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客户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研究 > 流通经济理论正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商品交易市场的转型发展
来源:《中国流通经济》(京)2016年第20166期 发布时间:2017-2-22 点击数:

    内容摘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从生产和供给端入手,通过解放和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是对中国中长期结构性矛盾深刻剖析的结果,可以矫正供需结构的扭曲和要素资源的错配,促使我国产业逐步迈向中高端,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作为供给侧重要方面的商品交易市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必须进行结构调整,解决商品交易市场同质化问题,在大型城市进行非城市核心功能疏解过程中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在管理、营销、标准化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交易市场自身的竞争能力;促进交易市场与互联网融合,拓展体验服务;推进业态融合和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发挥产业集群和交易市场互动的作用。同时还应进一步放松规制,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构建资源自由流动的政策环境。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品交易市场/调整/提升/融合

    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明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那么,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它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商品交易市场又应如何转型发展?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思考和正视的问题。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2016年全国人大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就是主要从生产和供给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其核心在于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整合,改善和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平衡健康发展。需求和供给是经济发展中一对重要关系,如果供给与需求平衡,就能够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而如果供给与需求失衡,国民经济的发展势必受到很大影响

  在“十三五”的开局之时,突出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中国中长期结构性矛盾深刻剖析的结果。经过长期积累,我国经济中供给侧的问题越来越大,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必须进行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相对而言,我国对国民经济的调控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更侧重于需求管理。如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确定的四万亿元整体一揽子刺激方案就是比较典型的需求侧管理方式。该方案实施后,较短时间内经济得到恢复,我国成为全球最先走出危机阴影的国家,可见需求管理的特点是短期效应明显。但是,实施四万亿元的刺激方案后的3年,中国经济增速在2012年回落到7.8%,此后几年一直维持在8%以下,2015年经济增速回落到7%以下(6.9%)。随着经济下行,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锐降,其中既有经济周期的原因,更有经济粗放式发展、要素配置效率低、供需失衡的结构性原因。

  从投资需求看,在需求侧管理中,我们希望释放的需求能够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但实际结果并不尽然,实体经济从中获益有限,受益最多的却是房地产行业和资本市场,导致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和股票市场的大幅波动,而实体经济不能吸引投资的重要原因是产能过剩。目前,不仅传统行业如煤炭、钢铁、冶金、玻璃等行业产能过剩,许多新兴行业如多晶硅、锂电池、风能、光伏等行业也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投资效益不佳,回报率低。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已连续50个月同比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产能过剩导致供给侧有效产出下降。可见,目前我国经济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供给侧的问题,大量低端和无效的供给不能淘汰,形成僵尸企业,且继续吸纳社会资源。大量资源流到了那些不能提供更多有效供给的行业,同时一些新兴的朝阳行业又缺少资金,这种资源错配导致经济效率大幅降低,长期积累的结果是供给侧越来越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就是矫正供需结构的扭曲和要素资源的错配,减少无效和低端的供给,促进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

  从消费需求看,也存在着需求和供给的突出矛盾。2015年,我国有1.5万亿元左右的需求是在海外实现的,根本原因是国内的供给不能满足不断增长和变化的需求。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在不断升级,需要大量中端甚至高端的产品,但国内的供给满足不了这种需求。以前我国居民在海外购买LV包等高档奢侈品,但现在很多人到国外买电饭煲、马桶盖等生活日用品,表明我国消费品供给侧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目前我国安全、健康、环保的消费环境不尽如人意,对部分需求产生了挤出效应。这表明从消费需求角度来判断,我国经济的供给侧也存在严重问题,需求和供给之间出现了失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另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我国适应国际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从国际经贸关系看,我国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是外向型经济,多年来形成的一些产能是面向外需和国际市场的。我国出口较长时期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供给总量需要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支撑,供需总体上是均衡的。但是,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艰难,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下滑,复苏步履蹒跚,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出口面临着关税、反倾销、反补贴等难题,导致出口形势非常严峻。2015年我国出口下降了1.8%,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大量产能回压到国内,在国内市场无法全部消化这些产能的情况下,过剩产能问题便越来越突出。从国际投资和产业转移来看,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剧。全球金融危机后,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发展,为创新提供了新手段和动力,部分发达国家开始推进“再工业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也在加速,吸引一些产业从中国向这些国家和地区转移。同时,我国的出口面临着严重的结构问题,高新技术产品尚未形成足够的竞争力,原来具有竞争优势的低端产业面临着成本更低国家的竞争,而我国又不可能长期依赖低成本的优势去参与国际竞争。随着生产要素成本明显上升,我国原来享受的“技术红利”弱化,自身的创新能力又不强,造成潜在生产率下降,供给侧的问题凸显出来,导致国际竞争力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使我国的产业逐步迈向中高端,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产业配套和综合服务的能力,在未来国际市场上形成新的竞争力,占领新的竞争制高点。

