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最新动态 | 流通研究 | 下载共享 | 咨询培训 | 专家专栏 | 读书 | 流通企业 | 论坛 | 博客 | 书城| 城乡商业 | 开店指导
中国流通研究
English 繁體中文
关于我们
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在线留言 合作导航
|零售百强 |业态研究 |并购上市 |网点规划 |商业数据 |供求信息 |商铺招租 |展会发布 |专家在线 |会员服务

  没有公告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现在的位置: 开商网 >> 中国流通研究网 >> 流通热点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2012年中国零售业发展20大预测         
2012年中国零售业发展20大预测
副标题:
作者:陈岳峰 来源:2011年12月7日《联商网》 人气: 时间:2011-12-16 16:06:11 进入论坛

    这将会是怎样的一年?

  磁极同时颠倒?火山爆发?洪水泛滥?地震频发?……2012年被许多人视为“世界末日”。

  现在,它正缓缓驶来。

  事实上,没有人会预料到这一年究竟会发生什么。尽管很多专家称,世界末日的说法没有根据。但仍有许多人,对“诺亚方舟”和船票有着浓厚的兴趣。

  不过,这些都与零售业无关。只要世界尚未到末日,行业和企业就必须寻找突破和突围之道。在面临了极为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的挑战后,至少目前来看,即将到来的这一年并不会比2011年更加轻松。

  全球经济会不会二次探底?通货膨胀还将持续多久?行业发展瓶颈有无突破可能?

  我们能为未知的竞争准备些什么?

  有没有诺亚方舟和船票并不重要,重要是行业这艘大船和企业这艘小船如何在惊涛骇浪中化险为夷。因为在这条船上,每一个零售企业都绝不仅仅是乘客!

  因此,找到正确的航向、掌好企业的舵就显得尤为迫切。2012年中国零售业的预测,就是希望每一个企业,都能成为船上的主人,主导它的正确航行!

  宏观环境依然严峻

  美债和欧债危机导致世界经济第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在大大增加,更重要的是,欧美国家尚无有效措施应对债务危机。这为2012年全球经济蒙上了一层大阴影。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已几无悬念。201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到9.5%~9.8%的增长水平,2011年第一季度增长9.7%,第二季度增长9.5%。

  而投资银行巴克莱银行称,倘若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中国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可能会下降至5.5%~6.5%。巴克莱最新报告指出,全球衰退是当前中国经济最大风险,并可能令中国出现超过20年以来首次硬着陆。报告还将中国2011年GDP增长预测由9.3%调至9.1%,2012年GDP增长预测也由8.7%降至8.4%。当然,尽管中国经济会逐渐降速,但中国经济不大可能会出现所谓的“硬着陆”,且2012年总体物价上涨的压力会比2011年有所减缓。但是,通货膨胀的压力仍在,CPI近3年走高的压力将会在2012年释放,再加上零售业面临食品安全、价格上涨、舆论环境、限制购物卡等诸多不利因素,2012年要面对的宏观环境依然严峻,甚至比2011更不乐观。零售企业应该时刻注意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市场策略更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商业地产泡沫初现

  全球最大私募股权公司黑石集团9月份以14.6亿元将所持有的上海Channel1购物中心95%的股权出售给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这也是黑石集团首次从中国房地产投资中撤出。这一事件更大的标志意义在于,商业地产的风险正在加大。商业地产已经呈现超越住宅地产的趋势,结合部分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部分地区商业地产泡沫已成定局。

  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珠海、中山、海口、银川、西宁5个三线城市商业建筑面积2011年增幅将高达83.9%,出现过剩化的趋势。

  这给热衷于进军商业地产的零售企业敲响了警钟。受畸高的利润蛊惑,很多零售商都热衷地产,有些甚至放弃了零售主业,如去年被家乐福收购的保龙仓以及今年出售给华润万家的洪客隆等,莫不如此,导致零售业开始“泛地产化”。

  笔者在一年多前曾鼓励零售商适当切入商业地产。但一些零售商忘了“适当”二字,开发商业地产主要目的是为了远高于零售环节的利润率。河北一家零售企业的老总就对笔者坦言,自从做了地产,就对零售再也提不起兴趣了,因为零售太辛苦,利润还低。然而零售商只看到商业地产巨大的利润诱惑,却忘了自身立足市场的根本。这值得警惕。零售商必须坚守的一条原则是:商业地产首先是满足自建自用的拓展需求,绝不能一味追求地产的利润。

