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客户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研究 > 市场前沿正文
实录:“内外贸一体化与流通渠道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
来源:2011年12月10日 新浪房产 发布时间:2011-12-12 点击数:


 来自北京、上海流通30人论坛专家,内地与香港的企业家,流通业界的企业精英,商务部,广东省广州市主管商贸流通业的领导齐聚一堂参加2011中国流通三十人伦谈主题年会,共同探讨内外貌一体化与流通渠道建设的重大课题,会议由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G30主办,得到国家商务部指导,得到广东省多个政府支持,由广东省商学院,广东商业经济学会,中山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协办。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2011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G30)主题年会
部分参会代表合影
2011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G30)主题年会

  —————以下为直播内容(以下言论仅为专家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会场

  徐印州:现在请允许我介绍出席会议的嘉宾,介绍完毕一并鼓掌欢迎。现在有请G30黄海理事长致辞。

  黄海理事长:今天G30在广州召开年会,对中国流通业发展是非常有异议,明天12月11号是中国加入WTO10周年的纪念日,明天上午北京将举办盛大纪念活动,胡**代表中国对下一阶段中国对外开放作出新的方向,在这样背景下,我们在广东召开内外貌一体化专题委员会是非常有异议的。

  广东是经济大省,也是流通大省,外貌总额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消费品总额占全国九分之一,以单省来说,广东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今天上午召开主题年会,我们请到广东省经信委和相关领导,他们以专家身份对这个问题进行阐述,我们还邀请相关企业家对内外貌问题做一个发言,希望大家珍惜机会把会议开好。

  国务院非常重视流通,商务部正筹备流通会议,是以国务院名义召开的,这次会议对全国流通业发展,对进一步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三架马车中,明年投资和出口都会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增长会有所放缓,在这样的情况下,所以我也希望本次会议讨论的成果、经验,能够促进、吸收到明年召开的同胞会议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最后我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祝各位专家、领导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徐印州:感谢黄海理事长致辞。

  接下来有请广东商学院党委程飚致辞

  程飚: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们相聚在广州,隆重举行内外貌一体化与流通渠道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南2011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主题年会,我代表广东商学院对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作为本次会议承办广东商学院,诞生中国改革开放前期,经过28年建设,广东商学院已经发展为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题,经、管法文理工教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建设大学,学校在广州和佛山设有两个校区,2380亩,研究生禾本科学25000人,学校拥有一个国家级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国家级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两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核实验事,5个钟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6个硕士一级学科,学科点有32恩个,还有14各专业硕士点。

  我校拥有商贸流通各学科和相关专业,不仅培养了数万名优秀商贸人才,而且为商贸流通理论,研究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我校流通研究所是历史悠久,科研势力比较强的实体研究机构之一,依托广东内外貌的优势,在科研和社会服务取得较大的成绩,今天的研讨会对广东上学人是学习的机会,将促进学校学科建设进一步发展。

  目前我国处在此进消费合加快内外貌一体化和流通建设的关键时期,国家在“十二五”明确提出加强流通体系的建设,发展新型的消费业态,拓展新型的服务消费和更现实的承佃,次级消费,降低流通成本,流通看当重任,这为流通业向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发展带来大挑战和大机遇。今天会议的召开是恰逢其时,作为中国南大和五大城市之一,广东拥有悠久和辉煌的商贸文化,自古承担商贸的重大使命,广东依托珠三角强大的制造业和广交会的优势,权力打造国际商贸中心,这些都是促进内外貌一体和渠道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撑。

  今天学术会议是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汇集政府的高参,专家和企业家,还有香港利丰集团,还有代表中国新生力量的国内商贸企业的参与,更展示了本次论坛的代表性和高规格,社会各界共同为推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和繁荣献计献策,作出积极努力,我们真诚希望这种关系民生的论坛能发挥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最后感谢社会各界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感谢大家多年来对广东商学院的鼎立相助,祝会议朝贡,祝各位工作顺利,生活幸福,谢谢!

  徐印州:接下来有请  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王晓致辞。

  王晓:尊敬的各位领导、各嘉宾、早上好,今天还有一丝寒意,会场内暖意浓浓,今天非常高兴参加2011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主题年会及内外贸与流通渠道建设研讨会,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代表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对召开表示祝贺!

  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产业,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引导生产,增加就业,繁荣城乡,完善市场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加强渠道建设,对加强流通业和现代化服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东是外贸大省,也是消费大省,在内外贸一体化日渐成熟背景下,广东省省政府提出搞活流通,次级消费,以及建立全国性的广阔流通渠道网络体系,力求实现从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和广东流通的根本型转变,这大大促进我省转型升级和幸福广东建设,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是广东省社会科学界属下一个工作活跃的学术性团体,为我省现代流通业发展献计献策,作出积极贡献,本次来自北京和全国各地的流通专家工具广州,共商流通业大会,相信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作为主观单位,我们将积极支持商业经济学会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借此机会,我也非常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大力支持社科类社会组织工作,也社科类团体开展工作提供创造良好的条件,本次活动也得到香港利丰集团和广百集团等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希望这些企业一如既往支持开展学术活动,此进广东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社科类社会组织要紧密围绕广东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研究理论问题,为党委、政府和企业界提供决策参考,发挥好参谋作用,为广东转型升级和幸福广东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朝平两岸宽,祝贺预祝流动渠道建设学术研讨会济南中国30人论坛圆满成功,祝各位在广州愉快,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谢谢!

  徐印州:非常感谢王晓书记致辞。

  接下来进入嘉宾演讲环节,首先有请

  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司长 吴国华司长演讲。

  吴国华:很高兴在这里参加主题年会,我代表商务部对本次论坛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我有两个任务,一个是向论坛召开表示祝贺,第二是来学习、了解各位专家真知灼见,流通30人论坛有相当一部分专家与商务部有非常好的互动,多年来为商务部工作献计献策,提供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会议安排,我提一点关于内外贸一体化与流通体系建设相关情况,目的是与各位专家有一个互动,希望各位专家下一步能够围绕流通体系建设,向更多建言献策,流通体系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体系建设,这项工作越来越重要,国务院多次听取商务部汇报。

  刚才黄理事长也说了即将要召开全国流通汇报会,这个会议相当于1979年的中国科技大会,就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把流通提到重要地位,通过会议出台重大的文件来开展工作,迎接流通工作的春天,这几年来国家领导人和商务部专家有很好的互动,我们经常探讨。

  在这里我把最近一段时间把关于流通体系建设,希望专家们能够共同努力研究的一些问题跟大家解说一下,流通体系目标提了四句话:1、提高效率!2、保障质量;3、编及民生;4、生动生产;下一步要围绕这四项开展工作。

  在这个目标下,我们可能有十方面的工作要做,或者说流通体系下面要设立一个子体系,一个是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现在农产品产销协调不紧密,有一些品种流通链条过程,有时候会出现笑话,农民的菜免费打到城市里面卖可能会出现运输上的亏损,所以最近报道河南一位农民认为萝卜便宜了,所以免费提供给市民,没有想到河南农民非常踊跃,把萝卜拿光了,这说明在需求上,市民是需要这些东西的,而供给方也愿意以比较低的价格供应,这样导致两头都不满意,一方面是农民不满意,然后市民也不满意,这是农产品需要破解的难题。

  第二就是研究、建立完善工业流通体系,工业流通体系有中国的特色,但有一些层面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满意,譬如说我们的工业品流通商场分流,就是经商和做场地的分流,做流通的做物业,真正做买卖的是经销商,代理商,是小抄小闹,譬如大商场可能是洋品牌充斥,低端的就是一些批发市场,假货比较多,但价格便宜,而且零供关系比较紧张,虚假打折,违规销售的现象屡禁不绝。现在工业品体系在供应链建设方面,流通企业在成为供应链链主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第三个体系是市场调控体系,因为除了应急、救灾之外,还有卖难、买难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我们调控力度不足,品种、数量及资金支持手段都不足。

  第四就是流通基础设施体系需要完善,这些失去了公益性,过渡市场和商业化开发,导致失去公益性,这与法国等发达国家有明显不同,国家6个流通产品市场都是国家投资,CEO都是公务员,这样就能确保公益性,在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网点建设不合理问题。

  第五,是市场主体体系也不完善,现在不管是大企业,还有供应链消费品,还有跨区域发展很难,一个是跨省区发展,所以无法做强,还有流通企业,目前还没有走出去,进行国际化经营,所以有一些场合讨论的时候,说我们和家乐福、沃尔玛相差很大,其实这里面有一个误区,我们拿的数据是全球的数据,而我们的数据只是一个国家的数据。所以最近我们也进行了比较,北京物美是比较大的,物美大概是家乐福的60%,如果把华润万家也视为中国的企业,可能大陆的业务能超过他们。这说明流通的企业缺乏国际化竞争能力,这就是缺陷所在,下一步要鼓励流通企业走出去。还有中小企业,统计发现,限额以上流通企业销售额由过去15%提高到47%,这一方面是好事,流通对外化程度提高,限额以上越来越多,但是同时也发现一个问题,种型企业生存就困难了,所以下一步商务部已经发了一个文件,就是要建立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我们可以通过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他们为中小企业服务。

  第六个体系就是回收体系,进入21世纪人类商业文明新时代,要意向流通,这样才是绿色的,所以在回收流通体系方面也非常重要,商务部起草开展科学的、先进的流通体系。

  第七个体系是诚信体系,现在人民群众不满情绪比较多,包括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行为时有发生,关于这项工作,为了保障商业欺诈,商务部开始建立追诉体系,现在在蔬菜和肉类开展,这也是促进诚信体系一个重要内容。

  第八个是税费政策体系,现在还不是很顺,除了大家通常讲到的连锁发展过程中无法纳税的情况外,我们的农产品流通及一些封建主义尾巴还存在,近几年政府把农产品税收废除了,这是好事情,但是还有一个尾巴,如果农产品是进入超市销售还要交税,在农贸市场销售就不需要交税,这就是封建主义尾巴。

  另外还有很多问题,譬如增值税减税之后,工业企业可以大量进货使税收降低,但大型连锁企业空调、电梯等不让抵扣,当然还有别的问题,商品回收过程中也有抵扣问题,这也影响体系政策建设。还有农业税,自从94年税制改革之后,某些层面是增加了,现在是5%,反而是提高了,当时由于中央财政手头比较紧张,处于弥补财政收入的考虑,调整高了,但现在是不合理的。在国外,增值税有好几档税率,最低是5%。还有费用问题,如银行卡刷卡消费问题,费用非常高,经过有关部门联合调研已经提出初步方案,总体思路是要降低银行收费,但涉及到一些利益集团,某些利益集团认为降低刷卡消费会造成他们的亏损,这涉及到利益集团的问题,所以这些问题要顾全大局

  第八个是法规建设体系。现在我们有几个条例是比较给力,但一些条例不太给力,这极大制约我们工作。在标准体系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最后一个问题,如果建设现代流通体系还需要流通理论体系支撑,这跟各位专家工作有很大联系,这也有赖于G30乃至更多的专家学者共同奋斗,建立流通理论体系。

  我以前是研究外贸,相对来说,内贸困难点在于统计问题,统计问题是通过海关行政记录形成数据,我们对数据进行研究,这是专家学者一个基础工具,这个很缺乏,另外,外贸的国际化层次比较高,这种外贸政策相互评议、相互审议,但内贸还有缺陷,国外流通体系理论思维、具体举措和历史发展不太充分,这一块还需要更多与国外交流,形成共识。

  今天会议主题很好,是内贸贸易一体化,这是站在全球的视野和高度,也是与入界10周年氛围是吻合的,我相信各位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一定会取得重大进展。谢谢大家!

