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客户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研究 > 休闲服务业正文
服装业供应链管理研究
来源:2015年第6期  现代经济信息 发布时间:2015-5-26 点击数:

 
    一、我国服装业现状分析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和消费国,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但我国服装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平衡,广东、江浙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企业之间的竞争基本停留在比较低的层面上,并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服装品牌。总体而言,国内服装业起步晚、发展慢、观念弱、底子薄、规模大、产量大、设计水平低,我国服装业正面临着流转时间过长、库存压力大、设计款式单调落后和销售额不高等现状。本文就我国服装业在流转时间、库存、设计款式和销售额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流转时间长

  中国服装业的设计周期长,试制成本高,造成新品创新能力弱,开发周期长。以平均货品周转来看,ZARA和H&M大约15-50天,而中国服装业平均185天。ZARA从设计理念到上架平均只需10-14天,而国内大多数服装业需要6-9个月甚至更长时间。ZARA每年库存周转达到12次左右,其它运作一流的服装业也只能达到3-4次;而国内大多数服装业是0.8-1.2次。ZARA强调速度,甚至有些不惜代价地抢时间,因为失去时间就等于失去时尚。相比之下国内几乎没有服装业可以与之媲美,在国内很多时候企业遇到畅销货情况,会毫不犹豫的增加生产线,加大生产力导致后边供过于求导致大量存货。另外国内的设计速度、时尚敏感度、反应速度等相当滞后,以至于整个采购、设计、生产到销售的流转时间过长。

  (二)库存压力大

  在我国其实库存压力也绝非产能过剩造成,简单来说,问题主要出现在两个环节:从市场需求角度看,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需求呈现多样化,对市场细分、目标消费群体的研究欠缺造成对市场预测不精准,季节市场反应滞后,于是导致大量的库存;从企业经营导向角度出发,中国的服装业缺乏行业地位占位的意识和行为,无法第一时间捕捉消费热点,因此缺乏快速建立品牌规模的能力价值还处于传统生产模式和理念的框架中,也没有适合中国国情的业务发展战略和具体目标,生产凭经验,又背负产压力,于是出现库存积压。

  曾经有人调侃,就算中国所有服装业都停产那么中国人依然可以有两年的衣服穿,可想而知,在中国,服装业面临着何种库存压力。就如李宁,2011年报显示,截至2011年底李宁的存货为11.33亿元人民币,比2010年同期的8.05亿元增加四成。而美特斯邦威2009年的库存就高达9亿元,2011年年度库存更是高达25.6亿元,完全无法实现“零库存”。库存——已成为中国服装业的通病。

  (三)设计落后

  服装设计是中国服装业的软肋,中国几乎还没有出现能在国际时装上有影响力和震撼力的设计师,我们停留在传统设计管理模式,即使是国内运作一流的服装业平均每年也只能推出3000-4000款的设计,实际上国内服装业能推出上千款设计的已寥寥无几,而国外的服装企业每年却能设计出上万种服装

  (四)销售额低

  中国服装业由于管理方式不当、市场信息反馈速度慢、从设计到上架流转时间过长、设计单调落后等导致成品无法及时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造成大量库存积压以至于我们的销售额不高。其中像国内比较知名品牌李宁,据2011年年报显示,李宁公司营业收入仅为89.29亿元。美特斯邦威2012年营业收入95.09亿元。而深受全球时尚青年喜爱的ZARA,在2005年度全球营业收入达到44亿欧元,税前利润为7.12亿欧元,2010年全年销售额超过120亿欧元。

  二、我国服装业供应链管理发展现状

  服装供应链是基于服装行业的供应链运作模式,是传统服装制造企业、面辅料供应商、服装分销商和零售商为了快速响应顾客的不确定性需求。在中国供应链管理思想起步晚、发展慢、实施程度尚浅的情况下,我国服装供应链运作效率低表现为供应链各流程单元间和各流程单元内部不平衡以及供需不平衡。信息资源缺少共享、反馈速度慢,从面辅料供应商到设计到最后上架表现为链条上各企业、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企业和消费者的信息交融不及时;服装业供应链各节点未形成真正的合作伙伴关系,常常只顾小利而毁全局。在我国大多数服装业还是停留在“推式”供应链,这样便不能很好的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

  三、我国服装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大部分服装业以加工型为主,企业管理者的供应链管理理念薄弱,难以形成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模式。其次,多数服装企业在信息建设方面的投资远远不够,同时某些企业的高层还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快捷和方便,如利用条形码或射频技术信息技术快速地获得信息实现快速响应,建立企业纵向一体化信息系统。最后,我国服装业目前还处于脱离市场需求进行大批量生产的阶段,很多时候由于收集的信息不真实而造成供应链上的牛鞭效应。

  四、我国服装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一)增强供应链管理理念

  从企业的决策者开始加强学习,对管理者和员工展开定期培训和考核。强调整个供应链链条上的各个企业以及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督促和监督供应链上下游各个环节和部门对本职工作的执行程度和对兄弟部门的贡献程度。

  (二)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正确认识信息系统对适应市场变化的重要作用,加大企业信息建设的投入,使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实现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我国服装业可以考虑使用相关信息技术来提高效率,从而避免诸如物流延迟信息延迟等问题。

  (三)快速反应客户需求

  建立“小批量+多样化”的快速反应模式,做到以顾客为中心及时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快速反应市场变化。

  参考文献:

  [1]刘超.信息共享对供应链牛鞭效应减弱效果分析,2012(04).
  [2]赵萌.基于客户关系的服装供应链优化研究.纺织工程学院学报,2013(02).
  [3]金建国.服装外贸企业供应链管理实践.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

作者:毛丽佳  编辑:等zhouting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零供关系剪不断的烦恼 谁给了沃尔玛对供应商的底气
    热门资讯
    跨境电商向纵深发展 中国会展业步入新常态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