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研究 > 休闲服务业正文
金华市演艺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研究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07期 发布时间:2012-4-18 点击数:

    摘 要:随着金华市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演出市场也呈现一定的活跃势态,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荒芜到绿洲后的金华演艺市场,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同样存在着很多弊端,从演出市场的系统和演出市场的激烈竞争两大方面着手分析,希望能在此过程中,为金华市的演艺文化产业发展做出绵薄之力。
  
   如今,金华市的演出市场显现出一定的活跃态势。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金华的演艺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荒芜到绿洲的过程。近年来,随着金华市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也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仔细观看,又难免发现其中不少的弊端,严重阻碍了产业的前行发展。下面,作者从多个角度剖析其产业结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找其发展的瓶颈,提供相关行业的朋友们参考。

   一、缺乏系统有序的演出市场

   现如今,金华市的演出市场还远不够成熟,演出系统缺乏章程和规则。强者如旅游演出、政府推动的演出和地方戏演出,因为有政府给予的资金支持和演出剧场资源进行经营,表面上看似推出鸿篇大作,实际上经济效益却完全不尽如人意。弱者如高雅艺术演出、外来艺术演出、境外演出没有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也没有市场的规范管理,在整个演艺市场上步履艰难。民营团体的生存空间常常被无情挤压,这无疑会给演出市场带来恶性循环的隐患。

   1.演出系统缺乏章程和规则。由于东阳横店影视城作为依托,金华市的旅游演出占据了整个演艺市场的相当一部分空间。从影视城各个景区的不同文化内涵出发,编制了各种不同特色的演出项目,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和风格的演艺品牌;在金华,地方戏主要指的就是地方剧种婺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对婺剧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类似节日、寿辰、祝贺等都会请剧团进行演出。据统计,在金华市平均每天就有50多场次婺剧的演出;最后就是政府推组织的公益演出,近年来,随着农村文化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政府送戏下乡的活动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目前,金华市每年送戏下乡的演出就高达1 500场左右,同时,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蓬勃发展,各种节会演出也在不断增多,类似金华的黄大仙旅游节、文化艺术节、又比如说义乌的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和永康的中国五金博览会等,政府都会组织举办大型的开幕式文艺演出。再说说“三弱”。一是外来演出少,据数据统计,去年外请演出团体来金华市区演出的一共只有7场,并以儿童剧为主。分析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金华市的演出系统缺乏章程和规则,中介机构也不够完善,目前在金华市具有演出经纪资质的中介机构只有4家,另一方面由于人才和体制上的问题,大多处于瘫痪的状态,因此,我们很难把外面的优秀剧团和剧目引进来;二是高雅演出少。全市每一年引进的高雅演出一般只有一两场,由于高雅演出成本和场地的要求都很高,目前,全市就义乌有大型体育场和相匹配的剧场;三是境外商业性演出,这点在金华市几乎就没有。由于金华市的各剧目演出市场基本上都是针对农村的,不但没有人才,也没有品牌,更没有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因此,要走出门谈何容易。

   2.硬件设施匹配不够完善。上面已有提到,对于高雅艺术的引进,对演出的场地有一定的要求。全市就只有义乌建有大型体育场和具备一定规模的剧场,其余各县市的剧场由于都是几十年前建造的,其功能已远远不能满足目前许多大制作剧目的需要。因此,金华市在硬件设施匹配上还需进一步的投入和加强,这就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就金华市目前的演出设施来看,分期分批的建设改造金华市各地区的演出场所是势在必行的大事。目前,金华市也正在着手建设金华体育中心、金华文化艺术中心和中国婺剧院,这无疑是一个演艺市场繁荣发展的好兆头,想必对金华市的演艺文化市场会有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我想,在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是否可以考虑对各地区之前建造的演出场馆的改建工程,有效的改善金华市各地区的演出场所的硬件设施,以便减少场馆建造后维护上的经济压力和演出单位的演出成本。

   3.产业经济效益低下。金华市演艺产业的结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合理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经济效益的获取。由于金华市的演出大多是经营单位照冠名单位出资的形式,操作方式单一简单,几乎所有的演出票都是冠名单位赠送观众观看,长久以往,使得金华市的百姓演艺消费意识非常淡薄,进一步导致了金华市的演出市场的恶性循环没,从根本上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质发展的要求。我们的政府应该设法杜绝这种现象,积极培育金华市演出市场的观众群,克服主动送票的习惯,也可以落实多层次的票价制度,吸引不同层次的观众参与观看,让更多的百姓接触这样的高雅艺术。要发展好金华市的演艺产业,必须结合经营体制的改革,对金华市演艺行业的经营结构进行调整,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多管齐下,积极培育更多更广的演艺消费群体。只有拥有庞大的观众群,才能打破生存和发展的瓶颈。