  徐印州:下面有请经信委巡视员戚真理致辞。

  戚真理:首先我讲一下为什么要建设广东省内外贸一体化中心,广东建设国际采购中心是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国际产业基础,广东是中国制造业的强省,也是世界制造业的基地,有70多个产品位居全国首位。

  第一个是产业发展的瓶颈,相关产业发展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产业结构长期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生产的要素不断上升,环境的资源约束也越来越大,区域竞争日益加剧,传统发展模式难以维计,所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大的,迫切需要转型升级。

  第二是国际贸易急需转型升级,我们的问题和成绩一样突出,外贸始终围绕主导权,没有渠道控制权和话语权,这方面是我们长期发展当中的一个顽疾,造成了我们的被动,我们产品附加值低是由于广东经济产业结构处于低端,生产水平比较滞后,产业竞争力不强,品牌影响力低,所以我们的产品是卖不起价,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产品本身缺少核心竞争力,附加值低,另外就是利润还要分给国际上的品牌。

  应用现代和模式打造产业特征明显,聚集程度高,具有强大的国际辐射力龙头性的现代专业品牌,我们也认为,在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中小体系当中,中小市场扮演重要角色,是汇集资金流一个重要的节点,广东商品市场在全国又有明显的优势,是我们掌控国际营销渠道的重要突破口,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选择专业市场和专业聚群作为广东采购中心的原因,但传统的市场主要停留在简单的平台上,离广东国际采购中心的要求比较远,功能不明显,为此,我们提出通过三大体系建设促进广东建设的总体思路,第一个体系是发达完善的交易体系,交易系统是国际采购中心的一个核心系统,是商品流,信息流,货币流一个集中体现,重要强化以下两个方面创新。

  首先是适应国际采购中心良好的交易方式、环境,要有现代交易方式,要有一个完善、统一的结算功能,要完善信息采集和处理的积极,编辑发布价格元素,形成价格管控的风向标,提供广东价格的话语权,通入引用品牌化供应商和国际采购商,对入驻国际采购商有控制,保证商品达到国际质量、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要加强跨国企业和相关行业协会的战略协作,吸引国际采购商进场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升市场的国际化水平,要定期举办国际展会,采购论坛等活动,以展开促进交易,以会议带动交流,构建和延伸国际市场的营销网络,拓展国际市场的发展空间。完善物流金融服务功能,引进银行监管服务,努力成为企业沟通的纽带,畅通交易融资的渠道。完善研发和设计渠道功能,推动交易商品升级换代和附加值的检验和提升,四是质量服务,完善商品的检验检测功能,提供公共检测检验的服务,保障商品的质量,五是信息服务,完善信息发布功能,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提供政策行业动态信息,六是提供国际信息。

  三是建立先进规范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包括国际采购中心的治理机制及保障国际采购中心正常运作的重要基础,关键是要提升广东国际采购的中心营运主体,采用适应中心采购的运作。

  四是如何建设国际采购中心。在明确建设内容的基础上,经过省政府的同意,今年8月份出台关于建设国际商品采购中心的暂行管理办法,全面指导中心的工作,为了确保建设质量,并且让工作紧紧结合实际,选择若干个行业进行重点培育,到2012年,全省将认定不少于5家的广东国际商品采购中心和一批对象,以这批示范和培育对象来带动全省各个产业的发展,首先我们坚持中心建设培育为核心的思路,目前大部分采购平台在功能和辐射影响力上与国际采购中心都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要 坚持培育为核心的建设思路,在认定国际采购中心的同时提出每个中心优势和示范点,同时指出弱项和发展方向,以培育提高为主,其次,突出整合资源的思路,广东国际采购中心本身并不一定能够提供全方位的功能,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能够整合和调度有关要素资源来完善配套和服务功能,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服务于国际采购,服务于产业发展的需要。

  第三,国际采购中心建设需要多方参与,需要所在地政府成立,由政府部门、国际采购中心负责人,专家、行业协会组成的专责小组,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中心建设。

  第四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由政府和企业联合在重要媒体进行形象宣传,打造广东商品采购中心的品牌影响力,努力使中心形象深入国内外买家的心,打造高端、便捷的国内采购形象。

  接下来是广东国际采购中心的进展情况,首先是财政优先支持补助,同时享受政策优惠,这充分体现省对中心建设的重视,为中心建设提供政策的支持力度,目前,我们已经启动了第一批中心的培育和认定工作,从10月份开始,我们组织开展和申报完成评审工作,最终有4到6家认定为国际采购中心,还有一部分认定为重点的培育对象,通过第一批广东商品国际采购中心的培育和认定工作,我们也进一步坚定了信心,看到市场正朝着广东商品采购中心的发展来进行转型升级,相信这些采购今后将在连接国际市场,拓展国际营销渠道,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也相信广东必将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营销中心,流通枢纽和价格中心。

  以上是我们推动商品交易市场向商品国际采购中心升级转型的一些探索,主要目的是希望在全国商品交易市场价格方面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但是我们的工作刚刚开始起步,在理论上也缺少认识,措施上也有不到位的地方,只能在推进工作中继续深化认识,总结经验,探索前进,同时我们也欢迎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各位来宾能够在今后广东国际商品采购中心及促进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给我们提供宝贵意见和支持,谢谢大家!

  徐印州:感谢戚真理主任的演讲,给我们介绍了广东建设国际商品采购中心的理论、战略、举措和进展。接下来有请广州市经贸委主任赵小穗演讲。

  赵小穗: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内外贸一体化与流通渠道建设会议,意义非常重大,国家和省和市“十二五”规划纲要都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包括商贸业在内的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广州市委市政府也明确提出在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进展中,广州就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主导的产业,而在现代服务业里,最需要发展做强做大,和最需要提升改造的业态之一就是商贸业,现在广州市2010年全社会GDP继北京、上海之后已经进入万亿元城市,而流通商贸业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这是发展定位问题研究的需要所在。

  第二是适合时代发展的潮流,纵观国际大城市都是由商贸带动其他服务业发展,还有新加坡、阿姆斯丹、香港等城市也验证商贸对城市发展和区域强大的带动能力,在中国,商贸业还处于产业板块的低端,所以通过内外贸一体化加快流动渠道建设是契合时代潮流的。

  第三、非常符合广州商贸业的实际,听了吴司长对会议主题八个方面的分析,这也是我们基层工作着围绕这个主题,在实际推进中进行很多的思考,带着这八个思考,国家商务部和经信委通过开会议等工作方式给地方很多指教和帮忙,戚主任讲的加强广州国际采购中心的建设也非常重要,强调了我们有出口的国际采购功能,我希望能够多做一点,给我们多一点的支持。

  很荣幸有这个机会进行一个发言,是一种汇报,我也谈一下对推进工作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我觉得要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来推进内外流通渠道建设要考虑国内、国外市场的不同,目前我作为广东经贸委的主任,我认为在体制上与其他城市有很多不同,我们是工业、商业、中小民营企业都合在一体的,所以我们还叫经贸委,其他城市把工业和商业是分开的,因此在考虑“十二五”和明年工作任务的时候,工业GDP和商业GDP任务是需要研究的,按照往年的惯例,广州商贸业的指标一定是要有的,我明年的任务要定到14.5%到15%的增幅,统计规范之后,规范商贸企业增幅最多不超过12%,而广州有相当一部分活跃商业企业还比较少的,要达到这个数字,投资和内需都要加强,但我们深深感到有压力了,这些压力让我们必须考虑内外贸市场的分析,广东省政府也很有先见之明,在金融危机之前在东莞做了内外贸一体化大推广,通过内外贸一体化考虑用外贸的能力、优势扩大内市场占有率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我们要考虑营销方式的转变,外贸是有很规范营销方式,包括资金、结算、电子商务等方面,在这些方面,广东广州是对外开放之先,我们也有一些比较全面的思考和论证,但我们迈出内外贸一体化第一步过程中,我们做了这个事情,所以我们看到行业调整和转换的方面,在这些方面,今天会议会有更多的经验给到我们。

  第三方面是产品消费标准和产品制造的标准,因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所以对产品的消费是不同的的。之前我做过一个国际皮具展,我们希望把它引到广州,引进来之后就是博罗尼亚(亚洲)皮具展,这个展不需要政府给钱,是企业给的,在开幕式当中我们发现他们的营销理念与我们有很多不同。在标准方面也与我们不同,包括制造的标准,广州是有很好的条件,譬如说华鑫物流企业,现在是POLO的总代理,他有了这个机会,就是遵循了POLO总的理念,包括服装的研发、技术标准等都可以自己来做,如果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更好的行政指导、更好的组织,我相信不仅可以赢得广阔的市场,还可以通过内外贸一体化来提高我们在专利、标准话语权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作为广州市,可以发挥我们的优势去做到这方面的工作。因为我们有广交会平台,我们可以利用好这个平台,把广交会办成全国进出口展示平台,推进内外贸一体化进展。同时,我们可以发挥领军企业的优势,以此推进先进的商贸渠道和商贸业态建设,譬如友谊、广百、民营的百货,这些企业也可以通过内外贸一体化提高商业运营的业态高度,更好探索商业立场。吴司长讲的问题非常到位,不仅是零售业,还有展贸中心都要升级,都要做创意中心,而现在很多地方没有做创意中心,而是在做地产。在市场经济情况下,我们是否需要一些核心龙头企业做带动?适度做高度的指引?在这些问题上,我们广州也是需要思考,也是可以做的。

  我们作为中心城市,要有一定数量,空间布局的购物天堂零售,在地产出租的时候要规定业态起点和经营定位,在批发市场如果还不在准入门槛和营销市场上进行改造的话是很难做的。

  还要发挥广州市连锁超市先进业态的优势,学习国际先进城市温馨社区、幸福城市、惠民商业业态的建设,这也是我们一个考虑。现在要惠民,在“万村千乡、平价超市”都是非常好的创新,内外贸一体化要利用现代物流,这也非常重要的,国际的物流配送功能、水平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渠道城市,有“城”必要有“市”,有了空间布局还不是渠道,渠道还需要有第三方物流,在广州,A类水平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是有一批的。第三方物流一定要在现代渠道当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广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已经发展到产业发展规划必须要服从城市布局规划,至少要相融合,广州市货车限行力度、范围越来越大了,所以物流配送在现代流通渠道建设里面是非常重要的。

  在内外贸一体化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学习国际先进物流配送经验,我们的仓储、物流是不缺的,我们缺的是配送,广东的物流企业配送能力都很强。

  还有政策体系方面,每一次改革都触动利益体系,会产生碰撞,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是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希望在推动这项工作过程中,如果政府在政策支持上给予引导,力度、效果会更好。例如广州的酒店用品,在质量档次,成本、售后服务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今天认识了这么多专家、学者,是我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作为一个基层工作者,汇报不一定准确。最后祝本次年会圆满成功!谢谢!

  徐印州:感谢赵主任的精彩演讲,她介绍了广州建设内外贸一体化与流通渠道建设相关举措和进展。接下来请允许我宣读中国商务部党组副书记副书记姜书记为本次年会的题词———建立现代流通体系,推进内外贸体系化。

  接下来我代表中国三十人论坛(G30)发布宣言——促进流通体制创新,影响商贸流通决策,深化流通理论研究,传播现代流通知识,推广现代流通技术,培育新型商贸人才,提升流通企业素质,我们将精诚合作,凝聚智慧,接近所能,团结一致,携手打造全国顶级的流通智库,推动中国流通现代化事业飞跃前进,为中国流通业发展谱写新的篇。

  各位嘉宾,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今天上午第一个环节就到此结束!

  王先庆:今天上午论坛分两段,接下来是(G30)主题演讲。今天高朋满座,除了(G30)成员及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的成员,大部分是来自广东商界、企业界,利丰集团的经营高层从香港专门到这里参与研讨会。

  我们也向全国学术界展示广东商贸流通界在学术的共同探索,在座有广百集团潘总经理,有华鑫集团董事长洪董事长及广佛智城黄总经理、摩登百货、深圳深业集团等20多个商贸企业共同支持才有今天的盛会,接下来是专家演讲。

  第一个演讲人是 淮海工学院院长晏维龙教授,主题是流通主导权与流通渠道建设。

  晏维龙教授:我感觉国家改革开放30年以来,流通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从表面上看,目前的市场是以前所不能想象的,按照我的看法,目前不仅市场繁荣,而且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路边经营、占道经营等情况在中大城市已经没有了,已经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了,市场流通也不断提高。从流通主体、网络上看,主体类型不断增加,主体也多样化。20、30年前大家普遍呼吁的超市、连锁也随时可见,上游物流网络也不断形成,流通主导权也发生深刻的变化。

  改革开放一开始,我们觉得流通主导权在生产商上,现在已经转变了,为此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分析了各种情况,总体趋势出现了流通商主导整个流通渠道的趋势,譬如对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存在没有主导权的状况,而对于一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主导权,当一种商品和产业随着技术的扩散与普及,商品流通的主导权会出现由生产商转变为流通商的趋势,我称之为“流通主导权的转移地”。像医药类,他们的渠道力w强,还有日用品的流通渠道控制力也非常强。

  流通主导权变化出现了几种情况。一是出现终端至上的状况,这个过程中也有大量学者研究,这跟信息和交通发达相关,流通商绕于流通地产商,而跟定位非常重要,谁占得好位置就有好优势,总的来说,在整个市场主导权方面出现了变化。在流通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引起大家关注,也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譬如流通中的假冒伪劣产品,有一句话说“早上一杯三聚氰氨,中午一锅地沟油”。

  在我所在的城市出现大白菜烂掉了,管农业的相关领导要我摆平这个事,结果给每一个教学工发了一百斤大白菜,现在还存在流通网点渠道网络不完善的问题,商业的配套设施也不发达,问题的成因是比较复杂,应该说是与流通有关的,但如果把问题归结到流通企业和政府头上是不妥的,所以出现有人想重现以前计划经济的体系,我认为这不可取的。

  商业网点的问题,这由于我们对这个认识不充分,不仅包括商业网点的问题,还包括教育、医疗的问题,价格波动问题,在我看来是市场经济产物,如果没有价格波动就没有市场经济,一个国家的经济周期也是必然的,增长的幅度发生变化是刺激经济进行调整和变化的前提,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把相关问题弄得那么紧张,因为这些问题本身是常态,但这些常态问题也存在问题,就是价格波动比较大情况下我们缺少对市场的保护,如从税收角度进行考虑等;对一些假冒伪劣的产品问题,这不仅是商业的问题,而是中国普遍出现这种情况,如一些学术界也出现一些假论文的情况,这属于一种状况,不能把过错都赖到商业头上。

  在中国,一些假冒商品很发达,在内地一些假冒伪劣商品是一种习惯,他们认为名牌是代表身份地位,知道是假都要用,这已经形成一种文化。

  流通业发展是主要的,当中的问题是次要的,我们要想一下解决办法,市场经济要让市场起到资源配置的作用,这个前提不能没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根本,这一点无可厚非,关键是如何引导,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不断追求垄断。追求垄断,不劳而获,一劳永逸需要遏制,这些原因不能归结于市场经济本身。

  关于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上,我认为能否强制化,对一个城市、设施建设必须通过法律强制作为地方商业设施,这种商业设施要具有所有权,特别强调短期的经营权,特别立法建立流通基础设施,就好象立法规范教育、医疗行业一样。

  第二、要使得整个市场化功能更加完善,这在于批发市场,尤其是初级批发市场,马老师研究日本的批发市场,价格功能非常大,这值得我们学习,我们需要完善市场价格功能。

  第三、要建立国家商品储备体系和制度,这些年在商品体系制度上不如以前,我们不能指望企业去做,因为企业追求的是利润,他们不关心价格是否波动,他们管的是赚钱,因此关于商品储备制度是一项国家级的工作。

  第四、流通费用的问题,(G30)多位元老也呼吁流通费用的问题,流通费用下降会导致流通半径扩大,会形成有效的市场经济,费用过高会遏制流通,这样就遏制是竞争,应该从物流费用下降角度考虑建立体系。

  第五、个人建议,流通行业中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现在大部分把产品责任寄托在企业身上,我觉得这只是问题一方面,企业所有者关心的是利润最大化,但是他为了利润最大化会做一些形象相关的工作,但这不是他们本身,如果有可能的话,建立和推行流通业职业经理人制度,这对目前混乱市场状况有帮助,这套体系需要更加科学构建。

  以上是我的看法和建议,谢谢大家!

