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头条 | 动态 | 深度报道 | 行业 | 政策 | 会议展览 | 市场招商 | 行情 | 市场开发 | 市场管理 | 融资 | 规划 | 市场数据 | 法规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资讯 > 市场动态正文
阿里入局ofo抗衡腾讯 戴威能否“笑到最后”?
来源:2018年03月14日 中国商报 发布时间:2018-3-15 点击数:

    昨日ofo小黄车宣布,刚刚完成了E2-1轮融资8.66亿美元。本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灏峰集团、天合资本、蚂蚁金服与君理资本共同跟投。这意味着ofo把阿里系引入董事会,直接对抗滴滴出行,或者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对抗滴滴出行背后的腾讯。而同时也有媒体指出,其实阿里的投资并不是“天使”,戴威创立的ofo或许面临“易主”的结局。

    阿里入局正面抗衡腾讯系

    阿里此番入局ofo,其实又是一次于腾讯的正面对峙。

    ofo在此轮融资前的最近的一次融资发生在2017年7月。在此之前,密集的融资保障了它的不断扩张,两次融资间隔最长的一次是D轮和E轮之间的4个月。数月没有资金注入让ofo屡次传出资金链紧张、用户押金被挪用等负面消息。与此同时,其与大股东滴滴的关系紧张和微妙博弈也被反复提及。

    2017年上半年,滴滴在通过多轮融资之后成为了ofo的最大股东,拥有近30%股份和两个董事会席位,并且要把ofo并入滴滴出行的整体体系之中。去年7月,滴滴向ofo派驻了3名经验丰富的高管,一位内部人士曾向腾讯《深网》表示,对于这批职业经理人,戴威本来是欢迎的,但在磨合过程中矛盾渐现。随后到了去年11月,3名高管被“集体休假”。在此之后,滴滴开始试图让ofo和摩拜进行合并,但是,戴威很显然没这个打算。

    对于ofo创始团队来说,引入阿里,无疑将削弱滴滴在ofo的控制权,有了底气的戴威在不久前再次表示“共享单车行业合并的概率小”。

    而值得注意的是,腾讯实则是滴滴的大股东。

    抛开ofo内部的抗衡,此轮融资后,阿里已手握ofo和哈罗单车两颗棋子,阿里系也将在出行领域与腾讯系正面抗衡。

    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曾算过一笔账,“共享单车市场对标的是公交车,在中国,每天的公交车出行是3.5亿次,现在两家共享单车每天的骑行数据加在一起是5000万次。三年后,共享单车每天至少是1亿-2亿次的骑行,这是很有可能的。全球来看,没有一个交易平台每天能有这样的交易量。”

    显然,如此庞大的交易数据和使用场景,腾讯和阿里两家都不想错过。而在这场竞争中腾讯一度占据先机。

    早在2016年10月,腾讯便领投摩拜单车,如今已经是摩拜最大机构股东。虽然与ofo擦肩而过,不过幸运的是滴滴是ofo的第一大机构股东,而腾讯则是滴滴的第一大机构股东,腾讯间接成为ofo的重要股东。

    在共享单车领域,一度大局已定,直到阿里选择大力扶持行业第三名哈罗单车。当时,马化腾直言不讳地指出,阿里的投资“被当做支付的推广工具了,可怜了其余的小股东被锁死!”

    摩拜投资人称,阿里想要投资ofo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支付宝的线下渗透率不如微信支付,要提升使用频次就必须丰富高频使用场景。用户用支付宝扫码骑车,就是极大的场景补充。其次就是芝麻信用,微信也在建立信用体系。

    在错过了打车大战带来的流量入口之后,阿里不能再错过共享单车这个巨大的线下场景。而也意味着有了足够的筹码以后,“二马”之争再度升级。

    戴威能否“笑到最后”

    此次融资之后,对于戴威来说,阿里巴巴的入局无疑解了ofo的燃眉之急。对此,戴威在接受采访时自称此次融资是“碾压式融资”。不过问题是,被碾压的究竟是市场上的竞争对手摩拜,还是ofo本身?对此不少声音指出,阿里的投资并不是“天使”,戴威创立的ofo或许面临“易主”的结局。

    对此,艾媒咨询CEO张毅者分析认为,ofo越来越接近成为阿里“砧板上的肉”。以阿里一贯的投资风格来看,先少量投资,逐步控股进入董事会,最后可能全资收购对方,使其成为阿里生态的一部分,ofo也可能成为阿里的盘中餐。

    此前的饿了么就是很好的案例。2月27日,饿了么股东华联股份发布公告称,阿里近期已经接触Rajax(饿了么母公司)全体股东并表达收购意向,但公司目前未与阿里就Rajax股权转让事项签署任何协议。涉及股权转让的价格、时间、数量及交易方式等核心条款尚在切磋过程中。

    实际上,阿里早已是饿了么的第一大股东。2016年4月,饿了么宣布获得12.5亿美元(约合80.9亿元)投资,其中,阿里投资9亿美元,蚂蚁金服投资3.5亿美元。2017年6月,阿里提交的SEC文件显示,在2017年4月,阿里和蚂蚁金服又进一步增持了饿了么。

    而在共享单车这一场巨大的流量之战背后,阿里想要“更进一步”也不是没有可能。

    对此有媒体指出,所有初创公司对投资者都是“又爱又恨”,既需要资金,又不想被架空。面对资本的碾压,一些创业者选择了“乖乖听话”,还有一些选择了“扛到底”。但是,对于投资人口中的“一个内心住着猛虎,外表柔和的人”,戴威会甘心屈服吗?

作者:依珞  编辑:034618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零售业最后的风口?商业巨头 飞鹤高端奶粉销量暴涨 国产奶
    热门资讯
    温氏生鲜登陆广州 十万外国人广州“淘金” 国际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