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头条 | 动态 | 深度报道 | 行业 | 政策 | 会议展览 | 市场招商 | 行情 | 市场开发 | 市场管理 | 融资 | 规划 | 市场数据 | 法规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资讯 > 市场动态正文
门户枢纽的南沙路径:以开放大平台集聚发展新动能
来源:2020年09月04日 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20-9-4 点击数:


广州南沙保税港区升级为广州南沙综合保税区,成为国内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一;明珠湾核心区横沥岛尖南侧的IFF永久会址主体工程正开足马力施工建设,南沙国际金融岛同步开启全球招商工作;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工程等一批港航物流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截至7月已完成年度投资的79.70%。

调研团队发现,一系列利好消息背后,是南沙依托国家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三区”叠加优势,在国际贸易、航运物流及金融服务等方面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目标迈进。当前,广州南沙正通过打造一批重大开放合作平台,加快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四新”经济蓬勃兴起的背后:谋划高水平开放新棋局

广州希音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仓储经理雷杰终于松了一口气。原来,在广州海关所属南沙海关的助力下,困扰公司多年的跨境电商退货难题终于迎刃而解。

据介绍,此前从沙特、阿联酋退回来的货品,只能退到中国香港、中东等地海外仓重新理货,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经营海外仓的成本,另一方面因分散处置带来的物流滞后,也导致客户体验度下降。

南沙海关创新推出的出口退货“合包”模式,解决了出口电商货物、保税物流货物分类监管的“弊端”。从海外退货的商品,可以在南沙保税港区内重新上架,和新零售商品一同打包,同柜发货至新目的地。“单此一项,公司每年就可节约5000万元成本,跨境物流效率也大幅提升。”雷杰表示。

这仅是南沙海关不断制度创新的一个缩影。南沙海关副关长邓涛介绍,南沙自贸片区挂牌成立以来,南沙海关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不断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体系,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互联网+易通关”、海关登记备案“一照一码”改革等。“南沙海关先后推出的53项自主创新制度中,有11项在全国复制推广、34项在广东复制推广。”

正是得益于此,更多的“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在广州南沙落地开花。例如,南沙海关依托信息化系统集成“分批调拨”、“先放行入区、后理货确认”等措施,实现“7×24小时”智能验放,建立适应基础通关需要及特殊业务需求的通关监管模式,有效推动了南沙跨境电商新业态的蓬勃发展。

图为广州海关所属南沙海关关员在南沙保税港区跨境电商仓库巡仓。马寅栋摄

数据显示,南沙跨境电商保税进口业务近5年年均增长67%,助推广州市跨境电商外贸值保持全国前列。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成为广州南沙逆势增长的“亮点”。2020年1-6月,南沙跨境电商进出口97.7亿元,同比增长56.7%。

上述一系列制度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广州南沙的贸易便利化和高层次双向开放。如今,这一高水平的开放态势仍在继续——国务院已于近期批复同意广州南沙保税港区转型升级为广州南沙综合保税区。

“相对于上海、深圳前海等自贸试验区,南沙的短板主要表现在实体产业对外贸发展的支撑作用相对不足。”在邓涛看来,升级综合保税区标志着广州对外开放平台再次升级,通过推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汽车保税存储、维修再制造等重要举措落地,有利于培育综合保税区产业配套、营商环境等竞争新优势,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国际航运枢纽能级再提升:世界大港崛起南沙

“南沙是典型的以港兴城,以前只有3个外贸小码头;如今,南沙一类口岸就有15个,平行进口汽车、跨境电商、邮轮和飞机租赁等新业态迅猛发展。”南沙开发区口岸办副主任吕良伟见证了南沙港口与外贸的发展变迁。

据统计,南沙港近5年来,集装箱吞吐量以平均每年超100万标准箱的速度增长,其中外贸集装箱量平均实现双位数增长。2019年,南沙进出口外贸总值、国际航线、进出口货运量分别较2015年增长40.1%、69.4%、92%。

一个饶有兴趣的细节是,尽管货物吞吐量受疫情影响在一季度有了下滑,但随着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措施的实施,南沙上半年仍新增了7条国际航线,货物吞吐量不降反升,同比增长3.74%。

“与其它地区相比,在疫情等因素影响下,南沙为何还能够实现逆势增长?”在吕良伟看来,这得益于广州南沙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而南沙作为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与“一带一路”上的重要枢纽节点,是华南、西南地区货物通往东南亚的重要出海通道,区位优势明显。