  王先庆:接下来有请国内较早创导流通先导论的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黄国雄。

  黄国雄教授:大家好,上午吴司长对内外贸提出了相关目标,最近我参加了商务部关于内贸“十二五”任务的会议,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怎么来正确总结改革以来流通的成绩,我们怎么确定未来流通业的走向,我们怎么解决我们工作问题,现在要建设、完善流通体系,就需要改变我们一些传统的做法。

  我提出一句不客气的话,现在的流通基本上是抓鸡毛蒜皮—“抓鸡蛋,抓毛猪,抓大蒜,抓包装”,这些都由商务部管,这些就是政府盲目救火,这会导致很多问题,我向陈部长提出过,外贸无大事,但内贸事不断,流通是一个多行业,多业种,多业态,多城市,多环节复杂的系统,所以我提出一个流通主体的问题。我把主体主要的精神向大家说一下。

  第一、流通领域的经济结构要以民营为主题,这一点是坚定不移的,这是流通特点所决定的。第二、对外开放应该以内需为主体,怎么开放,开放什么,如何坚持以内需为主体是需要我们考虑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的对外贸易,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保护主义,譬如一个城市需要引入多少外资需要心目有数的。第三、农村市场要以农民为主体,现在我们都是城市到农村包办,现在的万村千乡就是让城市企业到农村发展,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发挥农民的智慧问题,如何降低经营成本问题。第四、商品流通要横向流通,构建各种经济中心,我们现在要提压建设工业品的批发体系,我认为就是以流通为主体,建设不同的国际中心,通过这些促进与外部的关系,内部的联合。第五、发展服务业要以发展商贸服务业为中心。服务创造的是社会价值,其目的是社会效益,服务的发展是几何基数,作为一个产品创造了产品价值,产品的增长以数字增长,但服务发展是涉及到未来潜在及人的素质培养,从这个角度看法应该是几何基数的问题,产生影响是最大的。第六、增加供给,完善供给体系,重视商贸服务业基层建设,促进商贸是整个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七、建立批发体系,要以现有批发市场为中心,我们已经形成国际性的影响力,不少地区的批发已经成为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市场;第八、商品管理要以商务部为主体,现在商务部是没有管很多产品,价格没有管,市场没有管,现在发改委比较忙,因为很多商品都是他们管,发改委重点应该管改革,管发展,而商务部应该管市场、管价格,因为商务部没有管,所以造成市场混乱。第九、价格体系要以市场竞争为主体,在这种情况下,价格应该完全放开,又市场考虑,包括农产品价格问题,农产品价格上升有好处,这对农民有帮助。第十、提升商业产业的素质,要以建设商业文化为主体,商业文化是一个素质,是一个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构建一个知识型、学术型的企业,知识型的管理团队和精英型的经营队伍,企业才能发展。

  以上十条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王先庆:在中国做小商品流通不能不了解义乌、接下来有请浙江义乌小商品城股份有限公司总栽吴波成为大家演讲。

  吴波成: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行,讲这个题目很难讲,我们只有做法,没有理论,也没有更多的启示,所以我汇报一下义乌小商品内外贸一体化的做法。

  义乌这个市场发展到现在是联合国、世界银行、摩根把这个定位为世界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经营面积470万平方米经营,主体7.2万个,从业人员20万,国家领导人最高评价是习近平讲的四句话:义乌市场发展莫名其妙,无中生有,无奇不有,点石成金。

  我们如何做内外贸一体化呢?归结起来是四条,目前义乌小商品市场是世界小商品批发中心,我们处于制造业最前端,是超过20万家工厂产品,归结16个大类,4200多种种类,超过200万多种商品,我们制订了商品分类的标准,是2009年11月1号在全国颁布的。现在义乌外贸形势超过65%—85%属于外贸,很多外贸商常驻在义乌,外国驻义乌的代表处3500多家,这些是经过审批的,没有经过审批的更多,这一块发展也很快,反应是世界各地的人都到义乌来,现在我们商品覆盖到29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2008年建了一个5万平方米,今年建了10万平方米,企业不多,产品有5万多种,有100多家企业要求在义乌做进出口公司,我们已经做起来了,已经连续做三年了,有一定的效果,我们推进内外贸举措包含几个方面:1、努力打造国际会展中心,推进会展贸易渠道代接,我们办展会,建展馆,义博会已经成为第三大展会,有文化产品博览会,旅游商品博览会等,国家有关部位和省政府主办的多达120多个展会/年,我们目前加大投入,投入18亿建设了国际会展中心、提高展会品质,义乌进成为中国比较有名的展会城市,当然不能与广交会相比,广交会跟义博会发展是差异化的竞争。2、提升市场分销渠道的代接,一个是“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们和一些大企业在非洲建国际物流中心,这项工作正在推进当中,目的是把中国商品渠道推到非洲去,同时强化机构职能,建立一些渠道,我们在法兰克福,日本大阪、美国洛杉矶等地方都设立办事处,主要推广义乌市场,以吸引全世界的人到义乌来。3、稳步推进市场建设,开拓联网布局。现在网上搜索140多家有我名字的企业,但 很少与我有关系。我们提请浙江省工商局保护我们的品牌。4、国内外拓展市场,我们大力开展义乌商品市场万里行的活动,2008年外贸受挫,内贸方面,我们组织义乌的工业企业全国各地、世界各地在跑,全部由我们集团出钱,这个月在辽宁做一个大活动,在国外,我们组织企业在印度、洛杉矶、日本跑,与我们建立良好的关系。5、建立电子商务新方式,促进流通渠道、网络渠道代接,我们认为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消费方式,谁也不可阻挡,很多经济学家提出电子商务发展肯定让义乌倒,但我们反而没有倒,而且越发展越快,这几年有5万电子商务商从各地到义乌来合作,从我们市场拿货,通过平台把商品销到全国各地,所以并没有减少我们的市场份额,我们规划一个义乌电子商务城,投资68亿,预备三年建成;6、创新贸易服务,强化流通服务基础,小商品分类方面我们也制订标准,还探求小商品编码的可追诉机制,现在义乌很多产品销售出去,有一些没有通过义乌渠道,但是以义乌名义销售出去的,这让我们背很多黑锅,所以我们要制定小商品编码的可追诉机制。7、金融成果取得新的成效,去年贷款8亿,帮助中小企业过难关;8、促进旅游这一块蓬勃发展,每一年又50多万外国人进来义乌,我们通过他们宣传把外国采购商吸引到义乌来。

  义乌没有理论,我们就抓机遇,抓发展,率先发展,首先是做大国内国际两大市场,推动国内外市场一体化发展,内贸是未来主要方向,第二方面,国内市场必须做强做大,我们在探索如何做连锁市场,目前都已经有规划,有地方政府积极跟我们在谈。接下来我们要做大进口,推进进口、出口市场发展。国务院已经准备批准义乌为中国国际贸易改革试验点,明年将全部实施,主要内容是建立中国的海关监管市场采购贸易监管方式,义乌建立了一系列的政策,我们义乌先行先试,而且取得了成果。第三大启示就是做大有形、无形市场,促进有形、无形市场融合发展,这是国内贸易一体化和中国流通渠道建设一个重要内容,我们总结这两年的做法觉得两个市场都不是隔离关系,而是有机结合的关系,也是一体化的关系,这里面有竞争和合作的关系,关系处理好了,两个市场如何相互促进,对义乌市长的发展,对中国流通渠道建设有很大的好处。

  是上我的汇报内容,谢谢大家!

  王先庆:今天我们荣幸请到香港利丰集团主席冯国经介绍利丰的经验。有请!

  冯国经:   尊敬的黄理事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学者,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今天我能够到广州在(G30)论坛年会上发言,心情特别兴奋,因为广州既是千年商都,也是利丰105年的发源地,今天我就内外贸一体化与建设进行探讨,并分享相关经验。

  探讨这个问题可从国际大背景入手,随着经济全球化推进,企业面对不仅是本土、内地其他企业的竞争,而是来自全世界企业的竞争,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下,企业必须迅速行动,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来满足信息万变得顾客需求,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屹立不倒,中国入世10年,认识履行入世承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在引进来和走出去方面皆得到发展,外贸、内贸开始绽放成果。企业必须直接面对来自全世界的客户,现在,欧美债务的问题存在,目前企业库存偏低,短期定单偏多,显示欧美对我们带来的严重冲击,“十二五”规划强调促进内需,在国家层面而言,发展内需市场是追求更为平衡以及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的必然方向。对企业而言,顺应国家扩大内需大势,把握商机,在全球经济的激烈竞争中生存的根本。

  事实上,中国内需市场有很大增长空间,中国消费品市场呈现良性现象,一类产品价廉,但质量欠缺,但质量好而价格便宜的商品焦烧,然而这对改善民众生活素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并不是没有价廉物美的产品,反之,中国工厂每年都在 生产这些产品,但由于种种结构问题,内外贸不能对接,而致使这些产品大量出口外国,造成中国民众享用不到中国制造的优质产品,这是一种非常尴尬的情况。

  由此可见,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对配合扩大内需的国策是很重要的,接下来我分享一下利丰全球战略部署。

  首先,利丰从外销到内销过程中进军亚太地区及中国市场,利丰作为一个消费品出口贸易商,期望在内贸进一步开放情况下把应用欧美供应链模式反过来使用到亚太地区及中国市场,利丰市场目前在全球10多个国家雇佣3万多个员工,中国雇佣员工约2万,利丰集团在全国有32个采购办事处,25个物流分销中心,超过1000多自营的零售店,随着内地市场的开发,众多原先向利丰贸易订货而满对欧美市场的品牌商纷纷计划进军亚洲和中国,这些品牌希望通过利丰在亚太区的分销网络协助他们将产品打进亚洲各国市场,在此情况下,利丰集团与欧美品牌上的合作模式有了新的发展,利丰作为亚洲采购业务的出口贸易商仍继续为这些欧美提供供应,扮演供应商的角色,同时,利丰也作为销售商推销产品。利丰旗下的零售企业,如OK便利店,还有利邦,玩具反斗城也加快进军内地,这些企业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开始采购内地产品转过来供应香港市场,反过来可以外销。

  第二,我分享一下利丰开拓欧美及全球市场的经验。除了亚太区及内地市场外,利丰凭着广阔的采购网络,我们在欧美超过150名产品销售人员,与一些品牌上订立特许品牌经营权协议,协助推销他们的名牌产品,我们开始把名牌产品开始带到亚洲和中国市场。在实施内外贸一体化策略也遇到一些问题,随着中国的开放,境外企业进入国内的法规逐渐放宽,与众多在国内经营的企业一样,我们也面对内外贸分割种种影响,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目前有4万家港资企业在广东,约有50%属于出口加工的工厂,这些工厂所生产的货品必须出口,随着内地市民收入不断上升,对消费产品需求日益增长,外发加工厂的产品如果能内销将有利于刺激内地消费市场及流通产业的发展。

  目前,众多港资企业是愿意做内销的,并愿意进行补税,但由于繁复的计算使中小企业在内销的税务问题上与海关统计出现偏差,被认为是刻意逃税而受到惩罚,为避免罚款,他们宁愿把商品先出口到香港,然后由香港再运回内地,这就造成加大物流成本和降低物流效率,也不利于批发零售和流通产业进一步发展。

  以利丰为例,利丰长期大规模向“三来一补”企业采购产品,然后出口欧美市场,随着中国内部购买力增加,利丰也希望将这些只供外销的产品进行内销,由于这些业务受到一定的影响。在玩具方面,中国现在是最大的玩具生产商,我看了全球90%的玩具是中国生产的,但由于种种问题,在玩具反斗城里不能直接购买产品,要出口到香港再进口,这占总成本的15%,这是非常大的问题。

  内外贸的经营模式不尽相同,过去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长期两头在外,不熟悉内地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缺乏行销的人才、经验及行销网络,内地市场环境尚未完善,市场尚待完善,让许多想进入内地市场的港资企业碰壁。

  利丰利用资源和管道把商品统一调度,解决加工贸易企业在开拓内销市场时的困难,改变中国制造企业在本土市场的销售,有一些批发商提高易价能力,降低生产商的经营风险和成本。批发商是企业走进内销市场的首选管道,由此可见,在企业层面上,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实在需要更层面的业务战略,要实践内外贸一体化业务战略,企业需要更好的品质,更高的效率,更高的灵活性才能面对内外贸一体化的挑战。

  结合刚才提到的全球经济环境和一些利丰集团利用全球供应链的源泉,配套众多业务开拓国内外市场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启示:

  第一、业务在发展制订战略应该内外贸一体并固,以抓紧全球商城 的机遇,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并灵活整合国内外资源,被企业寻找新的利润空间。

  第二、政府进一步放宽限制企业进行内外贸易的规定,使贸易进一步自由化和便利化,并继续加强为企业提供相关的服务。企业必须重视供应链管理,是全球供应链管理的观念。当前中国经济运行面临一个大问题是总体经济格局仍是重生产,轻流通,虽然产品制造产品很低,制造成品、交易成品非常高,中国加入WTO进一步融入全球经贸体系,关税保护罩作用应该减少,减少后,中国企业如果需要保持竞争力一定要提高效率,以市场为方向,从不同方向为产品争取,总括而言,推动内外贸一体化需要政府、企业等各方面的不懈努力和相互配合,才能进一步发展。

  希望以上观点和利丰经验能带给在座各位一点参考,我最后非常祝愿这个研讨会圆满成功!