  由于大量开发商及其他各行各业的企业纷纷杀向商业地产,零售商在这一领域无论从资金、人才、管理还是其他方面均已不具备优势。此外,有专家预计,未来一两年内,很多商业地产项目将陆续出现问题。3年左右,会有一批项目倒闭。因此,商业地产供过于求的苗头已经出现。零售商在2012年务必更加谨慎,切忌在一哄而上的热潮下盲目投资商业地产开发。

  一线城市基本饱和

  根据北京市工商局发布的“2011年上半年北京外资企业发展情况”报告,上半年批发和零售业外资企业新设户数及规模减少。虽然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房价大幅上涨导致零售业准入门槛越来越高,但同时也昭示出,经历了20余年的市场竞争,一线城市的市场已基本被现有企业瓜分,大部分优质的商业网点也被占据,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商业正呈现基本饱和。2012年这一现象将会更加凸显。

  这也同时意味着,新进入者已经很难在这些市场找到生存空间,除非具备极强的实力和显著差异化的核心优势。但很遗憾,目前这样的企业寥寥无几。近几年不惜代价进入一线城市的“新兵”不少,但大多都是为了企业形象或是融资需要,而并非是要在一线城市实现盈利。所以,如果不是出于上述原因,企业不要盲目再进军一线城市,因为一线城市的竞争过于残酷,很可能会赔了夫人再折兵,而这完全没有必要。

  三四线城市迎来商业升级

  二三线城市早在几年前就是外资零售商青睐之地。但几年前,一线城市的厮杀尚处于胶着状态,很多企业高调挥师二三线城市,更多是出于战略上的布局。一组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数据是:目前中国的零售流通领域共有300多家外资企业,分店2200多家,总投资30亿美元。分布在国内30多个城市,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南京、杭州等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和经济中心城市

  但随着一线城市的市场格局基本清晰,企业竞争的重心将会迅速转移到三四线城市。这也是中国零售行业的下一个黄金机遇。

  在三四线城市加快网络布局的零售龙头企业,也最可能成为我国零售业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

  目前,所有内外资的强势零售企业都开始深耕三四线城市,甚至还借着扩张的机会,趁目前三四线城市的成本较高,采取购地自建,开发商业地产。三四线城市的本土零售企业也参与其中。这将导致三四线城市整体商业的升级。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更多的企业在一二线城市腾出手来,从2012年开始乃至未来几年,三四线城市的商业竞争将会愈演愈烈,本土企业也会遭遇更大的生存压力。

  低成本时代一去不返

  一个“涨”字刺激着中国上上下下所有人的神经。从2008年下半年到2011年底,不仅仅是消费者面对着不断上涨的物价感觉到收入的缩水和生活成本的迅速上升,零售企业的各项成本也在大幅提升。

  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人力成本,几年前就算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基层员工的工资也就1200~1500元/月,但现在这样的薪水已经很难招到员工。人力成本正在以年20%~30%的平均速度递增,对于净利率长期在1%~3%的零售业是个极大的考验,因为这意味着3年左右的时间,员工的工资将翻一番,人力成本的整体支出还将远超过这一数字。同样,企业无论是在并购还是开店扩张上,成本也较几年前成几何倍数地增长。

  而且,这一现象不可逆转。对中国企业来说,靠低成本来竞争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就算劳动密集型的传统零售企业也不例外,零售企业已经坐享了近20年红利的低成本扩张和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终结。几年前,零售业还在大力提倡压缩成本、减少支出,但从2012年起,企业更应该考虑的已经不是节流,而是多开源,去适应一个高成本竞争时代的到来。否则,就很可能倒在成本飙升的路上。

  管理人力走上前台

  人力成本的上升不可避免。在《中华合作时报·超市周刊》对零售企业的调查中,所有企业都把加薪视为提高员工积极性的主要手段之一,近三成的企业加薪幅度都在30%以上。但值得重视的是,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浪费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很多零售企业员工的劳动力浪费现象却比比皆是:无为加班、错误的带薪休假、计划外缺勤、工时滥用、决策失误、合规风险、计划与实际的差异、质量缺陷以及安全事故等等,人力资源管理是任何行业不可或缺的。但如何使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力,却始终困扰着零售企业。因此,2012年,有远见的零售企业将有所转变,从以往的“人力管理”走向“管理人力”。