   二、演艺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演艺产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市场的竞争也愈加激烈。相比较演艺产业发达的地区,金华市不管是在对地方文化的经济保护意识上;或是在金华市演艺产业链结构制度上;又或是艺术人才对艺术作品的创作上,都是有待提高和完善的。

   1.缺乏对地方文化的经济保护意识。目前,在演艺文化发展策略上,讲究一个全球化进程,各个国家都在尽力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通过国际化的文化市场推广其价值观。设问我们是否应该借鉴这样的战略方式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金华市现最具特色的就是金华婺剧演出和横店影视城的旅游演出。金华婺剧作为地方剧种,很受金华市百姓的推崇,在农村市场相当活跃,但是,农村群众对婺剧的观看群体呈现老龄化趋势,因此培养新一代的年轻观众是当务之急。一直以来,金华市的婺剧走的都是农村路线,尚未登上过大雅之堂。虽然,婺剧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但是,对外的影响力还有待提高,眼下,我们需要政府加强对婺剧文化的经济保护意识,开拓更加广泛的演出市场。再是我们的横店影视城的旅游演出,作为国家级的文化产业试点,该产业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应,但某种程度上还是缺乏对外的品牌性战略。我们需要通过规范的管理,建立固定的演艺模式,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固定化形象,做成我们自己的演艺品牌,这是无形的资产。在打造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自己金华的地方特色,建立独树一帜的产业,拓宽思路,开拓视野,打造更加广阔的市场。

   2.产业链结构不够完善。目前,金华市有四家演出经纪机构,持证的演出经纪人也有十余位,但却几乎没有一个在真正从事演出经纪行业。我们说,一个演艺产品要面向市场,呈现给观众,是需要中介机构、演出经纪人、导演、演员、营销人员等人才来共同运作的,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中介机构和经纪人。目前,在金华市从事演出经纪行业的一般是广告公司,但却只能做到小打小闹的程度,因为广告公司没实力、没经验、也没有演出经济资质。因此,实际上,金华市的演出产业链是断层的,加快金华市演出产业链的建设是发展金华市演艺行业的关键所在。其实,我们可以试行各县市合作联盟的形式,借鉴分账制和院线制的营销模式,还可以联盟周边大城市的演出院线,做好产业链的延伸工作,借助周边大城市的市场来做活金华市的演出市场,加强金华市中介机构、演出团体、剧场的联合;加强宏观调控,做到各县市之间演出场所和演出团体的长期合作,鼓励我们的文艺团体和经纪公司直接向演出院线提供演出项目,做好产需直供机制;还应加强对现从事演出经纪的公司和人员的专业化培训,逐步完善金华市的演艺产业链。
 
  3.缺乏具备艺术创新能力的人才。人才是开发和培育市场的关键,金华市的演艺人员和演艺经纪人大多土生土长于农村,严重缺乏营销手段、专业知识和相应资质,在金华、永康、义乌三个经济发达的地区,虽然都有一家专门的演出经纪机构,但都依附于影剧院的事业单位,缺少专业的演艺人才,由于机制不活络,演出场次也不多,难登大雅之堂。
   由于艺术人才和经纪人才的缺乏,也就少了艺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然而,演出市场的发展根本在于创新。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近几年,金华和义乌等地也先后根据本土地方特色,编排了一些大型民俗风情歌舞,如《仙山婺水·金华人》和《乌伤追梦》等,从舞美、音乐、选材都有相当强的创新性和独特性,但因缺乏运作机制创新和市场营销手段创新,最终,也只能成为深闺里的花骨朵,没能走出相应的演出市场。因此,当务之急,我们要改进原有的演出体系,改被动为主动,推进行业资格认证体系,建立一支从经纪人、制作人、演员的高素质演出队伍,逐步提升金华市演艺人才的全面素养和艺术创新能力。[责任编辑 安世友]
  
  参考文献:

  [1] 芮畅.江苏省工业设计研究现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55-56.
  [2] 王维国,谢兰云.中国区域R&D投入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11):108-115.
  [3] 杨斌,李向波.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的探讨[J].价值工程,2005,(6):34-37.
  [4] 吴翔.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瓶颈问题探讨[J].艺术百家,2008,(8):8-12.(下转195页)
  (上接191页)
  [5] 马宁.国内工业设计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设计思想与艺术理论,2010,(2):31-34.
  [6] 王效杰.驱动中国设计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四大动力[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7):146-148.
  [7] Galbraith.The great crash 1929[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06:207-240.
  [8] R Griffith.Innovation and Productivity across four EuroPean countries[J].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2002,(4).

作者:虞海斌  编辑:1226453809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中国成亚洲最大零售经济体 本 武汉商业地产跨入战国时代
    热门资讯
    武汉商业地产跨入战国时代 便利店掀起零售业革命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