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最新动态 | 流通研究 | 下载共享 | 咨询培训 | 专家专栏 | 读书 | 流通企业 | 论坛 | 博客 | 书城| 城乡商业 | 开店指导
中国流通研究
English 繁體中文
关于我们
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在线留言 合作导航
|零售百强 |业态研究 |并购上市 |网点规划 |商业数据 |供求信息 |商铺招租 |展会发布 |专家在线 |会员服务

  没有公告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现在的位置: 开商网 >> 中国流通研究网 >> 征文征稿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083 论我国流通研究的困境与方法论创新         
083 论我国流通研究的困境与方法论创新
副标题:
作者:暨南大学    陈海权 来源:流通经济研究所 人气: 时间:2005-12-2 16:30:52 进入论坛

    摘要:早在几百年前,“科学方法之父”伽利略就提出了科学研究的一个模式:提出问题,给出一个假说,验证,得出结论。但是,目前我国的流通研究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规范法一统天下,大部分的研究还是停留在主观性判断,缺乏实证研究、理论滞后情况非常严重。本文在分析我国流通研究目前面临的困境和成因的基础上,从流通研究方法论创新涉及的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论文认为流通研究者应首先尽可能地排除价值判断,同时指出了我国流通研究的深入将有待于研究范式的多元化探究和创新。

关键词:流通研究、流通研究、困境、研究方法论、方法论创新

论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提高流通产业竞争力研究,批准号:05BJY077)、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暨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流通研究面临的主要困境

 

众所周知,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很长时期内,“无流通论”成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教条,商品流通也很大程度上采取了国营商业执行国家计划分配实物的形式。直至1980年代以前,流通仍然是十分敏感的问题,以至许多经济学家都不敢触及这个研究领域。

改革开放之初,站在流通理论研究前沿的孙冶方先生和卓炯先生,又一次发起了对“无流通论”的批判。之后,“无流通论”教条的破除带来了流通理论研究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流通领域各个方面的问题研究也迅速得以拓展和深化。但是,研究流通领域经济运行的流通经济学却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陷入了低迷、贫困的状态(夏春玉,2000)

这主要体现在基础理论研究严重不足。实际上,流通经济学在生机勃勃、发展迅猛的流通实践面前,缺乏一个一般性的理论框架来对现实进行描述、分析、解释,从而最终导致应用研究水准不高、难以令人信服(袁礼斌刘勇,1997)。

例如,流通创新是最近几年流通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几乎是每一次流通经济研讨会讨论的重点,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视角来认识和研究流通创新。但是缺乏对创新主体(流通企业)的确认,搞得什么都要创新,严重缺乏对流通企业发展规律的研究。同时,对流通产业政策与支持系统的研究却存在不足:一是缺乏系统性,要么缺乏对流通产业政策体系的研究,要么将流通产业政策的某一个方面与流通产业管理,甚至与流通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问题混合在一起;二是缺乏对流通产业政策创新自身规律性(制度创新)的研究,忽略流通产业政策创新是流通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与流通产业自身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流通产业政策创新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而使得所提主张与流通产业实际发展相差甚远。

无疑,理论研究的落后是导致我国流通产业健康发展的绊脚石。不过,众所周知,在学术史上,学术范式的更新,往往给学术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因而,我国流通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亦首先有待于其研究范式的多元化探究和创新。以下本文在分析造成我国流通研究落后的主要原因的基础上,从流通研究方法论创新涉及的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期求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造成我国流通研究落后的主要原因分析

 

从孙冶方先生在1963年首先倡导流通理论的研究至今,流通理论研究始终没有构建起基本的、为学界所公认的理论框架,有的只是不少零散的学术文章。导致我国流通研究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以下4个角度(1)中国国情特殊性所带来的制约、(2)流通研究平台建设的滞后、(3研究方法论相对比较落后、4)没有跳出传统流通研究的框框,等进行分析。