  事实上,由粗放式人为管理转为精细化的劳动力管理,零售企业可以不必把眼光盯在员工工资支出的逐渐增长上,而能通过专业的解决方案,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使企业的人力成本降低2%~8%。

  通过自动化的信息系统,零售企业可以消除在流程中容易产生的错误和浪费,使人力资源管理标准化、流程化、简单化,并根据业务需求波动、员工的技能和可用性等的优化排班,始终把员工在正确的时间安排在正确的位置上。而且,通过实时的信息和分析工具,企业能够实时监测到每位员工的业务绩效表现,从各个方面提高绩效。还可帮助企业营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满意度。

  门店续租风险加大

  除了人力成本的大幅上涨,零售业2011年最头疼的问题还有门店续租,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零售企业续租门店的租金平均上涨了30%。而在《中华合作时报·超市周刊》的调查中,有些企业门店的续租租金上涨达100%甚至更离谱。

  事实上,这已经给零售企业带来不小的负面效应。2010年连锁百强企业的店铺数量增幅9.8%,是2006年以来增幅最低的一年。而主要原因就是房租大幅上升给企业的盈利带来巨大挑战,所以企业在门店拓展上比以前更为谨慎。

  零售企业门店租赁期一般在10~15年,从2011年至2015年的5年间,将是零售企业门店租赁到期的高峰时期。2011年,因为租约到期,续租成本过高,已经有包括吉之岛广州中华广场店、百佳超市中旅商业城店和太平洋成都春熙新馆等门店被迫关闭。

  这些现象表明,零售企业门店续租的成本加大不仅无法避免,而且续租失败的风险也在加大。在北京,已经有物业方不顾与零售企业合作多年,单方违约要求零售企业撤场的纠纷。

  这其实是让零售企业非常尴尬的问题。一方面,物业方必然大幅上调租金,而另一方面,零售企业的经营业绩难以承受有些门店续租租金的大规模上涨。而且,租赁成本的逐年上涨,必然会侵蚀掉企业的不少利润。然而,长期来看,成本上升是企业必须面对和消化的重要问题。估计这也是2012年零售企业最希望找寻到的解决方案之一。

  利润增长放慢速度

  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零售业的利润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增长势头。但增速也如同中国经济一样,将会逐步减速。

  零售业上市公司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零售行业整体实现收入2580.28亿元,同比增长28.02%。虽然上半年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但仍有近五成的零售企业毛利率增幅明显收窄,尤其是超市毛利率增幅明显低于百货,有些甚至出现同比负增长。

  而超市是惟一一个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的业态。家乐福上半年净利润下滑49%,卜蜂莲花纯利跌95.6%,步步高毛利率下降0.32%。虽然物美、联华等超市的毛利率保持正增长,但是其增长幅度明显收窄。

  尽管商品售价提高,纯粹的高端市场消费哪怕也不会减少,但大多消费者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收入并没有增加,给零售企业带来巨大现金流的庞大的中低端消费者的支出已经开始收缩。

  这意味着以家庭为单位的普通消费群体的客单价将在目前的基础上继续下滑。未来一年甚至2年至3年,零售业面临着消费萎缩和人力、房租、水电、营运等成本大幅提升的多重挑战。再加上宏观环境的不利因素,企业经营压力会进一步加剧,利润增长将逐步减速,而成本会逐年上升,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大卖场或逐步郊区化

  租金上涨和各项运营成本的增加,将使不少零售企业改变发展策略。拥有大润发及欧尚两大知名零售品牌的高鑫零售在招股书中就明确表示,其扩张战略已从一线大城市转变为向二线及南京、苏州、兰州等地以及一线城市的郊区进军。

  目前,在城市商业中心区开设大卖场的成本已经越来越高。利润微薄的超市业态包括大卖场业态的坪效,很难支撑起高昂的租金和运营费用。因此,中国零售业中已引领风骚十余年的大卖场业态,也将沿袭发达国家这一业态的发展转变,逐渐由一线城市的中心城区的热点商圈向郊区转移,取而代之的将是利润较高的购物中心、奢侈品牌专卖店以及其他一些极具特色的小门店。事实上,这一迹象已经有所体现。深圳人人乐就开始改变战略,根据不同城市制定相应策略,在一二线城市和租金上涨较快的城市,主要开设品类高度优化的紧凑型大卖场。在三四线城市开设组合型购物中心。当然,大卖场业态在二、三、四线城市的中心商圈仍然有较强的生命力和较长的生命周期,郊区化的步伐,首先将从一线城市跨出。

