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最新动态 | 流通研究 | 下载共享 | 咨询培训 | 专家专栏 | 读书 | 流通企业 | 论坛 | 博客 | 书城| 城乡商业 | 开店指导
中国流通研究
English 繁體中文
关于我们
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在线留言 合作导航
|零售百强 |业态研究 |并购上市 |网点规划 |商业数据 |供求信息 |商铺招租 |展会发布 |专家在线 |会员服务

  没有公告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现代专业市场网 >> 中国流通研究网 >> 商业业态 >> 超市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超市倒闭为何总以暴力清场而终         
超市倒闭为何总以暴力清场而终
副标题:
作者:王立勇 来源:市场周报 人气: 时间:2005-4-25 15:46:48 进入论坛

  

(市场周报2005年4月15日报道)自2002年以来,我国接连发生超市倒闭事件,排除少数恶意诈骗和圈钱的个案,应该说还是一种很正常的市场行为。但每次超市倒闭,却又伴随着供货商的围堵哄抢、员工的无助无奈,而这一切最后还得我们消费者买单,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暴力和泪水的闹剧

3月24日,位于长春市大经路的北京华普超市突然贴出一纸告示,宣布即日起将闭店停业。北京华普在吉林省的这一最后“据点"的关闭,意味着其正式全部撤出了东北。

这对于作为全国性连锁超市的华普而言,可能只是其整体战略的一个调整。但在它的供货商看来,这无异于晴空霹雳,因为他们还有大量的货款攥在华普的手中,能否要回来还是个莫大的问号。尤其是在经历了去年长春荣德超市倒闭而血本无归后,他们便如惊弓之鸟一般。这也注定了华普难免被哄抢的闹剧了。

据当天一直在现场的长春同行告诉记者,24日来华普讨要货款的供货商至少有40多家,人数不下百人。而在这些供货商中,华普所欠货款额最多的达130多万元,少的也有几千元,一般都在3至5万元之间。粗略估算,货款总额接近上千万元。原本就情绪高涨的供货商们在与店长谈判未果,而财务总监又迟迟不肯露面的情况下,终于于当天下午2点20分爆发,不顾保安的阻拦,蜂拥到一楼,进入超市销售区抢货,场面一时难以控制。随后财务主管追到一楼,并表示超市方面将马上为供货商核算,才稍微缓和。

华普为此也采取了很多积极的善后措施,并几次对外宣布决不会拖欠供货商一分钱。可就在前两天,记者接到长春一位供货商的电话,他几乎欲哭无泪地告诉记者,华普还欠着我们两年前的货款呢,加上去年荣德的,我们单此两笔就损失了四五十万元。

长春的华普是关闭了,但其总部北京华普还依然存在并红红火火呀,为什么还是难逃被哄抢的命运,难道仅仅只是货款难收吗?

华普,决非孤本

华普被抢显然不是开始,但又有谁知道这些充满了欺诈、暴力和泪水的闹剧何时才会终结呢。

早在2002年初,素有“草民之子,挑战高价"的北京红熊超市,就因为老板欠债“失踪",结果导致供货商哄抢超市。据当时有关媒体报道,200多平方米的店内几乎空无一物,仅东面靠墙的旮旯里“幸存"着半个糕点摊位,其余的便是满地的碎玻璃、被拆得七零八落的货架以及被踩烂的各种食品,在角落里还堆着一些空的调料瓶,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酱油味。零星几个店员在收拾残局,他们的脸上挂着不解与惊恐。

据了解,自2002年以来,超市倒闭的消息就不绝于耳。首先就是1999年和2000年曾两度入围“中国连锁业企业百强”的福建规模最大的福州华榕超市,紧接着是北京十强超市之一的城市之光。再到去年轰动全国的“普玛”,还有今年年初广州最大的家谊超市都纷纷倒闭。更有甚者,海南家家于2001年11月3日刚开业,11月12日就关门停业。还有其他一些中小超市就更不用说了。据有关媒体统计,在过去的两年间,全国有大概两百多家超市倒闭。

就在今年4月3日,沈阳中兴超市铁西分店也因为一些小的误会,原本是超市的店庆促销活动,结果由于撤架被供应商误以为是闭店,结果也发生了哄抢事件。好在总部及时澄清,才将损失控制在了最小程度。

其实,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里,超市倒闭原本只是市场优胜劣汰的正常现象。但我们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其背后一些非常态的共同特征:老板卷款潜逃、供货商将超市哄抢一空、一大笔无法支付的欠款和极度混乱的现场。这到底是结构性的痼疾没有根除,还是制度构建依然存在盲区呢?

哄抢就能解决问题?

今年年初,“普玛"学清路店突然宣布停业,而且高层始终不露面,总部电话也总是无人接听,还据说“卷款潜逃"。一时情急的供货商们无奈只能蜂拥至超市,疯狂哄抢,力所能及的多为自己挽回些损失。不到三小时,诺大的超市只剩下几个冰柜和货架了。

稍晚来的供货商门真的欲哭无奈。突然不知谁说“普玛"旁边的体育用品店也与“普玛"有关系,一时失去理智的供货商们便不分青红皂白将其哄抢一空。结果直到他们接到法院的传票,他们才明白体育用品店的无辜。最后还弄得个“赔了夫人再折兵"。

所以有专家就表示:“超市倒闭,我们供货商们一定要冷静。哄抢也许是能释放一时之闷气,可能还能挽回些损失,但更重要的是,你们这一抢,没准还为自己抢来一身官司。再退一步讲,就算你合法,你又能抢多少?到时说不定总共只有500万元的货,超市却说5000万元,谁又能说的清呢?"