  王先庆:上午政府部门、企业界从不同角度从内外贸一体化与流通渠道建设奠定基础,实践部门,如利丰集团,义乌小商品城已经在内外贸一体化渠道建设上作出卓越的探索,也取得了优异的成就,为企业界提供了示范,也为研究界提供研究对象,没有这个探索也就没有这个话题。

  大家知道,国家正处于转型期,自2008年以来,过去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如何扩大内需,显然是我们国家未来长期发展的重大战略转变,在扩大内需的时候,我们遇到的问题显然不仅是收入不足或者只是我们体制障碍等等,在扩大内需与影响内需各种因素中,一个核心的因素就是流通渠道,关于流通渠道完善问题,流通渠道成本问题和流通渠道合理化问题等等都直接约束我们扩大内需的路如何走,我们在构建中国新的平台上到底要探索些什么东西?这样的话题不是一个下午,也不是一个月能探讨清楚的,应该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转型,也是从过去生产严重不俗背景下,如何注重生产,到工业化后期已经出现相对产品过剩大背景下如何销售产品,如果搞活流通几千年的转型问题,从过去全国人民都围绕产品不足而奔波,现在都在探索如何把产品卖向国内、国际的各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碰到最核心的问题,我们的产品卖不出去,因为没有路走,为了转型,为了从经济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型,必须探索如何在新星期探索一条流通渠道体系,今天下午请来了既有实践部门的,也有学术界的,实践部门如利丰集团的张嘉敏总经理,也有长期研究研究一体化的专家学者,我们希望通过对话能碰出更多的火花,交流更多的信息,使我们对这个话题有所了解、有所沟通,使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进一步深化探讨,为中国流通事业和中国流通渠道建设及内外贸一体化进程作出共同的贡献。

  接下来开始主题演讲。

  第一个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马龙龙教授演讲。

  马龙龙教授:我最近报了一个美国社科重大课题,我把重大课题的思路拿出来跟大家交流一下,可能有一些比较宏观,与渠道问题有一定的出入,我希望先把宏观的东西说一下。

  课题题目叫做《大国赶超战略下的内外需协调》题目是很大的,这个课题由中 宣部做的,事实上就是给一个范围,实际上具体的工作由我们在做。

  一个题目一个人在做,我把一些思路跟大家说一下。

  首先说这个题目怎么来的?因为内外需的问题和中国整个经济发展联系着,最早的时候我一直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在意想不到的困难情况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有了这样的成果,大家都在探索什么指导思想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这一部分人在总结。还有一部分人在做前面的,后面的有人研究后30年如何发展,所以理论界讨论前30年,后30年的发展状况。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角度说是内需驱动的,有人说是外需的,到底是内需驱动还是外需驱动呢?争论是很大的。

  我们理论根据是不管是出口导向型还是内需释放型的论调都不能完整解释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应该说这两种方式都无法支撑中国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中国后30年不能单纯靠内需或者外需,因此在这样情况下,中国经济发展必须是内外经济协调发展。

  第二层意思是中国发展整个过程当中,大家在注意中国几个特征,首先是一个大国经济的特征,第二是赶超战略,另外一个是可持续发展,因为现在已经走到这一步,后30年肯定是可持续发展。第四点是中国开放环境,因为现在闭关锁国的论调又有人提出来的,虽然不是很明确,用意是好的,出发点很好,但关于中国发展整体环境一定是需要开放环境,而且是坚定的。

  第三个想法,一定注意中国经济是一个大国经济,我们讲大国经济有一个特征,就是一定以内需为驱动的,大国经济一定是以国内市场或者以内需市场为驱动,具体到中国情况,我们分析认为,中国大国经济,大国市场前景很大,第二点是有能力,发展能力是有的。第三点是初步具备大国市场发展的意愿,能力、潜力和意愿三个方面,我们认为意愿是比较重要的,所以从意愿的角度继续加强。

  第四个想法,内需和外需一定不是孤立的,是一个整体矛盾着的侧面,一国经济不管内需和外需,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经济,是一国整体经济对外和对内部分的关系,在实践当中,老说是两个市场,两种渠道,两种方式,实际上不是,它是一个整体经济的对外部分和对内部分结合,或者是一个统一体两个矛盾。

  第五点,内需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内需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一、城镇化进程很快,最近又在加快推进,准备5年达到4%的增幅,这是很快的,每年加大1%左右的进度,现在5年再加4%,城镇化进程发展很快,农村到城市的迁移伴随着巨大内需的释放来开展和进行的。

  国际性的经济衰退形成一种倒移经济,倒过来是中国经济会让内需有极大发展空间,简单地说,出口部行了,一定要转移到国内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内需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第六点,初步的研究当中或者是在议论当中,我们发现这些年来,外需的膨胀风险是很大的,外需膨胀对整个中国经济冲击是很大的,这跟传统观念不太一样,有人说我们的观点退回去了,实际上不是,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注意外需膨胀的风险,同时注意外需膨胀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冲击。

  一个是生产要素的竞争,大家谈资源和劳动力,而且都在竞争,竞争也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外需发展对国内市场是很大的挤压。

  另外一个产业结构,外需发展膨胀的时候,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都失衡了,我们认为中国消费为什么老处在被挤压的情况呢?我们认为中国国内产品供给结构和消费结构是严重不匹配的,中国市场有很多东西是不能满足的,过量的外需膨胀对国内市场产业结构失衡,第三是国际价格水平和国内购买力开始冲突很大,对通货膨胀基本看法是外需拉动型的通货膨胀有很重要的地位,除了成本推动型以外,我们觉得外需拉动型的通货膨胀对中国经济影响是很大的。同时,我们发现外需主导下的国家发生贫困化的增长,这与一些制订政策部门和经济主管部门看法都不一样,因为大家都想扩大出口,现在从这个情况来看,这些出口型加工对中国贫困化成长是影响很大的,造成中国贫困化的增长,大家从资源和劳动力水平看得出来。

  第七点,我们认为应该“破、立”结合,需求内外体系的统一,就不是一种支离破碎的想法,因此 第一个,主体必须统一,第二内外必须融合,政策必须融合。商务部成立一个内贸专家委员,外贸委员会都是聘的,加商务XX委员会,聘书里面都有国徽,内外贸委员会本身就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认为政策要统一。

  第八点从专业出发,我们觉得内外贸融合一定要以内外贸融合为切除点协调发展内外需的关系,现在融合是必然的,而且我们认为内外需的融合,以内外贸为切入点是对的,流通对于生产及整个经济拉动作用是非常大的。

  基本上就讲以上这些内容。谢谢大家!

  王先庆: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流通研究的摇篮,马老师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流通研究主任,外贸给他发一个聘书,内贸也给他发一个聘书。他经常提一些创新的词语。如“贫困化增长”等等。关于他的课题,我们后续继续关注《大国背景下的内外贸一体化》最新成果,他的话题这几年都受到国内人关注。

  怎么样把中国贸易做好,本地贸易与国际贸易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他的话题值得我们一起关注。

  接下来请利丰研究中心总经理张家敏先生:,他既有国内外贸易实践经验,也有理论研究的经验,接下来把时间留给他,有请!

  张家敏先生:现在我只可以站在企业经验来讲解这个题目,现在全球经济都不是很好,现在企业都把中国市场作为增长点,这些大家都清楚了,一方面外来企业要进军中国市场,另外就是在中国内地出口的一些加工工业企业也面对国外市场萎缩,要转移到内地市场,所以现在都讲帮助外贸加工企业转型,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发展内销市场,另外一个佳都就是中国也企业走出去,无论是品牌商还是一个运营商,总之要鼓励在国外竞争和生存,所以现在内外贸一体化就是我们比较关心的情况,从企业来说,我觉得谈这个问题还是最根本的,要研究一下推销曲线,金融风暴来的时候,很多企业倒闭,未来也是很多企业倒闭,不倒闭的企业把倒闭企业的定单集中起来,所以珠三角很多企业倒闭,整体出口没有变的,所以是比较好的企业生意反而更好,微笑曲线告诉我们要搞好自己的竞争力,研发和设计的能力要加强,这是上游的,下游的能力就是控制市场的能力,产品推广能力和渠道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把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出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做一些整体的工作,把周边企业互相合作,把全球的资源调配,说这个东西之前,一定要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就是科研、设计、研究、创新,这是一个很关键的。

  我举一个例子,像我们公司叫利丰,我们主要是贸易公司,是出口的,但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设计文员都做产品设计的,没有核心竞争力是不能打到外面市场的,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竞争力,因此设计是很关键的。

  如果很多企业要跟我们合作,譬如我要介绍一本书,实际上不是把利丰当成供应链,而是把我们不太想讲的事情都讲了,譬如讲并购,过去10多年并到老外公司,我们并购的公司一定有很好的设计,控制市场渠道的能力,一定有市场竞争力,这是很古老的一句话,但是完全对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为什么很多定单都集中在成功的企业里面。

  我再举一个例子,现在中国很多百货店,他们是中国特殊的情况,就是自己租之后自己运作,这跟国外不同,他们的百货店有一个买手,然后研究什么产品好,外国的百货店很特殊,很有品位,有人批评中国百货店是千店一面,都是一样的,有些人说如果真的这样的话,要走出去怎么跟老外比较,走出去是很好的,但外国的百货店愿意投资在中国,他们不搞千店一面,他们真的发挥国际上美好形象,很有可能把中国百货店打得一塌糊涂,每一个企业都要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然后老老实实做,这是很关键的。现在很多企业走出去之后再想回来,希望开拓中国内地市场是很困难的。

  过去30年的发展,把市场分割开两个,一个是两头在外,为老外简单加工的,不要相信外国人说中国产品不好,这是假的,中国产品是最好的,因为中国有很强大的产业群,所以中国产品是很好的产品,但很多企业要卖到中国市场要面对体制的问题,譬如来说企业没有内销权,卖的时候要付税,搞很多法规,有一些地方是很成功的。

  我认为,做内贸和做外贸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如果是做外贸的,别人给你一个定单,根据定单产品运到码头就完成任务,基本是这样,但也有很多不同的情况,如果说要做内贸,首先是没有定单,先要投资做好自己产品,其实做一个产品不容易,要投资很多做产品设计,做好之后要做品牌,然后要自己开拓、管理一个销售渠道,卖出去又不知道行不行,做好这些工作出来之后,很多人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有很多抄袭。

  我们利丰做老外的定单,我们卖出去了,现在发现外国的人越来越愿意到中国大陆来,他们只跟工厂打交道,工厂直接到外国找零售商,生产产品供应给他们,我们利丰为了生存,在美国已经不是简单接定单,要自己找产品,搞品牌,做营销网络,然后搞推销,所以我们传统接定单,然后卖产品,再慢慢收钱,这是两个不同模式,但我们在美国做得比较成功,我们现在要把这个情况移到中国来,就好象我刚才提出来的,跟很多加工贸易企业面对的问题一样,我们要开始把外国的分销中国移到中国内地来,所以我们去年成立利丰中国亚洲公司,就是把过去的业务转变,就是下订单之后供应产品,现在不仅要做这个工作,还要把产品卖到中国内地,我们在美国做得很成功,在中国是两个世界,我们在中国做经销业务的时候面对很多问题,第一个就是体制的问题,在美国,有一百个百货店,他们下订单就可以跟他们谈卖给产品给他,在中国需要看不同公司,如果从一个地方运到另外一个地方,跨地区物流的限制,有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成立公司的问题,税务的问题都已经很麻烦了。

  在中国大陆做经销批发,做流通方面还需要面对市场的不成熟,如果到百货公司里面推销一个产品只可以租场地,而不能买断,这就出现很多麻烦的问题,如果我们要百货公司拿地方给我们用,他就看这个牌子,如果是一些出口的,现在进口了。我们的办法就是要十几个牌子一起进去。

  我们利丰油世界顶尖品牌,我们拿着品牌租一个位置才成功进去,我们可以这样做,但别的企业能这样做吗?一个国家要建立销售渠道是不好的事情,所以这些问题,我们都发现有很多经销方面都需要解决的问题,做经销时,我们做代理的业务,面对很多麻烦的问题,很多老外企业要求帮助他们销售,如果做得成功他就找,如果做不成功就需要花很多钱把经营权拿过来,然后帮助他们宣传,