  Shopping mall发展正当其时

  太平洋百货2011年年底前关闭其在北京的两家门店,撤离北京市场。这一事件折射出百货单体店乃至单一业态门店在经营上的日渐尴尬。

  尽管商业地产不可避免会出现泡沫,但可以预见,各地近几年兴建或正在兴建中的城市综合体和购物中心将会进一步打压单体店的生存空间。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单一业态已经很难再一站式满足消费者,这一点不仅是在一线城市,二、三、四线城市也同样如此,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一体化的汇集多种业态的购物中心将会更受欢迎。

  目前,很多超市企业参与的商业地产开发项目中,大部分都是购物中心模式。这一趋势也将持续数年。因此,除了成熟火爆的商圈外,零售业态尤其是百货业态,应该尽早摒弃单体店拓展的战略,转向进驻购物中心或是商业综合体,以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

  这种现象的持续,也意味着以前备受质疑的Shopping mall业态,逐步摆脱了多年来很难盈利的市场风险,开始在中国市场进入成熟的发展阶段,其市场培育期也大为缩短。数据显示,2011年底,全国购物中心数量将达到2542家,比去年增加253家。预计从2012~2015年的4年间,全国新增购物中心将超过1300家,到2015年年底时将达到3885家。

  业态整合持续推进

  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已经越来越普遍。由于经营成本大幅上涨、消费升级等因素,中国更多的零售企业将开拓多元经营业务,以更好地抵御市场风险。

  单一业态在区域市场上占有率已经愈发难有竞争优势,多业态的密集布点、全面覆盖可以增强一个企业在区域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如果说几年前有些企业的多元经营是四处出击导致难以为继,这一波多元经营则更为靠谱。无论是大型零售商还是中小零售企业都涉足多元经营,很多区域中小企业,旗下购物中心、大卖场、超市、便利店等业态一应俱全,这种在区域内全覆盖的多元业态使得其他竞争对手难以在其市场立足。华润万家和联华超市还在2011年对药妆连锁店发起了攻势。百货企业也一反常态,对超市业态重新爆发出热情。而且,地产开发商与零售商互相渗透的跨业经营也在时时发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有的零售企业还涉足连锁家居、餐饮、第三方物流等,而且在当地市场已经颇具规模。比如餐饮连锁,伴随着门店扩张,一下能开出几十上百家店,而其旗下的第三方物流直接是该区域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巨头的配送商和供应商,具备很强的市场主动和话语权。这意味着一些零售企业已经具备了多业态的整合能力,毫无疑问,2012年这种整合将持续推进。而且,谁在这方面的能力强,谁就有可能夺得未来竞争的主导权。

  跨出区域将成常态

  从2010年开始,本土区域零售龙头企业开始重新向外埠市场谨慎扩张。福建永辉、步步高等本土企业在上市后更是强势出击,比如永辉超市就已经在福建、河北、河南、安徽、天津、长春、北京、重庆、江苏、黑龙江、辽宁、四川、贵州等10多个省份布点,且有大规模的开店计划,并计划在东北投资30亿元建物流中心,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性企业要……

  河北北人集团也在山西阳泉开出购物中心,并计划在未来几年渗透到整个华北市场。可以肯定的是,2012年,还会有更多的零售企业向外区域迅速扩张,跨区域发展将成为常态。值得欣慰的是,与2004年左右盲目扩张不同,此轮外埠扩张的企业均具备了相当实力,而且战略目标较为清晰,竞争力较强,因此市场风险的可控性较大。

  但是,本土企业的跨区域扩张仍须谨慎。一些企业迫于资本市场的压力,马不停蹄地全国开发,其实也为日后的隐患埋下了伏笔。因为无论是人才的瓶颈还是管理上的挑战,短时间内依然无法找到有效的解决之道。战线拉得太长,难免自顾不暇。希望不要重蹈五六年前一些企业因为疯狂圈地抢地盘而最终倒下的覆辙。

  网络零售两极分化

  电子商务在2012年仍然会是业界的热点。在去年笔者针对2011年零售业的预测中,曾表示2011年尽管可能掀起零售商触网潮,但却会叫座不叫好。一年来的发展证实了这一预测的准确。

