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客户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研究 > 体制改革正文
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路径探讨
来源:《商业时代》2014年第27期 发布时间:2014-9-29 点击数:


  内容摘要:本文在分析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要求背景的基础上,对国内贸易流通体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内贸易 流通体制 改革 对策

  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这是近年来关于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的最新表述,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国内贸易流通工作的指导思想。党中央提出这样的战略部署,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推行20余年,我国经济也进入了从高速增长到较快增长的增速换档期,从重速度到重效益的结构调整期,国民经济发展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同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国际与国内两个环境压力。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进入向深入推进,全球经贸格局、产业竞争与合作,以及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世界发达国家日益明确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的重要地位,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期待也越来越多,但知识产权保护、国内市场开放等领域,新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也日益盛行。从国内环境来看,中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粗放型增长后难以为继,环境与能源约束日益加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迫在眉睫(张生玲,2009)。国内地区间、部门间贸易壁垒依然严重,全国统一市场在一些领域还无法形成。这些问题的存在,都要求我们加快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统一、公平与充分竞争的市场流通秩序,建成真正的全国大市场,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与动力,为提高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份额奠定坚实基础。

  国内贸易流通体制存在问题分析

  自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国内贸易流通体制已完成了从计划流通体制到市场流通体制的转变,基本形成了多业态、多元化、竞争的市场流通格局。但随着我国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入推进,国内国际两个环境的深刻变化以及国内贸易流通领域自身发生的变化,都需要我们以时代的角度,以改革的思路加快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建立更加有利于效率提升、更加有利于市场主体活力释放、更加有利于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国内贸易流通体制(黄国雄,2011)。具体来看,当前国内贸易流通体制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传统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依然在流通领域占主导地位

  1.流通主体组织化程度低。我们当前的流通主体中,分散化、小型化的流通主体占据着绝大多数,据国家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单体经营的个体商户数量在全国1300万个流通主体中占比超过94%,而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员工人数在60人以上的规模零售企业以及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以上、员工人数在20人以上的批发企业,在全国流通个体总数中占比还不到1%,销售额超过亿元的更是仅有200余家。我国流通领域主体的总体规模偏小,过于分散,在贸易流通中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不利于市场竞争。

  2.经营方式与业态形式比较初级。在我国众多的流通市场主体中,大多还停留在满足初级交易的传统方式上。一是目前主要零售经营方式为个体商户、百货商店和集贸市场,初级交易模式大量存在。特别是集贸市场在城乡内广泛存在,其零售总额在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达2/3。二是批发市场以传统商品为主,主要表现为日用消费品、农产品、鲜活产品,占据着很大的份额,而国际上较发达的期货市场和远期期货市场在国内的发展基本还处于停滞状态,从事批发的也主要是销售代理商和生产企业的销售机构。

  3.流通现代化水平较低。最近二十多年,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现代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域的运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贸易流通体制。发达国家流通业无论是在经营模式、管理方法、组织规模还是流通设备设施使用上,都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发生了颠覆性的革命,流通效率大大提升,流通部门的先导性得到极大的发挥。但在我国流通领域,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卫星、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管理理念在流通领域的运用进展还比较慢,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国贸易流通领域的快速发展。

  (二)商业规则有待完善且竞争环境有待优化

  1.政府规制不健全。一般而言,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的国家,流通领域的政府规制会集中在大型流通企业开办、营业时间、价格等方面,尽量维持透明、公平的价格环境,避免恶性欺诈行为的发生。但我国在这方面政府规制还有待完善,特别是流通领域价格规制不健全,不少流通企业利用价格折扣使用条件不清晰、定价方法不明确等漏洞进行价格欺诈,伤害了消费者,也伤害了企业自身,更对整个流通领域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造成不正当价格竞争现象屡禁不止,价格水平持续下滑(黄国雄,2012)。

