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客户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研究 > 市场前沿正文
谈重庆服务业的发展特征及存在问题
来源:2008年第30期《商业经济》 发布时间:2009-2-21 点击数:


    内容摘要:重庆是我国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服务业的发展对于其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重庆服务业发展的特征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指出其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重庆服务业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重庆服务业   特征   问题
        
    我国的“现代服务业”首次出现是在十五大报告中;2002年,十六大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战略目标,为服务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07年,十七大又提出了“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的要求。按照经济发展规律,现代区域城市在从工商业中心城市向经济中心城市转变过程中,应该以服务型经济为主,有效集聚并配置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和物流各要素,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集聚辐射与带动作用,推动自身及区域经济发展。可见,大力发展服务业已成为大势所趋。

    重庆作为我国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的大力发展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认识重庆服务业在发展中的特征和问题,以期对今后重庆如何大力发展服务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重庆服务业发展的特征
        
    重庆服务业总体规模自1997年以来保持快速增长,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虽然中间部分年份有所下降,但自1998年超过第二产业以来,一直位居三次产业首位,而且近年来逐年上升;就业比重稳定上升,其与吸纳劳动力第一大产业、第一产业的差距越来越小,工业化后期出现的经济“服务化”正体现在就业结构上。在这个过程中,重庆服务业也体现出自身的发展特征。

    (一)规模不断扩大且速度不断加快

    重庆服务业增加值从1997年的512.95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564.79亿元,2006年规模是1997年的3倍。分年来看,自1999年以来,重庆服务业增加值一年比一年增加得多,一年比一年增加得快。1999年仅比1998年增加50.05亿元,增长8%;以后每年逐年上升,2006年比2005年增加216.82亿元,是1999年的4倍多,2006年增加值比2005年增长14%,比1999年多6个百分点(见表1)。

    (二)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呈上升态势

    1997年以来,重庆市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呈上升态势。从1997年的37.7%直线上升到2002年的44.8%,2003年、2004年有所波动,2005年后又呈上升态势,2006年的比重重新回到了44.8%。而且自1998年以来,服务业增加值一直位居三次产业首位。

    (三)吸纳就业人口的能力不断提高

    重庆市服务业从业人数从1997年的412.56万人增加至2006年的520.66万人,增加了108.1万人。服务业从业人数占全市从业人数的比重由1997年的 24.1 %上升至2006年的32.4%,提高了8.3个百分点。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吸纳了新增社会劳动力,而且承接了第一、第二产业转移的劳动力,已经成为全市扩大就业的主渠道。自1997年以来,第一产业的从业人数比重呈现绝对下降趋势,从1997年的989.07万人减少到2001年的912.30万人,再减少到2006年的776.56万人;第二产业的从业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2006年比1997年减少5.54万人,只是2001年后有所增长,但增幅不大。

    在第一、二产业从业人数下降的同时,服务业的从业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服务业从业人数占全市从业人数的比重也逐年上升,这表明重庆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的能力不断提高,服务业正在成为全市扩大就业的主渠道。

    (四)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度发展不稳定

    图1表明,重庆服务业贡献度在其增长过程中的变动幅度较大。在1997-2006年间,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度最高为1999年的97%、最低为2004年的33%,两者相差64个百分点。在上述10年期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两起三落,1997-1999年,贡献度呈上升趋势;1999-2000年,贡献度跳跃性地减少了40个百分点;2000-2004年,贡献度呈下降趋势;2004-2005年,贡献度呈上升趋势;2005-2006年,贡献度又呈下降趋势。这一方面反映出重庆市经济结构仍处于调整过程中,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

    (五)传统服务业仍然占据主体地位

    2006年,除其他服务业以外,重庆服务业内部增加值最高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36.68%;从从业人员的构成看,服务业的所有14个行业大类中,2006年比重最高的5个行业依次是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教育;2006年对服务业就业增长贡献最大的两个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它们对服务业就业增长的贡献度达到57.24%。这表明传统服务业仍然占据重庆服务业主体地位,但重庆2006年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有所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正在向旅游、房地产、信息、文化业等新兴服务业转移。
        
    重庆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规模和比重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

    从1997年到2006年,重庆服务业增加值规模增长了2倍多,但与此同时,服务业与其他城市的差距也扩大了。从绝对差距看,2004年,北京、上海、天津服务业增加值分别比重庆多1418.04、2413.34、117.44万元,而2006年这个数据急剧扩大到3840.31、3640.56、168.14万元;从相对差距看,2004年北京、上海、天津服务业增加值分别是重庆的2.23倍、3.09倍、1.10倍,而2006年这个数据扩大到3.45倍、3.33倍、1.11倍。

