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头条 | 动态 | 深度报道 | 行业 | 政策 | 会议展览 | 市场招商 | 行情 | 市场开发 | 市场管理 | 融资 | 规划 | 市场数据 | 法规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资讯 > 资讯头条正文
城市扩张、产业转型、技术变革三重门: 电商时代广州1260家专业市场路在何方?
来源:2019年01月26日 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9-1-26 点击数:


编者按

    人们或许听说过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大红门批发市场搬迁,但对于占全国专业批发市场数量1/7的广州来说,1260个专业市场的搬迁或关闭并未引发多大关注。

    这些批发市场的搬迁逻辑大致相同,都是由于城市发展、产业变迁,原先的市场商贸功能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难再掩饰其引起的脏乱差堵等负面作用。此外,随着技术革命下电商的兴起,传统的市场客户大量流失,转型之路又多崎岖,其生命周期临近终点。

    为何同样是批发市场的搬迁,广州不如北京那样引人注目?因为二者背后的整治逻辑不同,与北京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式搬迁不同,广州虽然也在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但专业市场的转型与退出大多遵循市场的规律,而这或许对诸多面临同样难题的城市来说,不失为一条有借鉴意义的道路。

 

    每到周末上午,康伯会像往常一样出门吃个早茶。不远的街头转角处,还未见水产市场他总能先闻到鱼腥,再靠近一点还能辨清卸货工人胶鞋擦地的声音。

    这个被称作全国最大水产交易市场的地方,凭借600多档海鲜、24小时营业、365天全年无休创造了年交易额70亿元的历史,一度造成“全国水产看广州,广州水产看黄沙”。

    毫不夸张地说,就算闭上眼睛,20年如一日的习惯,康伯单靠鼻子加耳朵就能完成水产市场前的路。他从没想过有一天,黄沙水产市场要搬离。

    但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2019年1月3日,广州市国规委与商务局联合公布了《广州市“菜篮子”产品批发市场布局专项规划(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底前,广州将有16个不符合规划、对城市交通有较大影响的批发市场关闭或搬迁。黄沙水产市场在列。

    实际上,黄沙水产市场曾在25年间3次传言要搬迁,加快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言论也不绝于耳。随改革开放大潮兴起的专业市场,无不历经数次考验,从“登堂入室”开启先河、创造批发市场奇迹,到“脏散乱差”整治、异地转型升级。如今,广州已有1260个专业市场,接近全国专业市场总量的七分之一,仅亿元以上年成交额的就超过150家。

    时势造“白马”

    1986年,49岁的金朱连从部队转业。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竟是自己“孵”出了全国第一个专业市场——白马服装批发市场这只金蛋。

    直到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他才觉得专业市场诞生于广州,似乎合情合理。

    专业市场本质上仍是“商贸流通”之道,回溯历史,广州最早在秦汉时期就已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两千余年间从未闭关,骨子里渗透着商贸基因。

    改革开放之初,一句“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的呼唤,吸引了数百万人南下广东淘金,这些淘金者首站就是广州火车站。一项数据统计,1986年的珠三角外来人口为185万;到了1990年代初,这个数字已经接近400万人。

    大爆炸式激增的人流量,将广州开发的热情迅速激发出来。广州火车站对面的白马山,1989年还是杂草丛生、菜地一片,1991年就已经建成了一栋6层的白马商厦。

    不过,当时所有人都没想好这栋楼要拿来做什么。最初,有人提议效仿广州百货大厦做综合型大商场,也有人建议做土特产专营市场,但这些方案都被一一否决,白马商厦的未来也一直悬而未决。

    1992年3月,55岁即将退休的金朱连临危受命,出任新批准成立的白马商业服务公司第一任经理。

    上任伊始,金朱连直奔广百百货老总处取经,毕竟开业才一年的广州百货大厦生意非常火爆。后者建议他经营一个批发市场,“这几年从港澳迁移来广州的厂商那么多,我们又靠近香港、澳门、台湾,全国的人都下广州买货,批发市场一定可以。”

    金朱连听后,当天下午就直奔西湖路、高第街。这里曾是当时全国首屈一指的时尚前沿阵地,港货经这里的商贩分散到全国各地。上世纪80年代甚至流传一句话,“没到过西湖路,等于没到过广州。”