  总的来说一个关系,两个办法,要拿他们的经营权要签一个长期的协议。

  我们也有做零售的,最终还是讲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从企业的立场来说,如果走经销的,走现代物流的,以前是老外说亚洲市场没有兴趣,让我们做,我们就什么做,现在亚洲市场能赚很多钱,事实上他们是做不了的东西才给我们做,所以我们现在研究一下自己能给零售商客户和品牌商客户提供什么增值服务。

  一定要把自己提供的服务很细分,然后跟很多不同的企业合作,整合他们提供一条龙的服务给客户,所以我们能帮助客户收集很多数据,让他们觉得离开我们就做不了很多事情。

  利丰是做欧美比较多,中国市场是比较少的,我们发现如果在批发消费品行业里面,中国是没有全国批发分销商的,我们现在做很多服装的品牌,我们都发现每一个城市都是已经有很多不同的批发商,绝对可以合在一起的,所以如何管理这些批发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以上是我重点的意见。

  我很荣幸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我们做代理研究,也有具体数据,如果大家有兴趣都可以告诉我你们的电邮。内外贸一体化的问题上,以前一些教授都做过内外贸一体化的研究的,相关书本是不错的。

  最后,如果我们要做好中国批发企业最重要还是核心竞争力,把自己提供的服务不断增值,为客户提供很多可靠的数据,如果从宏观体制方面来说,一定要打破区域的保护主义,让要素流通更加畅顺。

  王先庆:刚才张总有几个关键词,第一个是微笑曲线,还有一个扩大内销,也要扩大外销,我们研究珠三角经济当中,常常反思珠三角外贸企业和珠三角经济增长模式存在不足,我们现在在外贸加工企业以两头在外这种方式已经没有办法走下去了,这种走不下去就需要有人帮助走下去,就是把两头在外变成在内,香港利丰实际上以一个香港企业的角度来参与珠三角乃至全国把两头在外变成两头在内的探索,一方面帮助外销扩大外销,解决内销企业内销难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实际都是提升产业价值,提升财富重要的路径,而偏偏这两点都是非常难的,外销难,因为中国过去几千年对外的扩张都不是商业的扩张,中国始终没有走上世界的大商人,这种在内地为基地辐射全世界的企业没有,所以外销很难,过去的外销实际上还是借助如利丰,沃尔玛的批发零售企业分销到世界各地,而不是我们自己销出去的,现在外销市场萎缩,于是扩大内销,但是扩大内需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障碍,譬如我们的百货商场经营模式跟它所采取的运营存在着错误,我们的百货公司缺少在市场上买东西,采购东西真正的买手,他们想给百货公司对接过程中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和合适的人,也不能变为一个租户的,对于这样种种的问题,显示就是会议主题就是内需外需,内贸外贸,两个渠道存在严重的错位、脱节,绊路等等问题。在这些问题探索上,在刚刚两位发言中已经得到启示。接下来有请首都经贸大学祝合良教授演讲。

  祝合良教授:刚刚马教授在演讲中提到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要以内需为主导,内外协调发展,我非常赞成这个观点。

  2002年我曾经出过一本书《大国的经济发展与中国的现实选择》这本书在人民大学读书的时候提出来的,当时提出的观念跟现在完全一样,通过大国进行比较,中国这样的国家一定要以内需为主,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过程中,应该说中国经济发展把更多中心放在出口上,只有两次重视内需问题,第一次是1999年的金融危机,短暂提出加强内需,还有一次是2008年金融危机,在问题非常严重情况下,党中央作出一个明确的决策,就是要扩大内需,这是非常一个好的决策。

  现在存在有一个错误的论述,就是在扩大内需,国务院下了文件要扩大需,促进消费,现在有一个错误的形象,在扩大内需过程中,我们更多把眼光放在国内商品流通,事实上过程中,内外有机衔接是非常重要的,提高进口效力于扩大内需的思考。第一点就是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像以前重视出口一样重视进口,在重视进口过程中又重视消费品进口,为什么要在重视出口过程中要重视进口呢?在30年发展过程中,我们更多是放在出口,而进口有非常大的影响,今年9月9号开了一个论坛,回来我进一步研究,有几个数据跟大家说一下。

  1978年—2009年,中国进口贸易总额每增长一个亿美元,我们的GDP会增长4.5亿美元,出口增长1亿美元,GDP会增长3.8亿美元,也就是说进口对GDP贡献更大,在过去30年当中,我们发现每进口增长一个亿,出口增长1.3亿,出口增长1个亿,进口只增长0.9亿元,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现象,就是强调出口对经济方面的影响,所以有很多模型和研究,但对进口方面的研究是比较少的。

  进口过程中,我们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原材料的进口,而忽视消费品进口,消费品对经济拉动力非常大,通过消费品进口可以带动生产,以家电行业为例,通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不断发展,进口对产业提升是非常大。

  我们消费品增长速度最高不过14%,去年将近10%,2009年中国贸易总额位居世界第二,进口额为世界第一,消费品增长速度远远低于总进口的数据,第二个,我们人均消费进口远低于消费水平,增长不到3%,与消费增长相差2倍。

  消费进口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比例严重不足,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出口大国,在这样一个大背景当中,整个消费进口占整个进口总额比例不到4%,毫无疑问,这些数据表明在未来中国发展过程中,在扩大内需过程中,怎么样扩大消费品进口具有很大的空间。

  下一步中国的进口会更好,现在商务部开了第一届进口论坛,特别强调加强进口,所以各位可以高度重视这一块。

  中国消费品进口远远低于水解平均水平,中国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但消费品进口只占世界25分之一,我们去年人均进口额只有106.06美元,但美国去年是1438美元,中国目前是世界第四大消费大国,这与我们消费能力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我们消费品进口结构也不同,9个进口类别当中,消费品进口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医药、纺织、塑料制品、造纸几大类,还有三大类严重偏低,很多没有进口,下一步如何扩大内需很重要,内外贸一体化大背景下应该加强关注。

  接下来谈第三个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进口效率和扩大内需,现在对出口比较重视,因此商品出口通关非常快,一天就可以通过,消费品进口平均速度要将近25天,因此进口环节特别不方便,所以如何提高进口效率,把关口打通是很重要的。

  同时要增加高档消费品税的问题,国内在国内不买国外品牌,到国外才买国外品牌,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状况?因为我们的税比较高,这也是影响进口的原因。

  鼓励进口过程中要加大媒体宣传,激烈的竞争会冲击民族产业的发展,所以很多国内企业产生抵制的情绪,所以这就需要媒体宣传,理论的研究,而我们这一块是刚刚起步,现在我们没有理论的研究,所以我认为媒体要加强引导和宣传。

  第三个是要国内外厂商联动,在扩大内需过程中要加强与国外战略性合作,譬如说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战略联盟减少成本提高消费。

  第四方面就是国内流通主体的联动,消费流通进口主要是内资企业为主,以后要多方联动加强进口。

  第五方面就是提出多种金融方式的联动,在现有金融方式基础上创新金融方式来扩大消费进口,通过多管齐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中国消费品进口一定会迎来一个好的春天,内需市场将会开拓一片新的天地。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王先庆:祝合良教授的话题是扩大进口,我没有研究过,过去他研究流通领域品牌的时候。

  无意中,我们也抵制进口,觉得对国内经济不怎么好,看来这个问题值得探讨,一个强大的经济国家,不仅是出口,还要进口,为什么中国进口商品那么贵,因为他们进入中国太难,越难越贵,但如果容易了,可能就便宜了,他说了五个方面联动促进进口,这非常好,政企联动,媒体联动,内外厂商联动,国内流通主体联动,多种经济成分联动,五个联动促进中国进口,当人们以平淡心态对待进口的时候,我想这个话题就取得成功,而所谓的内外一体化进程就是一个很高的水平了。

  刚刚三位专家从不同角度谈了内外贸一体化相关问题,接下来我们请对论坛作了大量支持,同时是广州本土最大的流通龙头企业—广百集团潘建国副总裁对理论作了很多思考,有请!

  潘建国副总裁:我分享一下参加零售大会的体会及一些突出的特点及对我国内贸易一体化及流通商贸业及启发。

  中国零售业派我作为中国零售业代表参加世界零售业代表的评价,我们京都商城获得大奖,总结下来,有以下一些特点,其中有一些感觉非常明显的,对我们在座所从事的工作有所启发。

  包括多渠道时代、购物3.0,零售创新,企业文化、服务体验、消费研究、收购兼并、和谐发展,经济危机,我把体会最深刻的跟大家交流。

  多渠道时代这个关键词来说,参加这次零售大会,不管是企业,研究机构都关注一个主题词,我们做超市,做百货的概念,多渠道是指多渠道的信息,多渠道的销售及多渠道竞争等等,最关键就是多渠道的业态,我们参加评委的材料上 显示,20多个评委来自于全世界各个零售巨头及有关研究机构,有来自美国纽约,澳大利亚等国家零售业、商贸业可圈可点的巨头,这些人的交流无不显示出多渠道这个词。

  会议每一天有一个简报,有一天专门讲多渠道这个主题词,阐述多渠道在零售界的地位,我引用几个专家讲的内容,现在网购速度发展很快,美国步云百货公司,总裁号称奢侈品新生,奢侈品本来很难做网购的,但他认为未来奢侈品的网购是很大的挑战,像其他做网购的更是对多渠道情有独钟。

  第二个关键词就是购物3.0,总结了几个特点,多渠道的信息,感性的反应,理性的分析,形成3.0的购物模式,这个关键词在这次大会上得到关注。

  第三个是零售创新,在零售大会上在现场展示,一个亮点就是阿迪达斯的展示墙,现在对写字的展示就是通过苹果搬上屏幕,在展示墙上可以形象看到所有产品,而且可以人机对话,这种创新渠道和商场展示的创新在国内不是很到位的,还有一些关键词跟零售有关的是非常多的。

  第四个是企业文化,有一个企业叫海航航空集团,现在规模已经做到500亿,主要做兼并,开会的时候,他们的高管基本上带着老婆,或者老婆带老公,这是一种文化,非常有特点。与他们接触的时候发现他们的文化非常好。一些国际采购公司的文化非常有亲和力,CEO跟一般员工无话不谈,而我们与一般员工故意保持距离,以显尊严。

  服务体验方面,我们参观了很多企业,印象最深是巴黎春天,在核心区域有三个店,在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有三大主题,分别男士、女士、生活,三个商场在一个商圈非常有特色,最大特色就是服务,从试衣、裁剪、意见征集到最后环节都做得很好。

  消费研究方面,国外也很重视,我们去英国一个零售企业研究,它为消费者提供非常方便的食品,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比没有提供方便的时候销售提高10倍,他们有很强的数据支持。

  收购兼并,大家认为明年是收购兼并最好的时期,最近广东省外经贸厅官员准备去希腊采购橄榄油,通过这些抵扣中国的债务。

  经济危机上,德国的经济部长作了一个报告,对欧元区经济是非常悲观的,他认为今年危机跟2008年差不多,明年会更糟糕,今天秋交会定单下降70%,明年春交会交易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要有充足准备,在分析明年形势的时候,对内外贸或者内需都是比较悲观的,因为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实践证明了消费是非常受阻的,大家非常担心经济危机,不敢消费。

  所以我们经济一定要转型,内需一定要扩大,经济结构一定要正,在与发改委座谈的时候特别提到税收压力很大,这是宏观的问题。第二是要抓住机会,审时度势,加大并购的力度,明年是并购非常好的时机,这几年广百集团抓住一些好的机会进行并购。第三是把握规律,符合发展,提升业态竞争力,主要是前面讲的多渠道,百货业模式比较单一,现在我们也不断创新模式,多业态是迎接竞争,符合发展的竞争。在电子商务方面也在探索,但也做得比较纠结,电子商务的发展对零售业发展压力是很大的;这一次评奖当中,苏宁为什么败下阵下来呢?很多评审专家为苏宁讲话,但没有国际化,只不过在香港、日本开两个店,但算不上国际化,只是局限在亚洲。

  直面危机,消化通胀方面,就是通过危机提升经营利润,促销降价效果越来越大,这方面一定要有新的创新。

  还有突出特色,措施对路,提出消费的信息,这方面也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我们在也不断探索,通过一年努力,在时尚主题店也逐渐找到感觉,通过实践了解怎么适应时尚,打造时尚。一定要有新的销售做法,有标志性的促销手法,我们准备把全世界十大 核心商圈紧密沟通,打造跟商圈、品牌结合的新促销法。

  时间关系,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王先庆:谢谢潘总,他讲的是零售业创新问题,讲得非常好!下午第一阶段会议结束!