1)中国国情特殊性所带来的制约

首先,中国的综合国力以及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经济实力的积累薄弱,现代意义上的商贸流通活动的历史毕竟太短,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济学家立足本国现实,而作系统的理论研究实在比较困难,流通理论研究也遇到了同样尴尬的境地。再者,中国是从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从商品统一分配到自由流动,但这需要一个政府管制逐步放松的过程,不是说马上接完全由市场经济规律来指挥,这样,流通研究必然要考虑中国特殊的国情下政府“公力 ”的影响,理论研究有由政策导向的现象。

2)流通研究平台建设的滞后

    从学科建设角度来说,流通(贸易)经济学科在我国也有半世纪的历史,但是至今为止学科建设还处在一种持续低迷疲软状态,研究队伍的质量得不到较快得提升。形成学科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是1997年教育部对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将商业经济学列为三级学科;另外,商业行政主管部门弱化的影响,也对流通(贸易)经济学科建设造成了负面影响(洪涛,2003)。

实际上,在我国虽然流通(贸易)经济学的博士点为数极少(只有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几个单位),全国大部分高校砍掉了流通经济学专业,或改为市场营销,或改为国际贸易,或改为产业经济学,如今,保留流通经济学专业(贸易经济)的只有16家(冉净斐文启湘,2004)。不用质疑的是,学科建设的滞后给流通研究领域吸引人才、培育人才都带来了制度性的阻碍。

此外,学术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编辑出版较为规范的学术刊物比较少。目前,流通领域研究的专业期刊有很多,但是高水平学术专业期刊缺位,被选入的南大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的杂志只有《财贸经济》、《中国流通经济》、《商业经济与管理》3本。更令人痛心的是,这些流通类相关专业期刊流通方面的文章所占比重大大减少。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平台的短缺严重影响了流通理论研究的进程。

3研究方法论相对比较落后

理论研究必须有思想深度,有明确的观点,有分析研究的力度。在我国流通研究领域,大部分学者的研究思路不能跳出传统观念的束缚,研究方法过分依赖规范分析,实证分析严重不足,同时缺乏数理基础的有力支持。

实际上,我们过对近3年在《财贸经济》、《商业经济与管理》、《商业时代》、《商业研究》、《商场现代化》、《商业经济文荟》、《江苏商论》、《中国流通经济》、等流通领域的著名刊上发表的流通研究论文的研究方法和资料分析方法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造成上述不适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大原因。第一,不注重方法论,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思辨倾向严重,大量的文章是解释或综述性的,实证研究比例很低;第二,研究方法落后,质的研究很少应用,特别是现代自然科学成果迟迟未被引进到流通研究中来(陈海权,20042005)

4)没有跳出传统流通研究的框框

随着连锁经营和各种新型业态的出现,传统流通业已经发生了质变,现代流通不仅仅是商流、还包含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从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流通研究来看,现代流通研究在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研究领域的细化,另一个是方法论上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研究。不过。目前我国很多学者还停留在“就流通谈流通”、“就商业谈商业”的计划经济时代狭隘、封闭的部门观念,对现代流通业的内涵以及现代流通研究范畴的把握都是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

例如,孙薇在《流通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分析》(2005)一文中,通过期刊网用“流通”作为检索关键词对从1981年到2004年期间在《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月刊》、《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财贸经济》、《商业经济与管理》、《商业研究》、《商业时代》(原《商业经济研究)、《中国流通经济》、《财贸研究》等11类期刊上发表的流通文章为样本,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理论研究的发展,从研究内容、研究时间区间、期刊选择文章的偏好等三个维度进行了系统分析。本来通过构建分析框架和运用统计方法来分析我国流通领域学术研究是一个很重要而且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但是研究论文样本的选取方法只输入“流通”作为关键词,这大大缩小了流通的外延,忽视了现代流通研究的范畴。另外,该论文强调的是流通理论研究,却忽视了国际研究流通理论的视角和流通理论研究应该具备的普遍性。

以上我们对导致我国流通研究薄弱的原因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教育部对学科调整并不会妨碍一个学科的深入研究,只要这个学科是具有生命力的,就会形成研究群体(冉净斐文启湘,2004)。可见,改变我国流通研究落后的现状还是需要从学者本身入手,下一节我们将从加强流通研究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论创新的基本原则进行分析并就教于学界同仁。

