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头条 | 动态 | 深度报道 | 行业 | 政策 | 会议展览 | 市场招商 | 行情 | 市场开发 | 市场管理 | 融资 | 规划 | 市场数据 | 法规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资讯 > 资讯头条正文
疫情之下 如何应对消费“寒冬”
来源:2020年2月6日 国际商报 发布时间:2020-2-6 点击数:


    每年的春节假期通常是消费高峰期,今年的春节却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让消费市场迎来“寒冬”。无论对实体零售业还是电商行业来说,这都是一场考验。如何应对消费“寒冬”?民生行业如何在政策扶持下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季,看到明媚的春天?后续消费趋势如何?国际商报邀请权威专家为您“支招儿”。

    专家圆桌

    赵萍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

    洪涛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现代经济管理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

    赖阳 北京京商流通战略研究院院长

(排名不分先后)

Q1

    不言而喻,疫情的发生让实体零售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一部分消费受到了抑制。在您看来,下一步实体零售业应怎样应对消费“寒冬”?

    赵萍:实体零售业应该从三个方面应对消费“寒冬”。

    第一,要加强供应链管理,保障市场供应。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大幅度减少外出就餐次数,但对粮油、生鲜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让实体店再次出现了排队现象,这表明消费者对超市、菜市场等实体业态的刚需仍然非常旺盛。因此,实体零售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要抓住消费者回归实体店购物这一重大商机,通过保障市场供应提供更丰富的商品、更便利的服务等,从而使疫情过去之后,消费者还能够愿意到实体店购物,使超市、菜市场等实体业态迎来新的增长期。

    第二,要创新服务,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从而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在疫情防控期间,很多菜店、便利店通过送菜上门等服务很好地抓住了消费需求的变化,提升了消费体验,扩大了商圈服务半径。

    第三,疫情的发生使很多日用生活品的需求量迅猛增长,特别是对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产品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对于实体零售企业来说,要尽快补充消毒、防护产品,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与此同时,这也是企业销售的一个新增长点。

    洪涛:疫情的到来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甚至有人说“将使中国经济倒退20年”,但这不符合实际。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许多集聚性活动取消,给春节假日消费带来不小的影响,但是14亿人的基本消费需求仍然存在,这个基本的经济面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如201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16万亿元,增长8%,城镇消费增速连续8年高于乡村。网络消费依然十分活跃,2019年网络交易额达到106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5239亿元,增长19.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7%。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用类商品分别增长30.9%、15.4%和19.8%。

    但疫情也确实带来一系列问题,不仅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关闭、广州花市提前关闭等,许多零售企业短期内消费急剧下降难以为继,供给渠道和方式也受到限制和有所变化。因此,零售业也要随之发生改变。近年来,零售业创新发展促使“物流配送快递功能前置”,疫情防控期间,新零售提供了许多新业态供给,网上交易、社区体验店、便利店、无人店、前置仓,以及不接触配送等为满足特殊时期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提供了许多新的方式。

    零售业态的创新从未停止,许多零售业态延续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正是零售业“以变化迎接变化”的创新使其得以持续数千年,仍然能够延续下去。

    赖阳:实体零售业中的消费者逛街更追求一种时尚的、沉浸体验式的、情景式的、艺术化场景的商业氛围。因此,对实体零售企业来说,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加紧做好转型创新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在疫情过后用更多的创新和创意迎接消费者的回归。

Q2

    对电商行业来说,这个对实体零售业来说有点儿“冷”的冬季对电商行业影响大吗?疫情过后电商行业是否孕育着更大的机遇?

    赵萍:首先,在疫情防控期间,网店开门营业时间比往年有所推迟,甚至有很多网店现在仍处于休息状态,仓库仍不能正常发货,成交额受到了抑制。

    其次,物流保障程度有所下降。因为物流行业有很多外地进城务工人员,目前还没有全部回到工作岗位,而且当前物流公司的岗位招聘受疫情影响也比较大。物流业是电子商务发展最为依赖的一个生态环节,而目前来说物流保障能力还无法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这也直接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最后,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拜亲访友所需要的节日礼品、外卖等相关需求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给电商行业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疫情过后,电商行业孕育着两个重大的机遇:

    第一,在疫情防控期间,为了减少直接接触,很多人仍通过网络购买生活必需品,网购习惯进一步强化,而像天猫、京东、美团推出的无接触配送方式又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于网购的信心,对于那些没有网购习惯的消费者也会产生一定的吸引力。从这个角度来说,网购习惯的强化对于疫情之后进一步促进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会产生极大的利好。

    第二,在疫情防控期间,很多人会通过微信、微博、今日头条、抖音等社交媒体了解疫情的走向,并且对相关的社交网络更加熟悉,形成了相关的新的消费习惯。
 
    因此,这意味着未来电商加社交的模式会更加重要。对于很多电商平台来说,要进一步强化社交、直播等相关功能,从而使电商未来的发展能够抓住网络社交快速增长的机遇期。

    洪涛:疫情不仅对实体零售业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对电商行业来说也意味着挑战和机遇并存。当前对电商影响较大的是产地仓的配货、长距离的物流、前置仓新型业态的功能发挥,以及新业态的用工短缺等问题。对于新业态来讲,城乡居民“蜗居在家”给网上购物、网上买菜、网上餐饮、网上约车等网上生活服务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特别是一些智能店、体验店、前置仓等正在发挥着较大的作用。这几年零售领域配货快递功能前移,使电商和零售逐渐融为一个整体。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许多新业态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联产品、联设施、联标准、联数据、联市场的农商互联模式的涌现,到店自提、到店+到家等模式逐渐出现,各种网上购物、买菜,甚至生活服务都可以在网上完成,特别是众多零售网点物流配送前置化,这种“前移”可以解决我们购物及其送货便利性的问题。

    如盒马鲜生7个生鲜新业态,京东云店、7Fresh等新零售店,拼多多及其多多果园,苏宁易购的苏宁小店、苏宁云店等,这些业态直接缓解了实体购物交易导致的人员大量集聚问题,减少了环节。如果疫情发生在十多年前,我们需要派出大量的人员到各家各户去送货,现在除了派人员送货,还可以充分发挥各类智慧批发市场、智慧菜市场、体验店、便利店的作用,通过无人店、无人餐厅、无人货柜等完成网点的销售工作。

    由此可见,新的高效安全、健康绿色、智能开放的生鲜农产品生态链、生态圈正加快形成。

    赖阳:在国外,很多企业都在研究全流程无人参与的现代物流技术,比如亚马逊和沃尔玛都试图通过“空中仓库+无人机”的方式,将地面物流服务延伸到空中,即将货品装入飞艇,飞艇飞到配送区域上空之后再由无人机发送货品,实现全程自动化。

    此次疫情发生后,我们电商的短板也逐渐显露。虽然电商的流通从表面上看简化了很多传统的流程,直接送货到家,但在实际运营中很多环节还是人员密集型的业态,比如整个供应链运营体系中虽然很多采用了智能仓、智能物流系统,但很多链条还是需要人员参与的,特别是到小区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因此,在电商发展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检视哪些环节可以不需要人员参与,完全采用自动化技术,比如将来智能工厂通过自动制造生产的产品,通过自动物流进入相应的智能仓库,由自动分解系统自动配送发货,再由无人机配货等,这种研发的需求愈发强烈了,在这方面很多电商企业可能会有更多的探索和创新。未来,在整个电商流程中,传统人员的需求比例会进一步降低,在应对此类突发事件时,企业会有更好的应对能力。

Q3

    从政策层面来说,面对疫情发生这一突发事件,应如何支持零售业发展?

    赵萍:我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大力发展物流业,为实体零售业和电子商务企业建立更加良好的产业生态,使零售企业的供应链能够更有保障;

    第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当前零售企业面临巨大的困难,国家财政政策应该针对企业的具体困难,通过租金补贴、物业费补贴等方式减轻企业负担;

    第三,由于零售企业通常是轻资产企业,一般没有可供抵押的物业,因此应针对零售企业发展专项贷款,特别是对部分供应链管理能力比较强、销售规模能够保持持续回升的企业,应通过专项贷款的方式进行救急,使那些自身有活力、未来增长潜力大的企业能够顺利渡过难关;

    第四,由于零售行业绝大部分企业是中小企业,而今年零售企业面临的困难要远高于往年,因此,国家应从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中给予零售企业更大的支持力度。