  王先庆:接下来是论坛环节,主题是“如何加速内外贸渠道对接,适应扩大内需战略”,台上分别是:

  利丰集团流通研究中心张家敏先生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马龙龙

  义乌小商品城总经理吴波成

  香港全创国际资源 肖建国总经理

  浙江工商大学现代流通研究中心主任 郑勇军

  内外贸一体化和流通渠道建设其实是一个很平常,很生活化,经常化,工作中就碰到的问题,譬如商品进口问题,出口问题,采购问题等等,其实没有什么神秘或者高深得不得了的,其实不是的,我想这些话题从经营一般话题开始,也从肖总开始,因为他经常做一件事情,大家都吃三文鱼,从日本运到中国要多少天?存在什么问题?在这个中间有什么感受?肖总特别有看法和认识,接下来从进出口这个角度开始谈。

  肖建国董事:各位下午好!我姓肖,公司是在香港,非常感谢王教授今天给这个机会我说几个现象,我不是这个行业里面的人,不研究行业,不是太深入研究这个领域,我们主要是帮助海外一些企业跟中国政府谈判及项目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的顾问和咨询,这个行业已经有25年了。

  我的客户里面75%是日本大型零售商,我今天只是说一些现象,之所以很有兴趣过来,我酝酿一个课题,把现象向各位专家反应一下,因为王教授说这些意见有机会让你们转达到相关官方方面。

  现在零售业界的一些情况,从几个现象开始说起,跟首都大学有一位教授说过重视消费品进口  说起,从日本3·11地震之后,最近十几次在日本谈的看法和想法,我们感觉日本的商业、零售企业酝酿整体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我们跟日本一流大集团合作谈进入国内合作的时候都不约而同谈到日资百货进来之后,营业优势如何发挥,吉之岛在广东华南地区属于外资超市集团数一数二的,他们的商品大概在12300种左右,在香港太古广场,百佳大型超市不到50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商品种类有45000种,北京东集百货集团有一个生活杂品专门店,7000平方米营业面积,商品种类超过67000种,也就是说过零售业在品牌和商品丰富度是比较欠缺的,实际上商业核心竞争力一个就是服务、一个是营业,东集集团大规模想进入中国,可以看得出这些集团对于进入中国市场扩展速度,还有美国第二大零售集团环球总裁COO上月底在香港开了一次关于针对亚洲市场的会议,也在部署进入中国,大家都想探讨一个问题,就是进入中国商品如何做到极度丰富,进口的问题是碰到现在这些外面来的零售企业,要搞好中国零售市场碰到一个头疼的问题,它的物流怎么解决。

  在香港有一个相当大日资食品进口商,他碰到一个事情,他进口一个日本货柜的生巧克力,从神户装船到香港3到4天的船期,转场进珠江三角洲,在回冲花了一两天的进口、转口时间,进入国内报税仓之后首先面临是卫生检疫部门14个工作日的检查,完了之后,工商部门又要对中文标签进行7个工作日核实,完了之后才保税区出来,最后结果是还没有等检验完,生巧克力已经发臭了。

  永望现在在华南地区开16家点,营业水准,商业布局水平,引进日本特色品牌特色商铺,还不到日本店的五分之一,也就是说有五分之四特色东西引进不了国内,这样国内零售业能丰富到什么样呢?这是我接触到一些外资企业在目前进口环节面临的很大问题。

  时间上,整个国家进口系统有没有为消费品,尤其现在的进口食品,因为大家也明白,中国食品信任危机不是三五年就建立起信心的,特别是一二线城市高收入居民在食品方面追寻一些信心质量有保障的食品,或者是经过发达国家食品检验标准的产品,大家会更放心,这个趋势现在不以人的意志为专心,越来越多是希望引进更多的进口食品,最少的环节,最便宜的价格,最短的时间距离,但很多进口商人都反应口岸问题。

  太古汇在广州开了一家高端超市欧拉,目前初步计划在200家左右,还有北京华联集团,称之为所谓的高阶超市,300家的高端城市里面,进口比例是多少?北京BHG是60%,华润欧拉不低于50%,香港九龙仓的超市在上海开了两家,在北京也会再开,进口比例大概在80%左右,也就是说现在我掌握有限零售的情况,就进口商品,特别是进口食品种类来说,目前营业需求跟现实中国各个口岸运作情况是很不般配的,这些事情有没有业界在做呢?我们在上海有一个项目在做,但也碰到体系不顺,做起来有心无力,上海最大的保税区外高桥股份一年贸易额做到920亿人民币,垄断了中国红酒进口的50%,化妆品进口的30%多,还有别的一些进口,外高桥股份想利用保税区这个平台做这个事情,运作起来都有很多没有破解,这家企业做外贸非常棒,在外高桥经营有很长一段时间,实际上在很多地方都没有得到破解。

  很多进口企业想跟高桥保税区结合起来,但很多体系都存在太多的规则空间,没有办法破解,所以我很荣幸借王教授这个平台,说一下我掌握的市场现象,谢谢!

  王先庆:刚刚的发言中,有两点可以肯定的,第一点就是专业能力,我们接触不多,但他对中国市场更熟悉,更深刻,因为他们在做促进民族业发展的事情,第二,我也跟在座台下的朋友一个启示,我也曾经提过,就是一个国家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不仅是几个商场、购物中心的发展,而是由一大批中坚专业人士推动的,譬如如何引进专业商业市场,如何选址,如何进行品牌推广,如何进行商品设置,这些专业的东西是整个产业链繁荣的根基,肖总其实既不是商人,也不是厂商,他目前在做是两者之间的桥梁。

  尤其是2008年以来,我多次参与《中央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评论中国生产的东西在国外便宜,在国内贵,这个原因是多方面,首先是流通的成本,我们的商品从盐田港出去到美国,到欧洲的成本比从深圳到北京的成本还便宜,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国内商品反而很贵的原因,针对这个问题有很多探讨,马龙龙老师在日本留学,也有相关农产品进入中国的研究,结合这个话题,听一下他的意见。

  马龙龙教授:我在日本的时间长,还在日本工作过,我觉得中国建设形式很多,而且变化很大,我觉得日本零售业发展得更快,接下来我介绍一下日本 零售业新的形式,中国没有出现过的。

  第一个形式,开创意商店,在中国至少没有人这样叫,在日本,这种零售商店很多,就是DIY形式,但不是单纯的DIY,它里面是自己动手做可以,然后自己回家做好后再拿回来卖也可,然后就是给小宠物狗做衣服;还有是青年人做的小工艺品,很精致,价格很高,但顾客很高。

  第二个形式是卖餐馆,餐馆卖书,也当厨房,也当餐馆,也卖烹饪的书,大家除了吃饭还可以买书,是烹饪的书,买了之后当时就可以做,做完之后朋友过去可以吃,气氛特别好,这叫体验经济,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写实。

  第三个形式是农产品的直卖所,这种形式就比较特殊,跟农超对接的超市一样,就是农民直接种植的,渔民打完鱼之后直接拿来卖,然后加上标签,有机食品很多,定价是由他们自己定价,商店收20%手续费,晚上剩下之后由农民带走,这种形式产销直接对话。价格也不是很贵,解决中间环节问题,我曾经给北京市市长写了一个报告。而且一个功能,大家开车去城乡接合部,大家旅游的时候再去买,还可以吃,这种形式也是很好的,比农超对接的形式还好。

  第四种形式就是车站商业街,就是在建地铁之前把商店规划出来,日本的车站商业街很发达,但北京没有,全部是工人,其实车站商量很大的,其实很活跃的,车站在设计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设置。

  第五种就是社区商业,社区商业叫流动的售货车,全部是那种小卡车,后面后盖打起来之后就卖,在日本大力提倡这种形式,而且已经进了社区,所以这种东西也是很普遍,卫生也不错,也很好,也解决占道买卖的问题,同时组织起来,管理起来了。

  所以,日本的多样化的零售形式,方便、便民的零售形式是很多的,有一些东西的确值得中国零售业学习,中国很多店的规模都挺大,中国人就追求大,越大越好,而日本很多商店就是小商店,都是在社区里面,而且商店都是多功能的,包括取钱的,甚至交税的功能都在里面,所以功能比较丰富。

  我发现中国零售业怎么能够跟国际,尤其是向日本的零售业学习和借鉴,这里面有大文章可以做,我目前正在写这本书,目前正在编辑中,图文并茂,是便民的,拿过来就可以用的,这是很好的。

  王先庆:马龙龙教授讲到日本很多业态,实际上就是渠道丰富和多样性问题,因为中国零售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没有办法赶上欧美、新加坡、日本这种对接水平。

  原来利丰是从广州起步,但成长、繁荣在香港,根基是依托欧美市场,近几年利丰开始转型,进出内地的零售、批发,我们听了他们几次报告,想听一下张总率领的团队,在研究内销市场,扩大内需过程中有什么建议,或者是认为最困难的几点是什么?

  张家敏先生:困难太多了,讲市场吧,内地市场是比较大的,我们感觉就是在内地消费是不太成熟的,最重要是买一些炫耀身份的产品,如果不一定这样的话,消费者不一定会重视。

  内地市场第一个问题就是产品定位一定是很重要的,一些生产企业面对欧美市场有困难的时候,但这跟之前的出口是两码事,这样就没有办法做一个网络,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用电子商贸,另外就是找一些批发商帮去做,我只可以说,如果是地方政府也好,一个香港地区也好,他们为了支持自己在某一个地方投资的企业,政府半官方的行为都会做一些不赚钱的展销中心帮助推销产品,我觉得市场定位比较关键,如果到一个地方的时候,一定要清楚市场网络。

  刚才听到肖先生讲了很多日本方面的问题,我肯定他是大专家,他提出的问题我绝对不能够有意见,我只是想说我们没有做过太多生鲜的食品,但有一些相似的情况,全球玩具90%在内地,最大连锁店——玩具返斗城,我们帮助他们采购很多产品,他们告诉我们95%产品都在中国采购。我们跟玩具反斗城合作还有一个权利,我们可以在亚太区开店,中国大陆开了第一家,运作到今天面对的问题是产品供应不丰富,跟肖先生讲得一样,但玩具90%都在中国做,原因就是刚才和肖讲得一样。

  中国检测局对玩具的安全标准是和重视的,跟外国也不同,一些产品符合欧美标准之后,高于欧美标准的就是玩具反斗城的标准,但中国还要继续做检测,这是很大的问题。

  我们要面对很多企业,他们在做内地市场的时候也面临很多问题,有一些人说中国政府说鼓励外需不是真还是假,因为在一些检查过程非常繁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就是一定要跟当地政府某一个部门保持长期合作,中间可能会找一个中介公司,这样就可以很好做,这样有问题会主动提出,然后解决。我们只是可以提出这个意见。

  中国的企业如果想走进去一定要去做,要交学费去学习的,我只是很初步地说一下,如果在内地,我们的经验就是一定要清楚法规,要做好政府部门的关系。

  王先庆:刚才张总说中国市场不太成熟,实际上缺少一些理性,希望利丰在中国内销市场越走越远,越走越顺。

  利丰是从事外贸到内贸,义乌小商品城从内贸开始,然后逐步扩大又走向海外,义乌小商品城是很成功的,但是在成长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什么困难或者进一步做大过程中有一些什么困惑,我想听一下吴波成总裁的观点。

  吴波成:上午简单汇报了义乌小商品城的一些情况,我思考的是一个产业发展,一个区域发展,包括一个公司的发展会碰到很多困难和问题,义乌外贸属于开始起步,加入WTE之后我们快速发展,发展过程当中,现在面临三大困难,今后怎么走需要思考。

  第一大问题就是我们这么多商品到世界各地去,真正自己出口的比例不高,都是通过外国人,如韩国、中东、台湾等地区的人销售到世界各地,我们没有进入主流的销售渠道,没有几个话语权,我们做得很苦,市场经营苦,我们赚的是3%—5%的毛利,而人家赚的是几十倍。小商品这一块,中国卖一块钱,而在国外是卖十元美金或者欧元,这是我们面临得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如何从中国制造的中国创造,真正掌握主流渠道和话语权还有很长的过程。

  第二个问题来说,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加上今年的欧债危机对我们的影响是中国汇率要改革,人民币升值,我们计算了一笔帐,从2005年开始人民币已经升值30.5%,这说明市场里的长单、大单大量减少,以前都是几万美金的单,现在一万以上的占10%,一万以下的90%,以前都是半年、一年的单子,现在只有三个月至半年的,这对我们生产组织造成相当大的困难。

  第三个困难和问题就是需要国家层面解决的,就是国家不断制造技术壁垒,商品检测壁垒,这些问题就是思考我们进出口贸易如何平衡的问题,我们碰到主要是三大方面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理论界,学术界需要解决的。这是出口方面的。

  我们从2008年尝试进口,100届广交会改成进出口贸易交易会,我们2008年筹划进口,走了三年,问题、困难也不少,进口的问题,目前情况是鼓励原材料、矿石、能源进口,一些高端技术进口,一些重要设备进口,没有鼓励消费品进口,所以第一个碰到的问题就是社会各界,特别是从下到上在进口消费品的认识是不统一的,刚刚有一位教授说进口消费品的作用上,我们值得研究的。大家担心是进口多了,我们如何保护民族产品,这是思想上认识的不到位,虽然中央政策当中也提到从出口战略转到出口和进口并重,但真正的进口的工作,商务部是重视了,很多部门是有思想的,体现在义乌是进口政策和配套不到位,香港的老总也说了,现在的海关商检面临的时间长,收费高,关税重,商务部提出要降关税,税务局说不行,业务开展难题很大,需要认真研究、思考。我上午汇报说要搞进口,趁着国务院在义乌做贸易改革试点东风做一些改革,需要外汇管理局等部门的配合,还有国家税务局的配合,这难点很大,义乌也准备设立保税区,所以这一块的难点也很大。