 

三、 加强流通研究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论创新的基本原则

 

1)加强流通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理论的需求来源于实践的需求,理论的创新来源于实践的创新。流通领域的理论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深深植根于实践之中,是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要解决问题、推动实践发展的。另外,实证的理论更能表达更多的现象和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事实上,从事流通理论研究的人,其存在的主要意义应该是认识世界,即使我们愿意并有可能改造世界,也应该建立在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在研究流通领域问题的过程中,研究者们首要的任务也是认识世界而非改造世界。否则,在对一些问题进行研究时,可能因为太想走捷径而走上弯路。

例如,目前国内对提高流通产业竞争力的流通政策与制度创新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国外经验的介绍、国内流通政策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府应该如何扶持等以事实性描述和主观性对策研究为主的阶段,而上升到理论层次的研究以及制度方面的比较研究尚欠充分和深入。这种情况十分不利于提高我国流通产业的竞争力,亟待加以改变(陈海权,2004)。

此外,目前约束我国流通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理论上对流通企业发展规律缺乏深刻的认识,甚至出现对跨国流通企业国际化的机理自觉或者不自觉的轻视。因此,从理论上廓清流通企业发展规律和跨国流通企业国际化的机理,就成为研究我国流通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因此,我国学者加强流通理论研究势在必行。

2)流通研究方法论创新的基本原则

流通研究是一种科学研究。所谓科学,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以探索和发现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为目的的。即科学研究是志向于普遍性和一般性的,不管从多么细微、些小的事物或现象入手,都不能仅仅停留在原地不动,如果仅仅停留在就事论事的阶段,永远也不会达到科学的殿堂。

流通研究的目的就是发现这种内在联系,而这个发现的过程就是从实证研究到一般理论研究、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流通研究应该重视一般基础研究,因为这是与科学研究的本质相符的。不过,理论创新不仅仅是新的看法、观点、论断。理论创新要充分体现科学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理论创新更应当具有科学的态度、求真的精神,循着科学的方向,一步步去逼近客观事物的真相、客观存在的真理。

所谓理论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就是说既要继承前人的理论成果,又要突破前人的理论成果;既要站在前人的理论成果基础之上,又要有所作为、有所发现、有所前进、有所创造(林毅夫,2003)。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大部分流通研究者应该把注意力从盲目追求“指导实践”更多地转移到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上来。

但是,重视一般基础研究并不等于说是实证研究无足轻重或可有可无,因为离开了实证研究,一般基础研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同空中楼阁失去了立足的根据,同样不可能达到科学的境界。实际上,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的关系,绝不是二者择一的关系,二者不可偏废。这里所说的重视一般理论研究,只是从科学追求的目标和我国的国情出发,认为研究者需要时刻保持将自己的研究从实证研究提升到一般理论的心态和志向,并没有无视或贬低实证研究的意思。事实上,外国大部分优秀的流通研究大家,虽都是以一般理论研究见长,但也具备细腻的实证研究功夫。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对实证研究绝对不能强调过头,因为扎实的实证研究并不一定必然地上升到一般理论研究;如果没有将实证研究具体提高为一般、普遍理论的心理驱动,甚至非常细致周到的实证研究也会到此为止。而且,缺乏理论基础和宏观视野的实证研究也很难成为出色的研究

不过,更需要指出的是,理论的进步往往表现在理论前提的逐步明确,并可作为假说进行实践检验。经验实证研究,就是对理论实证所得出的假说进行检验的过程。任何理论结论只有被实践所证明,才可算作正确的科学理论。当经验实证过程对理论假说作出了否定回答(证伪)之后,人们就要修正或重新进行理论实证。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为,流通研究更有必要按照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强调和遵循从实证研究到一般理论研究、又从一般理论研究到实证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即一方面强调从实证研究到一般理论研究,使一般理论研究不脱离实证研究从而拥有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又强调从一般理论研究到实证研究,使实证研究也不脱离一般理论的指导,并使一般理论在指导具体研究中接受检验从而不断获得提高。我们坚信这样的方法论原则对促进我国的流通研究的发展是可取的和有益的。

