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客户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研究 > 流通现代化正文
长三角现代商贸流通业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
来源:《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3期 发布时间:2015-3-11 点击数:


  内容摘要:长三角是中国商贸流通业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长三角面海沿江(河)的地理优势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特别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和众多的高速公路、铁路、航线等可以一直辐射到中国西部,更是商贸流通业经济发达地区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一体化发展,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将长三角地区商贸流通业打造成为中国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先导区、示范区和推进区,对于中国现代商贸流通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扩大内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狭义的长三角地区范围很小,本文拟将华东六省一市纳入长三角的范围进行研究,通过与其他地区的比较,分析长三角地区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基础条件和优、劣势,探讨长三角地区现代商贸流通业一体化发展的意义和路径,从而确定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提升该地区商贸流通业的整体竞争力,形成中国商贸流通业现代化的先导区、示范区和推进区。
  关键词:长三角   现代商贸流通业   一体化   先导区   示范区   推进区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24日在上海考察时指出:要“继续完善长三角地区合作协调机制,加强专题合作,拓展合作内容,加强区域规划衔接和前瞻性研究,努力促进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李克强总理指出:“发挥黄金水道独特优势,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新时期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内对外开放相结合、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重大战略举措”。从长三角六省一市商贸流通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其规模、优势已经进入全国第一集团军行列,为了进一步率先发展,应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长三角六省一市必须打破省市界限,突出板块效应和平台效应。习总书记提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其突破口首先就是现代商贸流通业的一体化发展。这是增长点和先头军,将推动长三角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台阶。
  长三角商贸流通业的率先发展就是先导性发展,在新常态中走在全国发展的前列;一体化发展就是综合协调发展,成为中国商贸流通经济的示范区和推进区。以长三角为代表的华东地区六省一市是中国现代商贸流通经济最为活跃、体量最为庞大、辐射最为深远的地区之一。因此,从一体化的角度出发,推进这一地区成为中国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先导区、示范区和推进区,不但是长三角地区现代商贸流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现代商贸流通经济发展大战略的需要,是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需要,建成“三区”可以极大地推动中国现代商贸流通经济整体发展。
  长三角地区现代商贸流通业一体化发展的优劣势
  (一)优势分析
  1.商业信息和电子商务优势。长三角地区是全国最早建设商业信息网的地区之一,上海商业信息中心成立于1992年,是上海从事商贸理论、产业规划等决策咨询研究和商贸统计分析、信息系统建设等工作的知名信息机构。上海商业信息中心不但关注上海本地的商业发展,对华东全区的商业发展信息也进行搜集和研究。区内其他省在改革开放不久也都建立了自己的商业信息中心,但是由于行政体制改革,不少信息搜集单位相继关闭。基于现代信息基础的电子商务更是长三角地区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亮点和优势。如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城市十强中长三角城市占据三席,分别是上海、杭州和南京(见表1)。在B2C电商十强中,长三角的天猫(浙江杭州)占据第一位,占中国B2C网络零售市场50.1%的份额;苏宁(江苏南京)占据第三位,占中国B2C网络零售市场4.9%的份额。浙江杭州的淘宝网2012年已经突破1万亿元的产值,占据2013年全国电子商务网站销售额第一名。
  2.商业结构优势。长三角地区商业开放比较主动、积极,在改革开放之初就不断引进多个著名的商业企业进入区内,这对促进区内商贸流通企业结构优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促使区内的商贸流通企业结构比较合理,层次比较分明,系统比较完整。如世界500强的沃尔玛、家乐福等世界知名商贸流通企业都较早地进入长三角地区。区内的民族商贸流通企业,以这些企业为榜样,纷纷引入其先进管理经验、经营技巧、发展理念等,导致区内的商贸流通业改革相较其他地区进行的比较彻底和超前。在商业业态上,长三角也较早地采用了连锁经营的形式,形成苏宁、农工商、苏果、永辉、文峰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连锁经营企业,长三角100强连锁经营企业销售额占全国连锁经营百强的33.44%(见表2)。上海的一百、二百、友华,南京的新百、中央商场,杭州的解放商场等老百货企业也都通过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的改进迈入新的发展阶段,长三角50强百货公司销售额占全国百货公司50强销售额的30.75%(见表3)。长三角亿元以上大市场销售额占全国亿元以上大市场销售额的57.71%(见表4)。