  从以上分析可见,无论从国际经济还是从国内经济看,都必须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除此别无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不仅仅是2016年的任务,更是整个“十三五”甚至更长时间内我国都将始终要坚持的工作。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非常丰富的内容。一是制度改革。制度创新,形成新的制度供给,而制度供给的核心就是放松不合理的规制,放宽准入,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形成新的动力机制。这就要求不断进行政府职能的转变,简政放权,给企业松绑。二是结构性的调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就是结构调整,调整的过程虽然比较痛苦,但必须经过这种阵痛过程,才能把结构调整到位。三是减税减负。需要全面落实营改增政策,落实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和补贴。四是鼓励和激发创新活力。因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新的动力和动能,这就需要创新,需要各个行业的创新。如果没有创新,我们很难迈过“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的社会形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的是内在的机理问题,需要长期的不断调整,但短期内必须解决严重过剩行业的问题,使其达到市场出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是全国总体性的,但不同行业面临着不同的问题,这一点在商品交易市场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商品交易市场实际上面临着不同的行业,包括工业品行业,如钢材市场、建材市场等,也包括日用消费行业。不同的商品交易市场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也不同,因此商品交易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关注其背后的产业。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发展

  商品交易市场是供给侧的主要方面,是产品从生产者到用户和消费者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此也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概括起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创新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调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结构调整,是行业的去产能。商品交易市场的产能主要表现为商品交易市场的数量。改革开放30多来,我国建设了大量的商品交易市场,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盲目发展的问题,且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同质化问题非常严重。在经济快速增长时商品交易市场同质化问题的影响还不大,但在经济调整时期商品交易市场就面临着调整问题,况且当前还必须充分考虑互联网对商品交易市场的影响。互联网大大改变了传统的竞争方式,竞争表现为虚拟空间上的竞争,网络店铺面临的就是虚拟空间,打破了区域界限,在这种情况下商品交易市场就必须进行调整。

  目前,许多大型城市特别是特大型城市在进行非城市核心功能的疏解,这必然导致商品交易市场的外迁,这是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商品交易市场必须主动适应,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新型交通网络格局的变化对商品交易市场的调整存在着现实的影响。高铁、高速公路的发展将改变传统的竞争格局,改变传统物理空间的影响方式,高铁形成完善的网络后,很多商品的流向开始发生变化,物流节点随之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商品交易市场如何布局、如何发展是必须正视的问题。

  另外,制造业的去产能也将对商品交易市场产生影响,产品价格的涨跌势必影响产品的流量和流向,商品交易市场必须适应市场的这种波动。

  (二)提升

  即转型升级。商品交易市场提升的空间很大。首先是管理的提升。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粗放经营的交易市场也能生存甚至得到发展,但在新常态、经济下行、交易市场间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市场管理的问题就凸显出来,必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创新商品交易市场的管理。其次是管理的精细化,需挖掘内部的潜力,进行内部的管理创新。再次是营销创新,寻求新的突破,强化服务,创造新的优势,特别要重视综合服务和强大的物流体系,因为未来的商品交易市场必然要求与现代物流相配合。最后是市场的标准化、可追溯体系、信用体系建设、消费者的保护等都需要商品交易市场在发展中逐渐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安全网,商品交易市场也可以建立信用体系,建立黑名单制度,奖优惩劣。

  (三)融合

  包括交易市场和互联网的融合,即“市场+互联网”。“互联网+”实际上最成功的例子是“互联网+市场”,是把线下的交易市场搬到线上,每一个电商和商品交易市场中的商户类似,那么商品交易市场如何与互联网融合呢?关键要因地制宜地应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要做“+互联网”,而不是简单地重新建平台,可以利用020的方式与现有第三方平台合作,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和APP(包括微信)的服务,但互联网不可能完全取代线下的体验服务,线上线下必须结合起来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创新

  未来经济新动能的形成必然要求创新来完成,补短板也要求创新。商品交易市场的创新首先体现为多业态的融合与跨界融合,在商品交易市场中引入其他业态,如超市、溜冰场、电影院、书吧、餐饮等,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主体购物中心;其次是内外贸结合、中西部结合,创新一定来自实践,将设计研发、创意创新产销一体化,缩短产品设计和销售的中间过程,让市场检验创新的成果;最后是与生产商共同创新,发挥产业集群和市场互动的作用,商品交易市场要与生产厂商结合起来共同创新产品、创新服务,提升服务附加值,引入金融服务产品等。

  三、完善制度供给,优化市场环境

  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放松规制,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构建资源自由流动的政策环境,打破地区分割和封锁,消灭行业垄断。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法规和监管,建立市场标准。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线上线下一视同仁,落实营改增政策,为企业减负,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本文根据作者在第十七届中国商品交易发展论坛的演讲整理而成,发表时略有删改。

作者:任兴洲  编辑:候明望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快递业新一轮“洗牌”在即 中 释放创新能量 零售业大有可为
    热门资讯
    华南商界名家百人系列讲座( 华南商界名家百人系列讲座(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