  第三点就是进口商品、销售渠道,特别是国内的流通渠道如何建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题,我们那么多企业做了这么多年,他们基本上依托现有的销售网络,超市,百货店,设立代理点等等,第二种是零售,但零售量有限的,进口市场规模是做不大的,现在首先面临的是进口商品如何建立国内流通渠道,这面临重大的困难和问题,只要理论界,流通界研究、帮助给予指导,我们主要把感受、碰到的困难和想法向大家汇报一下。

  王先庆:刚刚吴总说两个问题,首先是义乌小商品城做得这么好,但在进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像自行车在高速路行走遇到的困难,他们也寻求扩大进口,但进口的商品又好象开着奔驰车跑到羊城小道 上来,走不动,两个渠道都不对接,这不仅是义乌的问题,是整个中国的问题,这一点上,浙江的内贸做法还是比较好的,浙江工商大学郑勇军教授都也观察,希望郑勇军教授针对吴总的发言继续再说说。

  郑勇军:今天讨论内外贸一体化,一个就是内需是否需要义乌这样的市场,通过引用大量商品来刺激国内的需求,这些问题以前是学术界讨论得比较少,最近三位企业家都说到国外产品在国内很难做,现在提出了新的动向,新的看法。

  我觉得这个需要分类进行研究,中国的内需不足,到底是老百姓没有钱买东西还是对经济形势不看好,还是老百姓有钱,由于商品满足不了老百姓的需要,所以老百姓不买,这两个因素可能都有,但以哪个为主就需要研究,根据个人的看法是老百姓不想买东西或者没钱买东西,道理很简单,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居民收入占GDP比例20%,企业所得占GDP涨20%,导致结果收入分配不公,使中低收入阶层工资上涨不快,加上物价上升等等问题,所以老百姓没有钱。

  首先,我们必须要面对现实,只要产品不是某一个国家短缺的,政府肯定不会采取一种支持态度,所有国家都会设置关卡,按照我个人想法就需要分类,如果说一个产品完全是进口的,中国是不缺少的,可能还需要保护国内的产业,适当采取高关税壁垒,第二是在国内制造的,贴牌加工的,但是又要卖到国内,产品在中国制造的,已经为中国创造就业,在中国创造了税收,如果产品在中国销售,消费环节的税收又留在国内,这些产品在中国销售,因为产品档次比较高,对中国制造企业提升产品档次创意也有促进作用,政府可能更多采取一些放松的政策,不要把关得太严格,从义乌的角度来看,浙江的企业原来基本上做内贸为主,后来大量转做外贸,最后基本做外贸,这个过程是浙江经济力下降的一个过程,是浙江企业的一种退化。由于内贸卖不动,不得不转到外贸,最后企业家就变成车间主任,利润也是非常高的,所以我个人感觉,如果大量企业从内贸转向外贸的话,是浙江产业急剧下降的原因,这可能跟广州的情况不太一样,但不管是义乌模式还是百货公司也好,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我们商品销售链太短,义乌的外贸公司真正的外贸公司,我们拿的是佣金,是赚提供信息的佣金,在流通领域,浙江的企业只是流通环节的一点,最长的环节,中国的企业进不去,所以内外贸一体化可能是伪命题,中国就是一个制造中心,产品不是通过卖出去的,外贸公司通过海关之后的销售链不是通过中国走的,中国的产品是在全世界,但中国人占据流通环节的链条是非常非常短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在世界上还没有一席之地,这不是一体化的问题,是根本不拥有世界商品控制权,我们仅仅把产品制造出来而已。

  所以这个问题是很值得研讨的,中国没有流通,国内市场是有的,但国际概念上是没有的,而国内也被冲得七零八碎。

  我的观点不知道对不对,请马教授多多指教。

  王先庆:我经常吹嘘广东学浙江从做内贸学做外贸,郑勇军教授反而说这是倒退的观念,他从浙江的角度讲,说浙江人内贸做不好然后做外贸,是一种退化的表现。

  2008年以来,珠三角企业50%在危机冲击下面临生岑困难,困难中,作为全省各级领导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企业扩大内销,带企业到各地搞展销会,促销会,参加各种洽谈会,忙得不得了,但看来成效非常有限,这也是我这么多年关注这个话题的原因。

  我鼓励我们企业多做内销,而郑勇军教授的观点跟我们又有冲突,我想更多的专家有不同的意见。

  下面还有不少拥有实践,又有理论经验的专家,大家都在为中国流通事业探索,思考,有的已经作了深刻的研究,有的还刚刚开始,肖总从他引进日本零售企业的感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马教授在日本从事流通,发现日本很多业态中国没有,认为中国零售业态非常滞后,这也是他们一起跟我们探讨这个话题的动因,就是这几年来,他们在内销市场走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因此也支持我们这个论坛

  各位朋友,2011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G30)主题年会,内外贸一体化与流通渠道建设论坛到此圆满结束!

  (青年厅)

  主持人:很希望把广东打造成为一个国际商贸中心,包括国际采购中心,据我所知,有这么一个宏伟的设想的城市不止是广州,有很多城市都想把本市建成国际商贸中心,这个愿望是很好的,但是是不是能够建设成为国际商贸中心,可能和主客观条件分不开,从客观条件来讲,应该有区别优势,广州、上海、北京有区域优势,你像义乌,它有历史的祭奠,有官方的主观努力,既要有客观条件,也要主观条件,这个主观条件就是要集中精力千方百计完善本地的流动体系。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讨论国际商贸中心和流通体系建设的一个题目的初衷,就是说,我们要集中地讨论国际商贸建设和流通体系建设是什么关系,今天下午的演讲人有??同志,物流采购联系会,湖南商学院院长刘思威先生,不知道他一会儿能不能来,安徽徽商城总经理?刘??先生,接下来应该是中国人民大学王强教授、广佛志城总经理黄河,这么几个人,每个人掌握好时间,15分钟左右就可以了,现在我们首先请丁俊发同志给我们演讲,大家欢迎。

  丁俊发:同志们,下午好,原来这次会议我提供了一个稿子,可能没有印发,我想简单地讲三个观念,研究流动三个问题,一定要把流动放到革命中去研究,我们在国民经济中间,包括全国政协到很多省市做调研,一个国家的资源分给流通的资源太少了等等,这些东西是我们搞流动的人经常议论的,从流动的角度来讲,实际上要研究流通问题,一定要放到国民经济中去,第一个要研究生产,最近讲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时候,今天讲一个什么观念,就是说,比如说农民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城里人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好处都是流通部门,物流部门赚了大钱,你们流通部门,你们物流部门心太黑了,那么多钱都你们赚了,为什么流通还是太多。学政治经济学最基本的东西,什么样的生产方式注定什么样的研究方式,不去研究生产,光讲流通讲不通,比如说制造业,很多国家的制造业都到了人性化生产阶段和敬业生产阶段。我们中国的制造业是不是敬业生产方式和人性化生产方式,它没有,比如说现在来讲,我们研究到农产品,农产品的生产方式是什么呢?农产品的生产方式是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土地是承包给农民的,农民一家一户在种地,那么这种生产方式要求流通部门减得越来越好,这种生产方式注定它的流通方式不是快捷的,你研究流通的时候一定要研究生产,你的生产怎么样根本世界上的变化去改变你的生产方式,第二个研究流通一定要研究消费,以前江**同志讲过消费通过流通来决定生产,流通很重要来源于消费,目前中国的消费到底怎么样?它对流通产生什么影响,我们现在目前来讲,比如说国民经济的拉动力,主要是靠消费来拉动,我们中国来说,主要是靠投资需求,消费拉动不高,我在十几年前已经提出,中国应当适度提出消费,GDP应该是硬度指标,这个没有受到很多人关注。那么目前来讲,比如说中国最终消费的十一五期间只有48%。我们的消费是逐年下降,反映我们中国的消费情况,消费看中的就是这个,这种情况下,我们流通绝对有影响的。我们应该研究消费,第三我们要研究分配,我们国民经济里面就是生产、消费、分配,分配这个东西对于现在这个我们流通来讲,也是一个重大的影响。比如说我去年写了一个消费的文章,我为什么要写这个文章,我反对现在目前我们政府做的一些方法,就是短期型,消费的短期型,而不是讲消费的长效机制,消费的长效机制里面有一个东西很重要,就是要老百姓要消费,你必须让消费者口袋里面有钱,现在目前来讲,整个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真正政府拿的钱多,比如说我们政府的收入里面是成倍的增加,真正给老百姓的太少,就是第一次分配不合理,包括第二次分配的时候,有很多公共分配给老百姓的也太少,我们现在研究流通,一定要研究生产目前怎么样,消费什么情况,它和流通互相之间怎么影响?我们把流通的作用应该很重要。

  我在1995年的时候在人民报写了一篇文章,真正决定流通的还是很困难的,当时来讲,我提出了流通的五个决定性。但是在中国的现实情况下,没有完全进入到消费的主权,现在很多都是生产的主权,比如说现在我们今天讲到的流通可以促销消费,流通可以引导生产,我们实际上讲到的流通引导生产的能力不大,引导力量不大,所以我讲的就是,我们应该从几个方面,国民经济的四个组成部分来研究流通。第二个观念就是流通体系,我们现在讲的流通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系下的流通体系应该是什么样的,中国还才探讨的中间,还不成熟,我们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流通体系的提法有六次,第一次流通体系构成叫做政府流通体系,什么叫政府流通体系,以政府部门,以设立一个政府部门来设立一个流通体系,比如说商业部是管工业消费品,物资部当时是管生产资料的,形成是生活资料的流通体系,外贸部当时是管贸易,形成的是贸易体系,供销社是管棉花的,这就是农产品的体系,什么样的政府就是形成什么样的流通体系。

  第二个阶段就是成立内贸部,当时出了一个题目就是说,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流通体系是什么样的呢?所以当时内贸部就开始研究,开了很多会议和很多专家意见,后来就形成了第二个流通体系,叫做产品流通体系,当时内贸部提出要建立一个商品流通体系,包括五个体系促进的,第一个叫做粮食流通体系,棉花流通体系,菜篮子、工业消费品流通体系,生产消费品流通体系,我们建立了一种产品的流通体系,农产品分为三类,然后再生产起来,这是第二流通体系的提法。后来又到了内贸部的后期,到了后期,以产品来分流通体系,这个东西有一些不科学,因为很多东西,不同的产品有互性,后来又提出了第三个流通体系的分法,是叫做管理流通体系,管理流通体系是国家宏观的方法流通体系。这个体系分成六个,第一个是上来都要,第三个是商品流通方式体系,从行政管理方面来形成一个体系。第四个提法就是到了国家内贸局,叫做流通现代化,那么提了流通现在化以后,这种情况下,什么样的流通体系呢?叫做什么呢?建立四化流通体系,这个是国家内贸局提出的。第五个就是商务部成立后,目标要求和管理要求结合起来的流通体系,当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功能齐备、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商品流通体系,这个项目体系后是五大体系构成的。

  到现在为止,最近搞了一个国内贸易发展规划,就是十二五规划,这个是国家的规划,这个规划草稿已经提到有关部委,大部分已经同意了,发改委和财政部提议后要提交给国务院讨论。这个体系怎么提的呢?又回到了目标要求和产品结合的流通体系的提法,怎么提的呢?是这样提的,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绿色安全、利财惠民的项目体系,这个体系又和产品流通体系放在一起,这个是三个体系构成的,一个是叫做生产资料体系,一个叫做工业消费品流通体系,最近的体系就是目标要求和三个产品放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流通体系的提法。我前面就是回忆了整个过程,我们改革开放以后到现在为止关于流通体系的变化,反映了一个问题,我们是市场经济国家,我们又不是自由市场经济,我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流通体系怎么构建是积不成熟,我们最近报道的很多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有流通体系怎么构建还不清晰。

  第三个观点就是流通渠道问题,或者是流通通道问题,我们经常讲到产业链,那么我们应该这样讲,我们如果是一个国家变成一个经济大国或者一个经济强国,它必须要有一个微笑曲线,整个构成的空缺链,得要有生产的空缺链。那么这个来讲,应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非常重要,我们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现在的制造能力很强,我们现在整个制造的供应链超过美国,中国是一个大的制造业大国,但是我们在制造力的控制力里面,我们引进的是国外的资本,是外国的制造业引到中国来。那么我们现在对于两个,一个是研发、一个是资源控制力绝对不行,再一个,就是对于我们市场的控制力也不行,有很多的金融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经济在缓慢地下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于中国好的东西,中国生产的大量的东西都是世界老百姓必须要消费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市场的攻击力还是不强,中国是一个生产力大国,我们两个的空缺绝对够了。第二个就是通道空缺,如果我们现在来说,现在是资源、国家是研发,中间是市场,这边是生产,比较要有一个通道,这个通道非常关键,这个通道来讲,作为我个人来讲,这个通道有三个通道,一个是物流通道、第二个是信息通道,第三个是资金通道,这三个通道如果我们国家没有这方面的掌控力,我们国家不可能成为一个经济强国,日本或者美国都好,他就是有这三个通道的掌控能力,你比如说我们上午讲到的《世界平地》里面有十个能力将世界移为平地,讲到戴尔电脑的例子等等很多,这些例子反映了什么,反映了物流通道的问题。我们现在是比如说我们现在中国物流的发展,我们地区最近是在研究,有很多人也经常问我,物流和GDP的比例是多少?现在是18%,再降低2个百分点也知道我们物流进步了。中国现在目前来讲是中华国家企业城市化在加速,在这样一个时期里面,物流的成本肯定是高,我们物流的成本高在什么地方,我们没有建立一个综合物区体系,物流的成本很高,我们现在研究库存,研究美国的成本为什么下降很多,中国是大库存,库存量很大,就吃的东西来讲,我的库存就是在流动过程中,中国不是,中国有很多库存都放在仓库里面,这里面反映了什么东西,我们国家流通的通道并不通,我们给这个通道没有掌控能力,特别是国际,我们国际物流通道没有掌控能力。这是一个通道的掌控能力,第二个通道的掌控能力是信息的掌控能力,信息的掌控能力,现在要做到什么呢?第一个,我们对全世界的各种东西的研究要非常快、非常灵敏,因为市场老在变化,另外一个,在这种情况下,要信息的通道畅通的,另外,很多信息是共享的,但是我们国内信息化的投资很大,但是我们有很多信息烦恼,有很多资源不能直接共享,这个东西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在我们的商品市场过程中,在交易过程中,我们有很多新型的通道也是不通的,第三个资金通道。随着商品交易和商品过程中,没有资金流,很多东西都是断掉的。现在目前来讲,由于国际经济的一些变化,特别是我们现在通货膨胀,我们现在有很多资金的很多方方面面也不是相通的,现在由于通货膨胀,国家加快对货币的控制力,现在出现了各种借贷的行为,有很多是合法的,有一些是不合法的,等等很多都有。也包括我们现在有很多外资进到中国来,有的是进来了,有的是走了,我们国家在资金的控制上也是比较混乱。我们对于一个产业链出现了三个方面的掌控力之外,另外必须要通道的掌控力,物流的掌控力、资金和信息的掌控能力,这样的话,一个国家才能够真正变成一个强国。