  3.商业物流优势。长三角地区具有优良的物流条件,长江、古运河、赣江等黄金水道打造了发达的水上交通,纵横发展的高速铁路、飞机航线和高速公路更是为物流业准备了立体交通孔道。特别是2007年8月,苏浙沪三地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联动发展的若干措施》,为长三角物流一体化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因此,在物流建设中,华东地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南北运河水道以及遍布各地的航空港、海港、高速铁路、公路网、信息网等,实现物流的快速流通。同时,发达的重工业、轻工业和电子商务为物流业发展奠定了商品和网络基础,促进了物流业的成长,如上海圆通、申通物流等均是国内较大的物流企业。配套进出口需要,华东各地还建设了一批物流园区,使物流业集中系统地发展。据统计,“十一五”期间,长三角大型物流项目达到500多项,国际上10大物流公司和20大船公司均已经进入长三角。江苏省物流总额2010年达到11.6万亿元,占全国总额的十分之一。浙江大型物流企业167家,为全国第一。上海市物流增加值占GDP比重的13%,占第三产业比重的25%。
  4.商业纵深优势。长三角地区的商业纵深优势在近代就受到重视,这就是为什么在近代英国人将侵略重心从华南转到华东的重要原因。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华东地区的商业影响可以直达湖北、重庆、四川,通过运河影响可以直达北方,通过赣江、湘江、汉江可以直接影响江西、湖南和湖北,通过高铁、高速公路和航空港可以影响全国直至世界。这样的商业纵深为华东地区的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是可以加快商品流动,减少商品转运环节;二是可以加快商品信息交流,促进消费方式发展;三是可以加快现代商业模式推广,将先进的商业发展方式快速地推向内地;四是可以方便地向国外发展,长三角的一些商业企业已经将目光转向世界,出现了走出去发展的积极趋势。如苏宁已经先后在中国香港地区、日本等国开设分店。青岛海尔在美国等国发展业务。

  5.商业配套优势。由于长三角地区是传统的商业发达地区,改革开放后,长三角各地又高度重视商贸流通业发展,因此,商业配套比较齐全。首先是政策配套,长三角各地为了本地的商业发展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政策,这些政策要么早于全国,要么高于全国,为当地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了保障。如江苏省在2011年率先召开全省流通业发展大会,出台相关培育政策。二是工业配套,长三角地区是传统的轻工业基地,改革开放后,长三角各地又积极发展重工业,为商业发展增添了后劲。三是外资配套,目前在长三角地区均能看到世界500强中的商业巨头影子,长三角各地利用地缘优势较早地引进外资商业。四是体系配套,长三角地区在商业体系的发展上比较齐全,城市综合体、奥特莱斯、连锁超市、精品百货、花园购物中心、家电专卖店、便利店等商业业态配套设施比较完整。
  (二)劣势分析
  1.长三角区域内商贸流通经济发展不平衡。虽然长三角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在全国处于前列,但是区内各省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并不处于同等水平。从人均社零总额看,如表5所示,上海为区内第一梯队,沿海四省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为区内第二梯队,内陆的安徽、江西二省为区内第三梯队。这三个梯队之间层次分明,如上海市人均社零高于安徽、江西3倍多。除上海市外,就是在一、二、三梯队内部区域发展也不平衡。这种双不平衡现象阻碍了长三角地区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这种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不平衡源于历史上各自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又与区位优势、理念思想、动力源泉的不平衡相联结。正是这种双不平衡,迫切需要长三角实现现代商贸流通业一体化发展,在一体化发展中解决矛盾,达到平衡。
  2.区域行政部门各自为政现象严重。现代商贸流通业需要打破区域限制,形成一个发展的整体,以突出规模效应,形成统一进货、统一营销、统一物流、统一物价等的优势。但是在本区内各省市之间还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对于商贸流通企业异地开店有一定的阻碍。这集中表现在没有互相支持和互补的商贸流通政策和有效的协调机制,在土地、税费、水电、人员、资金等方面相互支持不足。有的地方还有地方保护主义,不欢迎外省市商贸流通企业前来开设连锁分店。有的地方虽然积极引进区内著名的商贸流通企业,但是重引进,轻服务;重资金,轻设备;重目前,轻长远;重外资,轻内资。对引进的商贸流通企业的后续发展准备不充分,政府服务要么越位,要么不到位。这种各自为政的现象也需要通过长三角地区商贸流通业一体化发展来解决。
  3.流通企业横向联系不足。区内商贸流通企业虽然在改革开放以后进行了横向联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传统地方观念的影响,区域内的商贸流通企业还没有完全树立和强化横向联系的理念。先进地区的著名商贸流通企业不愿意进入落后地区,惧怕落后地区的商贸流通企业为自己带来资金、管理方面的压力。落后地区的商贸流通企业惧怕并购,也不愿意与先进地区的商贸流通企业相结合。这种双向阻碍,使先进地区的商贸流通企业失去发展的空间,使落后地区的商贸流通企业维持并不经济的运营,总体上失去合作共赢的机遇。因此,只有通过打造“三区”(先导区、示范区和推进区),实现一体化发展才能强化横向联系。
