注自身发展的‘自动机’,而应该是对周边区域起到辐射、扩散作用的‘发动机’。”陈荣堂说。

    这种辐射、带动作用在很大程度将体现于上海对长三角的服务之中。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在“在加快服务业发展中推进结构调整,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这是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战略性产业支撑”。随着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和“若干政策意见”等文件密集出台,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氛围空前浓厚。

    “制造产业服务化”是上海经济的一个最新动向。不久前,上汽集团在扬州仪征汽车工业园建立起上海以外的第一个整车基地,专门开展自主品牌轿车建设,而曾占全国汽车制造业半壁江山的上汽安亭基地,将转型为研发中心,专门孵化新能源汽车。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也斥资20亿元,在江苏大丰建立起上海纺织产业园区,形成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现代纺织业生产基地;至于寸土寸金的上海基地,则重点发展以创意产业为主的“头脑纺织”。

    而在现代经济的血脉产业——金融业方面,上海以股票、货币、债券、外汇、商品期货、金融期货、黄金、产权市场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日渐成熟,已经基本确立了国内金融市场中心的地位。浦东陆家嘴地区正在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品牌。不久前,兴业银行在沪筹建信用卡中心获批。至此,商业银行在沪信用卡中心达9家,上海的全国信用卡中心地位初步确立。与此同时,上海也已成为我国中外资金融机构的主要集聚地。目前,总数达730家。其中,各类外资和中外合资金融机构超过360多家。

    此外,上海还规划启动了二十个“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目前,上海西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西郊空港服务区、张江研发服务区、虹桥临空服务区、嘉定汽车服务区、国际钢铁服务区等8个生产性服务区建设已初具规模。

    今年上半年,上海第三产业的增长七年来首度增幅超过第二产业,达到13.1%。“上海正在实现从制造业基地向服务业基地的转型。在这进退之间,可以看到上海的谋略。未来,上海对长三角的引领将是服务型的引领。”沈玉芳说。
 
 

作者:蔡国兆、…  编辑:孤竹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互联网+:佛山打造中国会展新 探秘武汉地铁商铺 为何频唱“
    热门资讯
    重庆:盘溪蔬菜批发市场本月 超市纷纷离场 大型商业综合体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