 

四、我国流通研究进行创新应该关注的三大要点

 

1)应该重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如前所述,流通研究作为一种科学研究,其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应当是发现流通的原理和逻辑。但是坦率地讲,无论中国还是国外的流通研究,至今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探究和发现流通的原理和逻辑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与历史的联系。

例如,零售业发展的循环理论(零售轮理论,真空地带论,生命周期理论,综合化与专业化循环理论,等)由于没有整理好业态变化和外部环境变化的相关关系,很难进行历史证明或者只能说明一部分的现象。实际上,这些理论就不能解析中国仅仅用10数年的时间实现了先进国家100余年的连锁经营及其多业态并存格局的发展历程。

当然,流通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整体,其既包含着诸多不同层面,又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迁。因此,以其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必须是有分工的,不可能面面俱到。不过,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把流通作为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的过程来把握;既重视对历史常态的研究,也要重视对历史转折点的研究。这不仅对提高我国流通研究的水平,客观地说明流通的整体面貌,就是对展望流通的未来也是至关重要的。

2)应该重视跨学科或者综合性研究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流通研究受到了一些学者的重视。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种细分化了的、分门别类的研究也开始暴露出其存在的问题,显得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现实的发展,开始在流通研究中呼唤跨学科的研究

实际上,流通的诸领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种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只从一个角度入手,得出的结论往往并不十分可靠,并不能充分把握和说明流通的基本特征。这就要求我们跳出人为划定的学科框框,改变过去传统商业的研究方法,对流通进行综合性的、跨学科的研究(陈海权,2004)。

例如,研究流通业的地位或者作用的时候,不能停留在观点上的论述,应该深入研究流通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来等带了什么样的影响。而要完成这样的课题,必须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另外,如果研究者视野太狭窄的话,就很难正视和解决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给流通的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影响的问题。

总之,研究方法是由研究对象和时代的需要决定的。流通这一研究对象的整体性质,流通与政治经济等其他领域相互作用的加强及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都要求对流通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但是,跨学科的研究,一方面要求每个学者都要有较广阔的视野,关心和及时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动态;另一方面要提倡和开展不同学科的协作研究,靠集体的力量解决综合性的课题。这样,我国的流通研究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回答时代向我们提出的挑战。

 3)应该重视从国际的视角分析问题

另外,对流通研究来说,理论联系实际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中国的流通研究而言,何为实际?按我们的理解,其应包括:第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第二,学术发展的需要。流通研究作为一门具有世界普遍性的社会科学,自身需要发展。这就要求每一个研究者都来关心国际、国内流通研究的现状,解决所面临的各种理论问题和学术发展中的课题,为繁荣我国的流通研究服务。

因此,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归根到底一句话,即立足于中国的现实,与时代脉搏、时代精神相合拍,从中国的现实、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世界的视角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显然,推进我国流通现代化和提升本土流通企业竞争力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加强流通理论研究,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根据理论指导正确处理政府、市场与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当然,我们必须建立更符合自己国情的假定前提和分析框架。这是研究流通创新、为作出原创性贡献的基本保证(宋则,2002)。

 

五、本论文的结论与主张

 

理论创新首先要合乎科学性,是一种科学的探索,要具有科学意义。但是,这不是意味着理论创新不能有所失误,必须绝对正确。其实,创新本身就是一种探索,探索难免失误;创新成果也决不会是完美无缺的。这里只是要说,理论创新应当具有科学的态度、求真的精神,循着科学的方向,一步步去逼近客观事物的真相、客观存在的真理。也就是要按照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面对客观的事实,要不断地去“求”、去研究、去探索其中的“是”,即隐于其中的规律性。

因此,在流通理论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应首先尽可能地排除价值判断,侧重于通过实证性或近似实证性研究,力求客观地揭示流通现象及其外部联系;而后,在此基础上,以指导流通实践为己任,侧重于树立合宜的价值判断标准,通过理性思维构建规范流通理论。在此过程中,规范方法和实证方法得以综合运用,既确保了流通理论构建的逻辑相关性和紧密性,又为流通理论的真实性和精确性提供了检验依据,从而实现优势互补。