“今年以来,南沙海关在优化营商环境、压缩通关时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明显。7月,南沙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15.32小时,较2019年12月压缩51.82%;出口整体通关时间1.08小时,较2019年12月压缩68.79%。”吕良伟说。

随着航运枢纽能级的不断提升,不少高端航运要素也加速集聚广州南沙。南沙口岸办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南沙港吸引了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中国外运华南集装箱物流有限公司等一批航运总部企业落地。在船舶交易方面,截至2019年广州航交所累计完成船舶交易2925艘,交易金额118.36亿元。

“企业集聚背后,是其对南沙市场的看好。”吕良伟告诉调研团队,包括安利、宝洁、雀巢、达能、美赞臣、拜耳等知名企业,已经开始将南沙作为其在中国核心供应链基地,分拨中心项目仅2020年上半年进出口货值已达66.4亿元。

综合来看,南沙港在疫情期间实现了逆势增长,但仍有一些短板有待加强。一方面,港口的基础功能还需要提升,包括停车场等功能性配套设施与展贸空间设施有待加强;另一方面,港口在欧美航线的密度上与香港仍有差距,在部分航线的时效性上有待加强。

“接下来,南沙在创新上还需要更加大胆一些,尤其是海南自贸港方案出台后,南沙需要去学习与对接的东西很多,南沙需要在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联动发展中争当示范,以提升南沙在全球资源配置上的能力。”吕良伟建议,南沙应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坚持陆海空统筹,让综合运输通道更丰富,互联互通连接性更广阔,综合性门户枢纽功能更强大,打造一个面向国际的世界大港。

特色金融成为城市名片:高端平台集聚全球金融要素

拥有“三区”叠加优势的广州南沙,如今有了一张新“名片”,即中国融资租赁第三极。

南沙开发区金融局副局长姜俊介绍,自贸片区挂牌以来,南沙金融业几乎从零起步,尤其以融资租赁为代表的特色金融业务保持了高速发展。融资租赁企业数量从2015年初的不到30家,增加到2019年底的2196家,已经占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的18%,占广州市80%,初步成为中国融资租赁第三极。

为何发展如此神速?在姜俊看来,南沙自贸片区享有先行先试政策支持,具备了天然开展飞机与船舶租赁的政策条件,且背靠珠三角地区巨大的发展腹地和内陆市场、毗邻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市场优势也颇为明显。得益于此,南沙找准时机加快了其在制度创新、个性化服务方面的动作。

南沙通过制度创新优势相继制定促进融资租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办法等,明确了南沙区融资租赁的发展思路与目标。此外,还专门成立融资租赁领导组和专责工作组,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推动解决南沙融资租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类瓶颈问题。

融资租赁作为直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型金融服务手段,与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势产业紧密结合,为大湾区航空、航运、汽车、机械装备、农业设施等产业提供融资租赁服务。以飞机租赁业务为例,南沙创新交易模式,首次推出国际飞机租赁商以“香港+保税港区”双SPV模式参与内地航空市场,租赁业务也从整机租赁扩展到飞机资产处置、航材交易等全产业链条,该案例入选了广东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最佳案例。截至目前,南沙累计完成139架飞机和64艘船舶租赁业务,合同额累计约3800亿元,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飞机船舶租赁集聚区。

融资租赁的飞跃式发展仅是南沙金融业快速崛起的一个缩影。截至2020年6月,南沙累计落户各类金融、类金融企业6542家,比自贸区挂牌前增加52倍,已集聚银行、证券、保险、融资租赁、私募基金等23种细分金融类企业;持牌法人金融机构11家,占全市五分之一。

如今,南沙已初步构建了涵盖各种类型、不同层级机构的金融生态圈,金融产业体系正在不断夯实,一批创新型的金融重大平台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地发展壮大引人注目,国际金融岛、国际风险投资中心、汇丰全球培训中心等多个具有国际化水平的金融服务平台正加紧建设中。

“金融业和实体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实体产业体系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哺育。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加快推进现代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姜俊告诉调研组,当前南沙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较弱,产业生态体系仍待完善,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能力有限。他建议,南沙接下来应借助重大金融服务平台,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突出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面向全球集聚资源要素,形成金融要素集聚效应,推动南沙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作者:李振,柳时…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新著《新物流:新零售 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
    热门资讯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餐饮业影 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