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头条 | 动态 | 深度报道 | 行业 | 政策 | 会议展览 | 市场招商 | 行情 | 市场开发 | 市场管理 | 融资 | 规划 | 市场数据 | 法规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资讯 > 会议展览正文
会展业状态失衡应引起重视
来源:2007年05月10日 中国经济时报 发布时间:2007-5-14 点击数:


    在“十五”期间取得超过14%的增幅后,中国会展业2006年继续稳定增长,展览业直接收入约140亿元人民币。就展览项目数而言,中国仅落后于全球第一的美国,展览场馆数量则居世界第三,排在美国和英国之后。

    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过聚荣博士负责,联合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组成课题组编写的首部会展经济蓝皮书《2006-2007年: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指出,由于会展业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极大的带动效应,各地竞相发展会展业,由此带来的状态失衡应当引起重视。

    遍地开花

    对会展业,德国人门图特有一个比喻,“如果在我们这个城市召开一个国际会议,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我们头顶上撒美元。”英联邦展览业联合调查认为,“每1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就可创造近百个就业机会。”

    2006年,中国会展经济产业特征性初步显现,会展业成为国家、地区招商引资,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去年,我国展览业直接收入约140亿元人民币。

    蓝皮书指出,会展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明显,展览业带动交通、餐饮、通信等十多个相关产业收入1260亿元人民币,各项会议、节庆、赛事活动产业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收入将更加可观。

    受高额利润的驱动,全国各地蠢蠢欲动。目前,几乎全国各省市都把会展列为当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走在会展业前列的上海市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勾勒:“积极发展会展旅游、专业服务、社区服务等产业。培育国际会展品牌,发展都市特色旅游产品,建设若干大型旅游基础设施,推动会展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及会展业发展规划》将北京定位为亚洲主要会展城市,同时把会展业定位为北京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深圳将扶持政策落到实处,2006年末出台《深圳市会展业及国内参展财政资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每年对会展业的资助,由原来的500万元提升至2000万元,部分重要会展的补贴金额最高可达200万元。

    不仅会展业发达的省市加快发展步伐,相对落后的省市也在大力发展会展业。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会展业正以20%的行业规模增长率蓬勃发展。

   状态“失衡”

   由于看好中国的会展业,投资激增。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过聚荣博士指出,2006年度中国会展场馆建设尽管受到宏观调控的影响,但是各地场馆建设温度未降;我国会展场馆建设总体上已出现总量“过剩”、布局不合理、运行效率偏低的“失衡”状态。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总量“过剩”。2006年,我国展览面积有望超过350万平方米,但展馆单馆面积小,80%的现有会展场馆的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下。而作为国际上展览业发展最好的国家——德国,其全国展览面积仅250万平方米,展馆平均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

    二是布局不合理。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会展需求旺盛,展馆供不应求,而相当一部分城市展馆使用率十分低下,展馆闲置率较高。全国绝大多数展览馆平均使用率只有10%左右。

    三是运行效率偏低。从增速看,展馆的年递增率大大高于展览项目的年递增率。与展览场馆面积急剧增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近年来展览场馆总收入增长缓慢。展览场馆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收入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1年以来,年降幅超过25%。

    过聚荣博士还指出,我国会展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尚在建立之中,会展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中国会展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全球化压力

    中国日益成为外国大型展览公司实行全球战略的首要目标市场,外资企业对国内会展业的参与热情有增无减。2003年前外资公司是在中国市场“试探”,2004年随着商务部《设立外商投资会议展览公司暂行规定》出台,多国外资会展联军大举进军中国会展市场,形成“群狼共舞”争抢我国会展市场“大蛋糕”的局面。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王锦珍预测,在2007年宏观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前提下,中国展览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也将进一步加快,机遇与挑战并存。

    蓝皮书指出,中国会展经济发展与经济全球化趋势不相适应的是:会展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计划经济体系下的利益格局尚未解除,会展经济发展中的政企关系理顺尚需时日;政策供给相对滞后,会展经济发展需要战略导向作为指导,办展办会的市场秩序仍在建立之中,个别地区与城市会展活动的无序状态还较严重;行业自律组织发展滞后,全国性行业协会尚未形成,各地方协会形式重于职能的现象还较为普遍。

    过聚荣博士说,如何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本土品牌展览会的国际化程度和资产价值,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战略合作,将是本土展览公司未来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者:龙昊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消费新政放开管制 拉动9000亿 新零售成长为经济增长新动能
    热门资讯
    十万外国人广州“淘金” 国际 长沙市专业市场布局规划(20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