  2.交易规则漏洞较多。一是流通领域基本商业规则的缺乏,如,流通领域的结账周期,多数在半年至一年,有些店大欺客的流通企业甚至结账期达到三年,而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这一数据大多在1-3个月。结账周期规则的缺失,直接导致没有自身资本积累,基本靠挤占生产企业资金的流通企业大量存在,无形中增加了生产企业的成本与风险压力。二是行业规范的缺乏。主要是在交易方法、经营形式上缺少行业规范,如大型零售企业向供货商收取名目繁多的进店费、通道费、宣传费的做法,严重侵害供货商的利益,也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风险。

  3.流通商品标准化要求缺失。现代流通对产品质量的标准化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也是现代流通更具有效率的保障。但我国当前流通领域还没有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各个行业的准入制度不统一,滞后于时代的标准大量存在。目前我们流通领域的食品、日用品、农产品等都是自然形态进入流通领域(张满林,2009)。这直接为假冒伪劣产品进入流通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也影响了流通领域效率的提升。

  (三)重要商品流通市场化程度低

   粮食、棉花、石油、成品油、食盐、烟酒等重要商品对国民经济和老百姓日常生活都有着直接的影响,这些商品流通的体制改革明显落后于市场,虽然曾经的指令性计划不再存在,但政府制定出台的严格流通管制措施,造成了这些重要商品流通市场化程度较低。特别是全部采取国有企业专营与负责流通的做法,造成了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有流通企业事实上的垄断经营,对其它市场主体不公平。从当前来看,国家在重要商品流通上的限制,已很难适应市场变化与市场需求。以重要商品的储备为例,一方面,重要商品的储备给政府带来的压力过大,比如粮食储备近年来受人诟病较多,没有市场主体的商业储备补充,完全靠中央与地方两级储备,大量储备的粮食成为政府财政一个不小的负担。同时,由于储备体系与市场联系不紧密,无法很好地发挥其调节作用。另一方面,有些重要商品的储备没有建立起来,具有很大的市场风险。比如石油,发达国家大多建立了包括国家战略储备、商业储备以及资源储备在内的三级储备体系,但我国多年来一直没有建立储备体系,对国际原油市场的依赖越来越强,严重危害着国家的资源安全,即使是在平时,国家宏观调控机制在国内油品市场的调节作用也十分有限。

  (四)市场主体地位不平等且政府干预保护过强

  虽然一直在提倡国退民进,让民营资本进入更多的领域,但事实上国有经济依然控制着国家许多重要行业与资源,在流通领域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国家相关优惠政策的帮助与保护下,国有企业借助其超然的市场地位,与其它市场主体开展不对等、不公平的竞争。在上市融资、重要商品的准入等方面,国有企业享有的资源都是民营企业无法比拟的,更不用说政策垄断特权了。不仅如此,有时政府还直接插手市场事务,对流通领域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制约、阻碍作用。比如在加入WTO后,不少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为了帮助国内企业更好地与国际企业巨头竞争,政府主导推动流通领域的兼并重组,出现了许多带有政府导向的大型国有控股流通企业。政府的过多干预,扰乱了流通市场资源配置,更扼杀了众多流通领域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动力。

