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客户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研究 > 流通现代化正文
流通国际化条件下流通主体运行特点分析
来源:《商业时代》2013年第17期 发布时间:2013-6-27 点击数:


  内容摘要:在流通国际化背景下,流通经营主体呈现出主体多样化、竞争全方位、方式综合化的特点;消费者的消费国际化能够对本国生产和流通国际化的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政府的角色从亚当·斯密笔下的“守夜人”变为一个代表本国全体国民和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经济人”。

  关键词:流通 流通国际化 流通主体运行特点

  流通主体简单地说就是商品从生产到消费这一动态循环过程中所有参与商品流通活动的行为主体。由于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交换经济,所以市场主体与交换主体(流通主体)应当是一致的。流通主体不等于商业主体。商业主体是商业活动的行为主体,是专业从事商品流通活动的经营者。商业主体虽然是流通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流通主体的全部。流通主体不仅包括商业经营者,还包括商品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特别是在流通国际化形势下,随着生产分工和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参与流通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为论述方便,本文把专业从事商品流通(供应或销售)的流通商和兼营商品生产与流通业务的生产商合称为流通经营主体。流通经营主体和消费者、政府构成整个流通系统的三大主体(见图1)。

  图1中,从生产商到消费者是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生产商生产的产品在产品市场和消费者见面。产品进入产品市场可以通过专业流通商,也可以由生产企业自己完成。在流通国际化条件下,由于市场范围的扩大和需求不确定性的增加,导致生产企业规模经营的可能性边界扩大,同时生产企业对市场控制的愿望和能力也不断增加,所以,传统的生产和流通分工可以提高效率的理论框架在流通边界扩大的条件下被突破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生产和销售一体化现象在流通国际化背景下成为一种常见的经营形式。

  消费者是流通循环体系中的一个节点,但不是终点。消费是生产和流通的目的,但不能因此而认为消费是生产和流通的终点。单纯从一次生产过程看,产品被消费意味着一次商品流通过程的结束。但从再生产的角度看,生产和消费是重复进行的。消费既是上一次生产过程的终点,又是下一次生产过程的起点,发挥着对生产的导向甚至决定性作用。虽然伯利、加尔布雷斯等现代经济学家突破传统古典学派,提出生产者主权论取代消费者主权论,认为现代企业可以创造消费需求,本文认为这种创造仍要以消费者最终接受为前提。在流通主体关系图中,还存在生产要素的流通,这也是国际化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技术、信息、劳动力等要素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跨越国界从要素供给方流向需求方,以保证国际化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流通经营主体与流通国际化

  (一)流通经营主体多元化

  流通经营主体多元化是指流通主体全方位参与商品的国际流通。从所有制结构看,由于流通国际化带来流通体制的国际接轨,打破了内贸和外贸分离、国营外贸企业独家垄断经营对外贸易的局面,计划经济时期不能参与国际商品流通的企业也获得了同等的权利和机会。仅从我国对外贸易权限看,对外贸易经营权已经由审批制转变为登记制,国营、民营、三资和外商独资企业不论身份,只要符合标准,都可以申请从事对外贸易。

  从企业规模看,固然大型生产、流通企业凭借自身实力仍然是流通国际化实践的重要力量,但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广大中小企业也有了在更广阔市场上参与国际商品流通的机会和平台。从供应链主导环节上看,流通国际化的主体可以是专业流通商主导,也可以是大型生产企业主导。所以在流通国际化条件下,流通主体都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特点,这是封闭经济条件下流通主体所不具备的。

  (二)流通竞争全方位

  流通竞争全方位是指本国企业在流通领域和国外企业进行的竞争除了国外市场,还包括本国企业和进入本国市场的外国企业在本国境内展开的竞争。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开放的政策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来到中国。这些企业既包括生产企业,也包括流通企业,还包括为生产流通服务的支持性公司或机构。所以流通竞争全方位还有另一方面含义,就是竞争不仅包括有形商品竞争,还包括资本、技术等要素流通竞争和服务贸易竞争。
 
  (三)流通方式综合化

  流通方式综合化是指在流通国际化条件下,流通方式呈现出国际化和本土化、现代和传统交织融合的特点。

  流通方式国际化是指商品在流通过程中采用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组织模式、营销方式、管理方式和流通技术。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组织模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参与商品流通的企业(包括生产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的组织设立、内部治理结构、兼并重组等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这是企业参与国际商品流通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前提。二是国内流通企业的业态形式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和流通国际化要求,跨国连锁经营应是商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最好形式。与国际接轨的营销方式是指在对国际市场进行细分研究的基础上,产品在进入不同国家市场时,要采取被不同国家消费者接受的营销组合策略,尊重他国的风俗习惯。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方式是指企业人事、财务、商品库存运输等要符合国际惯例,特别是作为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对企业的国际投资、融资、结算、保险等业务至关重要。与国际接轨的流通技术是指与国际化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相适应的商业设施、流通媒介、流通加工技术、质量控制技术等符合国际标准。流通方式本土化是商品在流通过程中流通主体采取所在国传统的或被所在国消费者接受的组织模式、营销方式、管理方式等。流通方式本土化有两种模式。一是外向流通本土化,即本国企业到其他国家从事商品流通活动中,采取适合所在国国情的被所在国消费者接受的流通方式。二是内向流通本土化,即本国企业在本国进行商品流通活动,采用具有本国特色的流通方式。