不过,科学研究并不完全取决于研究中所采用的特定方法。事实上,对一种现象的探究可以采用数种方法,在每一种方法内又可以选择不同角度,没有一套规则或“科学方法”能够告诉研究者如何去开展各自的研究。由研究者开创的研究完全依赖于研究者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出特定的方法,去发现和检验某个系统中的一贯样式。

最后,更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我国流通研究者来说,除了方法论创新非常重要之外,科学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科学精神不同于具体的科学研究方法,前者属于更高层次的方法论原则或探求的精神境界。科学精神是一种追求真理的精神,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偏见、系统、认真、严谨、规范,这些都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研究方法的严谨性是促进科学研究深入发展的一个必备条件。科学精神呼喊我国流通研究者。

 

参考文献:

1)陈海权,提高我国流通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思考[J],第19届全国高校商业企业管理研究会一等奖获奖论文20047月。

2)陈海权,制约广东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J],广东省流通产业竞争力高峰论坛一等奖获奖论文200412月(刊登于 商讯 商业经济文荟,2005年第1期)。

3)陈海权,生态位理论的本质及其在我国零售企业应用的战略性意义[J],第20届全国高校商务管理研究会一等奖获奖论文20057月。

4)陈海权,日本流通企业的战略性革新:创造性企业演化的机理[M],日本侨报出版社,2004年。

5)孙薇,流通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年第5期。

6)夏春玉,郑文全.流通经济学的贫困与构建设想[J],当代经济科学,2000年第1期。

7)晃钢令,论新形势下商业经济学的地位及发展趋势[J].商业研究2002年第10期。

8)冉净蜚 文启湘, 流通经济学:从概念到科学[J],中国流通经济,2004年第5期。 

9)宋则,理论创新需要关注新动向、打破僵化、寻求原创性[J],财贸经济,2002年第8

10)袁礼斌 刘勇,研究流通实践探索学科建设[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73月。

11)洪涛,流通基础产业论理论与案例[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

12)蒋凯,涵养科学精神: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省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1卷第1期,2004年。

13)林毅夫,学问之道,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N]2003417日。 

 

 

 

击更多暨南大学    陈海权的文章 文章录入:ivychen    责任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 关于征集2012广东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的
  • 第九届“珠三角流通学术峰会”征文通知
  • 第六届“中国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征文通
  • 广商流通经济研究所招聘暑假科研助理启事
  • 关于征集第八届珠三角流通业学术峰会论文的
  • 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开始征集论文
  • 关于征集第六届广东流通学术峰会论文的通知
  • 第三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征文通知
  • 广东流通大调查征文大赛通知
  • 2007广东经济学会征文通知
  • 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征集
  • “广东省流通业与制造业和谐发展问题”学术
  • 普通文章[图文]传统百货业态还能撑多久
    推荐文章[组图]京沪便利店发展差别缘何如此之大
    普通文章上海商场年末促销提前 促销力度决定人气
    普通文章当前中小型连锁超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完
    普通文章中国出口产品屡遭“双反”调查的原因分
    普通文章试论会展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普通文章中国酒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普通文章连锁经营业态选择及其竞争策略探讨
    推荐文章2012餐饮企业十大热点事件
    推荐文章肯德基速成鸡再曝安全隐患:花钱能买检
    推荐文章[组图]京沪便利店发展差别缘何如此之大
    推荐文章电商扩张 商场大量建设 传统百货业何去
    推荐文章“第九届珠三角流通学术峰会”会议通知
    推荐文章[组图]群雄割据中国零售版图
    推荐文章我国流通业面临黄金机遇期
    推荐文章[图文]国务院印发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

    传统百货业态还能撑

    京沪便利店发展差别

    农产品滞销问题难根

    汉庭更名:经济酒店

    超市和购物中心用社

    中国服装产业陷入低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来说两句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政治、黄色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机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