  (五)流通领域缺乏科学的长期发展规划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并不是第一次提出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事实上,自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流通领域的主管政府部门一直处于不断的调整变化中,其工作职责在过去十年间更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流通领域发展的步伐放慢,流通领域的长期发展规划一直没有形成。这也导致,一方面,我们一直没有在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上进行顶层设计,而只能在连锁经营、流通现代化等少数几个领域进行局部规划,无法出台整体规划。另一方面,流通领域投资缺乏理性。在流通领域基础设施建立上,稍有实力的流通企业,过于求大求全,热衷于建大型现代化物流配送设施和大型零售商场、商业中心,形成重复建设。而更需要流通网点的新型城镇、新建社区,却因为投资回报少而不被流通企业所重视。这种做法,将使国内流通业布局失衡,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加速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是推动多业态、多元化、自由竞争市场流通格局的动力,是发挥市场机制优化流通要素配置作用的保障,更是形成高效率的新型商品流通体系和公平统一市场流通秩序的必经途径,有利于稳定内需,为经济平衡增长护航,为结构调整发挥顶梁柱作用。我国贸易流通领域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精神不相符,应该从以下方面全力推动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1.做好顶层设计。一方面,要加快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将《决定》的精神具体化、落到实处。过去我们一直受制于贸易流通领域缺少长期规划,也导致很多低水平的重复竞争。加强顶层设计,要对未来发展方向、发展重点以及流通领域的重要标准、重要内容、管理部门权限等进行明确规定,弥补当前市场准入标准不严、行政执法尺度不一情况。另一方面,要在长期发展规划指导下,加快贸易流通领域的管理力量整合。长期以来,工商、质监局、食药监局等多个部门都在行使部分贸易流通领域的管理职能,管理效率低下,积弊甚深。要加强管理职能的统一,最近国务院已将食品、药品管理权限从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家集中到一家,并由发改委管理重要商品的生产、商务部管理进口事项,是管理体制理顺的积极探索,要继续深入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机制的创新,推动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

  2.完善法律法规。顶层设计是改革国内贸易流通体制的指引,是我们前进的目标,而流通领域法律法规则是我国发展流通产业、促进内需的必要保障。一方面,要加快清理流通领域相关规定,主要是一些对贸易流通领域发展形成障碍的规定。如区域性违法税收优惠政策、限制外地企业招投标规定、本地企业补贴制度等,使所有的企业在国内任何一个地区都可以畅通无阻,真正形成全国统一、公平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快法规建设,重点围绕打破行业垄断、规范市场秩序、明确市场准入等方面,立足长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真正使加快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梦想照进现实,建设全国统一市场。

  (二)加强调查研究,理顺管理体制

  1.支持地方在流通体制建设方面有所突破。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要充分放权,支持地方在流通体制建设方面有所突破、有所作为。目前来看,在经济发达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福建海西区等,在区域合作上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但在涉及体制方面作为较难,很难突破体制障碍,甚至出现了京津冀地区“大树底下不长草”的怪象。近年来国务院相继批准了沈阳新区、西咸新区、兰州新区、成渝新区等改革试点,其中涉及到国内贸易流通领域的改革,但还远远不够。地方权限太小,在开展合作时往往感觉到束手束脚,一体化的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还任重道远。要通过下放权限,让有条件的区域先行一步,探索流通领域的区域合作,并以此为突破点,带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快速形成。

  2.加快电子商务交易规则制定。我国互联网的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互联网交易额达到2.3万亿元,并以每年30%的速度快速增长。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淘宝网、京东、苏宁、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巨头,其它很多企业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我们在国内贸易电子商务规则与平台的建设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要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从有利于整个电子商务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科学、严谨的电子商务规则,减少当前广泛存在的电子商务虚假信息多、假冒伪劣产品多、维权困难等问题,通过电子商务的大发展带动国内贸易的迅速增长,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加速建成全国电子商务统一平台,着眼于信息交流、信息等资源共享,让国内贸易流通领域的企业都能从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促进电子商务快速有序良性发展。

  (三)推进商务诚信建设,建设良好商务秩序

  1.清除市场壁垒,规范市场秩序。我国有着全球人口最多的市场,一旦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其对消费的贡献将不可估量。但目前很多地方因为人为的障碍设置,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使各区域的市场还处于分割状态。而且各个市场所表现出来的整体市场秩序还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一方面,要积极清除市场壁垒,消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探索长效机制,确保商品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通,确保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城乡一体的现代流通体系,推动流通产业的现代化进程,以更加活跃有力的国内贸易推动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俞晓松,2007)。另一方面,要规范市场秩序。针对当前国内贸易流通领域存在的诸多不正当竞争问题,要加大市场准入与市场管理,将不该管的市场放开,对关系到国民经济基础命脉的领域尽可能缩小并进行明确。

