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头条 | 动态 | 深度报道 | 行业 | 政策 | 会议展览 | 市场招商 | 行情 | 市场开发 | 市场管理 | 融资 | 规划 | 市场数据 | 法规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资讯 > 市场开发正文
三问新消费:“昙花一现”如何破?
来源:2022年03月11日 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22-3-11 点击数:


    当前,国内消费结构正面临迭代、调整和整合的变局,新兴消费大潮涌动,从美妆、服饰到食品饮料,近年来新消费品牌纷纷崛起,发展速度和影响力都远超传统品牌。然而,大部分新消费品牌的生命周期并不长,犹如“昙花一现”。

    新消费品牌如何才能保持持久活力?针对这一问题,多位消费领域的专家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新消费的内核是要通过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为消费者创造更好的体验,但许多新消费品牌存在的共性问题是用概念去透支人们的消费,但是消费者不可能为了一时的热情而持久去消费。新消费品牌亟待回归到产品品质、用户体验和数字化赋能的本质中来。

    一问

    新消费到底“新”在哪?

    “所有消费品都值得重新做一遍”,在这一口号的引领下,很多消费品被重新定义,并由此开启了消费行业变革的浪潮,“新消费”也变成了一个热词。然而,新消费到底“新”在哪?很多人却给不出明确的定义。

    “新消费品牌,最核心的优势在于了解新生代,认识新生代,讨好新生代,靠近新生代,满足新生代,品牌的战略都是基于消费端的核心需求去设计的,这个跟传统品牌的思维模式是不一样的。”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称。

    事实上,从大量商业案例中,可以总结出新消费的三个特点。首先,从最根本的产品层面来说,新消费“新”在聚焦消费者需求和场景的多样化,切入细分领域推出新的产品品类。例如国内最早做咖啡冻干粉的品牌“三顿半”,在现磨咖啡、速溶咖啡和即饮咖啡三大品类中,挖掘消费者的痛点,开辟出一个结合速溶咖啡和现磨咖啡两者优点的新品类:精品速溶咖啡。这让“三顿半”与传统速溶咖啡赛道的领导品牌雀巢形成有效区隔,同时引领了诸多品牌入局。

    其次,从渠道来看,新品牌抓住了新渠道的流量红利,在短短几年内快速崛起。三只松鼠坐上了淘宝电商的快车,元气森林则是新零售中的赢家。新的渠道加快了商品从被发现到产生兴趣、发生购买到评价,分享到复购的整体进程,产品流通速度加快。过去,大商超凭借自身品牌的背书与渠道布局优势,在与进场商品的博弈中始终占据上风,进场费和长账期等行业旧例深受诟病。一般来说,传统大品牌的产品才有机会被摆上货架。因此,新品牌一直被“掐脖子”。

    再次,从品牌调性来看,新消费更注重个性化。美国学者克里斯·安德森提出“长尾理论”,指出传统商业80%的业绩来自20%热门商品的铁律被互联网的崛起所颠覆,只要产品的存储和流通渠道足够宽广,需求不旺的小众产品也可汇聚成与畅销品匹敌的市场。企业的成功不在于产品曲线“头部”优势有多大,而在于“尾巴”能有多长。长尾部分成为了新品牌成长的沃土。比如说,在护肤品赛道中,主要品类均已被欧美日韩大牌占据,新品牌很难有立身之处。而林清轩则开创山茶花润肤油这一品类,率先提出了“以油养肤”的概念,聚焦小众护肤品类润肤油。品牌通过消费者教育,在乳和霜之间增加了油这一个护肤步骤。

    由此可见,新消费的内核是要通过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为消费者创造更好的体验。如果说新消费上半场是流量逻辑,是一场零和游戏,品牌需要攻城略地,在短时间内霸占足够多的市场份额,那新消费下半场,则应该回归存量思维,着力提升复购率,寻找新的增长点。

    二问

    成也营销败也营销?