  2012年这一情况仍将延续。理由也与去年如出一辙,因为网络零售除了需要具备上述优势,对技术要求更强,在营销技术、消费者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方面都完全不同。此外,传统零售商进军网络零售尚缺乏专业的人才团队。更重要的是,大多数传统零售商对开展网络零售的业务方向和定位不清。很多企业仅将网络零售看作业务的补充,可有可无。战略与战术上的双重轻视,不会给传统零售商进军网络带来太大效益上的改观。

  不过,2012年,传统零售商开展电子商务业务也会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当下,苏宁易购、国美商城和库巴购物网的业绩正处于上升期,沃尔玛也通过入主1号店强势杀入,这些不同类型的方式让传统零售商在电子商务领域给了业界不少借鉴的经验。然而,如果在网络零售业务上,传统零售商也固守依靠自身开拓的策略,在一无人才二无经验三无胜算的残酷现实面前,往往只能是事倍功半。因为隔行如隔山,网络零售毕竟是真“软肋”。不久前因砸进6000多万元却不见声响的美特斯邦威刚刚宣布退出电子商务领域就再一次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笔者建议,传统零售商若真有意在网络零售中杀出一条血路,不妨也效仿实体扩张,对成熟的团队和电子商务网站实施并购,或有事半功倍之效。

  农超对接缺乏后劲

  农超对接是一种好模式。实施以来也在农民增收和超市生鲜经营的提升及降低成本上起到了不小成效。但却仍处于初级阶段,如果没有配套的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农超对接将缺乏后劲。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43个“农超对接示范项目”显示,农超对接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普遍偏低,43家零售企业的该项指标不足15%。超市还远远不是农产品销售主渠道。另外,农超对接面不够广泛。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36万家左右,其中4万多家合作社实施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标准,即具备了与超市对接的条件,而目前已经与超市实施对接的仅为1万多家,不足1/3。

  而超市在农超对接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的核心是配送能力。小型超市无法实现规模经营,大多数连锁零售企业至今没有自己的生鲜配送加工中心,极大地阻碍了农超对接的步伐。因此,政府部门在2012年必须加大对征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同时简化农产品增值税抵扣手续,乃至免征农产品增值税,惟有如此才能加快扩大农超对接规模和提升农超对接水平。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农超对接中有很多走过场、做形象的现象。一些地区和一些零售企业往往搞个隆重的签约仪式,然后合作便不了了之,甚至出现了农民和农产品生产企业拒绝与超市对接的情况,这些都需要引起重视。

  高端超市褪去光环

  值得业界重视的是,2011年9月20日,华润在北京国贸一期高端超市Ole’被其定位中低端的blt取代。华润万家负责人也表示,明年将对北京所有的Ole’进行评估,根据商圈、人群定位等评估标准决定其是否进行转型。

  在创新求变的过程中,很多零售商纷纷开辟了高端超市这一业态,上海城市超市,北京华联的BHG,武汉中百的生活剧场,华润的Ole等等。几年的实践下来,尽管高端超市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但其业界广泛追捧的光环正在褪去。

  1700元一斤的牛肉,800元一瓶的矿泉水……由于缺少高端商品的采购买手、商品货源匮乏、采购成本高,目前国内真正的高端精品超市寥寥无几,很多都做成了高价超市,如果一直如此,高端超市的前景着实堪忧。

  其实,笔者早在去年就指出,高端超市更多的是补充和完善市场的缝隙需求,而不是满足大部分消费群体的需求。

  换句话说,这是对细分市场进一步的补充,而不可能是替代或是革命性的颠覆。传统业态的主流地位仍将长期保持。零售企业不能因此“舍本逐末”。一个事实是,香港高端超市品牌“city super”从1996年的第一家门店到今年在上海浦东国金中心商场的第9家店,共历经了13年。而同业态的和记黄埔属下“TASTE”超市扩展多年,门店数量也仅仅停留在几家。

  而在内地,零售商转型高端超市的热潮却一波接一波,这种狂热的情绪本来就不正常。华润的高端超市在京城遇冷的事实将给零售商不少启示,2012年,零售企业对高端超市业态的尝试和拓展都将更加理性。

  微博营销时代到来

  从2009年国内微博诞生到2010年和2011年的爆发性发展,微博已经成为全民最为关注的网络交流平台。随着微博的火热,也催生了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就是微博营销。

  业内人士经常运用这个比喻:粉丝超过一百,你就像是本内刊;超过一千,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一万,你就是本杂志;超过十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一亿,你就是CCTV了!