    西湖路起初也只有两三百个摊位,后来从“一”字形到“7”字形再到“十”字形一路延伸至教育路,高峰时期有1000多档,规模庞大。

    金朱连痴痴地看着西湖路拥挤不堪的人流,水泄不通、货如轮转,就像能看到白马批发市场开业后繁忙景象一样,站了整整一个下午。

    1992年,白马服装城批发市场成立,成为广州火车站周边的最大商圈。经营范围曾扩张至皮革、鞋业、美容、汽配、茶叶、酒店用品和文具等领域,但一直以服装为主。
 
    在现任白马服务中心总物业经理陈宝洪看来,白马似乎撞上了历史的大运。1992年正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南巡过后,港澳台资本加速涌入,尤其是“三来一补”的服装业迅速发展起来。

    集交通、人流、产业基础于一身的白马服装批发市场,2013年的年交易额已超过100亿元,产品远销美国、俄罗斯、中东、西欧、东南亚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行业公认的南派服装策源地。

    陈宝洪一直认为,白马的成功是偶然中带有必然,即便没有白马,广州也会有黑马出现,是时势造就了“白马”。

    “迁”字诀失灵

    无独有偶,差不多是白马成立的同一时期,沙河服装批发市场也横空出世。
 
    从花6元钱买一条牛仔裤开始,刘建华就开始关注沙河易市(后发展为沙河服装批发市场)。彼时,沙河还处在马路经济时代,一块布做摊位,一天交易不超过100元。

    30年过去,已成为天河区沙河街党工委书记的刘建华,对于沙河服装批发市场如数家珍:东起广州大道中、西至先烈东路、北到濂泉路,在沙河街道一公里范围内分布着大大小小近20个服装批发城。

    “沙河最鼎盛时,商铺数量激增至2万多个,年交易额高达300多亿元,20多万人依托此地为生。”刘建华说。

    然而,沙河当地人只要提及服装批发市场,就会不自觉面露难色。周朗便是其中之一,他在小学六年级过生日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全家早日搬出沙河”。

    沙河的早晨,一定会被卸货的工人吵醒,傍晚喧嚣声也一定会持续到深夜,即便是周末外出,也会被活生生堵在家门口。

    不单是沙河服装批发市场,实际上广州大多数专业市场都弊病缠身久矣。广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吴继研对广州专业市场调研后发现,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如今的专业市场大多集中在人口稠密的老城区,邻街占道、物流混乱、难扩规模等,都成了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障碍。

    更有甚者,因设备老化造成的消防隐患,已令部分专业市场成为隐匿在市中心的不定时“炸弹”。武汉汉正街批发市场2009年2月份的一场大火,将1000平方米的仓库和铺面化为灰烬,数千万资产转眼间灰飞烟灭。

    不知是否是巧合,汉正街大火与不少城市提出“迁”字诀方案的时间点相吻合。

    刘建华透露,10年前有关部门确实针对专业市场外迁进行了调研,沙河服装批发市场也与白云区的开发商建立了合作。

    彼时恰逢沙河服装批发市场租金上涨,不少商户开始密集考察白云区市场,更多的商户持观望态度,因此这场针对服装批发市场外迁的试验被寄予厚望。

    “迁”字诀是否有效?至少在沙河经营过档口的刘明体会深刻。2009年,他承租的档口租金上涨10%,因此跟随几位潮汕同乡转战白云区买下两个新档口,然而不到半年时间却铩羽而归。

    刘明至今仍搞不明白,“同样的客户、同样的服务,甚至商场承诺首批进驻商户享受更有性价比的运输,为何还会赔钱?”

    专业市场为何一搬迁就失灵?刘建华逐渐琢磨出一些道理:专业市场的发展靠的是集聚效应,一旦离开原本的土壤就很容易出现水土不服。

    “市场搬迁,意味着背后的人流、车流、货流都要随之改变。新区域短时间内往往很难形成集聚效应,商业氛围一旦被破坏,新市场更难形成气候。”在刘建华看来,广州之所以成为商贸之都,靠的就是上千年积累。

    不倒布匹市场的产业根基

    集聚效应的魔力究竟有多大?或许从一块布料的奇幻之旅就足以说明。

远在北京的李艳购买的一件晚礼服,极有可能来自千里之外的“晚礼服之城”潮州,这件晚礼服的布料最有可能采购自潮州数百里外的中大布匹市场。

    实际上,从布料到成衣再到销售,每一个环节背后都有来自广州专业市场的支撑。而在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所所长王先庆看来,这种支撑要归功于珠三角建立起的服装工业。

    如王先庆所言,在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的工业化最早起步于纺织服装工业。凭借“三来一补,前店后厂”模式,以东莞、顺德、南海、中山为代表的“四小虎”获得了港澳的服装订单。

    订单量激增,问题也随之而来。珠三角近3万家服装工厂的原辅材料从哪些来?在哪里集散?