  长三角现代商贸流通业一体化发展的战略
  (一)切实加强各级、各地政府部门间的协调合作
  通过一体化发展将长三角地区打造成中国现代商贸流通业先导区、示范区和推进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商务部等经济领导部门的大力指导和协调,也需要区内各省、市政府的通力合作。这种协调合作应该是具体有效的合作,是共同发展的合作。一是要制订区内商贸流通业整体发展规划,通过规划确定发展的目标、方法、阶段、策略。二是要制订互相协作、对等合作的政策,在地方税收、资金、土地、人才、物流、水电等环节上大力支持区内商贸流通企业的合作发展,避免诸侯经济来人为地阻碍现代商贸流通经济的发展步伐。三是要建立协调机构,在一体化发展现代商贸流通经济中沟通上下左右的联系。四是要推进区域内要素市场的发展,建立统一的要素市场就是以现代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商贸流通经济获取必要的资金、信息、人才、技术、市场份额和管理经验,减少人为的干预和阻碍。五是要创新驱动发展,达到十八大报告所说的“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特别是要通过创新发展,提高长三角现代商贸流通企业的技术含量。
  (二)加强信息交流
  信息化是商贸流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黏结剂和促进剂,没有信息化,商贸流通经济就不可能达到规模发展、集约发展、连锁发展和一体发展。因此,长三角地区要高度重视信息化。一是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营销网、物流网、信息网三网融合,推动云计算、移动通信更大范围地应用于现代商贸流通领域。二是建立高效率地信息化中心,整合华东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信息。应以上海商业信息中心为龙头,建设长三角商业信息中心,达到信息共享、共用、共管的目的,各地即时将本地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信息传递到中心,中心在整理后再对各地会员开放。三是发挥信息的导向作用,通过信息整合调度长三角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方向、力度,调整资金、物流,发展电子商务,促进长三角现代商贸流通业整体发展。四是加强商贸流通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装备现代化的信息工具,通过信息化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率,增强经济效益,将信息化建设与商贸流通企业现代化建设相结合。
  (三)加强与上海自贸区的对接
  自从2013年9月成立上海自贸区以来,上海自贸区已经取得了良好地发展成就:聚集1.6万多家投资企业、28万从业人员。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块大试验田,要播下良种,精心耕作,精心管护,期待有好收成,并且把培育良种的经验推广开来”。习总书记希望“试验区按照先行先试、风险可控、分步推进、逐步完善的原则,把扩大开放同改革体制结合起来,把培育功能同政策创新结合起来,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长三角地区的商贸流通企业要紧紧抓住上海自贸区发展的历史良机,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一是加强物流对接,通过物流对接扩大物流规模,提升物流技术,提高物流发展水平。二是加强商品流通对接,通过流通对接将本地区的商品自由地流出去,需要的商品流进来,扩大商品进出口规模,提高商品出口质量,大力度地走出去。三是通过对接上海自贸区,不断地提升本地区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管理能力和技术含量。四是通过对接上海自贸区,推进本地区的商贸流通政策创新,为长三角现代商贸流通业一体化发展奠定政策基础。

  (四)加强商贸流通业体系建设
  针对长三角地区商贸流通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具体情况,应结合一体化推进和向导区、示范区、推进区建设,将现代商贸流通业体系建设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是发展电子商务。在天猫、淘宝网等电子商务的基础上,各省市要加大发展电子商务的力度,采用B2B、C2C、O2O、P2P等方式提升电子商务在社零总额中的分量。二是推动连锁经营发展。各省市要进一步促进现有连锁经营企业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企业覆盖度,通过规模经营取得较好地经济效益。特别要鼓励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实现横向联合,组成联合舰队,在长三角形成1-2个世界级的连锁经营企业。三是要用线上和线下的模式(O2O)改造传统的百货公司,使面临危机的百货公司通过技术改造摆脱地产经营模式,上升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四是要稳妥推进城市综合体、奥特莱斯、购物花园等新型商业业态建设,鼓励这些业态在长三角连锁发展、稳健发展。五是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降低物流费用,使物流业与商业业态建设互相促进。通过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使长三角的消费像珠三角一样超前,像海三角一样便捷,解决长三角各省市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五)加强小城镇商业建设