还得消费者买单

从表面上看,超市倒闭对消费者的影响并不大。但实际上,从长远看,这些损失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京城一“普玛”的供货商就曾向记者表示,一家超市倒闭往往留下了至少上百万元的财务黑洞,这些黑洞需要通过其他商品的销售来挽回,所以商家只能提高其他商品的价格。但是在超市狂打价格战的情况下,售价的提高也受到很大制约,于是供货商再去压生产商,生产商采取的对策就是降低产品的品质。

因此,专家们也表示,如果从供应链来讲,超市倒闭,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受到影响,这种影响最终体现就是两样东西:消费者购买到的商品质量和价格。

都是滞后体制惹的祸?

超市接连倒闭,作为一种市场经济现象固然值得我们关注,但自由竞争引发暴力清场的系列社会问题更值得我们反思。也许正如一位专家所言,这一切都是流通体制的固有缺陷加上经营者商业道德的沦丧惹的祸。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领域都存在着一种“流行病":由于商家缺乏信用,使商业流通的链条呈现畸形,本应“共荣"的上游生产企业的供应物流和终端商业企业的零售物流被割裂。作为流通企业,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服务和物流上,利润点主要来自于节约,而不应来自于简单的给上游供应商实施“高压"或其他非信用手段。所以,超市倒闭、供货商哄抢的危机说到底,实质上就是商业信用危机。在我国,商业信用体系的建立已迫在眉睫。一位业内专家如此表示。

据了解,在一个成熟的商业社会里,完善的企业信用体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信用制度,我们很容易就了解到合作伙伴的支付能力、经营状况乃至经营者的个人信誉。这样,在合作之初,就能够防范风险,选择最安全的伙伴。而我国,企业信用体制才刚刚起步。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对市场经营活动更有力的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李金轩所言:“在目前已经发生的多起超市倒闭事件中,善后工作似乎都不顺利,相比财务方面的损失,以制度力量提升商业道德显得更有亡羊补牢的意义。”很多商业专家们也表示,综观发达国家的商业经营模式,对企业最好的监督就是法制,企业应依法经营,自觉诚信经营。

可我们的相关法律又在哪里?深圳供货商协会的法律顾问李军律师表示,目前,我国法律对超市经营并没有特别的规定。《公司法》第23条规定:以商业零售为主的公司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30万元。可这与经营一个1万平方米左右的超市,至少需要500万元的流动资金相比,就显得太微不足道了。这么低的市场准入门槛,难免让零售市场上的经营者鱼龙混杂。

商业专家高以道认为:“超市黑洞的诞生与近些年超市企业近乎疯狂的超速膨胀密切相关,因为行业进入门槛太低,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注册一个零售企业,最多花30多万元,禁止性的要求并不多。但与此同时,相关的商业流通体制转变和政府调控却还无法随之迅速转化。"

超市一旦倒闭宣布破产,法院会按相关法律拍卖超市的资产,追究相关法人的责任。但超市根本无资产可拍卖,超市的经营用房是租的,人员是雇的,货是供货商的,把法人抓起来也收不回钱来,因此即使供货商打赢了官司,赢回的可能也只是一纸空文。国浩律师事务所律师任路认为,日本有中小企业保护法,但中国目前没有类似的法规出台。所以当同样的事件愈演愈烈之时,寻找适当的救济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再不采取相应的预警机制,不排除暴力事件还会重演。尤其在目前的环境下,作为最大受害者的供货商们,可能有个念头永远也没法消除。“最实际的就是见势不好,一拥而上,否则什么也拿不回。" 一位社会学者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

 

分享到:
击更多王立勇的文章 文章录入:wxj    责任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 生鲜供应链是超市破局关键
  • 超市连锁革命:个性化定价未来或成业内常态
  • 超市营业员的忙与乐
  • 超市企业转战购物中心 部分三四线城市被看好
  • 政企联动 社区商业才能“小而美”
  • 社区超市O2O怎么盈利
  • 家得利超市遭供应商逼宫 独立上市计划或破灭
  • 国内中小超市“倒闭潮”背后的原因
  • 国光精品超市结业 温州市面仅剩两家精品超市
  • 大型商超瘦身转型进社区
  • 外资超市加紧收编内资同行
  • 高端超市放低身段变“亲民”
  • 普通文章中国便利店面临三大瓶颈
    普通文章[图文]便利店掀起零售业革命
    普通文章2013华南商业年鉴 零售企业创新盘点
    推荐文章流通业先导作用将获进一步发挥
    推荐文章第十届“珠三角流通学术峰会”会议通知
    普通文章传统百货业的挑战与出路
    普通文章百货零售业的“春天”在哪里?
    普通文章国内中小超市“倒闭潮”背后的原因
    推荐文章商业加快兼并重组
    推荐文章连锁中端酒店崛起要跨三道坎
    推荐文章[组图]四问旅游景区最大承载量
    推荐文章流通业先导作用将获进一步发挥
    推荐文章第十届“珠三角流通学术峰会”会议通知
    推荐文章零供博弈暴露转型紧迫性
    推荐文章中国第二次零售革命的方向
    推荐文章[图文]一边开店一边关店 家居卖场陷“圈

    便利店掀起零售业革

    百货零售业的“春天

    美国学者:星巴克在

    一边开店一边关店 家

    高档酒店如何掘金大

    奢侈品折扣购物中心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来说两句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政治、黄色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机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