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头条 | 动态 | 深度报道 | 行业 | 政策 | 会议展览 | 市场招商 | 行情 | 市场开发 | 市场管理 | 融资 | 规划 | 市场数据 | 法规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资讯 > 深度报道正文
百年一德路求索新生路 转型电商"咸鱼"能否翻生?
来源:2014年9月17日 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4-9-18 点击数:


     人民桥下,沿江西路旁,珠江水奔流。100年前,这里曾是盛极一时的通商口岸,万国商汇,往来如梭。如今,江上往来的是满载游客的珠江夜游船。 
       一德路的海味批发正始于此。明嘉靖年间,朝廷实施海禁政策,废除宁波、泉州两市舶使,对外只保留广州一口通商,广州独揽全国的对外贸易大权;清代,广州设立“十三行”,专门从事对外贸易。通商埠,重货贾,催生了一德路以及广州商贸的发展与繁荣。 
       时至今日,一德路海味的名号已回响百年。作为海味干货集散中心,一德路不仅承载交易功能,更以其市场集聚力为城市带来人流、物流、商流的繁华,其价格辐射能力也远及东南亚地区,成为广州千年商都不可或缺的一张名片。 
       然而,历史辉煌难免与时代发展存在接驳鸿沟。在广州走内涵提升道路的背景下,在新经济、新商业模式的持续冲击下,一德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记者 李细华 摄

