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头条 | 动态 | 深度报道 | 行业 | 政策 | 会议展览 | 市场招商 | 行情 | 市场开发 | 市场管理 | 融资 | 规划 | 市场数据 | 法规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资讯 > 资讯头条正文
用户体验差 变现能力弱 “共享健身仓”风口已过?
来源:2018年12月20日  《中国商网》 发布时间:2018-12-20 点击数: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颉宇星)近日,“玩吧”智能健身舱创始人付浩向媒体透露,他们正在进行新的A轮融资。还记得2017年,共享经济最火热的时候,街边随处可见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而在“共享”热潮中,体育领域也涌现出不少共享项目,诸如共享篮球、共享健身房等,不过,自2018年以来,共享单车企业纷纷被曝出倒闭、拖欠供应商款项、退款难等新闻,围绕着共享经济的争议也越来越多。中国商报记者查阅资料后发现,截至2017年底,入局共享健身仓的公司有近40个,但如今市面上还能看到的健身仓已不足10家。用户体验差,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等声音层出不穷,“共享健身仓”风口已过?

    用户体验较差

    据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共享健身仓都在“拥抱”社区。相较于传统的健身房,共享健身仓最大的优势在于地理位置的便利性,其一般设立在社区内部,去掉淋浴等设施,目标用户群体也多集中在中青年。对于用户而言,大大地节省了时间成本、决策成本和经济成本,让健身运动碎片化、时尚化、社交化。

    而事实并不乐观,在跑步机外面加一个盖子然后扫码付费进仓的“共享”或者“无人”模式,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受欢迎。

    中国商报记者找到了一个共享健身仓并进行体验,该共享健身仓占地面积为8平方米左右,门上贴着二维码。依照设定,在用户扫描后会出现一个小程序,经过手机号、验证码、身份证实名认证,缴纳99元押金等环节后,方可进入。不过,当天由于网络故障问题,记者等了半个小时左右才得以进入。在等待的过程中,记者向小区居民询问了这两台机器的使用情况。由于体验时间是工作日的下午,小区里基本上只有老人和儿童。据一位老年居民透露,老年人几乎不用该设备,周末的时候偶尔会有年轻人来使用。

    另外一位居民直言:“小区里到处都有健身器械,为什么非得进这种狭小的地方里跑步?”

    据记者观察,在健身仓内摆放着一台跑步机,跑步机的上方有一台电视。跑步机的内置选项是娱乐、实景运动和健身模式,可以记录用户的运动数据。不过,记者体验发现,在大门密闭的条件下,这里的空气流通状况并不是很好。

    记者在该健身仓成立的用户交流群里采访了一些用户,有些用户很享受这种不用面对教练推销课程和产品的“无人状态”。他们认为,健身仓的优点在于较为方便,不用去健身房,下楼就能跑步,降低了运动的门槛。

    还有些用户则认为,健身仓的缺点在于场地太小,器材太过单一,无法满足多种健身需求,并且对于产品的后期维护力度不足,经常会出现断电、没网、机器坏,然后用户反复投诉,过了好几天才会有人来维修。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健身仓与其说是关注全民健身,不如说是一次紧追热点的跟风。

    “尤其还要考虑除了冬天以外的季节用户是否愿意进入一个面积狭小且空调很可能失灵的空间,例如夏天。而如果为了保证空调高效运转这就需要更高的研发投入。”他说,“另外,健身仓仅有一门供进出,存在消防隐患;空间设计过于狭小,运动时会有不舒适感;回本周期过长,不利于快速发展;缺乏新鲜感,导致复购率低。”

    另外一位传统健身房经营者透露,共享健身仓的主要问题来自于以下方面:首先设备单一,基本只有一个跑步机,并不能满足多样化的健身需求;其次是价格问题,对于经常跑步的人来说价格并不便宜,如果每周跑三次,每次半小时,一年则需要2000元以上,价格和传统健身房年卡相当。

    盈利变现能力待考

    觅跑创始人兼CEO毕振告诉媒体,现在平均每天每个健身仓的流水在40至50元,最高的也能达到150元。毕振说,“一个健身仓的成本约为1.5万元,基本8至10个月可收回成本,而最初投放的健身仓已经收回成本了,只是现在还没有铺设广告。”