  加强小城镇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新的经济发展战略,现代商贸流通业建设是这个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的小城镇商业建设应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抓住重点:一是分类指导。长三角地区的小城镇商业除江南、浙北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做得比较好外,其他地区基本上还处于发展的初、中期,需要做大量的推进工作。因此,长三角地区的商务主管部门应制定标准,对这些小城镇商贸流通业进行分类,对于在商贸流通方面发展较好的小城镇重点在提升质量,对于发展比较差的重点在整顿治理中达标。二是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到小城镇去发展,通过建立分店、连锁店等方式将先进的管理经验传授给小城镇商贸流通业,促进小城镇商贸流通业在购物环境、服务理念、商品质量等方面上台阶,为小城镇居民提供现代化的消费环境。三是注重小城镇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和落实,通过规划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小城镇商贸流通业现代化建设。总之,通过小城镇商贸流通业现代化建设解决区域内城乡现代商贸流通经济发展二个不平衡之一的各省市内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推动长三角农村地区商业上升到一个新水平,成为长三角现代商贸流通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
  (六)加强区域内商业资源的整合
  加强区域内商业资源的整合,建设一批特大、超大型的现代商贸流通企业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之问题一,也是商贸流通业现代化先导区、示范区和推进区建设的保证。资源整合主要注重下列几方面:一是鼓励商贸流通企业横向发展,《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要求消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严禁阻碍、限制外地商品、服务和经营者进入本地市场,严厉查处经营者通过垄断协议等方式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二是资金整合,通过股票交易市场或企业协商互相参股,促进企业之间交流,推动相关联企业共同发展,从而形成整个行业和地区的一体化发展。三是人员整合,通过共管、托管、代管等方式加强人员交流,实现企业文化和理念的交融。四是商品整合,在长三角地区率先推出联购、联修、联换、联退业务,净化消费环境,强化消费秩序,减少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并向全国推广经验,为全国的“四联”打下基础。五是品牌整合,倡导输出品牌、输出管理,以先进带后进的方式整体提升长三角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之,通过区域内资源整合解决区域内各省市之间现代商贸流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提升长三角现代商贸流通业的核心竞争力。
  (七)促进区域内商贸流通企业走出去
  商贸流通业走向世界是中国商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通过走向世界可以进一步拓展生存空间,获取先进的商业经营理念和经验,提升整体竞争能力。目前长三角已经有苏宁、海尔等大型商贸流通和生产企业开始走出去,到中国香港地区、日本、美国、欧洲等地发展并取得较好的成果。为了扩大走出去的规模,区内企业还要加大走出去的力度。一是与海外开发区建设相结合、相配套,区内商贸流通企业利用各省市在外发展开发区的大好时机,跟随海外开发区一起走出去,以开发区为基地开拓所在国的商业市场。二是通过并购、联营、参股等方式到目的国开拓商业市场,建立分销中心、展示中心,通过输出管理、商品,提高所在国的就业水平和财税收入,达到共赢互利。三是利用现代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带建设的国家政策,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进入二带,为二带的相关国家和地区发展创造新的机遇,同时也促进自己的发展。因此,在走出去方面,长三角也要摆脱局部发展的观念,倡导全行业、全地区内外贸一起捆绑式走出去,成为全国商贸流通业外向发展的先导、示范和推进力量。
  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了全国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一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二是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连锁化率达到22%左右,商品统一配送率达到75%左右。三是形成一批网络覆盖面广、主营业务突出、品牌知名度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四是流通产业发展的政策、市场和法制环境更加优化,市场运行更加平稳规范,居民消费更加便捷安全,全国统一大市场基本形成。国务院的文件为长三角地区现代商贸流通业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通过努力,长三角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速度可以更快一点,质量更高一点,辐射更广一点,时间更早一点。有理由相信,在新常态中,长三角现代商贸流通业一定会依靠国家的支持和自身的禀赋提前完成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战略任务,通过扩大内需、结构调整和转型,将长三角打造成为一体化发展的中国现代商贸流通经济的先行区、示范区和推进区,在全国现代商贸流通经济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江苏省商业经济学会 上海市商业经济学会 浙江省商业经济学会 山东省商业经济学会 安徽省商业经济学会 福建省商贸业联合会 江西省商业经济学会 联合课题组 江苏省商业经济学会执笔

 

作者:佚名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中国会展业步入新常态 红星美凯龙电商转型遇难题 星
    热门资讯
    批发市场承接战进入下半场 红星美凯龙电商转型遇难题 星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