  现在中国的实力还不够,经济上是世界上第二大国家,第一大出口国,但我们不是军事强国,我们和国际上来讲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要加快我们国内的发展。我们国际上有一个基本的衡量的过程中,国际上没有什么好的道理讲,你现在经济和军事都有实力,现在中国要瞄准这个方向,要守住和进攻。我们目前来讲,我们中国碰到的问题太多,我们深层次的问题也非常多,我们不管是经济和军事的问题和流通领域的问题,也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一定能够在改革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安徽徽商城温志贤演讲,欢迎!

  温志贤:大家下午好,受到我们G30主题年会的通知,国际商贸中心与流通体系建设的主题,这个主题我没有实践也没有思考,实在上讲不出来什么,但是我看了我们会刊王教授对于流通体系建设提出了四个问题,其中提到了我们产品流通的问题,我想借题发挥,就我所考虑的为什么我们现在存在我们的产品卖不出去,同时我们一方面是我们的外贸领域,我们的产品卖不出去,遇到很多挑战和障碍,有60%以上都是针对中国企业,同时在内贸领域,我们消费者又普遍存在买不到问题,我们希望能够买到安全、放心的食品,但是现在市场上都是地沟油、瘦肉精,买不到我们希望的产品,所以我们很多机关自己搞农场,自己搞定点商场,流通不能给他解决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谈我个人的一些思考。请大家班门弄斧,请大家多指教。我的题目叫做发展流通必须重新审视基础理论,我们在外贸领域,我们卖不出去,更多的可能我觉得卖不出去还是一种形象,因为中国制造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认同,我们的产品在全球市场都占据了很高的份额,应该说,卖不出去不是主要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是在卖的过程中卖不上价格的问题。我们在国内存在买不到安全、优质的产品,为什么存在这个问题,可能有很多的技术方面的原因,但是我个人的考虑,我觉得更重要、更深层次、更根本的原因是在我们指导思想上产生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长期以来,我们从上到下,从政府到消费者,从生产者到流通领域,我们奉行的是成本价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在生产领域就表现为追究效率、降低成本,在流通领域就表现为价格竞争,在消费者领域就表现为追究价廉物美,那么这种单一的成本导向最后的结果就慢慢地演变为一种机制,因为效率的提高有一种技限,有制度的限制,最后怎么办呢?那就假冒伪劣、偷工减料,这个就导致我们在国内市场买不到放心的产品。在国外市场我们通过价格竞争,虽然是最有效的竞争手段,但是价格竞争很快就受到了国际市场上反倾销武器的对抗,我们最后发现,我们价格再优惠,我们成本再有优势,但是我们在国际市场上,我们可能还是走不下去。那是什么原因?我认为都是因为我们奉行的是成本价值论的思想,是按照成本导向来知道消费,但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奉行的是效率价值,他与我们完全不一致的指导思想,所以我们前一段时间大家在网上看到的很多人很细心地统计了苹果四代的成本,一台苹果手机的成本是276美元,利润率是56.4%,尽管国内炒得很厉害,但是苹果不买你的帐,人家考虑的是我的产品消费者欢不欢迎,消费者需不需求?消费者有没有这个购买力?所以我们在国际竞争当中,是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经济学的指导思想,在这个时候,我们要走向世界,内贸要一体化,如果不是同样的指导思想和统一的语言,人家根本不跟你算帐。我们国内对于这种思想,对于这种根本不是成本价影响的是哪个行业呢?是房地产行业,所以房地产行业就目前来说是国内发展最好的行业,是活得最好的行业,所以前几年我们知道的要求房地产行业公布利润和成本,但是房地产行业都是不肯公布利润和成本,房地产行业最关心的是什么,关心的是需求,房地产行业在前一些年宏观调控掉得很紧,但是他们看到了刚性需求,因为刚性需求在支撑他们。所以他也不在乎调控不调控的问题了。这是我讲的第一个观点。我们的经济要实行与国际接轨,我们要实现内外贸易,流通的一体化,我们应该说,要重新审视和反思我们基础的经济理论,而不是坚持单一的成本价格论的思维。第二个观念呢?我也想就从理论上来审视一下怎么看待我们这个流通行业,当然,从我们最初我们学习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我们流通是我们整个生产、整个经济的四个部分之一,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过去也说,流通是为生产服务的,流通的利润来自生产的让渡,各种不同的认识,流通到底是什么?它的利润来源在哪里?或者说,它的利润基础是什么?我觉得可能我们在这方面还缺乏一个深入的研究。我个人的思考,流通,它不仅仅是完全我们价值实现的环节,其实就我们经营的对象来说,流通与其他领域是完全不同的。我们的制造企业、生产行业、它是经营是产品,我们的银行、它经营的是资金,流通,经营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流通经营的是顾客,所以,你拥有庞大的顾客群,就像大家都知道,可乐口乐这个品牌还在,这个品牌的顾客还在,所以它就不怕,因为只有顾客才是它最重要的资源。所以我上午看到了我们立锋国际,我看到它所有的收购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收购客户群,我觉得立锋为什么可以持续发展105年,而且还发展这么好,可能他们对于他们所从事行业的本质有深刻、透彻的理解,所以它所有的收购都是围绕他的目标市场、目标顾客群来进行的,谁掌握它的顾客,他就是收购群,那个在这个市场上,他就很轻易地干,所以我们零售行业,不是简简单单的分销,更重要的是要凝聚顾客资源。他的价格也体现在他所拥有的顾客资源,所以很多他的利润的来源也来源于这个地方。比如说它的通道费,比如说它收的进门费,等等这些费用,为什么人家愿意将这些钱,供应商尽管不愿意,但是它还是不得不把钱交给商家和零售商,因为这个东西进了他的商场就卖得掉,这个没有价值吗?我们看到,我们有的时候,我们有一些政策恰恰是相反的,来通过制定规范的文件,来限制零售业来收通道费,这种通道费用的存在是零售业价值的体现,是零售业所凝聚顾客价值的回报,为什么我们要强行地扼杀他,为什么要从我们零售商的口袋拿出呢?中国零售业存不存在过渡竞争的问题,我说只有零售行业通道费能够收得下去,就还没有到过渡竞争,到了过渡竞争的时候,所有零售商要找供应商,供应商变成不够了,他反过来还要主动找供应商,这个时候就说明我们零售过渡竞争了。如果还是所有的供应商都可以主动找零售商,说明这个市场上,零售商还是供不应求的。所以应该说,不存在过渡竞争的问题。谢谢!

  主持人:接下来欢迎王教授为大家演讲!

  王教授: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在会的各位代表,大家下午好。今天上午和下午大家讨论的会议都是讨论流通体系建设,主办方给我的通知里面有国际商贸中心的问题,我想对于国际商贸中心的问题发表我的看法,我想讲的主要有三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是为什么中国城市的商贸中心建设和发展问题在我们中国会比较重要,城市商贸中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会涉及到的理论,城市商贸中心的一些相关的实物和问题,我们这些年和实践接触得比较多,也有一些实物的问题。第一个,为什么这个话题比较重要?其实商贸中心这个概念,它是有很多的定义或者有不同的角度去看,总得来说是一个结合,你可以把批发、零售做一个多种的组合,还可以到地块上,我们看到的各种形式的,城市的分级的商业中心,包括我们的商圈,也有我们搞物流的,物流的这种园区等等,我这个地方,我主要讲的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的商贸区,就是一般以消费为主的商圈,为什么这一块领域比较重要,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就是中国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压力,一个就是宏观方面、压力很大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在政府的规划下面,我们大家众所周知,城市的土地资源是一个非常稀缺资源,政府如何坚固公平、效率和民生的问题,在这几个方面,现在有很多社会利益集团,每个利益集团会发生各自不同的声音,在政府这里会怎么协调,我们会在后面再说。还有就是居民的消费力量在崛起。现在城市

房价,现在基本稳定,从房价基本稳定后,可以看到中国基本规律的增长,而不是通货膨胀情况下推动的虚假性的增长,这种消费有可能在未来十到二十年中,在中国的这些城市,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出现膨胀的状态,这个消费为什么会在这个时期出现,它的分布、分级和格局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对于零售企业,对于企业选举和商业地产来说,这个话题有核心的指导意义,选址决定零售企业的成败,那么在中国的兴起的背景下,如何把选址和地产开发有机地融合,这个里面就需要探讨中国城市商贸中心它的中心区,它的建设转型的一系列的问题。中央商务区,随着城市进一步发展的时候,就会形成分离,会有多中心的模式,这个在欧美国家和日本都出现过,这个就会出现城集体系的情况,这个演变过程中,它的城市化道路很不一样,沃尔马的兴起有一个很大的背景,我们这段时间也做这方面的研究,我们暑假的时候,重庆有一个解放碑商圈,我们也帮他在做这个东西,就是整个商圈竞争的情况。这是一般规律,我们中国城市发展的规律和我们相应中心区的可能路径,中国的特殊性,中国的城市化非常之特殊,首先由于地权的非私有,导致城市无法在平均利润率的推动性实现我们在传统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欧美城市化的发展,就是它的郊区化,这个很有特殊性。也就是说沃尔马农村包围城市的一个成功案例,还有中国离汽车社会还有很长的距离,这个里面也有差别,但是在中国,它还存在什么情况,就是在城市的相对的郊区化,我们最近也做研究,中国的很多城市,比如说北京的城市中心区他发展的一系列规律,除了这个以外,这个和人口变迁以外,除此之外,还有开发区建设一系列的中心区,就是这种商贸中心。作为中国来讲,它的商贸中心以及中心区的建设,可能的路径有这么三种,一个就是相对的郊区化,比如说像我们看到的一些数据,王府井改造后,它的消费转移到郊区,这种郊区是城市建城区的相对的郊区,这种商贸中心由于人口的迁移,这种分布在国内的分布也是一样。虽然从人口上讲,这个是大型或者是特大型城市,比如说我们讲到的重庆,大体来讲,它的消费水平相对于北京的2003年,我们规划2015年的消费相对于北京2008年的消费水平。

  中国的很多城市、沿江、有山区,这个是第二个中心,第三个就是在实践中,有很多地方去搞特色的中心,增强自己的特色辐射力。有这么几种可能的路径,在研究规律的时候,我们有相关的理论,比如说我们在研究或者在做这工作的时候,传统的地理论,在今天中国,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消费能力测算力方面也做了很多的研究。具体涉及的模型就是很多了,就是在测算消费者的购买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模型。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学者就提出,日本就用了很多,我们这几年就拿这些模型来做,就进行一系列的工作。这个是第二个,中国城市商贸中心的规律和相关的利润。

  第三个是城市商贸中心的实物和问题,从地方政府规划到它的思路来看,国内这几年也做了一些工作,科学发展观,我们看到商务部在这一块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为我们中国的法制社会还不够健全,有的地方的规划是一人领导、一人规划,这个也是没有办法改变的。第二个就是除了这个以外。我们前面刚才提到了居民的消费种量会膨胀,膨胀了以后,我们结构在膨胀过程中会出现非常大的变化。在休闲消费这一块会增长,包括政府、包括地产商,这个基础还有一个是我们消费的指向性,这个由于中国的特色,因为中国的城市化,与欧美国家非常之不一样,它不是在平均利润率推出的郊区化,它的公共交通、我们刚才到商业发展的规划,CDP和商业中心,没有可达性,没有可达性就没有商业中心,这些在国际商贸中心是非常凸现的。

  第三个就是企业选址的问题,比如说我们要考虑它的配套问题,一个商贸中心不是纯粹的购物,它的交通,在一定情况下有可能是需要旅游,有一些城市在做商贸中心的时候。这些就是我对国际商贸中心的一些思考,供大家思考。

 

作者:佚名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三座大山压顶 百货业谋求全渠 腾讯拉票京东 电商格局重塑
    热门资讯
    武汉商业地产跨入战国时代 便利店掀起零售业革命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