    “当时,珠三角的布匹原料需要到湖南甚至北方采购,这对任何一家工厂都是额外的成本压力。”王先庆分析,中大布匹市场在彼时崛起是一种必然。

    作为经济学者,王先庆长期观察并跟踪中大布匹市场的发展。“中大布匹市场既解决了珠三角服装企业之困,又迅速壮大了自己,称得上广州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奇迹。”

    几百个原本在海印桥桥底摆摊卖毛线的商贩,自发前往中山大学南门对面,在完全没有任何政府扶持和资本投入的情况下,居然在20年内发展成总面积超1000万平方米的超级市场集群。

    不止于此,王先庆还发现另外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末发育成长之初开始,中大布匹市场就一直被整治和压抑,但它却顽强地生长着,并逐渐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辅料市场。

    究其根本,是市场规律的作用。整个广东近30个服装专业镇、上万亿服装产值、几百万服装工业从业人员,催生出强大的市场需求,而中大布匹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最终也是靠市场用脚投票的结果。

    “事实证明,珠三角服装工业发展至今早已离不开中大布匹市场。它已经成为珠三角纺织服装工厂的供应链枢纽,80%以上的服装工厂都与它有着密切的产业联系。”王先庆解释道。

    专业市场转型触“网”

    在吴继研看来,即便是拥有珠三角服装工厂80%以上客户的中大布匹市场,转型升级的压力也如影随形。

    从调研情况看,电商平台压力与空间布局不合理成为当前专业市场最棘手的问题,“一个涉及生存、一个涉及发展”。

    华春明对此也颇为认同,入行20年,他第一次感受到了“骑虎难下”。过去凭借老客户,华春明的档口得到了不少稳定订单,但2018年以来形势扭转,不少老客户转行,订单量相比同期下降了40%。

    华春明现在开始学着利用朋友圈和小程序开拓新客户,每天乐此不疲地晒出店里布匹的花样和到货、销售的情况,只要通过自己的小程序就可以一键下单。

    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互联网的冲击令华春明显得有些措手不及,他报了一个社交电商课程。“以前靠老客户,现在要靠新渠道。时代一直在变,自己不跟上就要被淘汰。”

    吴继研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业市场内类似华春明这样老客户流失严重、新客户开拓困难的商户不在少数,很多规模小、档次低的商户迫于经营压力转行,或搬迁至成本更低的郊区甚至外地发展。

    白马市场颇有先见之明,早在2008年就尝试成立网站、走电商化道路。但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普及,老客户来的频率还是变少了,甚至只有在每年集中上新时才会赶来现场。

    陈宝洪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之所以效果不明显,是因为白马彼时生意还不错,进行电商化转型的决心不太够。

    “今年,电商平台作为新渠道的成绩已经非常明显,白马接下来会真正开始遵循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转型逻辑,利用好互联网技术。”陈宝洪说。

    沙河服装市场运用互联网技术的决心似乎更大。

    沙河街道办事处主任赵瑞生介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广州市民眼中的沙河可以用脏乱拥堵来概括,走路要比车过去还快一点。一些出租车司机宁愿少挣一点在市场附近落客,也不想塞在路上。

    “交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沙河服装市场的未来。”赵瑞生痛定思痛,决定打一场攻坚战,还特意聘请了华南理工大学的“外脑”出谋划策。

    在赵瑞生看来,先前造成混乱的根源是这里的天量衣物 “现货出入”,每天有约3000吨的货物在这片区域流转。

    “早期专业市场整治属于治标,人乱就靠街道赶人,车多就凭交警罚钱,但都没找到根源。人为什么乱?车为什么多?”赵瑞生说。

    广东云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坤刚分析称,各快递物流点才是交通拥堵的关键。沙河服装市场商圈原有大小快递物流点共176个,其中有固定经营场地的快递物流点13家,经营证照等齐全的快递物流点只有3家,路面无证物流收集点160个。