  微博也同样受到传统零售企业的追捧和重视。家乐福、沃尔玛、福建永辉、华润万家、麦德龙、卜蜂莲花……包括众多的百货企业,都开通了微博,且都拥有上万的粉丝。随着零售企业对微博的认知以及微博渗透力的进一步加强,2012年或将迎来零售业的微博营销时代。

  在微博平台上,每个人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众,两种角色交错,极大地提高了多方交流的互动性,且企业可利用这种交互性,加强对目标用户的舆论引导。

  企业利用更新自己的微博传播企业、产品的信息,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每天更新的内容就可以跟大家交流,或者有大家所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就可以达到营销的目的,对企业来说,微博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传递企业品牌信息,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就是企业能利用微博这个平台,在与用户互动过程中免费获得用户的评价及市场动向。

  但是,目前零售企业的微博很大一部分停留在仅发布打折活动信息的基础上,在微博最重要的互动性上,几乎没有体现。这是值得企业去下一番功夫琢磨的,毕竟,如何发展更多粉丝并牢牢粘住,才是微博营销成功的关键所在。

  外资零售处境尴尬

  无论是百思买上半年的宣布撤出,下半年又计划卷土重来,还是易买得水土不服欲打包出售,抑或不绝于耳的家乐福将出售中国业务的坊间传闻,都已经明确地向已进入或正准备进入的外资零售企业发出了强烈的信号:不适应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不管是国际巨头还是无名小卒,市场的淘汰机制都将一视同仁。

  这一点,不仅是失意的外资巨头们需要检讨。大润发、欧尚、Tesco、沃尔玛、乐天玛特等近几年来风头正劲的企业也同样需要重视。否则,2012年,仍然会有外资巨头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中无奈出局。

  随着超国民待遇的取消,外资零售巨头在中国市场的优势将不会再像以往特别明显。而且,外资零售企业将面临比以往严酷的竞争环境。这一点,从2011年初针对家乐福的价格欺诈事件,以及2011年1到8月,沃尔玛重庆多家分店因销售过期食品、不合格食品、虚假宣传等问题受到当地工商部门8次处罚。卜蜂莲花也曾被相关部门检查出违规行为并予以处罚等事件中可见一斑。

  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为什么在国外表现良好,一旦到了中国,外资零售巨头也会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现象?中国市场需要的是外资零售企业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使中国零售业更加诚信、更加规范,而不是相反。因此,外资零售企业未来在中国市场的生存与拓展,需要更加谨慎、更加认真,否则,就有可能迎来“黑色岁月”。

  上市之路不再坦途

  尽管2011年有文峰大世界、宁波三江、高鑫零售(大润发捆绑欧尚)等连锁零售企业竞相登陆资本市场,连锁零售的概念也仍然受到投资者尤其是VC/PE的青睐。红旗连锁、石家庄北国集团等上百家企业还在排队等待上市。但在2012年,连锁零售企业的上市之路将不再像以往那般顺利。

  2011年,已经有俏江南、净雅等连锁餐饮企业及维格娜丝等服装连锁企业的上市申请被否、被拒或搁浅。有消息称,证监会开始对连锁企业的上市申请予以重点核查,关注企业的潜在风险及门店的持续经营能力,以及近一年来的异常增长行为。而且,创业板已经明确不欢迎传统行业的企业挂牌。种种迹象表明,连锁零售企业走向资本市场之路将比前几年困难得多,一些实力较弱但已规划或运作上市的企业更要重视这一信号,及早做出相应部署,以免最终损失过大,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与发展。

  西北一家年销售额在10亿左右的零售企业运作上市几年未果,投入的上千万元基本就打了水漂。按零售业净利1%左右算,这家企业相当于一年白干。其实,每年能上市的幸运儿就那么几个,大多数零售企业的上市之路根本就是行不通的。笔者还是建议零售企业做好自己的经营是根本,不要为了资本而失去了对实业的兴趣。