       曾经 
       百年专业市场 抹不去的辉煌 
       “一德路的经营模式已经20年没变。如果一个行业在20年中都在无序发展,继续保持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依靠祖宗美名白手起家”。在一德路经营海味的王桂玲将自己的半生浓缩成一句话。 
       老广州人王桂玲与海味很有渊源。解放前,她的婆婆已经在一德路摆卖咸鱼,如今,她的家族有近20余人在一德路经营干货海味,一如一德路不断壮大的商家群。与此形成反差的是海味前辈日渐稀少,年近60岁的王桂玲已成为见证一德路变迁的稀有之人。她说,当年和自己一起白手起家的商家多已出国,或已离世。“从开始坚持到现在的人,掰着手指就能数完。”王桂玲不胜感慨。 
       王桂玲所指的开始,是1988年。当年,一德路刚建起第一个海味综合批发市场,所有在马路边经营的档主,都要转移到市场里入室经营。“在那个年代,这也属于转型升级。”王桂玲说,自己就是在那个时候和丈夫用7000元“打江山”。由于当年个体户生意红火,指标有限,王桂玲好不容易才从亲戚那里“继承”到一个指标。 
       王桂玲的货最初都是从货栈拿回来的。当时,一德路沿街分布着各色国企货栈,它们经销不同种类的咸鱼干货,然后再分销给个体户,相当于全国总经销。“后来,有人发现运货给货栈的车很早就卸货,我们就赶在货栈开门前去抢货,每天5时就起床。因为国企的上班时间很固定,我们私人档主只要早起都能抢到货。”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对于海味干货行业的发展来说也是迎来了新的春天。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小康富裕,贵价海味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走上了饭桌。 
       王桂玲就是从那时起经营日本元贝。周边的商档也多了如鱼翅、燕窝这样的高档产品,商户也开始逐渐多了起来。“1988年一德路大概只有1000多人经商,后来很快就翻倍,到现在已经有1万多户商家了。”王桂玲回忆说,当时生意多得根本做不过来,尤其在中秋、春节前,从档口走到商场门口足足要花10分钟,而平日这仅是2分钟的路程。 
       从那时起,王桂玲和一德路开始走进改革开放时期专业市场的“黄金时代”。一德路的海味干货被发往全国各个城市,至今,其市场价格甚至影响到东南亚市场鱼翅、鲍鱼、海参等高档海鲜品的价格。 
       但“黄金时代”或将终结。随着其他地方信息交换的便捷与透明、交通路网的通达覆盖,一德路的海味集散功能越发黯淡。王桂玲发现,近几年不少客人已经换到原产地拿货。一德路凭借港口运输货物的优势消失殆尽,一德路的辉煌似乎属于祖宗与昨日。 
       “一德路的经营模式已经20年没变。如果一个行业在20年中都在无序发展,继续保持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从事海味食品经营的越秀食品商会副会长李志辉坦言,继续这样发展下去面临压力。 
       风波 
       一场假鱼翅“风波” 折射市场生存危机 
       “当一个市场开始鱼目混珠,卖假货的利润更高,老实做生意的反而赚得很少,整个市场氛围就会产生变化。” 
       一德路近十几年来面临的最大一场风波,在2013年来袭。 
       2013年,媒体曝光有饭店用合成鱼翅制售鱼翅羹欺骗消费者,在针对鱼翅产销市场的专项检查行动中,工商部门发现不少鱼翅竟来自一德路。随着假鱼翅事件进一步发酵,当时一德路批发市场所有销售鱼翅的档口关门整顿,售卖其他海味的档口也有半数被牵连停业。 
       “当一个市场开始鱼目混珠,卖假货的利润更高,老实做生意的反而赚得很少,整个市场氛围就会产生变化。”一位资深行家感慨,这或许是一德路近30年来遭遇的最大危机。 
       在多家市场档主看来,无序的市场竞争破坏了百年来以诚信立本的传统商道,以至于假鱼翅事件的阴影至今在一德海味批发市场里挥之不去。 
       然而,富有经验的一德路市场老档主更藏深虑。在假鱼翅事件席卷而来的市场风波背后,市场区域优势的弱化,以及来自市场同行业的激烈竞争、高端消费市场的疲软,更带来一德路海味干货市场深层次的生存危机。 
       作为全国海味的集散地,一德路称得上是行业老大,论资历谈规模,国内都没有任何一个专业批发市场可以与其媲美。即使是近几年周边深圳、佛山跃跃欲试,也未能撼动一德路的江湖地位。但与境外市场环境相比则不然。 
       “10年前,个人出境旅行开始更加方便,客户就有了更多的消费市场选择。”据广州市海味干果行业商会副会长湛吼华了解,不少客商在对比货品质量、价格及运输成本后,纷纷选择直接到境外市场拿货。 
       一德路市场面临的生存危机不止于此。在各路市场分食海味干货批发市场蛋糕的激烈竞争之下,国内高端消费的疲软正让一德海味市场饱受“内忧”。从2012年开始,国内高端餐饮消费逐渐疲软,让供应链源头的一德海味市场销售更清淡。 
       “生意史无前例地清淡,昨天的营业额才1000多元。”在一德路338号的德迎海味行,被誉为老行尊的岑继铭不断使用“史无前例”这个词语。与去年相比,德迎海味行的生意额少了近三成,高档海味的滞销连带影响了其他产品的出售。而在一德路海中宝海味干货批发市场,不少在打牌消遣的档主更有弃业打算。“去年的生意已经很差了,今年更差,少了超过一半。再这样下去,我们都准备回老家了。” 
       未来 
       转型电商求新路 “咸鱼”能否翻生? 
       当老一代的海味档主在生存危机里顾虑重重,新一代的档主却在寻找新路。今年9月初,集合了近百个一德路海味档主的一德批发网正式上线,希望为海味转型拓疆探路。 
       在一德路新一代档主的构想中,今后一德路采购的图景或许是这样:采购商若看中某个品种的海味样板,只需要在店铺里的电视、iPad或电脑上下单,或扫一下产品的二维码,城郊的物流仓库将立即根据其下单的数量发往目的地。海味档口不再货物成堆,而是只放样板仅供展示。 
       一德批发网站负责人李志辉也是越秀食品商会副会长,他对网站充满信心。“一德批发网意在通过‘电子商务+实体店铺+政府监督’的新型O2O模式为商圈带来飞跃性发展。”他说,考虑到商户的平均年龄在43岁左右,一德批发网将提供拍照、修图、上传和开店等一条龙服务,商户只需敲定价格安排发货。李志辉介绍,未来的一德路专业市场,买卖双方在网络“形象店”中挑选商品、议价,并随时在网上下单从仓库出货。 
       但“老行尊”王桂玲对网络销售并不感冒,“我并不打算把产品放在网上,可能因为我思想比较传统保守。”她认为海味是传统的食品,目标客户都是40岁以上的人群,他们不懂电脑,只相信现场挑选。 
       “这个行业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很多人不愿意改。电子商务的到来,正好让行业更快地破立,更迅速地改变固有的批发交易模式。”李志辉认为,一德批发网的设立目标,就是要凝聚一帮渴望改变的人。“领导者既然不主动改革,那就由挑战者来挑起改革重任,有一天,挑战者最终会成为领导者。” 
       电商并非唯一的改革工具。虽然李志辉一直专注研究电商业务,但他认为电子商务并不代表一切。“转型升级往往被贴上电子商务的标签,是因为其投入成本低,覆盖范围广,可操作性更强。”在他看来,海味批发市场转型还有很多方式,例如可以把个体转为企业,在供应及营销推广上多加发力,也可以进行深加工,在售后服务上下功夫。 
       湛吼华正准备做这样的尝试。受香港安记海味为顾客提供如浸泡等贴心加工服务的启发,他决定明年也在自己档口尝试“保姆式”服务。他认为,既然海味属于深加工产业,在销售过程中也需要为顾客提供深加工服务,“高高在上的销售模式即使不被时代抛弃,也会被顾客抛弃”。 
       “这是朝阳行业。”湛吼华特地让在美国读书的儿子回来继承这一行。他的同行王桂玲也把档口经营全权交给儿子,不过这更多来自她对海味的感情。“海味经营很难保证代代传承,所以我更希望能建一个海味博物馆,毕竟对这一行有感情。” 
       ▶观察 
       以市场理念 推进专业市场进与退 
       早在2008年,一德路就被列入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名单,如今8年已过,一德路的转型升级依然停留在规划蓝图上。 
       一座百年老市场的转型究竟有多难?曾多次参与一德路改造升级大讨论和实地调研的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认为,一德路转型面临两难:若是搬走,整体市场面临断裂危机,商气人气难以为继;若是就地升级,当中所产生的费用又得由商户来买单,商户自然也是百般不情愿。 
       一德路海味干货专业市场面临的尴尬,也是广州老城区专业市场面临的共性问题。 
       在广州中心城区内,密集分布了300多座专业市场。近年来,广州各方正努力促成老城区专业市场升级改造搬迁,但难有明显成效,甚至出现部分专业市场档户搬迁后回流的现象。 
       在专业市场的进、退反复博弈之间,不妨多思考一下专业市场之于广州的意义。 
       对于城市升级而言,专业市场占地多、产值低、赋税少,带来沉重的城市管理负担,其让位于高附加值产业是优胜劣汰的必然选择;但专业市场税收贡献虽少,却打通了批发零售、物流、金融、酒店等诸多产业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专业市场为这座城市带来了货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高度聚集,是支撑广州“千年商都”影响力的核心要义之一。 
       从这个角度来看,专业市场的生与死、进与退、转型与升级,一定程度上都将对广州的经济活力产生影响。因此,对于专业市场的转型,应该以开放的思维和市场的理念来把握好推进市场进退的分寸。 
       一德路海味干货批发市场营商历史悠久,因具有靠近珠江口岸的地利优势,一德路成为了咸鱼干货的集散地。延续至今日,一德路的海味干货已有百年历史,是广州历时最久、最具规模的专业市场之一。如果要在转型升级中硬生生地把海味市场从一德路上剥离,等于抽断了市场的经脉。 
       因此,一德海味的转型升级,需要处理好专业市场生命力、价值与现实的矛盾,也需要兼顾考虑如何既保留市场活力,又为城市升级腾出空间。 
       “一德路这么多年积累‘人气’和‘商气’,政府应通过做好服务和管理来引导一德路的升级,而不能在转型升级中冲淡专业市场的商业气氛。” 
       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院长王先庆认为,一个市场的形成并不容易,要实现转型升级,非政府一个命令、规划就可以实现。但能否真正推动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却也取决于政府的力度、方式与时机。在他看来,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将对广州城市经济发展产生两种结果:如果路径正确,城市将更有活力;倘若转型失误,广州将因此失去一定的竞争优势。 
       转型升级难免有阵痛,而阵痛恰好是检验和恢复经济机能的极好时机。一德路转型所面临的阵痛,有交易模式落后的固守,也有市场竞争的多重冲击影响,其假鱼翅风波还凸显了市场诚信、食品监管等方面的缺位。面对诸多沉疴,一德路专业市场唯有刮骨疗伤,转型升级才有生机。 
       陶达嫔 黄玉瑜