    “各快递物流点由于缺乏统一规范和管理,地点设置随意无序,场地设施参差不齐,很多快递物流点无证经营,长期占用主要道路,甚至深处内街内巷或居民小区,严重扰乱了辖内居民的正常生活,给沙河地区的交通秩序、消防安全和社会治安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唐坤刚说。

   为此,华南理工大学的技术人员对沙河服装批发市场进行驻点调研,最终他们确定了“引入现代物流,促进产业升级”的总体思路,希望从根本上解决沙河交通问题。

    赵瑞生举例称,整改后在珠海生产的衣服不用再运进沙河,只需江门来的客商在沙河摆版看货、完成交易,珠海工厂的衣服就会直接运到江门客商那里,沙河将剥离出物流和仓储环节,彻底变成信息流、资金流汇集地。

    “今天,市场已经完成了很大一部分使命。”王先庆认为,专业市场原有的一些功能被削弱,一部分的人流、物流和商流被剥离,这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必然的。

    壮士断腕转型创投小镇

    广州大道南1601号(洋湾岛),曾经的华南汽贸城专业市场如今已变身广州第一个创投小镇。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广州传统的批发市场。

    进入创投小镇,既有形似巨型球体的全息电影体验馆、科普创客直通车、智能石墨烯路灯;同时,IDG、广发纳斯特、中汽九皋等一批知名风投机构和私募基金也点缀其中,科技感与资本味随处可见。

    如今已是广州创投小镇董事长的黎名准,在20年前抓住了汽车行业的发展机遇,将华南地区首家汽车专业交易市场——华南汽贸城落户于此。

    20年后,销售市场渐显颓势,这里一度沦为二手车卖场,仅靠租约维持,转型迫在眉睫。是继续在原来的产业链上寻求突破,还是壮士断腕般转型其他产业?

    在黎明准的创业生涯中,从传统汽贸到华南鞋城再到电商产业园,他曾数次主导产业转型。“转型不是说转就转,需要拿出破釜沉舟的决心。”他曾向媒体表示,不仅要舍弃三五年的租金收入,还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

    以2013年为例,黎名准辗转各地调研产业,推动原来的汽贸城转型成为广州华南(国际)鞋业展贸中心。但开业不到两年,黎名准又不惜赔偿大量资金,清退所有入驻企业,将园区转为电商产业园。为了给创投小镇营造更好的环境,黎名准仅在洋湾岛的环境改造上就投入了数千万元。

    在他看来,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要看准广州未来产业与城市规划的方向,这样才能共同成长、共享红利。

    2017年广州就提出要打造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NEM(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金融创投的需求将持续加大。

    事实上,广州创投小镇挂牌3个多月就实现了20亿元的投资意向。有超过十家投资机构入驻;近百家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业态企业聚集;举办创投活动超过30场……

    广州创投小镇的转型升级仅是广州专业市场转型的冰山一角。吴继研根据调研情况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类似沙河服装市场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是以“吐故纳新”的方式改良,而广州创投小镇则采取了“壮士断腕”式的革命。不少专业市场在转型中大相径庭,各有千秋。

    目前,广州的专业市场涵盖皮革皮具、鞋业、纺织服装、五金建材、水产品、珠宝、茶叶、酒店用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带动形成了享誉全国的流花服装、站西鞋材、狮岭皮革、三元里皮具、中大布匹、江南果蔬和增城牛仔服装等产业集群。

    对于广州专业批发市场不同的转型升级路径,王先庆有自己的看法。在市场发育成长的中高级阶段,传统专业市场的使命基本完成,功能老化,要转型升级,甚至部分专业市场要淘汰、关闭或搬迁,这无可厚非。

    “但也要注意,转型升级并非改变物业形态,而应着力于市场本身。以白马、美博城等为首的市场都在积极探索。”王先庆说。

    在他看来,很多市场仍有顽强的生命力,为市场、社会所需要,一旦失去或让它自生自灭,将对整个广州的经济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和经济体系造成巨大的损失。

 

 

作者:李振,黄婷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新著《新物流:新零售 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
    热门资讯
    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 温氏生鲜登陆广州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