  2.打破行业垄断,促进自由竞争。深化体制改革,必须打破行业垄断,营造竞争更加自由的市场。我国当前流通领域的垄断现象,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一方面,大型国有企业在流通领域的垄断,已妨碍到了市场资源的自由分配,不仅造成了资源分配领域的不公平和低效率,同时还为流通领域的权力寻租等腐败现象出现提供了沃土。另一方面,民营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积累了相当的实力,但受到政策限制,一些可以容纳大规模民营资本的领域并不向民营经济开放,造成民营资本大量涌向房地产等投机行业,进一步加剧了房地产业的泡沫,给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打破行业垄断,将更多流通领域向民营资本开放,引导民营资本进行健康投资,确保其有序发展,不仅可以加速流通领域的自由竞争市场的形成,更可以使民营资本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

  (四)制定扶持政策,加速国内贸易流通产业发展

  1.出台财税土地扶持政策,降低流通环节费用。流通企业税负重,各种非正常费用支出多,是流通行业发展的重要阻碍。除鲜活农产品外,我国流通领域的其它产业基本上都面临着众多的收费项目。比如从河南运输商品到北京如果走国道,可能路上收费总额就要超过产品成本。要建立统一的自由竞争的全国市场,加快产品在全国市场的自由流动,就必须清除这些收费项目,同时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适当补偿地方财政,使其真正将为流通企业减负,降低流通成本落到实处。同时,明确流通企业用地政策,建立城乡一体、全国统一的流通企业建设用地政策,扶持流通领域中转站的大规模建设。

  2.推进流通领域信息数据平台建设,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借助信息化技术,可以为流通领域的效率提升和全国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大动力。推进流通领域信息数据平台建设,关键是要政府转变职能,将不该管的事项放出去。一方面,扶持行业服务组织建设,通过行业自律力量,集合行业资源,建立大家所需的具有实际效果的统一的数据平台。另一方面,在市场准入上下功夫,提高流通企业准入标准,加快行业整合,使具有更强实力的流通企业加速建立信息系统,进而与统一的信息数据平台相连,形成全国范围内的流通领域信息系统,提高行业的信息服务水平。

  结论

  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是我国党和政府的重要部署,也是社会主义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更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建设拉动向消费拉动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统一、公平与充分竞争的市场流通秩序,建成真正的全国大市场,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与动力。面临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环境、资源难以为继和国际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严峻现实,我国在进一步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同时,也应该从内部挖掘潜力,通过理顺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机制,真正发挥出国内巨大市场的带动作用。着力从完善法律等顶层设计入手,进一步理顺流通体制,推进商务诚信建设,建设良好商务秩序,特别是要制定扶持政策,加速国内贸易流通产业发展,逐步形成多业态、多元化、自由竞争市场流通格局,保障市场机制优化流通要素配置的核心作用,形成高效率的新型商品流通体系和公平统一市场流通秩序,建立更加完善、高效的国内贸易流通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生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理论回顾[J].中国流通经济,2009(4)
  2.黄国雄.论流通主体—再谈流通体制改革的几点意见[J].中国流通经济,2011(9)
  3.黄国雄.把握商品流通发展的基本趋向—三谈流通体制改革的几点意见[J].中国流通经济,2012(7)
  4.王之泰.与流通体制改革和流通科学发展一路同行[J].中国流通经济,2011(5)
  5.张满林.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对策建议[J].商业研究,2009(8)
  6.国务院.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2012.8
  7.俞晓松.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流通理论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7(4)

 

作者:刘宇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零售企业创新迫在眉睫 长沙4万亩专业市场群的隐忧
    热门资讯
    零售企业创新迫在眉睫 长沙4万亩专业市场群的隐忧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