    从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看,2004-2006年,重庆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除了比天津高外,均低于北京、上海的比重,而且差距呈扩大趋势。上海的比重超过了50%,北京的比重更是超过60%,而重庆仍徘徊在45%左右。与全球及发达国家相比更是偏低,2000年,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就已经达到了63%,发达国家达到71%。相对于2004年,北京、上海2006年的比重分别提升了10.0、2.7个百分点,而重庆只提升了2个百分点。

    以上分析表明,无论是增加值规模,还是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重庆服务业与国内发达地区的差距都越来越大。

    (二)内部行业结构不合理且新兴服务业发展不足

    自1997年以来,重庆服务业结构有所优化,但总体来看,服务业内部行业结构仍然有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传统行业比重大,新兴行业相对不足;劳动密集型行业多,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少;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发展不足。

    无论是从增加值、从业人数,还是从对就业增长的贡献来看,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等传统行业依然是重庆服务业的主体,而金融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及综合服务业等新兴行业在服务业中所占份额太少,发展相对不足。2006年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等四个行业的从业人数才占服务业从业人数的5.63%,对服务业就业增长的贡献度只有7.29%。而同属直辖市的上海、北京的服务业行业结构与重庆有着较大差异,两个城市增加值排名前五的行业中,金融业、房地产业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都属于新兴服务业,这说明两个超级大城市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正在向新兴服务业转移,传统服务业在慢慢减弱。

    2006年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等3个传统行业的城镇经济独立核算单位个数有2803个,而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等4个新兴行业的个数只有2586个。这表明劳动密集型行业单位个数多,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单位个数少。

    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的主要是面向生产者的服务,即可用于商品和服务进一步生产的中间性投入服务。目前,虽然各国对生产性服务业划分的标准还不统一,但普遍认为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服务和商务服务等行业构成生产性服务业的主体。2006年交通运输、金融服务、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服务和商务服务等行业增加值大约只占重庆服务业增加值的24%,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对服务业就业增长的贡献度分别是9.46%、4.1%、1.6%、0%,比贡献度最高的批发零售业分别低25.2、30.56、33.06、34.66个百分点。以上数据表明,相对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重庆生产性服务业还发展不足。

    (三)城乡发展不平衡

    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下,重庆城乡“数字鸿沟”的问题尤为严重。当前,重庆占70%以上的农村人口,拥有不到20%的电话;互联网用户虽已有100万户,但其普及和应用还主要在城市,农村的互联网用户不足总数的0.1%。此外农村金融、教育、医疗卫生等服务领域的普及程度也远远低于城区。城乡的二元化发展,严重制约了重庆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四)空间布局调控不足

    重庆市近年来逐步形成了解放碑、三峡广场、观音桥、南坪、石桥铺等一批现代服务业相对聚集的区域,中心城区产业能级和集聚辐射功能不断提升。但在不断集聚人气和财气的同时,由于所在各区自行建设,也日益暴露出定位雷同、特色不鲜明、功能欠缺、过于密集在中心城区等问题。中心城区虽然服务业发达,但内在的协同效应、规模效应和自强机制较差,尚难以形成世界一流服务业聚集的局面。

    (五)对服务业的投资后劲不足
 
    自2002年以来,重庆对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虽然总额有所增加,但比重下降,增速减缓。对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从2002年的25.46%下降到2006年的19.52%,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2002年的78.43%减少到2006年的67.08%(见表2)。投资后劲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重庆服务业的发展。

    (六)吸纳就业的潜力下降

    自1997年以来,重庆服务业就业人数虽然逐年增加,但其增长速度却呈减缓趋势。1997年的增长速度为3.86%,到2002年就已经减少到3%以下,只有2.32%,2004年更是减少到2%以下,只有1.33%。1997-2006年,增长速度减少了2.15个百分点。

    (七)受政府控制和影响大

    服务业有服务产业和服务事业之分,以增值为目的提供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集合叫服务产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提供服务产品的政府行为集合叫服务事业。重庆市的服务事业在服务业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2006年服务业增加值排名前五的产业中,服务事业占了两席,它们是教育和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而同期上海和北京服务业中增加值排名前五的产业全部是服务产业。2006年重庆服务事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9%,而同期上海市的这一比重只有20.4%。这从一个侧面表明重庆的服务业中受政府控制和影响的内容还是很大。

    总之,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调整,重庆市服务业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上海、北京相比,重庆服务业发展的总水平还相对较低,吸纳就业的能力相对较弱,而且差距有扩大的趋势。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深入分析,指出其存在的根源,才能有力促进重庆服务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慧,袁岳.服务业的五大趋势和一点思考[J].中国统计,2007(11)
    2.刘荣明.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及调查方法研究[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黄应绘 严莉  编辑:黄丽丽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三座大山压顶 百货业谋求全渠 腾讯拉票京东 电商格局重塑
    热门资讯
    武汉商业地产跨入战国时代 便利店掀起零售业革命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