    对于新消费品牌当前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教授王先庆认为,新消费存在的共性问题是过度炒作,“它们都是用一些概念来透支人们的消费,但是消费者不可能为了一时的热情而持久去消费,而人们的日常消费最终要回归常态。”

    王先庆以新茶饮为例,“无论哪一种茶饮,多少种佐料或者品种,人们喝茶就是喝茶,日常中不可能天天这样喝。”更关键的是,高昂的营销成本最终都会落到消费者身上。这导致了相关支出比普通消费要高。“这是不可能持续的。”王先庆说。

    由于新消费品牌自带互联网基因,擅长线上电商渠道的打通和开拓新型市场营销,相关品牌的崛起确实要归功于流量打法和爆款逻辑。为此,有人总结出一个打造新消费品牌的固定公式:5000篇小红书+2000篇知乎问答+超级头部主播带货。

    事实上,爆款产品和销量神话也一度是新消费品牌的标配。但是随着品牌营销费用水涨船高,大手笔投放广告却没能带来营收的可持续增长,甚至没能逆转持续亏损的局面也频频出现。很多人开始质疑,这样的商业模式真的成立吗?

    据逸仙电商披露的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公司三季度净收入同比增长6%为13.4亿元,净亏损3.6亿元。虽然亏损幅度同比收窄,但营销费用仍居高不下,销售和营销费用为9.1亿元,占收入的67.9%。早在2020年,完美日记的烧钱式打法就暴露出新的问题和隐患,随着购买KOL流量的价格“水涨船高”,当年完美日记亏损高达27亿元。

    不仅是完美日记,大多数新消费品牌抓住了线上新渠道的流量红利,小红书种草、B站做品类科普、抖音做直播带货,微信运营私域……随着社交媒体和抖音的崛起,市场上出现流量红利。一批本土品牌快速吃透了渠道变革带来的流量红利,营销手段被誉为“业内教科书”,但是这样做仅能拉新,复购率却不高,品牌很快便触及增长的天花板。而且类似营销手段门槛不高,后续大量品牌批量复制,当前流量成本与当年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三问

    “长红”密码是什么?

    随着部分新消费品牌发展陷入困境,出现了“新消费入冬”这个提法,对此,王先庆认为“提法不妥当”,他解释说,这仅是不同品牌生命周期差异的表现。

    朱丹蓬也对此持有相似观点。“随着新生代成为消费主力,会有源源不断的新需求出现,并再进一步进阶和细分。消费一定是一个值得长期关注和涌现出更多品牌的好赛道。”朱丹蓬对新消费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七点建议:“第一是提高供应链的完整度;第二是要注重品牌调性;第三是保持品质稳定;第四是要保障食品安全;第五是场景有创新;第六是完善服务体系;第七是客户黏性需加强。”

    从整体来看,新消费品牌目前已经完成了零的突破,但这仅迈出了品牌发展的第一步,如何实现长期发展,才是需要真正思考的问题。从专家访谈中,可以梳理出三个关键点:一是夯实内功,持续优化产品。“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对于品牌来说,口碑的树立需要长此以往对产品高质量的坚持。但不少品牌在扩张过程中跑偏,沉迷于流量带来的红利,爆款一出,所有品牌一哄而上,反而忽略了把控产品品质。过去行业同质化严重和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就出在这里。

    二是围绕用户体验,重视品类深度教育。产品品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品牌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产品品质本身并不等同于用户体验,这种产品与体验的错位常常存在于技术出身的创业公司中。实际上,消费者最终愿意买单的,是产品和品牌给予的综合体验,这也就考验企业的用户体验构造能力。品牌力是企业能够真正实现基业长期的重要通道。企业真正的理想状态就是,用户不仅仅为产品叫好,还会被其品牌价值观和文化吸引。《哈佛商业评论》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客户体验做得好的品牌企业,其营收增长速度大概是普通公司的2.4倍。

    三是以数字化赋能助推供应链重塑。供应链的重要性早已经过实践检验,新消费品牌的产品研发周期更短,研发至上架时间被大大压缩,这实际上是考验其供应链数字化和柔性化能力。

    在业内专家看来,与其说新消费“入冬”,不如看作是行业回归良性发展。这是一个大浪淘沙、去芜存菁的必经过程,企业只有回归到产品品质、用户体验和数字化赋能的本质中去,才能走向“长红”。


作者:黄晓韵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文和友“破圈”:商业模式能 广州市黄埔区商业网点布局与
    热门资讯
    黄埔湾商圈:广州新一代国际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餐饮业影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