  流通方式国际化和流通方式本土化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概念。流通方式国际化主要体现在流通规制、产品标准和流通技术等,在这些方面本土化要尊重或服从国际化;流通方式本土化一般表现在流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文化习俗方面,在这些方面国际化要尊重或服从本土化。

  消费者与流通国际化

  (一)增加进口吸引外资

  消费国际化最直观的表现就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国内居民对某些国外商品或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在国内生产不具备比较优势或者没有生产能力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进口增加就意味着本国市场中流通的国外产品增加,从而提高内向流通国际化水平。商品进口又会带动外国企业在本国投资设厂,使本国生产、流通国际化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提升本国产业结构与流通国际竞争力

  西蒙·库兹涅茨认为,消费者需求结构的高改变率对现代经济增长中生产结构的高转换率有重要影响,它会引起创新产品的技术革新与发明,促进新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同样,一国消费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可促使本国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跨国流通产品的结构和国际竞争力。消费结构升级,带来新的市场空间和利润增长点,作为以赢利为目的的市场化企业,不可能不对新的市场熟视无睹。新的市场需求会吸引本国生产厂商加入技术改造和创新的行列,满足本国消费者需求。

  国外产品和投资进入本国市场,也至少会在三个方面促进本国的产业升级。第一,减少市场进入风险和市场开拓成本。有时消费需求是潜在的且具有不确定性,国外产品和资本的进入必然要付出巨大的市场培育成本,这可使本国企业避开在产品投入期的资金投入和市场风险(见图2)。第二,增加了本国市场竞争压力和创新动力。面对具有成长性的国内消费市场,国外产品和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必然要为争夺消费者而展开竞争,这就增加了本国企业竞争压力和创新动力。第三,国外企业的产品和资本进入本国时,由于种种原因,也会使其生产和管理技术产生外溢,从而提高本国企业的技术水平。所以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消费国际化水平提高能提升本国产业技术水平和流通国际竞争力。

  (三)拓展企业规模化经营的边界

  消费国际化意味着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需求偏好。在消费者日益追求消费个性和差异化时代,消费国际化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需求多样化与生产规模化的矛盾。因为需求多样化意味着市场的分割,如果没有消费和流通国际化,一国被分割的小规模市场只能允许小规模生产。而在消费和流通国际化条件下,一国的小规模市场能和其他国家的小规模市场连接起来,形成国际化的大市场,从而在需求多样化的情况下依然会有大规模生产的存在。这种建立在消费和流通国际化基础上的大规模生产必然是国际化的生产。

  政府与流通国际化

  在流通国际化条件下,政府的角色从亚当·斯密笔下提供公共产品的“守夜人”更多地变为一个代表本国全体国民和企业的“经济人”。正如道格拉斯·诺斯所言:国家的特征一是为取得收入而以一组被称之为“保护”和“公正”的服务作为交换;二是为使收入最大化而设置不同的产权;三是作为代表和其他国家进行竞争。国家作为“经济人”并不是直接使自己利益最大化,而是通过国内法律、产权设置,以及在国际上争取更加有利于本国企业发展的环境而使本国企业获得最大利益,从而间接使本国利益最大化。从横向比较看,在流通国际化环境中,经济转轨国家比经济发达国家更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这是因为,经济发达国家有强大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它们可以左右政府政策,对本国经济的组织和领导作用甚至超过政府,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就可以在国际竞争中获得胜利。A.伯利说:“由于现代股份公司的勃兴,带来经济力量的集中,遂使经济力量站在对等的立场上与现代国家竞争——经济力与政治力。”因此,在流通国际化条件下,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更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扶助。

  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可从以下几方面改进:一是在国内统一市场建设方面,应提高经济运行的自由度,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减少政府对经济运行的行政干预,消除行政区划带来的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创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二是在内向流通国际化方面,在充分分析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对国外商品和外资进入应采取逐步开放政策,对本国相关产业进行适度保护。三是在外向流通国际化方面,政府应充分发挥信息导向职能和产业结构调整职能,促进本国产品和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四是政府应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过程,与相关国家签署双边或多边投资、贸易保护促进协定,为本国企业营造更有利的生产、流通国际环境。五是政府采购或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品”项目,在采取公开招标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优先考虑本土企业

  参考文献:
  1.纪宝成.商品流通论—体制与运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2.徐从才.流通经济学:过程 组织 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郭冬乐,宋则,荆林波.中国商业理论前沿(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 李义平.济学百年—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的选择和评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刘东明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六大运动品牌存货高达31亿 行 广州家具展迁址上海 上演跨城
    热门资讯
    武汉商业地产跨入战国时代 便利店掀起零售业革命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