    毕振认为,觅跑的目标是扩大规模,迅速扩张,抢占目前仍不易进入的社区位置,最终拿这个庞大的市场占用率以广告展示或其他方式去变现。

    换句话说,本质上他想做的并不是一个健身项目。“北京有1.5万个小区,现在我们全国才铺了1000个健身仓,我们铺设的空间还很大”,毕振对媒体表示,“今后市场大环境应该是有很多共享仓,例如拳击仓、单车仓、瑜伽仓等等,这也是觅跑的一个发展方向。”

    要想支撑他这个计划,就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毕振也透露,觅跑今年又收编了2家同类健身仓项目。

    但需要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市面上的各家健身仓并未有任何广告投放。

    相比觅跑,大多数项目在市面上已近乎没有声音。去年5月获得数百万元天使融资的抖吧,在近一年时间中未向外界透露过更多信息。他们当时计划在2017年铺设1000个网点,但现在通过抖吧的小程序定位来看,在北京仅有3个网点。

    当这类健身仓出现时,相比已有的其他主打“共享”概念的产品,市场上对于健身仓成本如何控制、用户是否真有需求以及多久才能盈利都充满质疑。

    共享健身仓风口已过?

    毕振透露,目前觅跑在全国投放量接近900台,其中北京和上海共占60%。根据其后台的数据显示,觅跑App用户注册量有5万多,然而,通过对用户连续6个月的数据跟踪发现,用户的留存率仅有50%。

    在业内看来,从共享经济的角度看,共享健身仓一但真正实现规模化,就会成为重要的线下社区流量获取渠道,其获取流量的效率与潜在的变现能力甚至比健身仓本身更具有想象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个共享健身仓品牌极跑吧甚至还为用户提供了私教服务,基础私教课每节200至240元,其创始人梁勇以北京恒大御景湾极跑吧健身仓为例,今年2月28日正式投入使用后,2周有270人自动进入,4周时累计人次达418人,这其中私教的转化率为30%。

    在此基础上,极跑吧又衍生出另外一处营收来源,即将铺设好的健身仓以约30万元的价格卖给私教,而健身仓所在的物业关系由极跑吧进行维护和管理,每年收取仓体的技术服务费,而私教课的收入则全部归私教所有。从目前来看,已经卖出2个。

    梁勇的总结是,“我们的运营模式是通过铺设共享跑步机来覆盖潜在用户,在跑步机使用频率高的地区多进行铺设,而当用户积累到1000人左右后,再铺设全功能共享跑步仓,将其导流。”

    从市场的选择情况来看,目前的健身仓又开始回到小型健身器械仓的形态,也就是面积在20至40平方米,内设跑步机、单车、哑铃组等器械,最多可容纳15人的健身仓形态。

    而这种形态早在2014年创立的超级猩猩上已经探索过了,而当时超级猩猩以这种“集装箱式24小时无人自助健身舱“的概念出道并引人注目,但在经过2年尝试后,超级猩猩选择了向利润率更有保障的团课工作室业务转变。

    包括今年4月17日,宣布获得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的公园盒子,投资方为华住酒店集团。实际上也是早期小型健身器械仓形态的跟随者。而它们这次融资,也反映出他们未来的思路。

    公园盒子创始人兼CEO黄晓蕾告诉媒体,与华住酒店集团的战略合作,主要就是看中其在全国的酒店资源。

    “公园盒子在场景方面主要有三个选择:社区、白领公寓、工业园区办公区,这些场景共同特点就是有固定的人流”,黄晓蕾说,“与酒店的合作,也是想通过酒店优质的地理位置,渗透到周边的社区和办公区的用户。”

    根据公园盒子提供的数据,通过对近三个月用户后台数据的观察,用户留存率是25%,用户到健身仓运动的频次平均为6.44次/月。

    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一位教授向记者表示,共享健身仓这种概念也许正在失效。作为原有健身房体系的一个补充式的存在,它虽然看似解决了市场上现有存量用户的部分需求,但从目前的盈利情况看,它依然没法提出一个更好地帮助健身行业盈利的方案。

    “这些健身仓也许正面临着抉择,一种选择是踏踏实实地做回健身项目,另一种选择是继续加大扩张的速度和规模以发挥其他用处。不过,一旦选择了扩张,就需要明白所服务的用户的真实需求,资本进场的逻辑以及健身仓到底将要扮演什么角色。”他说。

 

作者:颉宇星  编辑:Leeann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 零售业最后的风口?商业巨头
    热门资讯
    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 温氏生鲜登陆广州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