       对话行业者 
       市海味干果行业商会副会长湛吼华 
       新消费观有助行业理性回归 
       南方日报:能否谈谈您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德路海味干货市场景象? 
       湛吼华:一德路海味市场最初并不庞大。上世纪80年代初路边摆摊时代,一德路海味从业者还不到1000人。1985年左右,档口的增多带来管理治安难题,于是就有了1988年的入室经营。 
       可是很多档主并不习惯入室经营。因为在路边摆摊的时候,客源更容易集聚,也可以随时风干货物,做起生意来比较方便。但从另一角度看,入室经营可以保证“三现”交易的安全,这是一德路海味发展历程上的大改变。 
       从那时候起,一德路海味市场人气越来越旺,从1个综合批发市场增加到现在9个综合批发市场。海味行业兴旺要归因于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也离不开我国渔业的迅速发展。一个行业的发展永远离不开国家发展的大背景。 
       南方日报:在您看来,传统海味干货市场的转型升级之路应该怎么走? 
       湛吼华:一直以来,海味经营依然停留在“三现”交易模式上,这并不符合时代和消费者的需求。唯有改变才会有发展的机会。如今电商越来越发达,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这个营销工具。一些商家认为海味不适合“触电”,是因为他们缺乏经营和销售链条,而并不能说明电子商务的可操作性。 
       与其他产品不同,海味需要经过深加工才能食用。正是这个特性为商家的发展留出后路,我们不妨做消费者的“保姆”,为顾客提供如“浸泡扣发”等一条龙售后服务,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 
       南方日报:市场环境变化之下,一德路海味干货市场的竞争优势有哪些? 
       湛吼华:信息的通达的确稀释了一德路的市场份额,不少客人已经选择直接到货源地拿货。但出处不如聚处,无论从销售渠道或品牌效应来说,货源产地都无法与一德路媲美。有句行话是这样说的:“10年才能出买手”。因此,有时间沉淀的一德海味很难被取代。
       假鱼翅事件影响了一德路名声,其实,鱼龙混杂、诚信失守也是不少专业市场面临的共同问题。我相信随着法律法规及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这些难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在我看来,新的消费观并非海味市场的一把刺刀,反倒有助于海味行业产品路线的架构组合得到理性回归。不走高端产品的时候,走平民化路线一样有市场。当一种消费从金字塔的顶端开始崩塌转移时,需求量将会呈数量级增长,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市场机会,很值得行家们去摸索把握。 

 

作者:黄玉瑜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互联网+”时代仍靠“三现” 浙江省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发展
    热门资讯
    十万外国人广州“淘金” 国际 长沙市专业市场布局规划(20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