    洪涛:面对这次疫情,一方面,政府应采取减费、减税、减租、降息、续贷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各类社区商业税收的减免,绿色通道的开通,产地仓集聚、物流配送、前置仓、快递等方面税收的减免等;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场租费的减免,当然政府减免与市场减免应因地而宜,避免产生矛盾;政府可通过销售蔬菜、肉禽蛋奶等应急性储备减少企业的损失;同时,政府应加强市场管理,如制订特定商品的政府最高限价、政府最低保护价的范围等,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鼓励批发市场、零售企业、物流配送企业、供应链金融企业等创新业态模式,探索基地+产地仓+批发+物配+新业态+前置仓的生态链、生态圈,促进传统零售业向新零售业的转型升级。要加快零售业的理念创新、业态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从长期来说,加快零售业的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赖阳:可以说这次疫情对商业的冲击很大。当前很多传统商业处于停业状态,虽然有部分业主方提出减免部分租金,但企业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成本负担,如员工工资成本、租金成本等。而一些在一线运营的企业运营成本大幅提升,特别是支持民生的行业,返乡员工不能回岗、在岗员工工作量成倍增加,企业人力成本大幅提高;交通受限、运输不畅,物流成本亦大幅增加。而这些承担着保障民众基本生活需求品持续供给的零售企业,其商品价格也不可能过度提高。因此,要帮助他们度过“寒冬”,更需要政府给予其一些经济方面的政策支持,比如对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坚持服务的企业给予一些财政上的支持。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可以考虑是不是能够给予一些税收和费用的减免使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特别是在金融方面是不是可以有力度更大、更实际的一些支持。

Q4

    对部分企业来说这个“寒冬”可能是致命性的,但疫情过后,是否也有一些新消费趋势蓄势待发,或会出现一些新的商业模式创新,您对之后的消费趋势有怎样的预判?

    赵萍:这次疫情会使消费结构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变化是人们的公共卫生意识明显提高。由于疫情突发,全国的公共卫生用品供应非常紧张,市场上一“罩”难求的问题比较突出,像酒精、消毒液等产品也有断档的情况出现。这次疫情增加了人们对于公共卫生方面的需求,因此,疫情过后人们对公共卫生产品的需求将会远高于疫情发生之前,涉及公共卫生产品的消费会成为未来新的增长点。

    第二个变化是餐饮行业将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首先,虽然在疫情防控期间餐饮行业消费受到的影响比较大,但是人们在家宅久了对外出就餐的需求反而会更加强烈,疫情一旦结束,餐饮方面的消费需求会呈现报复式反弹。因此,预计在疫情结束后两个月左右餐饮消费会出现一个小高峰,此后会转入正常增长阶段。其次,疫情使人们的卫生意识明显提高,因此,在疫情结束后,餐饮行业也将进入洗牌阶段,那些更注重食品质量安全、卫生条件更好的餐饮企业将在消费中脱颖而出。

    第三个变化是未来服务消费的恢复时间相对来说会比较短。服务消费有一个典型的特点,一旦服务的生产恢复,那么服务消费就会进一步得到实现,特别是涉及旅游、餐饮等方面的服务消费恢复的速度将会更快。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支出占比高达45.9%。非典(SARS)过后大约用了半年时间消费才走入正轨,但是由于当前我国的消费结构已经呈现出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双轮驱动的格局,因此,在双轮驱动的格局下,服务消费的快速发展就意味着疫情结束之后,我国消费会快速进入正常的增长通道。

    洪涛:从消费趋势而言,2003年SARS的实践证明,疫情不会影响中国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只会短期内影响消费规模的变化;从长期来说,疫情也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和消费的大趋势。因此,短期性的应急措施与长期的政策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不变性,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进程不会改变,这也是2020年基本的主题和主调。总之,我不认同“零售业的寒冬已到来”和“疫情会使中国经济倒退20年”的说法。

    赖阳:消费者在当前这种特殊的状况下,除了购买生活必需品外,不会出来逛街消费。因此,虽然现在消费暂时受到抑制,但在疫情彻底缓解之后,我相信消费会有一个补偿性的爆发。大规模的购物、逛街、餐饮、娱乐、文化等消费届时会迎来爆发式增长,所以说消费会迎来一个新的高潮。


作者:王旭光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新著《新物流:新零售 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
    热门资讯
    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 第二届华南现代物流学术年会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