  零供博弈更为激烈

  一方面是供应商叫苦不迭地抱怨零售企业各项费用收取太高,一方面是零售商觉得自己非常委屈。2011年,零供矛盾的爆发也较前两年更为频繁。实际上,从2010年末,联华下架卡夫,以及康师傅停止供货家乐福的风波就能看出,这些实力强大的供应商都开始与零售商发生正面的、大的磨擦与矛盾,中小供应商与零售商的矛盾就只会更多。

  其实这是由于全球经济下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严峻以及持续通胀惹的祸。持续通胀导致企业各项运营成本的上涨,给零售商的经营带来不小压力,零售商只好选择将这些压力的一部分转嫁给供应商,但供应商身在生产、制造的环节上已经承受了成本上涨,两番夹击,的确苦不堪言,这就是为什么本来已经缓和的零供关系,突然间矛盾和磨擦再度增多,所谓的“加码进场费”等说法层出不穷——因为零售商的“利润压力”已比供应商更大。

  遗憾的是,目前尚无良方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只要大环境没有根本性的转变,零供之间的博弈在2012年就会更加激烈。其实,零售商有时候也非常弱势,在面临一片喊打声中,还会受到“道德声谴”,实在是有苦说不出。

  零售格局变数丛生

  海航商业一口气吞下了家润多、家得利、梅州乐万家,还有传言称要收购新一佳;华润万家收购了洪客隆……众多区域零售商似乎又像2006年那般在“卖身”。

  行业并购在2011年继续风起云涌,2012年无疑不会停下步伐,甚至只会更快。永辉、步步高、文峰大世界等上市成功的企业,无一不在寻找优质的并购目标。

  区域企业频遭并购的原因有几点。一是企业资金链紧张,经营困难,需要输血自救;二是企业家做零售年头一长觉得累,且难以突破;三是企业无法找到或难以培养好的接班人;四是向商业地产或其他领域转型;五是纯粹套现。

  这其中最值得担忧的是第三点和第四点,有些民营零售企业经过10余年的发展,摆在企业面前的是可持续发展的难题。还有像洪客隆这样的本土龙头企业,在地产高额利润的诱惑下出售零售业务以求转型。这是时下部分零售商心态的真实写照。此外,愈加扑朔迷离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残酷的市场竞争也将一些零售商逼到生存底线,不得不出手求生。

  当然,这给了大型零售商或其他资本兼并整合、进一步提高市场集中度的大好机会,但同时,也使得零售业未来格局走向更加变数丛生。惟一能确定的是,2012年及此后的每一年,都会有区域零售企业因此而湮灭。市场加速向少数企业集中是没有悬念的。但是,没人能知道,究竟谁能笑到最后。

击更多陈岳峰的文章 文章录入:李雪英    责任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 商场是否应为 顾客被抢负责?
  • 2011年消费者投诉呈现七大热点
  • 探营星晨急便上海总部:千万欠款待追讨
  • 中国距贸易强国还有多远
  • 网络时代,实体书店“活路”何在?
  • 多地快递公司爆内鬼 20%以上遗失为监守自盗
  • 真功夫内斗再升级 蔡达标被指侵占公司3600万
  • 达芬奇家居造假门又陷迷局 央视官方尚无回应
  • 2011年零售业重大高层人事变动
  • 2012年中国零售业发展20大预测
  • 味千拉面承认虚假宣传被罚20万元
  • 百事“卖身”康师傅内幕:内部行贿大案
  • 普通文章大型连锁超市促销策略研究
    普通文章第五代便利店体系呼之欲出
    普通文章中日超市通道费盈利模式发展差异研究
    普通文章餐饮服务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探讨
    普通文章世界著名酒店集团管理模式探析
    普通文章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普通文章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
    普通文章浅析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配送
    推荐文章“黄金十年”结束 家电大卖场战略转型
    推荐文章身负扩内需重任 流通业发展迎来黄金契机
    推荐文章[图文]传星晨急便拖欠2000万倒闭 加盟模
    推荐文章西安供货商自述:超市坐地敛财变商霸
    推荐文章李宁深陷高层出走与高库存梦魇
    推荐文章快递业乱象调查:员工联手勾结 手机电脑
    推荐文章三大佬间的游戏:国美商城、当当密谋结
    推荐文章真功夫内斗再升级 蔡达标被指侵占公司3

    超市购物,要多留个

    全国百货单店销售排

    百货上市公司今年怎

    传星晨急便拖欠2000

    物流行业霸王条款被

    旅游业迎大发展 并购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来说两句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政治、黄色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机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