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中国流通研究网 > 电子商务正文
奢侈电商混战中国:本土洗牌 海外势力抢滩
来源:Fashionmag.com 2013年4月10日 发布时间:2013-4-10 点击数:

  由于先天不足和竞争激烈,崛起方两年的中国奢侈品电商即进入了惨烈的行业洗牌,而外资的加速抢滩,更让2013年的市场前景充满了变局。2013年,外资势力的跨海而来,是否能交出一张比中国同行更出色的财务报表?他们与本土同行的携手而行,是否又能改变中国奢侈品电商市场混沌的现状?

 


  由于先天不足和竞争激烈,崛起方两年的中国奢侈品电商即进入了惨烈的行业洗牌,而外资的加速抢滩,更让2013年的市场前景充满了变局。

  2004年底,《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中国零售市场向外资品牌全面开放,奢侈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在它们刚刚迈出大规模攻城略地步子的2005年,奢侈品海外代购也开始在淘宝上萌芽。凭借着中国内地与海外市场1/3左右的价差,这门颇为草根的C2C生意越做越火,甚至从2010年前开始大规模崛起的奢侈品B2C网站也未能阻挡其势头。

  将时间快速推进至2012年,海外代购依然火红,而大批本土奢侈品电商却已经迅速从云端跌落,拉开了洗牌的序幕。它们所需要面对的,不仅是自身经营的先天不足,还有资本更雄厚、经验更丰富的外资发起愈发猛烈的冲击—品牌官方网店和海外奢侈品电商相继开通中国业务,甚至干脆或自主、或联手本土同行推出中文网站。它们所期待的,是以网络为渠道,撬动并充分挖掘中国庞大的奢侈品市场。

  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奢侈品在线交易规模比上年剧增近70%,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并且将每年保持30%左右的增速,2012年接近160亿元,到2015年将高达372亿元(附图)。淘宝的调查则更为激进,2011、2012年这一市场规模已分别达到150、200亿元,为这些交易埋单的常客约有230万之众。

  尽管口径不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本土洗牌和外资抢滩的两相作用之下,中国奢侈品电商行业的整合在2013年还将延续。规模可观,却又缺乏明显的领头羊,对每一家参与其中的奢侈品电商而言,都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内外夹击下的本土洗牌

  2012年1月1日零点,网易旗下高端购物商城“网易尚品”正式停用其域名。此前,这个运营尚不足一年的网站已经宣告关闭。网易尚品的“阵亡”,仅仅是个开始。呼哈网停业,尚品裁员,尊酷网CEO离职。接踵而至的坏消息,几乎让人忘了,奢侈品电商行业快速崛起、大鳄挺进、巨额融资的一页,其实才刚刚翻过。

  不过是一年之前,在新浪、网易、京东和凡客等大鳄频频试水奢侈品B2C业务的同时,比它们更早进入市场的尚品网、佳品网、唯品会、走秀网、第五大道等已经成为了风投和私募眼中的“当红炸子鸡”。米兰网获得红杉中国1000万美元投资,佳品网从金沙江创投等处拉来了C轮投资,聚尚网两轮融资斩获4000万美元,而走秀网更是在吸引了凯鹏华盈2000万美元的注资后,高调宣布获1亿美元B轮融资,号称“创下了中国电商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B轮融资纪录”。

  然而,繁荣的表象无法掩盖本土奢侈品电商的先天不足。需求旺盛,问题出在供给上。中国奢侈品电商的一大短板在于没有足够强大的品牌体系,号称售卖顶级奢侈品和设计师品牌的网站不少货品单一。对于中国本土的奢侈品电商而言,供应链掣肘尤其突出。不管是采取买断还是代销的方式进货,受制于渠道,它们的议价能力也受到限制,成本难以降低。

  痼疾缠身,再加上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奢侈品电商纷纷调整定位,拉开与“奢侈”的距离,降低身份向“大众”靠拢。走秀网淡化奢侈属性,重新定位为“全球时尚在线百货”,并与eBay合作,主营全球时尚品牌的折扣商品;唯品会(VIPS.NYSE)在短暂试水后,也迅速向国内二三线品牌延伸,转型“大众品牌的网上奥特莱斯”(详见本刊2012年12月号《奢侈电商变形记》)。

  转型的同时,奢侈品电商仍然积极进行着各种新的尝试。尚品网在2012年初筹建了一支时尚买手团队,效仿精品百货连卡佛和Joyce的模式,随后宣布获得80个欧美现代品牌授权。这年夏天,其与PPR旗下高端鞋履品牌Sergio Rossi合作,推出秋冬款预订页面,定价比国内零售价低了20%。傍上了海外品牌的还有走秀网,2012年9月,意大利品牌菲拉格慕(Salvatore Ferragamo)中国在线商场正式上线,打开其页面,“于中国正式授权的在线销售合作伙伴”字样赫然在列。

  海外势力重金抢滩

  本土奢侈品电商的加速洗牌,与外资的高歌猛进脱不了干系。

  早在2010年11月,阿玛尼集团(Armani)旗下品牌Emporio Armani在中国的在线销售网站正式上线,成为第一个在中国市场开展线上业务的奢侈品牌。单是帮助其运营销售网站的Yoox,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陆续又把七个品牌的线上业务带入了中国。不仅如此,其旗下两个销售奢侈品的网站也先后于2011和2012年登陆中国。除此以外,亚马逊旗下主打时尚设计师品牌的购物网站Shopbop.com也于2011年秋开通了中国业务,并同步推出中文网站。

  进入2012年,财大气粗、经验老道的外资势力不仅更频繁地现身中国,还以前所未有的气魄砸下了重金。被誉为时尚奢侈品购物网站鼻祖之一的Net-a-Porter在收编了熟客网短短一月后,即完成了其折扣网站品牌颇特莱斯(Outnet)的本土化,并计划在香港地区筹建一个物流中心。

  而美国两大老字号精品时尚百货,更是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电子商务的形式进军中国。尼曼百货以2800万美元的代价拿下了魅力惠37%的股份,梅西则对佳品网进行了15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二者唯一的不同在于,尽管尼曼的在线业务已经占到了其销售总额的20%,但不管是实体店铺还是电子商务,其此前从未涉足中国市场,而梅西好歹还在一年前将中国纳入了其国际直邮区域。2012年底,尼曼百货中文网站上线,梅西也将从2013年开始在佳品网旗下的欧美网平台上销售部分自有品牌商品。

  对这些海外巨头来说,选择与本土电商合作,可以更快地掌握中国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以相对较低的风险和成本试水中国市场。但它们的东进攻略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选择权在中国消费者手中。

  理论上来说,与本土奢侈品电商相比,海外巨头在资金和供应链上的优势十分突出,可以满足不少中国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引入在中国知名度有限的品牌或是在现有渠道难以购买到的商品。但尼曼中国网站上的商品远称不上琳琅满目,而Yoox早前在中国推出的奢侈品折扣网站亦表现平平。

  2013年,外资势力的跨海而来,是否能交出一张比中国同行更出色的财务报表?他们与本土同行的携手而行,是否又能改变中国奢侈品电商市场混沌的现状?

 

 

作者:佚名  编辑:林禾珞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中国成亚洲最大零售经济体 本 武汉商业地产跨入战国时代
    热门资讯
    武汉商业地产跨入战国时代 便利店掀起零售业革命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